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from Xiangjiang River(China) us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lead isotope analysis 被引量:8
1
作者 蒋博峰 孙卫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349-2358,共10页
The heavy metal(such as Cr,Ni,Cu,Cd,Pb,and Zn)concentration,speciation,and pollution source in 43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Xiangjiang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Pb isotope analy... The heavy metal(such as Cr,Ni,Cu,Cd,Pb,and Zn)concentration,speciation,and pollution source in 43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Xiangjiang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Pb isotope analysis.Cu,Cd,Pb,and Zn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than their background values,while Cr and Ni concentrations are close to those.Sequential extraction demonstrates that heavy metals have different fractions,showing different bioavailabilities.The w(206Pb)/w(207Pb)ratio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bioavailability in the order of exchangeable<carbonate≈Fe-Mn oxides≈organic<residual(p<0.05).Wastewater,dust,and slag from mining and smelting areas,and the residual Pb are assumed to be the primar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of Pb,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s of anthropogenic Pb in the exchangeable,carbonate,Fe-Mn oxides,and organic fractions are(91.5±16.7)%,(61.1±13.9)%,(57.4±11.1)%,and(55.5±11.2)%,respectively,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input of anthropogenic Pb in these four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heavy metals sequential extraction lead isot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e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n Assessment of Biomonitor Plants for Lead,Cadmium and Copper Pollution 被引量:9
2
作者 Gokce Kaya Mehmet Yam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4,共6页
Eleven plant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vicinity of lead-battery plant in the city of Gaziantep,Turkey.Lead,cadmium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and leaves of plants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 Eleven plant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vicinity of lead-battery plant in the city of Gaziantep,Turkey.Lead,cadmium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and leaves of plants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Lead,Cd and Cu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samples taken from battery area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s of 304~602,0.4~0.44 and 31~37 mg·kg-1,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ad concentration up to 2 750 mg·kg-1 was found in the leaves of Eleagnus angustifolia L.plant.The lead concentrations in the other plant leaves taken from 50 m around battery factory followed the order Ailanthus altissima>Morus sp.>Juglans regia L.>Ficus carica L.>Cydonia oblonga Miller>Prunus x domestica L.The plants,Populus nigra L.,Eleagnus angustifolia L.and Salix sp.were found useful for Cd,and the plant,Eleagnus angustifolia L.for Pb,to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biomonitor.Especially,leaves of trees and plants taken from the distance of 50 m from battery plant have relatively higher Pb concentrations.Therefore,people who and animals which live in this area and benefit from these soil and plants have vital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absorption lead CADMIUM Coper BIOMONITOR PLANTS pol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d Isotope and Rock Geochemistry of Zaibian Mafic-Ultramafic Rock,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Yong-kun1,ZHOU Jia-xi2,HUANG Zhi-long2,WANG Jing-song1,YANG De-zhi1,3,DING wei2,CHEN Yuan-xing1,BAO Guang-ping2(1. The 102 Geological Team,Guizhou Bureau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Zunyi 563003,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e Deposits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Guiyang 550002,China 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Wuhan 430074,China)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0-70,共1页
The Zaibian mafic-ultramafic rock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the Yangtze craton and south China fold system,where is the southwest of Jiangnan orogenic belt(Zeng et al.,2003;Wang et al.,in press).
关键词 PB ROCK lead isotope and Rock Geochemistry of Zaibian Mafic-Ultramafic Rock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of Crop Lead Pollution Stress Degree Using Wavelet Analysis
4
作者 Meihong F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e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3-243,共1页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il lead pollution degree is one of the key steps in controlling soil lead pollution; vegetable hyperspectral features research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to discovering and monitoring soil heavy ...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il lead pollution degree is one of the key steps in controlling soil lead pollution; vegetable hyperspectral features research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to discovering and monitoring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Spectral reflectance implies information of pollution impacts on vegetation;estimation of lead pollution degree based on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is equivalent to extraction of weak information.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new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WAVELET analysis lead pollution WEAK information feature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协同效应增强生物炭修复矿区铅污染土壤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莹莹 顾高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5,共7页
采矿工业产生的铅锌伴生矿,所含的具有强神经和血液毒性的铅离子易通过渗滤液的形式进入周边农田中,进而威胁其生产力与食品安全。生物炭因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成为土壤重金属的热门修复剂。然而,具有硬碱性质的含氧官能团难以与具有... 采矿工业产生的铅锌伴生矿,所含的具有强神经和血液毒性的铅离子易通过渗滤液的形式进入周边农田中,进而威胁其生产力与食品安全。生物炭因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成为土壤重金属的热门修复剂。然而,具有硬碱性质的含氧官能团难以与具有交界酸性质的铅离子形成稳定的结合态,这为铅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中,采用浸渍-热解法合成的Mn-S功能化咖啡渣生物炭(MSF)被一系列表征与DFT计算证实了可以通过硫离子(S^(2-))对半占据态费米子的消除效应提高吸附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巯基的参与使羟基吸附态铅离子的能隙(HOMO-LUMO gap)由1.33 eV提高到1.38 eV,这表明巯基、羟基与铅离子将通过协同效应构成具有更高稳定性的三元体系。此外,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揭示了MSF对溶液中Pb(Ⅱ)的外扩散和表面扩散的促进作用,证实了MSF与土壤含水率在铅离子钝化中的协同作用。土壤模拟实验中,MSF驱使90.22%的铅离子转化为具有低环境风险的钝化态。在矿区污染农田中施加MSF 120天后,所种植的牛皮菜株高、鲜重和根长分别提高2.03,9.53和5.59倍,体现出其对Pb胁迫优异的缓解性能。综上所述,MSF不仅体现出优秀的矿区农田修复能力,离子硫和巯基硫对铅离子和羟基之间结合的调制作用可为铅离子高效钝化提供新的方案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铅污染 土壤修复 桥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彭州大宝山铜矿矿石与三星堆青铜器关联性研究
6
作者 刘建成 王运生 +5 位作者 唐涛 谢振斌 井浩 詹明斌 唐之茗 肖礼颖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7,共11页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目前关于三星堆青铜器铜料来源的研究尚无定论,通过对大宝山铜矿遗留矿洞进行实际调查,并在不同采矿点采集矿石以及冶炼弃渣样品进行铅同位素测定以及Cu、Pb、Zn等主要金属元素,Au、Ag、Se、As、Sb...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目前关于三星堆青铜器铜料来源的研究尚无定论,通过对大宝山铜矿遗留矿洞进行实际调查,并在不同采矿点采集矿石以及冶炼弃渣样品进行铅同位素测定以及Cu、Pb、Zn等主要金属元素,Au、Ag、Se、As、Sb等亲铜元素和Ni、Co等亲铁元素的含量测定。采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和微量元素示踪法,与前人对三星堆青铜器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综合分析大宝山铜矿与三星堆青铜器铜料来源的关联性,结果揭示:①大宝山铜矿石为普通铅,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对三星堆这类含特殊铅青铜器的铜料进行溯源研究不能准确得到其铜矿石来源。②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三星堆大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大宝山铜矿的微量元素特征接近。③通过微量元素的进一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三星堆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大宝山铜矿大部分样品相似,该部分青铜器铜料很可能来自大宝山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铜矿 三星堆青铜器 铅同位素 微量元素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纤维作物在铅锌矿区土壤中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志永 陈富宁 +3 位作者 赵驱云 黄鹏 姚静林 胡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7,共10页
为了明确纤维作物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种纤维作物(棉花、苘麻、黄麻、亚麻)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其修复铅锌矿砂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除亚麻外,棉花、苘麻、黄麻等3种作物均能在铅锌... 为了明确纤维作物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种纤维作物(棉花、苘麻、黄麻、亚麻)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其修复铅锌矿砂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除亚麻外,棉花、苘麻、黄麻等3种作物均能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生长,棉花、苘麻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_(PSⅡ))]受损,棉花、苘麻、黄麻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AN)、气孔导度(Gs)]下降。棉花、苘麻AN下降的原因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黄麻AN下降由气孔因素引起。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上,棉花、苘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38.5%、63.9%,苘麻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29.4%,黄麻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对铅、锌重金属污染的耐受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麻、棉花、苘麻;在铅、锌的富集系数方面,黄麻与棉花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苘麻;棉花、苘麻、黄麻的铅、锌转运系数值都大于1,且以黄麻转运系数为最高。因此,推荐黄麻作为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的优势作物。综上,棉花、苘麻、黄麻均能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生长,其中黄麻更适宜作为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势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作物 铅锌污染 作物生长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类型铅锌矿床S、Pb、C-H-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榆 江彪 +4 位作者 王登红 王岩 宋学信 张长青 黄凡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15,共23页
铅、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b、C-H-O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来解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对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为从单矿种角度... 铅、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b、C-H-O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来解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对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为从单矿种角度进行全国性的总结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全国重要铅锌矿床的相关硫、铅、氢、氧、碳同位素近万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铅锌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复杂,主要为深源岩浆和赋矿地层(海水沉积物),H-O、C-O同位素特征表明中国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而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S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从我国西部到东部地区,北部到南部地区,铅锌矿床的32S趋于富集,表明我国东部和南部铅锌矿床有更多壳源物质参与成矿。C-H-O同位素特征显示相较于西北部地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铅锌矿床有更多大气降水或盆地卤水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S同位素 PB同位素 C-H-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XRF)-Pb同位素与深度学习的铜精矿产地溯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伟 杨涛 +2 位作者 唐晨 封亚辉 郑建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675,共9页
铜精矿产地溯源研究在保障资源供应链安全、优化冶炼工艺控制、履行ESG监管责任、打击贸易欺诈行为、推动矿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3个铜精矿的典型产地,每个产地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随机选取了8个样品。首先,通过15种... 铜精矿产地溯源研究在保障资源供应链安全、优化冶炼工艺控制、履行ESG监管责任、打击贸易欺诈行为、推动矿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3个铜精矿的典型产地,每个产地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随机选取了8个样品。首先,通过15种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和3种铅稳定同位素分析手段获取关键指标信息。再次,采用Python Scikit-learn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铜精矿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原始数据和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分别建模评估,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有着显著提高,使用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集建立的KNN或SVM模型中,测试集样品能够实现100%正确分类。利用分析化学与机器学习的技术交叉优势,其标准化处理-特征选择-模型验证的技术闭环,为矿产资源数字护照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框架。为铜精矿供应链贸易合规监管提供支撑,为冶炼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为类似矿物分析提供方法参考以及推动传统矿业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产地溯源 深度学习 X射线荧光光谱 铅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硫-铅同位素对胶东旧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约束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浩 孙唯品 +3 位作者 李华 张拴亮 于小亮 陈华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3-974,I0024-I0041,共30页
胶东旧店金矿床位于胶西北地区招平断裂西南缘,属于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招掖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对旧店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研究及多种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该矿床发育两期... 胶东旧店金矿床位于胶西北地区招平断裂西南缘,属于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招掖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对旧店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研究及多种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该矿床发育两期独立的金矿化阶段:黄铁矿-烟灰色石英阶段以及石英-菱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在两阶段中,金矿物均与黄铁矿呈现紧密的共生关系。笔者利用LA-MC-ICP-MS对两阶段发育的黄铁矿进行了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阶段黄铁矿的S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δ^(34)S值集中在7.59‰~8.66‰,表明其S同位素可能主要继承自前寒武系荆山群变质岩与玲珑花岗岩,这明显不同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北段金矿床存在中基性脉岩同源硫的加入,这一差异可能是造成招平断裂带南北成矿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笔者还对两阶段中与金矿物共生的方铅矿开展了原位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阶段方铅矿的Pb同位素组成也较为相近,^(206)Pb/^(204)Pb为17.007~17.100,^(207)Pb/^(204)Pb为15.440~15.464,^(208)Pb/^(204)Pb为37.519~37.615。结合区域金矿床原位Pb同位素测试结果并排除变质岩可能的贡献后,表明旧店金矿的Pb同位素可能与中基性脉岩同源的深部物质密切相关。因此,招平断裂南段缺乏大型-超大型金矿可能与深源物质(特别是深源硫)的加入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店金矿床 原位硫-Pb同位素 LA-MC-ICP-MS 招平断裂带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香夼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潜力
11
作者 刘伟栋 张保涛 +9 位作者 蓝信杰 胡兆国 燕军利 李秀章 韩成 黄震 王禹杰 张其凯 卢文姬 王俊君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9,共15页
近年来,胶东香夼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深部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胶东地区矽卡岩-斑岩型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成因和找矿方向成为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的热点。本次研究基于矿床解剖、硫铅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工作,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 近年来,胶东香夼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深部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胶东地区矽卡岩-斑岩型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成因和找矿方向成为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的热点。本次研究基于矿床解剖、硫铅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工作,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的联系,揭示了香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演化特征,提出了深部铜钼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结果显示:I号矿体与下部新发现斑岩型M号矿体在空间上平行分布。I号和M号铜矿体的岩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为17.260~17.734,207Pb/204Pb为15.501~15.554,^(208)Pb/^(204)Pb为37.988~38.289。I号和M号铜矿体内黄铁矿δ34S为1.6‰~2.9‰。I号和M号矿体内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上部的I号矿体含黄铁矿石英脉内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193.8~371.5℃,盐度(wt%Na Cleqv)范围6.74%~16.80%。下部的M号矿体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石英脉和单颗粒石英内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138.8~348.7℃,盐度范围1.74%~18.22%,同时盐度和温度向深部具有逐渐升高的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特征,铜钼等多金属主体来自岩浆演化,深部具有向斑岩型矿化演化的趋势;流体包裹体特征指示流体演化介于斑岩阶段和矽卡岩阶段之间,最高流体包裹体温度低于斑岩钼矿主成矿温度,指示深部仍具有很大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斑岩型 铅锌铜(钼)多金属 成矿潜力 硫铅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香夼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内鼩鼱骨组织中的镉、汞、铅生物积累
12
作者 王再山 李强 +4 位作者 高艺 韩美凤 陈欢 金志民 刘铸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9-418,共10页
通过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中107只鼩鼱科动物的骨组织的镉、汞和铅的生物累积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整体污染水平凤凰山森林最高,其次是横道河子森林,松岭森林的污染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中107只鼩鼱科动物的骨组织的镉、汞和铅的生物累积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整体污染水平凤凰山森林最高,其次是横道河子森林,松岭森林的污染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凤凰山森林和横道河子森林的镉平均浓度均较高:(0.57±0.16)mg·kg^(-1)(干质量)和(0.19±0.17)mg·kg^(-1)(干质量)。这表明这2处森林的鼩鼱栖息地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在3年的时间里(2016年、2017年和2022年),横道河子森林的镉和汞的浓度均呈下降的趋势,而铅浓度则保持稳定,未发现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从2017年到2022年,远东鼩鼱的镉浓度降低了74.34%(P=0.010),汞浓度降低了61.45%(P=0.004)。同样,对于中鼩鼱来说,2022年的镉浓度比2017年下降了64.75%(P=0.027)。这表明横道河子森林的鼩鼱栖息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在2022年明显降低。总之,本研究对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的鼩鼱骨组织中的镉、汞和铅积累进行了定量评估,为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对黑龙江省森林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物监测和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动物骨组织 鼩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质资料模拟铅污染环境下LDI诊断玉米敏感光谱区间
13
作者 张超 杨可明 +2 位作者 商云涛 牛颖超 夏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为有效获取重金属铅污染下,玉米叶片有效光谱响应子区间,支撑农作物重金属监测,利用高光谱遥感为核心技术,通过设置玉米盆栽实验,以重金属铅污染下的玉米为实验对象,选用SVC地物光谱仪采集一套完整的玉米叶片高光谱遥感数据集。基于改... 为有效获取重金属铅污染下,玉米叶片有效光谱响应子区间,支撑农作物重金属监测,利用高光谱遥感为核心技术,通过设置玉米盆栽实验,以重金属铅污染下的玉米为实验对象,选用SVC地物光谱仪采集一套完整的玉米叶片高光谱遥感数据集。基于改进红边归一化指数,设计了一种铅探测指数(LDI),获取了重金属铅污染下玉米叶片有效光谱响应子区间。首先,将训练集玉米原始反射率光谱数据选用Daubechies小波系中的Db5小波进行去噪,得到小波分解的第5层高频组分d5分量。然后,将玉米叶片350~2 500 nm整个光谱区间划分11个子波段区间,利用每个子波段区间中间波长对应的d5小波系数值建立LDI。其次,利用相关性指标皮尔逊相关系数r,将LDI与三种常规光谱指数(PRI, MTCI, mSR)进行对比,训练集数据得到的重金属铅污染下玉米叶片有效光谱响应子区间分别为紫谷、绿峰、近红外平台和近边,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9,分别为0.911 0、 0.915 5、 0.905 1和0.907 6,而与其对比的三种常规的光谱指数与叶片中重金属铅含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9, LDI有效性高。最后,利用验证集数据同样得到重金属铅污染下玉米叶片有效光谱响应子区间分别为紫谷、绿峰、近红外平台和近边,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9,验证集一和验证集二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9、-0.973 0、 0.914 2、 0.905 7和-0.999 9、 0.911 7、-0.914 6、 0.910 3,而与其对比的三种常规的光谱指数与叶片中重金属铅含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9。结果表明,在重金属铅污染下,玉米叶片有效光谱响应子区间为紫谷、绿峰、近红外平台和近边四个子波段区间。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高光谱遥感 铅污染 光谱指数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低镉铅累积品种的筛选与验证
14
作者 陆正利 周洪印 +4 位作者 木丽远 泽尔拉都 王立娟 吴龙华 张乃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7-1476,共10页
为探究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中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响应,以云南农业生产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及富集系数(BCF)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马铃薯可食部低C... 为探究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中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响应,以云南农业生产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及富集系数(BCF)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马铃薯可食部低Cd、Pb累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低累积品种设置不同的Cd、Pb含量处理进行盆栽验证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在Cd、Pb中度污染条件下,37个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范围分别为0.025~0.460、0.019~0.760 mg·kg^(-1),依据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 0.1 mg·kg^(-1)、Pb 0.2 mg·kg^(-1))判断,Cd、Pb超标率分别为59.46%、24.32%;各供试马铃薯可食部Cd、Pb的BCF范围分别为0.016~0.173、0.00040~0.00380之间,BCF均小于1,且BCFCd均明显大于BCFPb;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高Cd、Pb累积品种有小紫芋、合作88、青薯9号,中累积品种有尤10省、延11,低累积品种有大西洋国、尤11、费乌瑞它、延13、冀张薯12、云薯104、克35省、尤13国、尤15、延10、东317省、早大白、钻心乌、云薯105。盆栽试验表明:云薯104、云薯105及青薯9号的单薯质量、株高和茎粗均随Cd、Pb污染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可食部Cd、Pb含量呈上升趋势,BCF均小于0.2;青薯9号在Cd、Pb中度污染处理(T2、T3)下的可食部Cd、Pb含量均超过最大限量标准,云薯104在重度污染处理(T4)下的可食部Pb含量超过最大限量标准,云薯105在所有处理下的可食部Cd和Pb含量均未超过最大限量标准。研究表明,37个马铃薯品种均可在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其中大西洋国、云薯104等14个可食部Cd、Pb低累积优势品种可在Cd、Pb中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复合污染 累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对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影响
15
作者 龚伟 杨一帆 +4 位作者 常亮亮 李美兰 陈梦珍 孙焓钰 曹宝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文章以超支化结构的衣康酸型超支化聚酯(IA-HBP)为共聚单体,成功制备出P(VAc-DBM-AA-AM-IA-HBP)超支化型共聚乳液(简称为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IA-HBP的引入,使得共聚乳液... 文章以超支化结构的衣康酸型超支化聚酯(IA-HBP)为共聚单体,成功制备出P(VAc-DBM-AA-AM-IA-HBP)超支化型共聚乳液(简称为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IA-HBP的引入,使得共聚乳液对铅锌矿区土样具有更加优异的固结强度、保水能力、抗热老化及固定重金属离子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处理土样后Pb、Cd、Zn的有效态含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9.73%、23.66%和21.84%,且土壤残渣态Pb、Cd、Zn分别由7.88%、4.51%、13.04%提升到21.87%、22.81%、36.53%。另外,通过植物栽培实验发现,所制备的共聚乳液喷洒于铅锌尾砂表面后,能够促进植物的发芽及生长;而且,微生物实验也表明该超支化型共聚乳液能够促进铅锌矿区尾砂中普通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在治理铅锌矿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型共聚乳液 铅锌尾矿库区 污染控制 重金属离子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亮岩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16
作者 吴涛 黄智龙 +5 位作者 何志威 陈军 向震中 吴海枝 孟中能 高柱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2-684,共13页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具多层位赋矿、逆冲断-褶体系控矿以及空间上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等特征。但目前关于区内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仍存在较大争议...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具多层位赋矿、逆冲断-褶体系控矿以及空间上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等特征。但目前关于区内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黔西北亮岩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和成矿期方解石C-O-REE等分析来揭示黔西北地区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方解石C–O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石炭系赋矿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另外还有少量沉积地层中有机质的贡献,氧可能主要由盆地热卤水和赋矿碳酸盐岩共同提供。而金属硫化物的Pb同位素和方解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则指示成矿流体中的成矿金属和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昆阳群变质基底与石炭系赋矿碳酸盐岩的二元混合。综合亮岩铅锌矿床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其成因类型为逆冲断-褶体系控矿的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岩铅锌矿床 C-O同位素 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流体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铅同位素比值MC-ICP-MS测试方法及土壤标准物质铅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国锋 王中伟 +2 位作者 谢志宜 刘军 陈多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精准测定了国家土壤标准物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了MC-ICP-MS测定铅同位素时的分馏效应,发现仪器存在非质量分馏效应,应用Baxter法和标准与实际样品的交叉组合法(SSB)校正仪器的质量和非质... 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精准测定了国家土壤标准物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了MC-ICP-MS测定铅同位素时的分馏效应,发现仪器存在非质量分馏效应,应用Baxter法和标准与实际样品的交叉组合法(SSB)校正仪器的质量和非质量分馏,校正后NIST SRM 981标准溶液的铅同位素比值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采用MC-ICP-MS测定了3个国家土壤标准物(GBW07564、GBW07406a、GBW07980)的铅同位素比值。对土壤进行微波消解和纯化,回收率大于98%,全流程空白小于0.22 ng。GBW07564铅同位素的^(206)Pb/^(204)Pb为19.9603±0.0303、^(207)Pb/^(204)Pb为15.7675±0.0061、^(208)Pb/^(204)Pb为39.0868±0.0264(n=9,2SD);GBW07406a铅同位素的^(206)Pb/^(204)Pb为18.8024±0.0018、^(207)Pb/^(204)Pb为15.7442±0.0025、^(208)Pb/^(204)Pb为39.1943±0.0086(n=9,2SD);GBW07980铅同位素的^(206)Pb/^(204)Pb为18.6142±0.0057、^(207)Pb/^(204)Pb为15.7378±0.0044、^(208)Pb/^(204)Pb为38.9629±0.0153(n=9,2SD)。这些土壤标准物质的^(206)Pb/^(207)Pb分别为1.2659±0.0014、1.1942±0.0001、1.1828±0.0001(n=9,2SD),^(208)Pb/^(206)Pb分别为1.9582±0.0018、2.0845±0.0003、2.0932±0.0002(n=9,2SD),大致在自然界土壤铅同位素^(206)Pb/^(207)Pb(大于1.17)、^(208)Pb/^(206)Pb(小于2.11)变化范围内,且容易获得,化学和铅同位素组成均一,适合作为监控土壤铅同位素化学及质谱分析数据可靠性的同位素土壤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标准物质 铅同位素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 Baxter法 标准与实际样品的交叉组合法(SSB) 非质量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绍福 江润海 +3 位作者 朱城强 张梅 王春雪 侯秀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61,共11页
为探究解磷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对铅污染玉米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根际分别施加无菌水(CK)、LB培养基(T1)、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T2)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发酵液(T3),研... 为探究解磷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对铅污染玉米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根际分别施加无菌水(CK)、LB培养基(T1)、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T2)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发酵液(T3),研究了乙酸钙不动杆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铅的固定、转移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加LB培养基、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磷酸酶(ACP)活性。与CK相比,施加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AP)、残渣态铅含量分别增加43.47%、15.13%。所有处理均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OTU数目及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O3-N含量是影响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与CK相比,施加LB培养基、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均能降低玉米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叶中MDA含量降低37.65%。与此同时,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使玉米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降低;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株高、地上及地下部干重显著升高,同时叶和根中铅含量分别下降78.03%和44.07%。施加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离子交换态铅含量,增加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减轻土壤铅对玉米的胁迫,降低铅在玉米植株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铅污染 解磷菌 土壤微生物 铅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玻璃器的考古学探析
19
作者 成倩 郭金龙 +2 位作者 崔剑锋 王博 沈大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3,共13页
玻璃器作为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的一类奢侈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且末是丝路南线上的一个绿洲城邦,关于它的史料记载寥寥,因此学界对其社会与文化认识匮乏。本文以新疆... 玻璃器作为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的一类奢侈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且末是丝路南线上的一个绿洲城邦,关于它的史料记载寥寥,因此学界对其社会与文化认识匮乏。本文以新疆且末扎滚鲁克公共墓地遗址出土玻璃器为研究对象,在42件样品化学成分和铅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且末出土玻璃器划分为铅钡、高钾、钠钙泡碱和植物灰玻璃四种类型,并对可能的产地来源进行探讨;针对已出土玻璃器的三座代表墓葬,结合形制及其随葬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了出土玻璃器与墓主人的关系。本文认为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玻璃器反映了且末居民的生活及审美,以及以且末为代表的丝绸之路南线城邦与同时期其它古国文明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新疆且末 出土玻璃 铅同位素 产地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20
作者 王玲 刘建欣 +5 位作者 束浩杰 王宏刚 刘成垚 刘淑贤 聂轶苗 韩秀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1,共9页
为了了解河北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危险性,并给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Zn、Pb、Cu、和Cr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分析,并... 为了了解河北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危险性,并给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Zn、Pb、Cu、和Cr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分析,并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中Zn、Pb、Cu和Cr的含量分别是河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0.91~1.71倍、1.69~8.25倍、0.53~0.83倍和0.32~0.44倍,Zn和Pb已出现较高累积,空间上具有明显异质性;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以尾矿库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趋势,尾矿库近距离采样点重金属含量一般高于远距离采样点;土壤中Pb污染最严重,风险水平较高,Zn为轻度到中度污染;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经口摄入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暴露方式,儿童致癌风险高于成人。研究区金属硫化矿尾矿重金属污染需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库 土壤重金属元素 空间分布 污染特征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