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构建
1
作者 王秋璐 杨建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现有舱体布局建模方法存在灵活性差、计算复杂度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因此研究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非线性降温策略、引入空间拓扑关系约束并增加记忆功能,... 现有舱体布局建模方法存在灵活性差、计算复杂度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因此研究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非线性降温策略、引入空间拓扑关系约束并增加记忆功能,结合深度学习中自动编码器进行数据预处理,运用DBSCAN算法划分功能区域,以空间利用率、通行效率、功能分区合理性为目标函数,考虑船舶重心平衡、设备安装规范等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点的舱体布局模型。验证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在舱体布局中多目标优化中的有效性,构建的模型在空间利用率、通行效率、功能冲突点数等指标上相较于传统方法有显著提升,为船舶舱体布局优化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退火算法 舱体布局 聚类算法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多钢筋并行排布智能深化设计方法
2
作者 齐宏拓 伍洲 +5 位作者 周绪红 李盛 许成然 郑晓磊 刘界鹏 廖耘竹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343,共11页
传统钢筋深化设计的大量排布工作是基于手动或半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的,时间及人工成本较高。目前基于单根钢筋的智能设计方法存在3个问题:同向钢筋没有共享机制,无法利用相似信息,造成大量重复性计算;钢筋之间不具备协同机制,无法保证钢... 传统钢筋深化设计的大量排布工作是基于手动或半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的,时间及人工成本较高。目前基于单根钢筋的智能设计方法存在3个问题:同向钢筋没有共享机制,无法利用相似信息,造成大量重复性计算;钢筋之间不具备协同机制,无法保证钢筋前后左右间距的一致性;优化策略基于局部信息进行智能体轨迹规划,难以应对复杂和特殊的钢筋排布场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多钢筋并行排布智能设计方法,以提高钢筋的排布效率及质量。MPC是一种可以兼顾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的寻优策略,通过滚动优化和最优解首元素的应用,提高钢筋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实现钢筋智能避障和长度优化。多钢筋并行排布策略采用领航跟随者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和行为协同,利用同向钢筋的相似信息,可减少重复性工作并保证钢筋间距一致。为提高优化效率和质量,结合群体智能的优点进一步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并将其作为MPC的求解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与单钢筋排布方法在不同障碍物情形下的对比,提出的多钢筋并行排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钢筋排布的质量、优化效率和应对复杂障碍物场景,并以预制混凝土楼梯构件设计为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深化设计 智能优化设计 钢筋排布 模型预测控制 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系统的设备布局方法 被引量:23
3
作者 曹振新 朱云龙 宋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3-416,共4页
下一代工厂布局模式应具有高柔性、模块化和易于可重构性,柔性设备布局适应市场的动态需求。在对车间布局设计方法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制造系统中的单元布局、分布式布局、可重构布局及鲁棒性布局的布局逻辑,目标函数及求解算法,并对... 下一代工厂布局模式应具有高柔性、模块化和易于可重构性,柔性设备布局适应市场的动态需求。在对车间布局设计方法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制造系统中的单元布局、分布式布局、可重构布局及鲁棒性布局的布局逻辑,目标函数及求解算法,并对未来车间设备布局模式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方法 现代制造系统 布局模式 可重构性 适应市场 设备布局 分析基础 设计方法 车间布局 单元布局 求解算法 目标函数 模块化 分布式 鲁棒性 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慧蓉 钟登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4年第7期1049-1052,共4页
为直观准确地描述施工总布置中各施工环节之间复杂的变化时空关系,以水利水电工程为基础,借助GIS特有的空间数据组织结构和可视化表达功能,构造了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其中包括施工场地地表三维数字模型(DTM)和施工总布置建筑... 为直观准确地描述施工总布置中各施工环节之间复杂的变化时空关系,以水利水电工程为基础,借助GIS特有的空间数据组织结构和可视化表达功能,构造了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其中包括施工场地地表三维数字模型(DTM)和施工总布置建筑物实体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需要对地形数字模型进行了填挖处理。在此模型基础上实现了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演示、三维场景沿河流巡航、施工总布置可视化信息查询和局部观察。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可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可视化分析和辅助决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总布置 三维可视化 数字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布板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双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78,共5页
为了实现施工布板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提高CRTSⅢ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范围,对CRTSⅢ无砟轨道施工布板计算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通用的施工布板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首先根据CRTSⅢ轨道结构断面中主要存在的3个不同倾斜度定... 为了实现施工布板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提高CRTSⅢ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范围,对CRTSⅢ无砟轨道施工布板计算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通用的施工布板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首先根据CRTSⅢ轨道结构断面中主要存在的3个不同倾斜度定义3个基准面,即钢轨顶面基准面、板顶面基准面以及承轨台基准面。再通过定义的基准面定义3个基准点,根据断面点与基准点的相对几何关系,建立特定的横断面模型。任意里程处任意断面点理论坐标计算时,先计算出基准点坐标,再根据横断面模型计算断面点坐标。采用上述模型研制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布板设计与定位测量系统"施工布板模块具有横断面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计算功能,可用于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建造时自动计算各类结构层放样数据,包括支撑层、底座板钢模板及轨道板边线放样及精调理论数据计算,还可以进行轨道板灌注后复测评估,实现CRTSⅢ轨道板施工布板计算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CRTSⅢ型板 施工布板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三维图形建模 被引量:3
6
作者 钟登华 郭享 宋洋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0,共6页
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文中对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将施工总布置系统分解为各个子系统,然后基于GIS平台,对各个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建模技术分别建立模型,最后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其模型... 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文中对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将施工总布置系统分解为各个子系统,然后基于GIS平台,对各个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建模技术分别建立模型,最后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其模型在屏幕上显示输出。在大型水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此方法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可视化 三维建模 施工总布置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下游灌区生态作物优化布局与地下水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127,133,共6页
选择我国沿海灌区-滦河下游灌区,构建地下水模拟模型(GBM)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OPM),通过模型验证、模型耦合与优化控制计算,得出地下水的储蓄动态变量,合理调控地下水,得出土地优化利用和生态作物优化布局方案。结果显示,从2016年到2... 选择我国沿海灌区-滦河下游灌区,构建地下水模拟模型(GBM)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OPM),通过模型验证、模型耦合与优化控制计算,得出地下水的储蓄动态变量,合理调控地下水,得出土地优化利用和生态作物优化布局方案。结果显示,从2016年到2030年,地下水净储量恢复10万m^(3)/a,地下水储量恢复79.2%。预测到2030年基本恢复地下水下降漏斗。滦河下游灌区生态作物优化布局结果显示,到2030年可获得作物种植效益33.326 1亿元。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生态作物种植总收益提高一倍以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研究方法与成果可供制定农业水管理战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下水调控 作物布局 模型构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园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与优化布局研究
8
作者 秦向阳 李占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1-216,222,共7页
【目的】研究典型小流域的坝系优化布局,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优化方法和模型,为小流域坝系建设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经验法、动态仿真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建立基于拦泥库容、滞洪库容... 【目的】研究典型小流域的坝系优化布局,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优化方法和模型,为小流域坝系建设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经验法、动态仿真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建立基于拦泥库容、滞洪库容、溢洪道流量综合优化设计的坝系布局优化模型和建坝时序优化模型,并以韭园沟流域为例进行坝系优化布局研究。【结果】(1)在P=1%条件下,坝址优化的最大坝高为龙王庙1号坝,最大坝高为33.97m,最低坝高为马家沟2号坝,坝高为14.08m;拦泥滞洪总库容和洪水总量以韭园沟大坝最高,分别为160.78万和29.48万m3。(2)建坝时序优化以王茂沟2号坝、西堰沟村前坝、蒲家坬大坝、三角坪新坝最先建坝,王茂沟1号坝最后兴建(第21年)。【结论】优化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对指导韭园沟流域坝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类似小流域的坝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园沟流域 坝系建设 相对稳定性 规划布局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新丰县岭南红叶之乡建设模式
9
作者 刘扬晶 《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以新丰县岭南红叶之乡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往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今后建设的范围、对象、目标、布局及建设内容。同时,根据地类、林种、生态区位、经营目的、景观效果的差异,归纳出包括造林型、改造... 以新丰县岭南红叶之乡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往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今后建设的范围、对象、目标、布局及建设内容。同时,根据地类、林种、生态区位、经营目的、景观效果的差异,归纳出包括造林型、改造型、补植型等3大类18种建设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景观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红叶之乡 建设模式 新丰县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江雨 伍世代 +1 位作者 林蕙灵 王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三象限法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为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发展模式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采用三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划分,从耕地质量适宜性及社会经济条件可行性2方面对其... [目的]探讨三象限法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为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发展模式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采用三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划分,从耕地质量适宜性及社会经济条件可行性2方面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评价。其中,耕地质量从立地条件、耕地理化性状及利用条件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条件从耕地农业生产力、耕地建设利用状况及群众意愿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高适宜高可行区域的耕地面积为3 046.67hm^2,占建设耕地总面积的14.89%,高适宜低可行区域的耕地面积为10 974.53hm^2,占建设耕地总面积的53.62%,低适宜高可行区域的耕地面积为6 445.73hm^2,占建设耕地总面积的31.49%。在对3个区域的耕地限制性因素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模式。[结论]运用三象限法,耕地质量与社会经济条件组合成3个区域。宿松县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及发展模式与3个区域动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布局 发展模式 宿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铝模板安装施工图自动标注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巍 盛步云 +1 位作者 张云 刘远志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0-1136,共7页
目前建筑铝模板行业施工人员主要根据二维安装施工图拼装铝模板,针对铝模板数量多,种类多,模板零件标注工作量大且布局混乱等问题,研究了铝模板安装施工图的自动标注方法。首先建立铝模板和标注信息模型;提出零件配合信息搜索方法,找出... 目前建筑铝模板行业施工人员主要根据二维安装施工图拼装铝模板,针对铝模板数量多,种类多,模板零件标注工作量大且布局混乱等问题,研究了铝模板安装施工图的自动标注方法。首先建立铝模板和标注信息模型;提出零件配合信息搜索方法,找出与配件配合的零件;提出零件空间层级划分方法,判断出零件在空间的层级位置;提出标注信息平行显示方法,计算标注的偏移角度;最后提出文本信息自动标注及布局方法,实现铝模板安装施工图的文字自动标注。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减少了铝模板安装施工图的标注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图纸质量,在生产实际中获得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模板 安装施工图 信息模型 自动标注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与生态增长并举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匡晓明 魏本胜 王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5,共6页
文章通过规划区域内的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来确定城市增长阈值,综合水、地质、游憩与生物多样性4个关键性单一因子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模型,以此确定城市增长的空间形态,... 文章通过规划区域内的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来确定城市增长阈值,综合水、地质、游憩与生物多样性4个关键性单一因子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模型,以此确定城市增长的空间形态,综合考虑空间形态与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研究未来的城市扩展与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使划定的边界既考虑了规划区发展的要求,又兼顾了生态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开发边界 MCR模型 建设用地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实施效果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波 郑晓薇 李世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共5页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效果分析,对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系统规模、建设时序、换乘站布局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即:在发展模式上应兼顾服务水平要求和经济合理性,其中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是交通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效果分析,对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系统规模、建设时序、换乘站布局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即:在发展模式上应兼顾服务水平要求和经济合理性,其中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是交通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改善轨道交通线网供需匹配关系需结合线网优化、运营组织方案优化、协调用地开发等手段综合治理以均衡客流分布;换乘站要始终以"交通功能"最优作为换乘站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建设时序的变化不应改变线路功能定位及服务水平,等等。旨在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模式 系统规模 换乘站规划 建设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