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in vitro of FeCrAl(f)/HA asymmetrical biological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海林 李婧 +3 位作者 方华婵 周忠诚 童晓阳 阮建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447-453,共7页
FeCrAl(f)/HA biological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the hot pressing techniqu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and bending strength test ... FeCrAl(f)/HA biological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the hot pressing techniqu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and bending strength test machine were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component,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a-deficient apatite on the surface of these material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asymmetrical FeCrAl(f)/HA FGM,consolidating powders prepared by mixing HA with 3%–15%(volume fraction) is successfully prepared.Both of the matrix and FeCrAl fiber are integrated very tightly and bite into each other very deeply.And counter diffusion takes place to some extent in two phase interfaces.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the FeCrAl(f)/HA FGM change progressively.Ca and P contents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immersion time increasing,and thereafter approach equilibrium.The bone-like apatite layer forms on the materials surface,which possesses benign bioactivity,and the favorable biocompatibility can provide potential firm fixation between FeCrAl(f)/HA asymmetrical FGM implants and human b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apatite(HA) FeCrAl fiber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FGM) simulated body fluid(SBF) bone-like apat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lines for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2
作者 戴耀 燕秀发 +2 位作者 王海军 何家文 韩志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The method of lines(MOL)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s) was studied. Navier’s equations for FGMs were derived, and were semi-discretized into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 The method of lines(MOL)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s) was studied. Navier’s equations for FGMs were derived, and were semi-discretized into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ODEs)) defined on discrete lines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By solving the system of ODEs,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can be obtained. An example of three-point bending wa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MOL for a crack problem in the FGM.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accurat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time and resources. The obvious difficulties of numerical method for crack problems in FGMs, such as the effect of material nonhomogene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high gradient stress and strain near a crack tip, can be overcome without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 if this method is adop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 of lines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 CRACK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Shock Behavior and Cutting Performance of a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被引量:6
3
作者 ZHAO Jun, AI Xing, HUANG Xin-p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1-62,共2页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quirements of cutting conditions on ceramic tools, a design model for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materials with symmetrical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was presented in th...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quirements of cutting conditions on ceramic tools, a design model for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materials with symmetrical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which an Al 2O 3-TiC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material FG-1 was synthesized by powder-laminating and uniaxially hot-pressing technique.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the Al 2O 3-TiC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s FG-1 was evaluated by water quenching and subsequent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of flexural strength diminution. Comparisons were made with results from parallel experiments conducted using a homogeneous Al 2O 3-TiC ceramics.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s exhibited higher retained strength under all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homogeneous ceramics, indicating the highe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support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transient thermal stress field.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the Al 2O 3-TiC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FG-1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rough turning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of exhaust valve of diesel engin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a common Al 2O 3-TiC ceramic tool LT5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ol life of FG-1 increased by 50 percent over that of LT55. Tool life of LT55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rmal shock cracking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mechanical shock. While tool life of FG-1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mechanical fatigue crack extension rather than thermal shock cracking, revealing the less thermal shock susceptibility of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s than that of common 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ceramic tool materials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ransient thermal stress cutting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文智 何志平 曹瑶琴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各类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性能材料及超材料呈现出井喷式的研究态势,这一趋势在航空航天领域尤为显著。随着装备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单一材料逐渐难以满足界面力学性能和功能一体化要求,梯度功能复合材料成...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各类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性能材料及超材料呈现出井喷式的研究态势,这一趋势在航空航天领域尤为显著。随着装备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单一材料逐渐难以满足界面力学性能和功能一体化要求,梯度功能复合材料成为解决该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应用背景出发,结合国外各类材料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该材料的研究意义。针对国内工程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发展主要面临着3大挑战:一是制备工艺相对落后,无法实现大尺寸工程化应用;二是性能评价方法空缺,耦合功能评价体系亟需建立;三是材料性能设计与模拟方法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且尚未建立全面数据库作为设计依据,材料设计仍依靠设计者的经验。最后对梯度功能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电极组分梯度设计抑制力-化学耦合劣化
5
作者 谭博文 耿双龙 +1 位作者 张锴 郑百林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2-780,I0011-I0014,共13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硅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但其充放电循环中的体积效应会引发活性涂层的上下表面不稳定,且内部极化会诱导产生扩散应力,两者共同导致结构退化和容量衰减。受功能梯度材料启发,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五层复合组分梯度...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硅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但其充放电循环中的体积效应会引发活性涂层的上下表面不稳定,且内部极化会诱导产生扩散应力,两者共同导致结构退化和容量衰减。受功能梯度材料启发,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五层复合组分梯度硅电极。通过实验与多尺度力-电-化学耦合仿真发现,本研究所设计的对称组分梯度硅电极和线性组分梯度硅电极在减缓力-化学耦合劣化方面效果显著,较传统的均匀电极表现出更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对称梯度电极锂离子电池在0.2C(1C=2.65 mA·cm^(-2))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比容量剩余206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而均匀电极为51%。线性梯度电极在1C倍率下的平均放电容量则是均匀电极的1.5倍,且两类梯度电极循环前后的阻抗变化均小于均匀电极。上述组分梯度电极采用多层复合涂布工艺制备,无需材料改性便能提高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电极 功能梯度材料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的盆式绝缘子表层功能梯度改性研究
6
作者 赵晋剑 谢子豪 +3 位作者 郑博闻 宋岩泽 陶子健 谢庆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GIS中的盆式绝缘子受电荷积聚影响,易发生表面电场畸变,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提高绝缘子沿面耐压性能,本文参考表层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钛的均匀处理特性,通过控制不同径向距离的处理时间,制备了... GIS中的盆式绝缘子受电荷积聚影响,易发生表面电场畸变,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提高绝缘子沿面耐压性能,本文参考表层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钛的均匀处理特性,通过控制不同径向距离的处理时间,制备了具有连续电导率梯度的盆式绝缘子。同时,本文将直流电场仿真计算与注意力机制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进行耦合,建立了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电场快速计算方法,并通过人工蜂群(ABC)算法对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导率进行了连续梯度优化,利用仿真模型与闪络试验对优化前后绝缘子的电气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钛沉积层致密程度和联结结构与处理时间有关,最佳处理时间为3min,此时绝缘子表面电导率最高。表层功能梯度改性能显著改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均匀性,绝缘子下表面的最大场强降低了70.3%,电场畸变率降低了24.69%,闪络电压为31.34kV,较未改性绝缘子闪络电压提升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络 电场分布 表层功能梯度材料 等离子体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智能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自由振动的谱-切比雪夫解法
7
作者 高先松 钟锐 +2 位作者 王青山 刘新想 徐海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针对压电智能结构,现有振动建模方法受限结构边界条件以及存在计算成本过高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谱-切比雪夫方法,实现了其在一般边界条件下的精确快速求解。在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与压电本构方程的理论框架下,利用谱-切比雪夫方法,结合边界... 针对压电智能结构,现有振动建模方法受限结构边界条件以及存在计算成本过高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谱-切比雪夫方法,实现了其在一般边界条件下的精确快速求解。在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与压电本构方程的理论框架下,利用谱-切比雪夫方法,结合边界弹簧技术,建立起压电智能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结构的模型。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求解的快速收敛性以及分析模型的精确性。研究表明:在截断数为20条件下可将计算误差控制在0.8%左右,得到了结构自由振动特性随材料、边界、及几何尺寸的变换规律。本文可以为工程壳体结构的有关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提供一套快速且精确的建模方法以及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切比雪夫法 压电结构 人工弹簧技术 功能梯度壳 功能梯度材料 一阶剪切变形理论 HAMILTON原理 自由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延迟制备连续功能梯度柔性衬底的3D打印方法研究
8
作者 郑莹 杨建军 +2 位作者 冯昌平 韩雨生 王雅骁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离散梯度柔性衬底相邻离散层材料组分相差较大,导致拉伸时界面处容易产生分层断裂。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针对具有凯尼斯(Kenics)静态混合器的单喷头多材料3D打印方法,对材料转换时的过渡延迟现象进行研究,实现聚二甲基硅氧烷/碳化硅(PDM... 离散梯度柔性衬底相邻离散层材料组分相差较大,导致拉伸时界面处容易产生分层断裂。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针对具有凯尼斯(Kenics)静态混合器的单喷头多材料3D打印方法,对材料转换时的过渡延迟现象进行研究,实现聚二甲基硅氧烷/碳化硅(PDMS/SiC)连续功能梯度柔性衬底的制造。首先,借助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了混合叶片数目对混合效果和压降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混合叶片数目为13,并验证在此叶片数目下不同材料配比均能实现均匀混合;然后,探究了供料速率、材料转换顺序等因素对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并打印蛇形轨迹连续梯度样件,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正确性;最后,制备了3种柔性梯度衬底并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离散梯度柔性衬底相比,PDMS/SiC连续功能梯度柔性衬底的最大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功能梯度 过渡延迟 多材料3D打印 静态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弧焊梯度材料增材制造微观组织和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正宇 范谨锐 +2 位作者 蔡易高 黄楚岚 武威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弧焊工艺增材制造SS 316L不锈钢和Inconel 625镍基合金梯度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非同轴送丝的等离子弧焊的方式分别制备了采用梯度过渡和没有采用梯度过渡的SS 316L不锈钢与Inconel 625镍基合金电弧增材制... 目的研究等离子弧焊工艺增材制造SS 316L不锈钢和Inconel 625镍基合金梯度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非同轴送丝的等离子弧焊的方式分别制备了采用梯度过渡和没有采用梯度过渡的SS 316L不锈钢与Inconel 625镍基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样件,在将实验数据线性归一化后,研究了2种样件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随层数的增多,采用了梯度过渡的样件底部各层热输入逐层减小,底部增材制造过程更稳定,而没有采用梯度过渡的样件在2种金属的连接区域粗糙度较大且层间成形不均匀。2种样件的显微硬度随层高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在30%(体积分数,下同)Inconel 625/70%SS 316L到20%Inconel 625/80%SS 316L的特定过渡区中梯度过渡样件显微硬度突然下降,因为该区域有Mo、Nb元素明显偏析,因此判断产生了Laves相。结论通过等离子弧焊工艺可得到薄而均匀的SS 316L不锈钢与Inconel 625镍基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样件,梯度过渡材料具有较多的柱状枝晶和较少的等轴枝晶,且晶区结构更加均匀,导致显微硬度值增加,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因此采用梯度过渡材料同时避免特定过渡区(30%Inconel 625/70%SS 316L到20%Inconel 625/80%SS 316L)能有效提高此工艺的产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材料 等离子弧 316L不锈钢 Inconel 625镍基合金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夹层圆柱壳平稳随机响应分析
10
作者 孟硕 钟锐 王青山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4-1421,共8页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利用统一级数法与虚拟激励法(PEM)建立了三维夹层圆柱壳平稳随机响应模型。根据夹层材料的层间特性差异划分圆柱壳子域,并利用三维弹性理论结合虚拟激励法建立各子域的动能、应变能、边界势能及平稳随机激励功。通过...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利用统一级数法与虚拟激励法(PEM)建立了三维夹层圆柱壳平稳随机响应模型。根据夹层材料的层间特性差异划分圆柱壳子域,并利用三维弹性理论结合虚拟激励法建立各子域的动能、应变能、边界势能及平稳随机激励功。通过耦合罚函数法将分层子域间的力学协调条件转化为耦合条件能量,进而叠加各子域能量获得夹层圆柱壳的整体能量泛函。使用统一的级数表达式构建各子域的位移分量,并结合瑞利-里兹法求解获得三维夹层圆柱壳结构的随机响应。通过与现有文献和有限元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随机响应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厚径比、层合-功能梯度夹层材料的铺设角及幂律指数对三维夹层圆柱壳随机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层合-功能梯度夹层材料 三维圆柱壳 统一级数法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NiCo-FGMs的磨削工艺优化
11
作者 辛博 曹刚 +1 位作者 秦嘉鑫 赵显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5,共11页
为解决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aser-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L-DED)成型工艺制备的镍钴基功能梯度材料(NiCo-FGMs)磨削后表面质量一致性较差这一问题,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对NiCo-FGMs的磨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 为解决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aser-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L-DED)成型工艺制备的镍钴基功能梯度材料(NiCo-FGMs)磨削后表面质量一致性较差这一问题,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对NiCo-FGMs的磨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针对粗加工与精加工的不同加工目标,利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结合熵权法与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即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o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进行了多目标磨削工艺参数优化,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粗加工磨削参数采用a_(p)=53.61μm,v_(s)=29.99 m/s,v_(w)=311.89 mm/min;精加工磨削参数采用ap=14.96μm,v_(s)=29.99 m/s,v_(w)=300.92 mm/min.经两道工序加工,表面粗糙度标准差从0.195μm降至0.101μm,有效提高NiCo-FGMs的表面粗糙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基功能梯度材料(NiCo-FGMs)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 磨削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NiCo-FGM机器人砂带磨削工艺
12
作者 辛博 李宏亮 +1 位作者 孙文鑫 刘洺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5,共10页
为提高镍钴功能梯度材料(nickel-cobalt-functional gradient materials,NiCo-FGM)去除深度的一致性,采用自适应磨削力控制系统对5种不同质量分数IN718的NiCo-FGM进行恒力分区磨削实验,探究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深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 为提高镍钴功能梯度材料(nickel-cobalt-functional gradient materials,NiCo-FGM)去除深度的一致性,采用自适应磨削力控制系统对5种不同质量分数IN718的NiCo-FGM进行恒力分区磨削实验,探究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深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及程度.然后对迁移学习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比迁移学习与经验公式的去除深度建模精度.最后对比恒力与变力磨削的去除深度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法向力对材料去除深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迁移学习预测的平均误差降低了4.07%,且效率更高.恒力磨削下其余含量的IN718与50%IN718去除深度最大差值为8.955μm,100%IN718与0%IN718去除深度最大差值为15.619μm,而通过变力磨削可以提高去除深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功能梯度材料 迁移学习 去除深度一致性 机器人砂带磨削 自适应磨削力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电接触梯度功能材料电枢熔化磨损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昕阳 陈立学 +2 位作者 王增基 许璇 张智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47-5957,共11页
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梯度功能材料电枢提高电枢表面熔点、降低电枢熔化磨损率,从而延长电磁轨道发射器中轨道使用寿命的方法,并通过多物理场耦合仿真选择合适的电枢梯度功能材料,研究梯度功能材料电枢的熔化磨损特性。在COMSOL Multiphysic... 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梯度功能材料电枢提高电枢表面熔点、降低电枢熔化磨损率,从而延长电磁轨道发射器中轨道使用寿命的方法,并通过多物理场耦合仿真选择合适的电枢梯度功能材料,研究梯度功能材料电枢的熔化磨损特性。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中采用“平板式”分层的梯度功能材料模型,将各层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表示为关于功能体材料体积分数的函数,模拟在电流流经结构体电阻以及电枢-轨道表面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影响下,电枢于初始阶段的熔化情况。结果表明,铬更适合作为功能体材料加入铝基体形成梯度功能材料电枢,铌、钼次之,而铜功能体梯度功能材料电枢的抗熔化磨损能力较弱。该文仿真实验和结果对梯度功能材料电枢的研发和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梯度功能材料电枢 熔化磨损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熔覆的缸套表面梯度材料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刘永琪 袁成清 +1 位作者 饶响 郭智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7,共8页
目的研究功能梯度材料对缸套表面的抗磨减摩作用,提升缸套-活塞环配副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通过激光打标机在缸套表面制备具有30°角规则纹理排布的凹槽,在凹槽内采用同轴送粉的方式熔覆镍含量不同的铁基粉末,分析熔覆合金层的金相组... 目的研究功能梯度材料对缸套表面的抗磨减摩作用,提升缸套-活塞环配副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通过激光打标机在缸套表面制备具有30°角规则纹理排布的凹槽,在凹槽内采用同轴送粉的方式熔覆镍含量不同的铁基粉末,分析熔覆合金层的金相组织,并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在一定载荷压力下功能梯度材料缸套的摩擦学性能。结果熔覆层金相组织呈现梯度排布,熔覆层与基体材料分子原子交互扩散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牌号为350、镍质量分数为4.2%、铁质量分数80%的粉末所制备的功能梯度材料,减摩效果最为明显,相比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平均摩擦因数降幅为25.4%,且该组在试验中接触电阻的平均值最大,相比对照组提升了63.45%。牌号为330、镍质量分数为9%、铁质量分数为70%的粉末制备的缸套,表面支撑指数最高为0.78,相比于未处理的对照组,增幅达到35%,且试验组活塞环经摩擦后,磨损量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制备了30°角分布的功能梯度材料,能使得缸套-活塞环摩擦学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摩擦副的润滑油膜厚度更厚,且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以减少摩擦力和降低摩擦因数。同时,增强其支撑能力和储存润滑油的能力,使所制备的缸套摩擦因数显著降低。牌号为350的材料,改善摩擦学性能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缸套-活塞环 激光熔覆 摩擦特性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阳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应力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薛顶喜 伊炳尧 +2 位作者 李国君 马帅 刘克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9-1196,共8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各部件间的材料属性差异导致电池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应力过高,使用功能梯度材料电极可以减小SOFC的残余应力和热应力。本研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建立完整结构的SOFC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采用四种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各部件间的材料属性差异导致电池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应力过高,使用功能梯度材料电极可以减小SOFC的残余应力和热应力。本研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建立完整结构的SOFC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采用四种不同的分布曲线表征阳极材料的组分分布,对功能梯度阳极SOFC的残余应力和运行热应力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电池在制备过程中,使用功能梯度材料能显著减小阳极所受的拉应力,该现象在常温下更加明显。二次曲线分布相比于无梯度分布,还原前阳极的室温最大拉应力减小47.69%,还原后室温最大拉应力减小35.74%。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电化学反应产热和气体对流换热导致入口和出口形成温差,金属框在出入口以及肋与电极接触的位置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功能梯度材料可以显著减小阳极、金属框及电解质所受的最大应力,其中材料组分为二次曲线分布时效果最明显。本研究对设计制造SOFC具有潜在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功能梯度材料 多物理场耦合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幸红 韩杰才 +1 位作者 董世运 杜善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综述了梯度功能材料(FGM)的制备技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敷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法以及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法。从工艺角度分析了各种... 综述了梯度功能材料(FGM)的制备技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敷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法以及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法。从工艺角度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材料 制备技术 发展趋势 F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黎文献 张刚 +2 位作者 赖延清 田忠良 秦庆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222-225,232,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梯度功能材料(FGM)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梯度功能材料的优化设计原則、制备工艺与特性评价,其中重点介绍了梯度功能材料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如粉末冶金法、气相沉积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热喷涂法、电沉积法、激光... 综述了国内外梯度功能材料(FGM)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梯度功能材料的优化设计原則、制备工艺与特性评价,其中重点介绍了梯度功能材料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如粉末冶金法、气相沉积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热喷涂法、电沉积法、激光熔敷法等,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技术存在的利弊,展望了梯度功能材料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材料 FGM 粉末冶金法 气相沉积法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热喷涂法 电沉积法 激光熔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梯度烧结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 被引量:31
18
作者 凌云汉 周张键 +2 位作者 李江涛 杨大正 葛昌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58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递变电阻及高熔点差功能梯度材料的新方法—超高压梯度烧结法 ,并成功制备出了相对密度达到 96%的W /Cu梯度功能材料。推导了通电烧结过程中梯度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 ,表明温度场与电流密度及材料的厚度大致成平方的... 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递变电阻及高熔点差功能梯度材料的新方法—超高压梯度烧结法 ,并成功制备出了相对密度达到 96%的W /Cu梯度功能材料。推导了通电烧结过程中梯度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 ,表明温度场与电流密度及材料的厚度大致成平方的梯度分布模式 ;考察了不同的烧结助剂对W /Cu梯度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发现Ni比V和Zr有更好的致密化效果 ;观察了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材料 钨/铜复合材料 烧结 PFM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66
19
作者 冯海波 周玉 贾德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是一种用于材料烧结致密化的新技术,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技术优势,介绍了SPS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组成,讨论了SPS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烧结和高致密度、细晶粒陶瓷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是一种用于材料烧结致密化的新技术,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技术优势,介绍了SPS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组成,讨论了SPS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烧结和高致密度、细晶粒陶瓷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SPS 纳米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细晶粒陶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27
20
作者 赵军 艾兴 张建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60,共4页
系统地论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设计方法、制备工艺、性能评价及其应用领域。着重于相关的热应力缓解、热弹(塑)性力学、三相微观力学模型等理论的阐述和分折,并对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复合材料 热应力 材料设计 F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