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BLAST的多载波直接序列扩频CDMA系统上行链路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嗣勇 杨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垂直分层空时(V-BIAST)检测算法的多载波直接序列扩频CDMA(MC-DC-CDMA)的系统结构,对系统上行链路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接收天线数大于发射天线数条件下系统误码率的理论表达式,并通... 提出了一种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垂直分层空时(V-BIAST)检测算法的多载波直接序列扩频CDMA(MC-DC-CDMA)的系统结构,对系统上行链路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接收天线数大于发射天线数条件下系统误码率的理论表达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数值结果表明,收发天线数对系统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传统MC-DS-CDMA系统,减少发射天线数或增加接收天线数均可使基于V-BLAST算法的MC-DS-CDMA系统的性能和容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空时码 多输入多输出 多载波CD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Turbo-BLAST系统
2
作者 黄永明 杨绿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63-2067,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无线衰落信道的Turbo-BLAST方案。在发送端联合采用了随机分层空时编码和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以充分利用多径和空间分集;在接收端比较了两种类型的Turbo接收机,一种是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软输入软...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无线衰落信道的Turbo-BLAST方案。在发送端联合采用了随机分层空时编码和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以充分利用多径和空间分集;在接收端比较了两种类型的Turbo接收机,一种是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软输入软输出的检测模块,它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另一种采用了类似球形解码的检测模块,它有很好的性能但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案能在保持BLAST高数据速率的同时充分利用信道环境提供的多径和空间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blast 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 随机分层空时码 TURBO接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LAST-MC-CDMA系统自适应调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作敏 杨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8-462,共5页
提出一种应用卷积码编码的VBLAST-MC-CDMA系统上行链路结构,并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应用于上行链路结构中。自适应调制门限的设定采用试验法。先设定需要的误码率门限,并以此为依据通过仿真结果确定系统调制方式的转换门限。通过仿真,分别... 提出一种应用卷积码编码的VBLAST-MC-CDMA系统上行链路结构,并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应用于上行链路结构中。自适应调制门限的设定采用试验法。先设定需要的误码率门限,并以此为依据通过仿真结果确定系统调制方式的转换门限。通过仿真,分别讨论了用户数固定和用户数变化时该自适应调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自适应调制都能在不牺牲期望误码率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调制 垂直空时分层 多载波CDMA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反馈延迟的V-BLAST系统功率分配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晓丹 陈小敏 谭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6-39,44,共5页
针对信道反馈的延迟问题,以降低误比特率(BER)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适用于垂直分层空时编码系统的自适应发送功率分配算法。假设接收端可以得到完全的信道状态信息,并通过反馈链路将信道信息反馈至发送端。在接收端采用迫零检测算法,给... 针对信道反馈的延迟问题,以降低误比特率(BER)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适用于垂直分层空时编码系统的自适应发送功率分配算法。假设接收端可以得到完全的信道状态信息,并通过反馈链路将信道信息反馈至发送端。在接收端采用迫零检测算法,给出系统瞬时信噪比(SNR)与估计SNR的表达式推导过程,根据系统瞬时SNR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求出系统总BER的表达式;发送端在总功率约束条件下,采用拉格朗日极值法计算出自适应功率分配矩阵的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当归一化反馈迟延因子等于0.000 1、误比特率为10^(-3)时,该算法的系统性能比等功率分配算法提高约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空时编码 自适应功率分配 迫零检测 反馈时延 信噪比估计 误比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mbols detection for frequency-selective V-BLAST OFDM systems
5
作者 WuXiaojun LiXing WangJil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418-425,共8页
As the combining form of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echnique and the 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V-BLAST) architecture, the V-BLAST OFDM system can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next... As the combining form of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echnique and the 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V-BLAST) architecture, the V-BLAST OFDM system can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next-generation (NextG) broadband mobile wireles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The symbols detection problem of the V-BLAST OFDM system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environment. The joint space-frequency demultiplexing operation is proposed in the V-BLAST OFDM system. Successively, one novel half-rate rotational invariance joint space-frequency coding scheme for the V-BLAST OFDM system is proposed. By elegantly exploiting the above rotational invariance property, we derive one direct symbols detection scheme without knowing channels state information (CSI) for the frequency-selective V-BLAST OFDM system.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novel half-rate rotational invariance joint space-frequency coding schem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rect symbols detectio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symbols detection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joint space-frequency demultiplexing rotational invariance joint space-frequency co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亚男 张禄林 吴伟陵 《电讯技术》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给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概念,详细叙述了MIMO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MIMO的关键技术和MIMO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分析表明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就是多MIMO技术,它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给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概念,详细叙述了MIMO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MIMO的关键技术和MIMO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分析表明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就是多MIMO技术,它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文章最后给出了MIMO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贝尔空时分层结构 空时分组码 空时格形码 智能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O中分层空时编码的误码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明华 王惠琴 +2 位作者 黄瑞 雷益艳 陈海燕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42-1847,共6页
分层空时编码(BLAST)虽然具有极高的频谱效率,能成倍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但BLAST系统的误码率较大,严重影响了光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在描述了湍流信道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模型后,针对多进制脉冲位置调制(Q-PPM)技术... 分层空时编码(BLAST)虽然具有极高的频谱效率,能成倍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但BLAST系统的误码率较大,严重影响了光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在描述了湍流信道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模型后,针对多进制脉冲位置调制(Q-PPM)技术,推导出了采用线性译码算法时分层空时码的极大似然判决准则及其误码率公式,并比较了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线性译码算法、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算法的误码性能。最后,利用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由空间光通信(FSO)中,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算法的误码性能更接近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线性译码算法。在4×4系统中,当误比特率为2×10-2时,相对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译码算法,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和MMSE-SIC译码算法的信噪比分别改善了约14.5 dB和7 dB。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空间光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分层空时码 多进制脉冲位置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复杂度的分组检测空时接收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鹏 吴伟陵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16-1619,共4页
V-BLAST接收机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数率的有效技术,但由于该算法存在大量的求伪逆、迫零和排序,算法的复杂度高,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线性迫零(ZF)接收机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机复杂度低, 但性能差。该文提出了一种分组检测... V-BLAST接收机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数率的有效技术,但由于该算法存在大量的求伪逆、迫零和排序,算法的复杂度高,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线性迫零(ZF)接收机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机复杂度低, 但性能差。该文提出了一种分组检测空时接收机,组内采用串行干扰抵消接收,与V-BLAST接收机相比,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MMSE准则下的分组检测空时接收机的性能明显好于基于迫零准则的V-BLAST接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分层空时编码 V-bl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C结合垂直分层空时码的迭代检测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艳 仰枫帆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文中提出了基于球形检测的Fincke-Pohst-MAP(FP-MAP)的联合迭代检测算法,介绍了LDPC码结合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在协作MIMO系统中的应用。理论分析和推导了联合迭代的具体过程,通过仿真结果的研究表明,FP-MAP球形检测算法与迫零排序... 文中提出了基于球形检测的Fincke-Pohst-MAP(FP-MAP)的联合迭代检测算法,介绍了LDPC码结合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在协作MIMO系统中的应用。理论分析和推导了联合迭代的具体过程,通过仿真结果的研究表明,FP-MAP球形检测算法与迫零排序加干扰抵消(ZF-OSIC)算法和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判决反馈均衡(RLS-DFE)算法相比,误码率的性能分别提高了1 dB和0.3 dB左右,而且FP-MAP算法的性能最接近于ML检测。最后还将LDPC码、卷积码和Turbo码与V-BLAST级联的协作MIMO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可知LDPC级联系统在较高信噪比区域时的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码 V-blast 协作MIMO 球形算法 迭代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天线系统中基于QR分解的混合SIC/PIC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勇 冯大政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82-158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有效并且数值稳定的、基于QR分解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layered space-time code,V-BLAST)检测算法。在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中,先检测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分集度,然而传统的基于QR分解的算法由于没有利用这种潜... 提出了一种有效并且数值稳定的、基于QR分解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layered space-time code,V-BLAST)检测算法。在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中,先检测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分集度,然而传统的基于QR分解的算法由于没有利用这种潜在的分集,通常性能要低于其他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算法。新算法在每一干扰消除阶段引入并行干扰消除(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对已估计的各个分量进行更新,有效减少现有连续干扰消除类算法存在的误差传递问题。仿真表明新算法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的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性能,且算法复杂度依检测顺序的确定方法不同而略高于或低于MMSE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空时码 QR分解 连续干扰消除 并行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QMC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顺兰 钱帅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73-75,共3页
基于垂直分层空时码的MIMO-OFDM系统提出一种高效的QMC检测算法,该算法对信道矩阵进行一次排序QR分解,对最先检测的信号层采用ML-OSIC算法,用M算法检测中间的信号层,逐层增加保留值M以提高算法有效性,利用串行干扰消除检测余下的信号层... 基于垂直分层空时码的MIMO-OFDM系统提出一种高效的QMC检测算法,该算法对信道矩阵进行一次排序QR分解,对最先检测的信号层采用ML-OSIC算法,用M算法检测中间的信号层,逐层增加保留值M以提高算法有效性,利用串行干扰消除检测余下的信号层。与QRD-M算法相比,QMC检测算法能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以更低的计算复杂度获得更接近最大似然检测的性能,取得性能与复杂度之间的折中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OFDM系统 垂直分层空时码 排序QR分解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 QRD-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useholder变换的改进并行MIMO检测算法
12
作者 王赟 汪晋宽 解志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针对按序QR分解(SQRD)检测算法在多径瑞利慢衰落信道中检测误码率较高的不足,提出了基于House-holder变换的改进并行MIMO检测算法(HIP)。该算法对信道矩阵按列进行Householder正交变换,避免了求上三角矩阵的运算并且仅对信道矩阵进行1... 针对按序QR分解(SQRD)检测算法在多径瑞利慢衰落信道中检测误码率较高的不足,提出了基于House-holder变换的改进并行MIMO检测算法(HIP)。该算法对信道矩阵按列进行Householder正交变换,避免了求上三角矩阵的运算并且仅对信道矩阵进行1次排序。在判决信号过程中,采用部分判决信号反馈和接收信号干扰消除并行处理的检测算法,使系统检测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多散射物的无线通信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QRD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下降的情况下误码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eholder变换 按序QR分解 垂直分层空时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系统的迭代可配置树型搜索检测
13
作者 郑武 张海滨 +1 位作者 宋文涛 罗汉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9-71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复杂度低的,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迭代接收机中的迭代可配置树型搜索(IRTS)检测方法.不同于最优的最大后验概率检测器对所有可能的发送符号向量进行完全搜索,该算法仅处理对检测器的软输出有较大贡献的符号向量.IRTS... 提出了一种复杂度低的,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迭代接收机中的迭代可配置树型搜索(IRTS)检测方法.不同于最优的最大后验概率检测器对所有可能的发送符号向量进行完全搜索,该算法仅处理对检测器的软输出有较大贡献的符号向量.IRTS算法首先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估计发送符号的可靠度;然后依据此可靠度对发送符号和信道矩阵进行排列来构造可配置的树型结构;并以该树型结构进行宽度优先搜索.在准静态信道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相对较小的搜索序列数目的情况下,IRTS算法也具有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迭代接收机 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结构 级联码 TURBO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MMS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group-wise STBC MIMO systems
14
作者 Fan Xun Zhang Haibin Luo Hanwen Huang Jiangu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85-90,共6页
An optimal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MMSE SIC) scheme for Groupwise space-time block coding (G-STB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is presented. In such a s... An optimal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MMSE SIC) scheme for Groupwise space-time block coding (G-STB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is presented. In such a system, transmit antennas are partitioned into several STBC encoding groups and each group transmits independent data stream which is individually STBC encoded. On the receiver side, by exploring the temporal constraint provided by STBC, an equivalent channel model similar to the one in standard 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 (V-BLAST) systems is generated. Then OMMSE SIC algorithm is performed to detect all the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Simulation compares the proposed scheme with non-ordering MMSE SIC sche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al data rate scheme in V-BLAST systems with the same receive antennas' number.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non-ordering MMSE SIC scheme and by introducing more transmit antennas and adopting the OMMSE SIC scheme, better performance also can be achieved than corresponding V-BLAS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input MULTI-OUTPUT 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 space-time block coding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