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步溶剂热法构筑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用于超级电容器
1
作者 李净珊 徐洋洋 +3 位作者 叶仪鹏 董梦娇 李秉芯 陈昊天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9-387,共9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阵列,制备出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阵列,制备出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观察和分析复合电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并通过循环伏安(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EIS)等技术研究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上构成由大片和小片交错连接的纳米片阵列,不仅有效提高了活性物质负载量,而且抑制了NiCo-LDH的团聚,增加了NiCo-LDH在NCNF上的分散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所形成的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在1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898.7F/g;在10A/g高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可达到78.4%;连续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2.3%。以NCNF/NiCo-LDH/NiCo-LDH和活性炭(AC)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NCNF/NiCo-LDH/NiCo-LDH//AC)在743.6W/kg功率密度下,具有69.1W·h/kg的高能量密度,10A/g下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比电容能够保留初始值的93.4%。综合表明,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氢氧化物 纳米片 静电纺丝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去除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海燕 何文奇 +1 位作者 吴婷 黄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5,共9页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吸附剂,可实现水体中磷元素的高效去除.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及其煅烧产物(Mg/Al-LD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磷酸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以P计)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在2 h内快速增加并完成90%的吸附率,且它们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值均大于0.999)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磷酸盐吸附过程,因而可以认为Mg/Al-LDH和Mg/Al-LDO的除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来实现.②由于Mg/Al-LDH和Mg/Al-LDO的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值均大于0.994),说明溶液中的磷酸根应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在Mg/Al-LDH或Mg/Al-LDO上,它们在298 K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5和122.7 mg/g.③Mg/Al-LDO在pH为3.0~11.0范围内具有的界面正电性,以及吸附磷酸盐后部分恢复原有层状结构的能力,使得Mg/Al-LDO在宽pH范围内具有比Mg/Al-LDH更强的脱磷能力.研究显示,Mg/Al-LDH和Mg/Al-LDO可实现含磷水样的高效快速去除,从而为今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LDO 磷酸盐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覆膜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怡薇 管凛 +1 位作者 孔宇 荆肇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4-578,共5页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58 mg/g和4.557 mg/g。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以均匀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当磷酸盐初始浓度为0.5 mg/L和2 mg/L时,MgAl-LDHs改性基质的饱和吸附容量接近MgFe-LDHs改性基质的2倍,MgAl-LDHs改性基质更适合作为吸附剂。LDHs改性基质吸附磷酸盐的热力学参数ΔG_(0)<0、ΔH_(0)<0,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低温更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改性基质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改性FeMnNi-LDH对砷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雅馨 魏世强 蒋珍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4-2197,共14页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同初始土壤pH值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土壤As(Ⅲ)和Cd(Ⅱ)的钝化效果、各形态含量变化及对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As(Ⅲ)和Cd(Ⅱ)转运、富集系数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A@FeMnNi-LDH复合材料对As和Cd具有显著的同步钝化效果.当复合材料添加量由0%增加到1.0%,促进了土壤非专性吸附态和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向专性吸附态、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As转化,土壤可交换态Cd主要向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转化;土壤初始pH对As和Cd的钝化效果影响明显,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分别增加了1.65和0.64个pH单位,土壤有效态As的降低率分别达到69.74%和63.31%,有效态Cd的降低率分别为60.25%和61.78%;小白菜的鲜重和株高随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As和Cd的转运和富集系数,使小白菜地上部As、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专性吸附态As、可交换态Cd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残渣态As和Cd与土壤pH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中As和Cd的含量与土壤残渣态As和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FA@FeMnNi-LDH复合材料能提高土壤pH值,促进土壤As和Cd向残渣态的转化,从而降低土壤As和Cd生物有效性和在小白菜植株中的累积,为土壤中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的同步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富里酸(FA) 改性 砷镉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增强dsRNA对稻瘟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陈盼 夏胜格 +3 位作者 兰莹 周彤 梁友 赵弘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对dsRNA抑制稻瘟病的增强效果。[方法]比较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与不同比例dsRNA混合的负载效率,筛选合适的负载比。用不同浓度LDH处理稻瘟病菌孢子,考察LDH对稻瘟病菌孢子发育的影响。使用不...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对dsRNA抑制稻瘟病的增强效果。[方法]比较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与不同比例dsRNA混合的负载效率,筛选合适的负载比。用不同浓度LDH处理稻瘟病菌孢子,考察LDH对稻瘟病菌孢子发育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dsRNA-LDH处理稻瘟病菌孢子,检测dsRNA-LDH对稻瘟病菌孢子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使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考察LDH增强dsRNA防治稻瘟病的效果。[结果]在100 ng·μL^(-1)浓度条件下LDH不仅不影响稻瘟病菌孢子发育,而且还可以增强dsRNA稳定性及其对稻瘟病菌孢子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与清水处理孢子的对照组相比,dsRNA-LDH处理组的水稻发病症状明显减弱。[结论]LDH可以明显增强dsRNA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dsRNA-LDH具有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环保RNAi药剂的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 喷雾诱导的基因沉默 RNAi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衍生阵列催化剂在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双霞 李雨 +3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伊晓路 华栋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81,共8页
对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SESRG)制氢反应网络及热力学特性、Ni-Ca基催化-吸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Ni基催化位点、Ca基吸附位点失活机理及改性手段。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和阵列催化... 对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SESRG)制氢反应网络及热力学特性、Ni-Ca基催化-吸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Ni基催化位点、Ca基吸附位点失活机理及改性手段。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和阵列催化剂独特的结构优势和物化特性,提出设计研发LDHs衍生阵列催化剂是提高Ni-Ca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并对其在甘油高效稳定制氢领域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催化重整 制氢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片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CaAl-LDH对钢筋混凝土寿命的影响
7
作者 张东方 刘国强 +2 位作者 陈昊翔 范志宏 田科婷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3,共6页
通过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aAl-LDH),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CaAl-LDH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模拟海洋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寿命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钢筋表面CaAl-LDH与... 通过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aAl-LDH),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CaAl-LDH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模拟海洋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寿命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钢筋表面CaAl-LDH与氯离子发生交换,使钢筋的钝化电位提升了近200 mV,钝化范围扩大;CaAl-LDH有效降低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使氯离子扩散系数及表面氯离子质量分数分别降低63.6%和55.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钢筋混凝土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防腐蚀 服役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孙金陆 甄卫军 李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616,共7页
LDH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是一类具有双金属氢氧化物层结构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酸碱性、热稳定性、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以及结构记忆效应等特性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LDHs... LDH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是一类具有双金属氢氧化物层结构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酸碱性、热稳定性、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以及结构记忆效应等特性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LDHs材料的基本性质、层间不同种阴离子及插层阴离子的化学作用。在此基础上,概括了LDHs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其在不同溶剂中进行剥离的研究进展,指出能否将其工业化扩大生产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为今后LDHs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类水滑石 新型无机材料 结构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实验研究 Ⅰ:合成方法和表征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4 位作者 鲁安怀 岳书仓 汪家权 彭书传 徐晓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4,共6页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活化废液制备阴离子粘土微观结构特征,并对这种材料的形成机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酸性废水处理 活性白土 层状双氢氧化物 ldh 废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耐紫外老化沥青的光学与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星 冯振中 +2 位作者 付伟 刘兴东 阮艳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10-9215,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氧化物LDHs耐老化沥青,研究了LDHs对沥青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制备了LDHs耐老化沥青薄膜,通过沥青薄膜光学性能研究揭示了LDHs与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DHs可有效提高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ldhS 光学性能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秀婷 吴大鸣 +1 位作者 刘颖 朱复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5,31,共5页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S 聚氯乙烯 PVC 阻燃 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羟基喜树碱-癸二酸-LDH杂化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秀明 庞秀江 +1 位作者 全贞兰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3-918,共6页
采用二次插层法成功制备了10-羟基喜树碱(HCPT)-癸二酸(SC)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C柱撑LDH杂化物(SC-LDH),再在乙醇介质中将HCPT插入LDH层间形成HCPT-SC-LDH纳米杂化物.依据SC和HCPT的分子尺寸和纳米杂化... 采用二次插层法成功制备了10-羟基喜树碱(HCPT)-癸二酸(SC)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C柱撑LDH杂化物(SC-LDH),再在乙醇介质中将HCPT插入LDH层间形成HCPT-SC-LDH纳米杂化物.依据SC和HCPT的分子尺寸和纳米杂化物的通道高度,推测SC分子在层间可能为双层排列,SC分子两端的羧基同时键合在同一个LDH层片表面上;HCPT分子插入(或溶入)SC分子碳氢链形成的疏水区中.所制备的纳米杂化物既可稳定HCPT的内酯环,又可明显提高HCPT的溶解度,还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其释放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癸二酸 纳米杂化物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酸活化废液石灰中和法制备LDH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有亮 陈天虎 +2 位作者 庆承松 谌香秀 彭书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利用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制备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可以有效地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产生的废酸液污染。研究了石灰中和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合成LDH方法,以及制备的LDH材料对CrO42-和PO43-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 利用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制备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可以有效地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产生的废酸液污染。研究了石灰中和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合成LDH方法,以及制备的LDH材料对CrO42-和PO43-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合成的LDH对PO43-的吸附能力比对CrO42-吸附能力强,对CrO42-、PO43-吸附性能接近于国外商品级LDH的性能,CrO42-、PO43-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LDH焙烧后对CrO42-、PO43-吸附能力比焙烧前有很大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酸性废水处理 层状双氢氧化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LDHs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卫伟 许英伟 +2 位作者 杜健 张爱娟 姚佳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09,226,共7页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径、结晶性、磁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LDHs和Fe3O4/LDHs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的平衡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的Fe3O4/LDH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FE3O4 复合结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水滑石Ti/Li/Al-LDHs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婷婷 董羿蘩 +2 位作者 张颖萍 张亚刚 周安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类水滑石Ti/Li/Al-LDHs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金属元素比例和焙烧温度对该Ti/Li/Al-L...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类水滑石Ti/Li/Al-LDHs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金属元素比例和焙烧温度对该Ti/Li/Al-LDHs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Li/Al比为1∶3∶4时,水滑石Ti/Li/AlLDHs的结晶度最好,形貌最规整,而Ti/Li/Al比为1∶3∶2、300℃下焙烧后得到的Ti_1Li_3Al_2-LDHs_(300)的CO_2吸附性能最好。Ti_1Li_3Al_2-LDHs_(300)上CO_2吸附量可达53.5 mg/g,10次循环吸附后,CO_2吸附量仅下降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Ti/Li/Al-ldhs 金属元素 焙烧 二氧化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法制备ZnAl-LDH纳米片及LDH基疏水膜的组装 被引量:3
16
作者 庞秀江 代娇娇 +4 位作者 刘源 陈利 迟铭君 王延涛 李再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4-1119,共6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可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或利用有机物修饰其表面使其功能化来构筑LDH基功能材料,但现有的制备方法存在使用有机溶剂、所得LDH纳米片表面吸附有机物、难以宏量制备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利用微反应...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可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或利用有机物修饰其表面使其功能化来构筑LDH基功能材料,但现有的制备方法存在使用有机溶剂、所得LDH纳米片表面吸附有机物、难以宏量制备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利用微反应器通过控制共沉淀过程中的p H值制备了Zn Al-LDH([Zn2+0.67Al3+0.33(OH)2]NO3·y H2O)纳米片,由于利用微反应器法制备LDH纳米片的过程中水是唯一的溶剂,所以得到的纳米片表面洁净且能够大量制备。通过XRD、TEM、AFM对所制备的LDH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p H值下得到的产物形貌不规整,并且存在Zn O小颗粒;当p H值降为7.9时,可得到粒径均匀且厚度为1.0-1.5 nm的Zn Al-LDH纳米片;将其与月桂酸钠简单混合后即可将月桂酸根修饰在其表面上,涂覆在玻璃基体得到高疏水性能的薄膜,其接触角高达149°,这为制备LDH基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片 微反应器 疏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LDH的合成及其对废水酸性黑10B脱色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洪霞 李剑超 +2 位作者 卢堂俊 付格娟 李晓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6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Fe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Mg-Fe/LDH),用于处理偶氮类染料酸性黑10B,通过改变吸附时间、pH和酸性黑10B废水含量及掺加共存无机阴离子等因素探讨了材料对酸性黑10B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0mL酸性黑10B,当材料用量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Fe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Mg-Fe/LDH),用于处理偶氮类染料酸性黑10B,通过改变吸附时间、pH和酸性黑10B废水含量及掺加共存无机阴离子等因素探讨了材料对酸性黑10B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0mL酸性黑10B,当材料用量20.0mg、处理时间1h、pH在2~11时,酸性黑10B的脱色率可达91.3%以上,且水中共存阴离子对其干扰小。材料对酸性黑10B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对酸性黑10B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95mg·g-1。Mg-Fe/LDH对酸性黑10B有较好的吸附脱色性能,可望在印染废水的脱色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Fe双金属氢氧化物 双金属氢氧化物 共沉淀 酸性黑10B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制备LDHs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栾玲玉 张厉 +1 位作者 王利红 李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0-2322,2327,共4页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MgAl-Cl-LDHs溶胶,通过离子交换引入己基磺酸钠(SHS),制备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混合溶胶pH值、SHS的初始浓度、碳链长度以及LDHs的浓度对材料性能...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MgAl-Cl-LDHs溶胶,通过离子交换引入己基磺酸钠(SHS),制备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混合溶胶pH值、SHS的初始浓度、碳链长度以及LDHs的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混合溶液的pH 7.25,LDHs的浓度不大于0.50%,且SHS的浓度高于20 mmol/L时,CH_3(CH_2)_5SO_3^-才能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入LDHs层间,得到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插层反应 ldhs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界面法制备FeOOH@CoNi-LDH@NF用于高效析氧 被引量:4
19
作者 卫学玲 邹祥宇 +3 位作者 包维维 艾桃桃 李文虎 蒋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7-583,共7页
以六水合硝酸钴、六水合硝酸镍、尿素和氟化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镍网上原位构筑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CoNi-LDH@NF),然后采用快速界面法在硝酸钠和六水合氯化铁的100℃溶液中对其进行刻蚀制备了FeOOH@CoNi-LDH@NF。利用XRD、SEM、... 以六水合硝酸钴、六水合硝酸镍、尿素和氟化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镍网上原位构筑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CoNi-LDH@NF),然后采用快速界面法在硝酸钠和六水合氯化铁的100℃溶液中对其进行刻蚀制备了FeOOH@CoNi-LDH@NF。利用XRD、SEM、XPS和TEM对FeOOH@Co Ni-LDH@NF进行了形貌表征和物相分析,并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进行了电催化析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异质界面明显的粗糙纳米棒结构极大地增多了FeOOH@CoNi-LDH@NF的有效活性位点数,提升了对中间物质的转换速率。驱动100m A/cm;的电流密度仅需291 mV过电势,Tafel斜率为48 mV/dec;该电极具有至少100 h的耐久性,展示出优异的碱性析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界面法 催化剂 析氧反应 FeOOH@CoNi-ldh@N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Mg-Al-LDHs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肖南 王其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0-564,共5页
以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为载体,将大黄素分子通过二次组装法成功插入其层间,得到大黄素/Mg-Al-LDHs纳米杂化物。XRD结果显示,Mg-Al-LDHs粒子层间距由0.48 nm增大到3.35 nm。差热曲线(DTA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杂化... 以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为载体,将大黄素分子通过二次组装法成功插入其层间,得到大黄素/Mg-Al-LDHs纳米杂化物。XRD结果显示,Mg-Al-LDHs粒子层间距由0.48 nm增大到3.35 nm。差热曲线(DTA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杂化物分子中大黄素的分解温度比纯大黄素的分解温度高50℃。分别在pH 4.8和pH 7.5的缓冲溶液中测定了大黄素/LDHs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大黄素/LDHs的药品释放速率明显低于二者的物理混合物,并探讨了释放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大黄素 插层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