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33Ni33Cr合金中位错与位错环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龙开泓 王东杰 +3 位作者 黄楚天 贾丽霞 贺新福 豆艳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2-1670,共9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FeNiCr合金辐照硬化理论,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等比多主元固溶体Fe33Ni33Cr合金中1/2<110>{111}刃型位错与1/3[111]弗兰克(Frank)位错环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选取的3种典型温度(300、60... 为了进一步完善FeNiCr合金辐照硬化理论,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等比多主元固溶体Fe33Ni33Cr合金中1/2<110>{111}刃型位错与1/3[111]弗兰克(Frank)位错环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选取的3种典型温度(300、600、900 K)中,高温下位错环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降低。其原因除了温度升高引起的原子热振动加剧促进位错运动外,还有300 K和600 K下位错与位错环相互作用导致Frank位错环间层错消失转变为完美环,进一步增加了位错环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此外,研究了位错环尺寸对位错滑移的影响效果。当位错环直径分别为2、4、6 nm时,位错环尺寸的增大使得位错与位错环相互作用面积增加,最终导致位错环对位错运动阻碍能力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在位错环尺寸为2 nm和4 nm时,位错与位错环相互作用生成超割阶,新结构的产生增加了位错在基体中自由滑移时受到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元固溶体合金 分子动力学 刃型位错 位错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铅铋回路设计研制与材料腐蚀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吴宜灿 黄群英 +11 位作者 柏云清 高胜 朱志强 陈雅萍 凌新圳 刘静 祝玲琳 王改英 赵连晋 周涛 陈红丽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铅铋合金共晶体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重要的散裂靶材料和冷却剂候选材料,也是先进快中子堆的重要冷却剂材料,液态铅铋回路是开展液态铅铋合金相关技术研究的必备实验平台。FDS团队正在设计研制KYLIN系列铅铋实验回路,本文基于中... 铅铋合金共晶体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重要的散裂靶材料和冷却剂候选材料,也是先进快中子堆的重要冷却剂材料,液态铅铋回路是开展液态铅铋合金相关技术研究的必备实验平台。FDS团队正在设计研制KYLIN系列铅铋实验回路,本文基于中国首座热对流铅铋回路KYLIN-Ⅰ开展了马氏体钢T92、CLAM和奥氏体钢316L在480℃下,流速为0.14 m/s的饱和氧浓度铅铋中的腐蚀实验研究。初步实验结果显示,三种实验材料均发生氧化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铅铋合金 铅铋回路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纳米晶Sm_2Co_(17)合金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年端 宋晓艳 张久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0-20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制备单相纳米晶Sm2Co17合金块体材料的新方法。利用XRD和TEM分析了制备出的纳米晶Sm2Co17合金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研究表明制备的单相纳米晶Sm2Co17合金在室温下具有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与传统的菱方晶体结构的粗晶Sm2Co17... 提出了一种制备单相纳米晶Sm2Co17合金块体材料的新方法。利用XRD和TEM分析了制备出的纳米晶Sm2Co17合金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研究表明制备的单相纳米晶Sm2Co17合金在室温下具有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与传统的菱方晶体结构的粗晶Sm2Co17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构热稳定性。测定了单相纳米晶Sm2Co17合金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与同种成分的粗晶材料相比,单相纳米晶Sm2Co17合金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获得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技术 Sm2Co17纳米晶块体 显微结构 磁滞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合金中Cr含量对微观结构影响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丽霞 贺新福 +3 位作者 王东杰 吴石 豆艳坤 杨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0-1048,共9页
低温辐照脆化是影响铁素体/马氏体(F/M)钢服役的主要问题之一。F/M钢低温辐照脆化的主要机理是辐照产生的纳米缺陷(如位错环、α′相(富Cr团簇)等)阻碍位错运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迈氏蒙特卡罗方法对F/M钢模型材料——FeCr合金(... 低温辐照脆化是影响铁素体/马氏体(F/M)钢服役的主要问题之一。F/M钢低温辐照脆化的主要机理是辐照产生的纳米缺陷(如位错环、α′相(富Cr团簇)等)阻碍位错运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迈氏蒙特卡罗方法对F/M钢模型材料——FeCr合金(Fe7%Cr、Fe9%Cr、Fe14%Cr)中Cr元素析出成团簇及在位错环上偏析的机理进行研究,并分析Cr团簇析出与合金成分的关系以及位错环尺寸、位错环类型和合金中Cr含量对位错环上Cr偏析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热力学模拟后,高Cr含量(>9%)的FeCr合金中会析出Cr团簇,且基体内Cr含量越高,析出的Cr团簇尺寸越大;在所研究的3种FeCr合金中,受位错环张应力场作用,合金元素Cr均会在位错环的外围偏析,且FeCr合金中Cr含量越高,Cr在位错环上偏析量越高。低Cr的FeCr合金中Cr对其辐照硬化的影响需考虑位错环上Cr偏析的影响,高Cr的FeCr合金中Cr元素对其辐照硬化的影响需综合考虑Cr团簇及位错环上Cr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合金 位错环 Cr团簇 应力场 Cr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内气泡提升泵提升自然循环能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左娟莉 田文喜 +1 位作者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5-1161,共7页
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采用气泡提升泵的概念设计来提升堆芯自然循环能力。液态金属和惰性气体两相流动特性显著影响自然循环能力和系统安全性。本工作对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中气泡提升泵提升自然循环能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漂移流模... 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采用气泡提升泵的概念设计来提升堆芯自然循环能力。液态金属和惰性气体两相流动特性显著影响自然循环能力和系统安全性。本工作对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中气泡提升泵提升自然循环能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漂移流模型,采用空泡份额预测模型和摩擦压降预测模型分析了气体质量流量、质量含气率、气泡直径、上升管道高度对气泡提升泵提升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泡状流区域中,对于给定的气体质量流量,随着充入气泡直径减小,自然循环能力呈增加趋势。在泡状流、弹状流、乳状流和环状流等流型中,随着气体质量流量、质量含气率增加,自然循环能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上升管道高度增加,自然循环流量增大。可见,流动参数显著影响堆芯热工水力特性。现有工作有助于优化带有气泡提升泵的自然循环冷却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回路 气泡提升泵 自然循环 气体质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在液态铅铋合金内上升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云淦 牛风雷 单祖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278-282,共5页
为利用气泡提升泵的概念设计来增加铅铋合金非等温回路的自然循环能力,需对充入回路的气泡大小进行选择。气泡的初始直径能显著影响气泡提升泵提升自然循环的能力。利用VOF模型,对不同初始直径的氦气泡在液态铅铋合金中的提升作用进行... 为利用气泡提升泵的概念设计来增加铅铋合金非等温回路的自然循环能力,需对充入回路的气泡大小进行选择。气泡的初始直径能显著影响气泡提升泵提升自然循环的能力。利用VOF模型,对不同初始直径的氦气泡在液态铅铋合金中的提升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个气泡,随着初始直径增大,提升能力呈先增加后趋于不变的趋势;初始直径较大的气泡易分裂生成较小的子气泡附着在管壁上,有影响传热效率的潜在可能。研究了在静止液态铅铋合金中,不同初始直径的氦气泡上升速度和上升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及气泡分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铅铋合金回路 气泡提升泵 气泡上升 气泡分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Finemet纳米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吕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6,共6页
为改善Finemet合金的磁性能,通过氩气退火和横、纵磁应力退火对合金进行热处理,研究退火工艺对合金磁性能及微观结构、形貌的影响.使用LCR数字电桥法、共地三电压法及冲击法测试磁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Finemet合金的非晶、纳米... 为改善Finemet合金的磁性能,通过氩气退火和横、纵磁应力退火对合金进行热处理,研究退火工艺对合金磁性能及微观结构、形貌的影响.使用LCR数字电桥法、共地三电压法及冲击法测试磁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Finemet合金的非晶、纳米晶形貌,采用X射线仪分析Finemet合金的结构.研究表明,540℃氩气退火使合金的初始导磁率μi达最高值且矫顽力H c最低,非晶基体出现bccα-Fe(Si)纳米晶颗粒,580℃氩气退火使纳米晶数量和尺寸增加,磁性能下降;540℃横磁退火可获得狭长扁平的磁滞回线、低剩磁比Br/Bs和铁损P c,540℃纵磁退火可获得矩形磁滞回线、高Br/Bs和P c,横、纵磁退火均使μi和H c降低.因此,合理的退火工艺可优化Finemet合金磁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met合金 纳米晶 退火工艺 磁滞回线 导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大应变循环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耿长建 师俊东 +2 位作者 李晓欣 王志宏 滕佰秋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研究AZ31B镁合金在大应变幅条件下的变形机制,开展了该合金在7.5%应变幅条件下的循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阶段的最大应力值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减小,而在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值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大,在整个循环过程中... 为了研究AZ31B镁合金在大应变幅条件下的变形机制,开展了该合金在7.5%应变幅条件下的循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阶段的最大应力值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减小,而在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值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大,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材料呈现循环应变硬化特性,拉应力是导致循环应变硬化的主要原因;随着循环周次增加,滞回曲线的不对称性基本不变。真应力-真应变滞回曲线在卸载和反向拉伸阶段出现3个拐点。在压缩过程中发生{10-12}孪生,反向拉伸过程发生去孪生行为,包申格效应对去孪生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孪生-去孪生是大应变幅循环变形的主要变形机制;对拉伸、反向压缩过程的变形特征及机制的分析,可为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非对称 应变硬化 滞回曲线 孪生-去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变对GH4169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耿长建 周轶群 +2 位作者 佟文伟 刘福春 刘欢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5期77-80,共4页
为了研究发动机构件在实际工作中受到的轴向拉应力作用下疲劳行为的变化,开展了发动机常用材料GH4169合金在拉伸预应变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得出疲劳寿命随预应变增加的变化规律。从宏观和微观2方面分析预变形对材料低周疲劳行... 为了研究发动机构件在实际工作中受到的轴向拉应力作用下疲劳行为的变化,开展了发动机常用材料GH4169合金在拉伸预应变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得出疲劳寿命随预应变增加的变化规律。从宏观和微观2方面分析预变形对材料低周疲劳行为影响的变形机制。最终为解决实际工程中构件断裂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评估航空发动机构件在产生预变形条件下的寿命,确保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低周疲劳寿命降低,组织内位错密度、孪晶数量均增加,裂纹扩展长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变 低周疲劳 GH4169合金 应力幅 滞后回线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CZ铝合金的多轴非比例疲劳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英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488,共5页
针对非比例加载路径对金属材料的疲劳行为及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LY12CZ铝合金薄壁圆管试样进行了单轴、纯扭和90°非比例路径下的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单轴拉压与纯扭加载下的滞后环形状基本一致,应力与应变同时达到最大值... 针对非比例加载路径对金属材料的疲劳行为及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LY12CZ铝合金薄壁圆管试样进行了单轴、纯扭和90°非比例路径下的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单轴拉压与纯扭加载下的滞后环形状基本一致,应力与应变同时达到最大值及最小值。而90°非比例路径下,应力与应变的最大值并不同时到达,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材料在90°非比例路径下存在附加强化,但不明显。在相同幅值的加载应变下,90°非比例路径的V onM ises等效应变的最大值比比例路径下的小,但是最大等效应变作用的时间却远远高于比例加载情况。在相同等效应变幅下,纯扭路径的疲劳寿命最高,单轴次之,90°非比例路径的疲劳寿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环 非比例加载 LY12CZ铝合金 附加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镓-钖合金辐射回路
11
作者 马栩泉 毛宗强 孙世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2-87,共6页
铟-镓-钖合金辐射回路作为γ辐射源,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点。文章简介了铟-镓-钖合金辐射回路的基本原理、原材料、结构、运行和安全,并介绍了其历史与现状,指出了我国研究与开发这种新型辐射源的商业可行性。
关键词 辐射源 辐射加工 辐射回路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J34—1矩磁合金研究
12
作者 张沪 邱仰止 +1 位作者 易祖望 李立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简要报道了1J34—1合金带的制备工艺及铁芯零件的动态磁性能。着重从合金成分、加工工艺、铁芯绕制技术,高温处理及磁场热处理五个方面讨论了提高1J34—1台金动态磁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矩磁合金 动态磁性能 磁滞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NiTi合金夹芯体的冲击性能分析
13
作者 智友海 史向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6,共8页
基于机械形状记忆合金(SMAs)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一定位移载荷下的NiTi合金夹芯体单元,得到夹芯体结构的应力和腹板数关系曲线、应力和应变曲线、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分布图、功和能时程关系、冲击力时程曲线等。结果表明:腹板不... 基于机械形状记忆合金(SMAs)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一定位移载荷下的NiTi合金夹芯体单元,得到夹芯体结构的应力和腹板数关系曲线、应力和应变曲线、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分布图、功和能时程关系、冲击力时程曲线等。结果表明:腹板不同的结构应力相差1178 MPa,当结构的腹板长宽比10≤l/b≤60时,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分别提高5倍和降低40%,此外,材料的马氏体转变和主应力有直接关系,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耗能迟滞环面积为5.9(位移70 mm载荷),且随变形增加耗能迟滞环增大到10.3(位移100 mm载荷),产生的较大非线性变形可以完全自动恢复。结构具有至少8%可恢复应变的超弹性、抗冲击性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体 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抗冲击性 耗能迟滞环 马氏体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毛细芯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陈曦 林毅 +1 位作者 孙琦 谢荣建 《真空与低温》 2019年第2期94-98,共5页
毛细芯作为环路热管中的关键部件,其流动和传热特性决定了整个环路热管的性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毛细结构,3D打印毛细芯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基于VOF、LEE等模型,对3D打印钛合金毛细芯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1.95 W和2.96 W的... 毛细芯作为环路热管中的关键部件,其流动和传热特性决定了整个环路热管的性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毛细结构,3D打印毛细芯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基于VOF、LEE等模型,对3D打印钛合金毛细芯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1.95 W和2.96 W的热负荷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拟合良好。对毛细芯湿工况的二维模拟结果显示,毛细芯的温度不仅取决于热负荷,还取决于毛细芯表面的两种传热机制,即毛细蒸发机制和热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钛合金毛细芯 VOF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挤压变形镁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15
作者 耿长建 武保林 +2 位作者 刘芳 佟文伟 韩振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
分别研究了挤压变形AZ31B镁合金在非对称载荷与对称载荷下的疲劳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下,疲劳过程随着应变幅的增加,滞回曲线的不对称性均增强;在低应变幅下,位错滑移为主要塑性变形机制;而在较高应变幅下,孪生-去孪生为主要变形机... 分别研究了挤压变形AZ31B镁合金在非对称载荷与对称载荷下的疲劳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下,疲劳过程随着应变幅的增加,滞回曲线的不对称性均增强;在低应变幅下,位错滑移为主要塑性变形机制;而在较高应变幅下,孪生-去孪生为主要变形机制;同一应变幅下,压-压非对称低应变幅疲劳寿命最长,拉-压对称低应变幅疲劳寿命次之,拉-拉非对称低应变幅疲劳寿命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滞回曲线 位错滑移 孪生-去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淼 齐东卿 +1 位作者 杜奎 叶恒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0-655,共6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拉伸实验,研究了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三种不同组态的位错环及其形成机理。包括因Al3Zr析出相颗粒与Al基体晶格失配及热膨胀系数差异在Al3Zr颗粒周围形成的位错环;蜷线位错分解形成的位错环;以及因微区成分...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拉伸实验,研究了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三种不同组态的位错环及其形成机理。包括因Al3Zr析出相颗粒与Al基体晶格失配及热膨胀系数差异在Al3Zr颗粒周围形成的位错环;蜷线位错分解形成的位错环;以及因微区成分不均匀或局部缺陷导致的滑移带前端位错绕过或交滑移形成的位错环。研究表明,通过对纳米析出相在Al基体中微观组态的控制和高温淬火处理,可以调控Al合金中位错环的尺寸和三维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AL3ZR 位错环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TiAl合金高温低循环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成利 于慧臣 +2 位作者 焦泽辉 孔凡涛 陈玉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2,共6页
通过对TiAl合金进行总应变范围控制的高温(750℃)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双态(Duplex,DP)和全片层(Fully Lamellar,FL)组织形态对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并采用总应变幅-寿命方程对两类组态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通过对TiAl合金进行总应变范围控制的高温(750℃)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双态(Duplex,DP)和全片层(Fully Lamellar,FL)组织形态对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并采用总应变幅-寿命方程对两类组态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应变条件下,DP组态TiAl合金稳态迟滞回线对应的平均应力明显低于FL组态TiAl合金稳态迟滞回线对应的平均应力;采用总应变幅-疲劳寿命方程能够准确预测两种组态TiAl合金在750℃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寿命基本位于试验寿命的±2倍分散带以内;另外,DP组态TiAl合金的疲劳源区位于试样的近心部,而FL组态TiAl合金的疲劳源区位于试样的次表面,两类组态TiAl合金的高温疲劳失效机理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低循环疲劳 寿命预测 迟滞回线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面向聚变堆抗辐照损伤的新型候选材料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雪姣 乔珺威 吴玉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058-17066,共9页
随着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材料的辐照损伤作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材料在聚变堆服役时面临着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溅射、腐蚀、中子辐照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就要求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抗中子辐照能力、抗等离... 随着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材料的辐照损伤作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材料在聚变堆服役时面临着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溅射、腐蚀、中子辐照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就要求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抗中子辐照能力、抗等离子体溅射能力、耐腐蚀等诸多特性。近年来,高熵合金作为一种面向聚变堆抗辐照损伤的新型候选材料逐渐发展起来,其抗辐照损伤能力的评估以及辐照损伤机理都值得深入研究。高熵合金是一种新的合金设计理念,可通过多主元合金自身较高的熵值和原子不易扩散的特性获得热稳定性高的固溶相。高熵合金具有区别于传统合金的特性,包括高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迟滞扩散效应以及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这些特性使高熵合金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耐腐蚀性能、抗高温软化性能、良好的软磁性能等优势。目前高熵合金的辐照损伤研究主要通过离子辐照进行,集中在位错环演化、氦泡演化以及相稳定性的研究等方面。研究发现,离子辐照后高熵合金中的位错环、氦泡的尺寸被显著减小,这归因于高熵合金基体本身存在较大的畸变,它们作为吸附空位、氦原子等缺陷的阱缓解了辐照损伤。另外,目前针对聚变堆的高温工况,开发了以V、Hf、Ta、W等高熔点元素为主元的抗辐照难熔高熵合金体系。本文对高熵合金辐照损伤行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包括高熵合金离子辐照下位错环和氦泡的演化规律、高熵合金离子辐照下基体及析出物的相稳定性、高熵合金在中子辐照下的辐照行为等,并介绍了面向聚变堆的抗辐照难熔高熵合金体系的开发与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面向聚变堆的抗辐照高熵合金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元合金 高熵合金 辐照损伤 离子辐照 位错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teus的非晶合金磁条仿真分析及应用
19
作者 李云胜 《信息化研究》 2009年第7期43-46,共4页
介绍了非晶合金磁滞回线的平移现象,借助于电子仿真软件Proteus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非晶合金磁条产生偶次谐波的原理和决定因素。设计了基于非晶合金磁条的电子商品防盗系统。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几个要点。经过实践测... 介绍了非晶合金磁滞回线的平移现象,借助于电子仿真软件Proteus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非晶合金磁条产生偶次谐波的原理和决定因素。设计了基于非晶合金磁条的电子商品防盗系统。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几个要点。经过实践测试,证实了仿真结果的真实性,为商品防盗系统的信号检测和识别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磁滞回线 磁条 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通道板电沉积Fe-Ni微米线阵列结构及磁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梦秋 连柯楠 +6 位作者 童新 谭人玮 赵振杰 徐少辉 朱一平 熊大元 王连卫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7-800,806,共5页
采用恒流电镀法,以硅微通道板(Si-MCP)为衬底,在其内沉积铁镍合金材料,得到了三维磁微米线阵列结构并研究了其磁性能。X射线衍射(XRD)图谱显示所沉积的铁镍合金呈现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其中(111)晶面和(200)晶面取向度较大。能谱仪(E... 采用恒流电镀法,以硅微通道板(Si-MCP)为衬底,在其内沉积铁镍合金材料,得到了三维磁微米线阵列结构并研究了其磁性能。X射线衍射(XRD)图谱显示所沉积的铁镍合金呈现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其中(111)晶面和(200)晶面取向度较大。能谱仪(EDS)能谱显示电沉积的合金成分中Fe约占17%,Ni约占83%。使用振动磁强计分别测试外加磁场方向垂直样品表面和平行样品的磁滞回线,发现当外加磁场垂直样品表面时矩形比Mr/Ms为0.37,磁场平行样品表面时矩形比Mr/Ms为0.03,结果说明样品易磁化方向与表面垂直,并且具有明显的磁各向异性,这主要是由于磁微米线阵列的形状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通道板(Si-MCP) 电沉积 铁镍合金 磁微米线阵列 磁滞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