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cuum Consistent Electrochemistry in Ionic Liquid Combined with Oxide Epitaxy
1
作者 Yuji Matsumot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7,共19页
We introduce our state-of-the art of“vacuum consistent electrochemistry”to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faces between oxides and ionic liquid(IL).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has been one of the powerful and sophisti... We introduce our state-of-the art of“vacuum consistent electrochemistry”to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faces between oxides and ionic liquid(IL).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has been one of the powerful and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to realize nanoscale preparation of high-quality epitaxial oxide thin films.On the other hand,electrochemistry is a simple,very sensitive,and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technique for solid-liquid interfaces.To ensure the reproducibility in experiment of the interfaces of such epitaxial oxide films,as well as bulk oxide single-crystals,with IL,we employ a home-built PLD-electrochemical(EC)system with IL as an electrolyte.The system allows one to perform all-in-vacuum experiment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well-defined oxide electrode surfaces to their electrochemical analyses.The topics include electrochemical evaluations of the oxide’s own properties,such as carrier density and relative permittivity,and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oxides in contact with IL,such as flat band potential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EDL)capacitance,ending with future perspectives in all-solid-state electr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electrochemistry oxide epitaxy Electric double layer Ionic liquids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异质结β-Bi_(2)O_(3)柱撑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2
作者 张亚平 吴桐辰 +1 位作者 郑云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特性。制备的β-Bi_(2)O_(3)/CoAl-LDH柱撑材料具有2.1 nm的层间通道、62 m^(2)·g^(-1)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辐照下,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β-Bi_(2)O_(3)/CoAl-LDH催化剂在90 min内可降解91.3%的TC,降解率远高于非柱撑的β-Bi_(2)O_(3)和CoAl-LDH。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柱撑复合的β-Bi_(2)O_(3)与CoAl-LDH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构建了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率,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铋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柱撑材料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O吸附水中苯甲酸钠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明海 彭书传 +2 位作者 朱承驻 陈天虎 汪家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3-1236,共4页
文章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对水中苯甲酸钠的吸附热力学及其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曲线,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在293-313K和实验浓度范围内,LDO对水中苯甲酸钠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无配位基交换、化学键... 文章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对水中苯甲酸钠的吸附热力学及其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曲线,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在293-313K和实验浓度范围内,LDO对水中苯甲酸钠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无配位基交换、化学键等强的作用力;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吸附系数(K)与温度成负相关,吸附自由能的变小是苯甲酸钠在LDO上吸附的推动力,LDO吸附苯甲酸钠是一个熵增过程,吸附熵变为55.47J/(mo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钠 复合金属氧化物 吸附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24在MgAl-LDO上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薛继龙 曹根庭 倪哲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本文探讨了nMg/nAl=3的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LDO)对染料酸性黑24(AB24)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MgAl-LDO吸附AB24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gAl-LDO对AB24具有优异的吸附性... 本文探讨了nMg/nAl=3的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LDO)对染料酸性黑24(AB24)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MgAl-LDO吸附AB24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gAl-LDO对AB24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298 K,pH=10条件下,1.0 g·L^-1 MgAl-LDO对1 000 mg·L^-1 AB24溶液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达到998.31 mg·g^-1和99.83%。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MgAl-LDO对AB24的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是个放热、自发的过程。计算所得的吉布斯自由能绝对值在10-15 kJ·mol^-1,这主要是由染料分子与水滑石层板的氢键作用产生,结合Materials Studio 5.5软件模拟AB24染料分子在MgAl-LDHs上的排列分布,推测MgAl-LDO对AB24的吸附机理是表面吸附(占优势)与层间插层的协同作用。同时,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二元水滑石焙烧产物 吸附 机理 酸性黑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模板Zn/Ti/Fe-LDO吸附水中硝酸盐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爱华 钱大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83-5291,共9页
通过共沉淀-焙烧法制备以棉花为模板的Zn/Ti/Fe焙烧态类水滑石(YLDO)和无棉花模板的Zn/Ti/Fe焙烧态类水滑石(NLDO),运用SEM、N2吸附法、FTIR和XRD对其进行表征,考察YLDO和NLDO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机制及其紫外光催化再生的机理。结果表明... 通过共沉淀-焙烧法制备以棉花为模板的Zn/Ti/Fe焙烧态类水滑石(YLDO)和无棉花模板的Zn/Ti/Fe焙烧态类水滑石(NLDO),运用SEM、N2吸附法、FTIR和XRD对其进行表征,考察YLDO和NLDO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机制及其紫外光催化再生的机理。结果表明,YLDO在形态中引入棉花的遗迹,比表面积增大为74.8 m2·g-1,大孔数量增加;在化学成分上引入了C元素,提高了吸附性能;形成磁性物质,可通过磁性分离回收。pH为7、298K时,YLDO对水中硝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为66.57mg·g-1,比NLDO增加了22.6%。YLDO和NLDO吸附硝酸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饱和的YLDO和NLDO可在紫外光照射下再生,5次再生循环后仍保持较高的吸附性能。YLDO可通过吸附-磁分离-紫外光催化再生工艺有效去除水中硝酸盐,不产生二次污染,在硝酸盐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态类水滑石 棉花模板 硝酸盐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复合自修复涂层
6
作者 焦佐军 吴量 +6 位作者 郁富兵 田珍珍 周岩 姚文辉 袁媛 谢治辉 吴国志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3-46,共14页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_(3)^(−),原位生长获得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涂层。在低温(50℃)水浴下,分别引入水杨酸(SA)和2-羟基-1,4-萘醌(HNQ),制备自修复涂层(MgLiAl-LDHs-SA、MgLiAl-LDHs-HNQ)。采用SEM、EDS、XPS、FT-IR、XRD表征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利用电化学实验、划伤实验和SVET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并结合测试结果分析其耐蚀和自修复机理。结果复合涂层制备成功,它表现出LDHs结构(003)和(006)X射线特征衍射峰,在引入缓蚀剂后LDHs特征峰向小角度偏移。缓蚀剂分子成功结合到LDHs涂层表面。MAO呈现典型的火山口形貌,LDHs纳米片对MAO涂层具有良好的封孔效果,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结构更致密,缓蚀剂的加入进一步增大了复合涂层的致密度和厚度。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样品MgLiAl-LDHs-HNQ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降至4.74×10^(−7)A/cm^(2),电荷转移电阻达到5.7×10^(5)Ω·cm^(3),且析氢速率大幅下降。涂层划伤实验结果表明,LDHs涂层抑制了MAO划伤位置的扩展,缓蚀剂通过与游离金属离子形成了稳定沉淀物,并在裸露合金表面吸附成膜,实现了涂层的动态自修复。SVET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划伤位置的自腐蚀电位经过浸泡后明显降低,进一步验证了涂层的自修复性能。结论所制备的MgLiAl-LDHs-HNQ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自修复效果,该研究对镁锂合金表面耐蚀自修复功能涂层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水滑石 缓蚀剂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n^(+)埋层和L型场板的Si/SiC异质结沟槽LDMOS器件
7
作者 康怡 刘东 +2 位作者 卢山 鲁啸龙 胡夏融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Si/4H-SiC异质结构能够同时结合Si材料的成熟工艺和SiC材料的宽禁带特性,在功率器件设计中具有巨大潜力。提出了一种具有n+埋层和L型场板的Si/SiC异质结沟槽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位于Si/SiC异质结界面SiC侧的重掺杂n... Si/4H-SiC异质结构能够同时结合Si材料的成熟工艺和SiC材料的宽禁带特性,在功率器件设计中具有巨大潜力。提出了一种具有n+埋层和L型场板的Si/SiC异质结沟槽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位于Si/SiC异质结界面SiC侧的重掺杂n+埋层能够有效降低界面势垒宽度,增强电子隧穿效应,降低界面电阻,进一步降低比导通电阻。位于厚氧化层角落并与漏极相连的L型场板通过在SiC漂移区和厚氧化层之间产生高电场,重塑器件横向和纵向电场强度分布,将击穿点从表面转移至体内,提高击穿电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SiC LDMOS器件相比,该器件的品质因数从109.29 MW/cm^(2)提升至159.92 MW/cm^(2),提高了46.36%,进一步改善了LDMOS器件导通电阻和击穿电压之间的折中关系,器件性能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 Si/4H-SiC异质结 n^(+)埋层 L型场板 功率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MgAl LDO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媛 李树白 +4 位作者 姚培 张启蒙 孟鑫 刘宇 孔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23-2427,共5页
通过焙烧浸渍重构制得含Sn的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经焙烧制得负载Sn的复合金属氧化物Sn/MgAl LDO,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 通过焙烧浸渍重构制得含Sn的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经焙烧制得负载Sn的复合金属氧化物Sn/MgAl LDO,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Sn含量、载体镁铝比例、焙烧温度对样品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n掺杂量为2wt%,镁铝比为5∶1,焙烧温度为400℃时的Sn(2)/LDO(5)-400对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具有比较好的催化活性。70℃,0.015 mol苯乙烯,0.075 mol 30wt%H2O2,20 mL乙腈,10 mL乙醇和3 g催化剂,反应6 h时,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5.37%,环氧苯乙烷选择性达到97.23%,循环使用4次后催化剂对苯乙烯的转化率仍能达到91.26%,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为9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复合金属氧化物 苯乙烯 环氧化 环氧苯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高熵水滑石芬顿降解四环素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晨 武克冰 仇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172,共9页
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已日益严重。如何高效降解抗生素已经成为海洋环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内容。本文通过低温溶剂热法合成了高熵水滑石多金属纳米片(HE-LDHs),对其形貌、化学组成和金属价态进行了表... 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已日益严重。如何高效降解抗生素已经成为海洋环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内容。本文通过低温溶剂热法合成了高熵水滑石多金属纳米片(HE-LDHs),对其形貌、化学组成和金属价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E-LDHs对四环素碱(TC)的催化降解性能与机制,探究了投料量、pH值和氧化剂浓度等因素对芬顿氧化降解T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E-LDHs/H_(2)O_(2)体系可在60 min内降解水中超过85%的TC,HE-LDHs在经过3次循环利用后对TC的降解率仍可保持在7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降解海洋中的抗生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水滑石 双氧水(H 2 O 2) 芬顿降解 四环素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艺术技法与材料分析的油画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例
10
作者 颜宇 赵丹丹 +2 位作者 陈静 赵樱乔 杨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1,共14页
为了对中国早期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剖析了《减租减息》的艺术技法,发现作品杂糅了延安革命现实主义、西欧学院派古典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美术情节性手... 为了对中国早期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剖析了《减租减息》的艺术技法,发现作品杂糅了延安革命现实主义、西欧学院派古典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美术情节性手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画家对油画材料处于初步摸索、尚未成熟的阶段。采用多种科学检测手段对油画各层次材料的形貌、成分、性能进行分析,明确了画家用材制作不当导致作品出现严重病害,其中双面油性锌白底是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针对作品特殊的“双面底”工艺,制定了保护性修复策略,运用背面加固新技术,在恢复作品物理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品原有工艺特征,延续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技法 材料分析 油画保护修复策略 油性锌白底 双面底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gFe-LDO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A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明翔 张丽 +3 位作者 刘东方 徐俐 童笑琴 曹振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MgFe-LDH,并以其作为前驱体制备了CoMgFe-LDO催化剂,对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处理双酚A废水的效果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等方式对制备出的催化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MgFe-LDH,并以其作为前驱体制备了CoMgFe-LDO催化剂,对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处理双酚A废水的效果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等方式对制备出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PMS投量、催化剂投量、初始pH、初始双酚A浓度对CoMgFe-LDO/PMS体系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自由基猝灭实验探究CoMgFe-LDO催化过一硫酸盐去除双酚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CoMgFe-LDO能够催化PMS高效降解双酚A;存在合适的PMS投量使得双酚A的去除效果最高,较低的催化剂投量对双酚A的降解效果有所限制;在pH为5和7的条件下双酚A的降解效果最好,在碱性条件下催化效率显著降低。在实际处理时,反应条件控制在PMS 1 g/L、催化剂投量0.5 g/L,pH为7,反应30 min时,对双酚A的降解率可达98.84%。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在CoMgFe-LDO/PMS催化体系中,单线态氧是双酚A降解过程中最主要的活性组分。该研究证明了CoMgFe-LDO/PMS催化体系对双酚A废水处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氧化物 过一硫酸盐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负载Mo7O24^6-插层Si-Mg/Al-LDO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2
作者 周建成 李乃旭 +2 位作者 吴东方 宋建超 张照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1-1245,共5页
通过共沉淀、离子交换等过程制备含硅Mo7O246--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将此前体在773K焙烧4h后,在钛酸四丁酯甲苯溶液中加热回流4~6h,得到钛负载Mo7O264-插层Si-Mg/Al-LDO催化剂,并将此催化剂用于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反应... 通过共沉淀、离子交换等过程制备含硅Mo7O246--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将此前体在773K焙烧4h后,在钛酸四丁酯甲苯溶液中加热回流4~6h,得到钛负载Mo7O264-插层Si-Mg/Al-LDO催化剂,并将此催化剂用于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反应中.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水滑石焙烧前后样品及最终催化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钼酸根插层水滑石前体,晶相单一,结晶度高;硅溶胶负载对水滑石晶体结构没有破坏;硅-钛原子合理匹配,分散在催化剂中,具有良好的环氧化催化性能,其中(3)Ti-Mo7O246--(2.68)Si-Mg/Al-LDO的催化活性最高,双氧水的转化率达到85.16%,环氧丙烷的选择性达到7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插层水滑石 负载钛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 隋彦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3,共7页
为了对采空区煤氧化升温的温度进行预测,在内蒙古某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进行长期的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实验,采集到准确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过程中气体及温度数据,提出1种基于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WG-DRF)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预测方法,... 为了对采空区煤氧化升温的温度进行预测,在内蒙古某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进行长期的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实验,采集到准确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过程中气体及温度数据,提出1种基于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WG-DRF)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预测方法,用该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与传统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WG-DRF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分别为1.725,6.158,0.903,优于其他模型。通过更换数据集对WG-DRF方法进行测试,验证双层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性。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煤氧化升温的温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氧化升温 温度预测 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的矿物组成及除磷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学锋 王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以高铝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为前驱体,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混合激发剂,原位合成了两种富含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复合材料(LDHs@地聚物)。采用XRD、SEM-EDS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LDHs@地聚物... 以高铝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为前驱体,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混合激发剂,原位合成了两种富含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复合材料(LDHs@地聚物)。采用XRD、SEM-EDS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LDHs@地聚物的主要矿物组成;以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其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钠-碳酸钠为激发剂、活性氧化镁为调节材料,原位合成了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以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激发剂,原位合成了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在H_2PO_4~-初始浓度为100 mg·L^(-1)、固液比为1∶100的吸附条件下,掺8%的活性MgO制备的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对H_(2)PO_(4)^(-)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分别为9.51 mg·g^(-1)和95.1%;以质量比1∶1的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激发剂制备的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对H_2PO_(4)^(-)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分别为9.99 mg·g^(-1)和99.9%;相同条件下,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比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活性氧化镁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水滑石 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
15
作者 章萍 赵晨晨 +5 位作者 崔潇匀 谢冰 刘依涵 林海玉 张佳乐 谌宇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5-1974,共10页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降解四环素(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Al物质的量之比为2∶1,煅烧温度为400℃时,可形成具有优异吸附-光催化活性的Zn_(2)Al_(1)@LDO_(400)。吸附实验表明,Zn_(2)Al_(1)@LDO_(400)对TC是化学吸附限制的非均相单分子层吸附,且高温利于吸附。利用自由基猝灭实验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证实光生空穴(h^(+))、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作为活性物种参与TC的协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氧化物 四环素 吸附-光催化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去除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海燕 何文奇 +1 位作者 吴婷 黄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5,共9页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吸附剂,可实现水体中磷元素的高效去除.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及其煅烧产物(Mg/Al-LD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磷酸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以P计)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在2 h内快速增加并完成90%的吸附率,且它们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值均大于0.999)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磷酸盐吸附过程,因而可以认为Mg/Al-LDH和Mg/Al-LDO的除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来实现.②由于Mg/Al-LDH和Mg/Al-LDO的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值均大于0.994),说明溶液中的磷酸根应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在Mg/Al-LDH或Mg/Al-LDO上,它们在298 K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5和122.7 mg/g.③Mg/Al-LDO在pH为3.0~11.0范围内具有的界面正电性,以及吸附磷酸盐后部分恢复原有层状结构的能力,使得Mg/Al-LDO在宽pH范围内具有比Mg/Al-LDH更强的脱磷能力.研究显示,Mg/Al-LDH和Mg/Al-LDO可实现含磷水样的高效快速去除,从而为今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ldo 磷酸盐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后Mg-8Li合金表面MgLiAlY-LDHs@GO膜层的生长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岩 吴量 +8 位作者 汪安 汪瑞俊 姚文辉 袁媛 谢治辉 张欣怡 吴嘉豪 陈勇花 潘复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3,74,共13页
目的提高Mg-8Li合金的耐蚀性能。方法首先在Mg-8L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MAO),然后使用原位水热法在微弧氧化膜表面原位生长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四元(MgLiAlY)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LDHs)智能自修复膜层。采用SEM、XRD、FT-IR、EDS、... 目的提高Mg-8Li合金的耐蚀性能。方法首先在Mg-8L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MAO),然后使用原位水热法在微弧氧化膜表面原位生长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四元(MgLiAlY)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LDHs)智能自修复膜层。采用SEM、XRD、FT-IR、EDS、ICP等手段研究MgLiAlY-LDHs@GO膜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成分。通过EIS、Tafel以及浸泡试验等研究膜层的耐蚀性能,分析膜层的腐蚀行为,阐释其耐蚀机理。结果GO的掺杂可以促使LDHs纳米片生长得更加致密,主体层板中具有缓蚀作用的Y3+可以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四元LDHs的生长所需要的Mg^(2+)、Li^(+)、Al^(3+)等离子来源于镁锂合金基体以及微弧氧化膜的溶解,其中Li+也可以促进LDHs纳米片生长得更为均匀细密。膜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6.03×10^(–7)A/cm^(2),比MAO膜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提高了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结论GO的负载使LDHs的耐蚀性能和膜层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引入稀土元素Y会改变LDHs的骨架,造成晶格畸变,使得LDHs微观形貌呈现褶皱状,剩下部分以Y(OH)3形式存在于涂层表面,可进一步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 氧化石墨烯 耐蚀性能 自修复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政铧 陈文祥 +6 位作者 李灿娥 章智 张越 蒋芳市 葛宏力 黄炎和 林金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研究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荷膨胀试验、线性收缩试验和计算土壤胶体扩散双电层中滑动层厚度,分析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崩岗土壤无荷... 【目的】研究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荷膨胀试验、线性收缩试验和计算土壤胶体扩散双电层中滑动层厚度,分析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崩岗土壤无荷膨胀率呈线性递增关系(P<0.01),与土壤线性收缩率呈线性递减关系(P<0.05);在电解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崩岗土壤滑动层厚度随着游离氧化铁含量的提高而增大;游离氧化铁含量不同的红土层、砂土层的土壤滑动层厚度与无荷膨胀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线性收缩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游离氧化铁含量影响土壤滑动层厚度,进而影响土壤的胀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游离氧化铁 无荷膨胀率 线性收缩率 扩散双电层滑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O的LDMOS器件结构及其热载流子注入退化研究
19
作者 邵红 李永顺 +2 位作者 宋亮 金华俊 张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2-1590,共9页
为满足中低压消费电子的市场需求,小尺寸高密度Bipolar-CMOS-DMOS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低损耗和高可靠成为Bipolar-CMOS-DMOS技术中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为满足中低压消费电子的市场需求,小尺寸高密度Bipolar-CMOS-DMOS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低损耗和高可靠成为Bipolar-CMOS-DMOS技术中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LDMOS)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高温氧化层(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layer,HTO)结构的LDMOS,并对其热载流子注入退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高温氧化层结构改善了传统浅槽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结构中氧化物台阶嵌入半导体内部对器件热载流子注入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器件可靠性,同时还缩短了器件导通情况下的电流路径长度,降低损耗.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对P型体区的工艺优化方法,利用多晶硅作为高能量离子注入的掩蔽层,改善阱邻近效应对器件鲁棒性的影响,同时形成更深的冶金结,可以辅助漂移区杂质离子耗尽,降低漂移区表面电场,在不需要额外增加版次的情况下提高了器件击穿电压.最终得到的基于HTO结构的LDMOS击穿电压为43 V,比导通电阻为9.5 mΩ·mm^(2),线性区电流在10000 s之后的退化量仅为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热载流子注入 高温氧化层 低损耗 高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对六价铬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41
20
作者 郑丽波 叶瑛 +1 位作者 季珊珊 杨帅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研究了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在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s)上的吸附情况。双金属氧化物(LDOs)能通过吸附环境中的阴离子和水分子来恢复重建水滑石结构。实验表明,Mg/Al-LDOs对Cr(Ⅵ)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都远大... 研究了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在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s)上的吸附情况。双金属氧化物(LDOs)能通过吸附环境中的阴离子和水分子来恢复重建水滑石结构。实验表明,Mg/Al-LDOs对Cr(Ⅵ)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都远大于未焙烧的Mg/Al型水滑石,后者的吸附机制主要是离子-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Mg/Al-LDOs对Cr(Ⅵ)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3h,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Mg/Al-LDOs对Cr(Ⅵ)的平均吸附量大约为64.2mg/g,略低于根据Langmuir方程算出的理论吸附量(74.83mg/g),远小于水滑石的最大阴离子交换容量(301.6mg/g),这主要是环境中的CO2-3离子的竞争吸附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类化合物 双金属氢氧化物 六价铬 吸附作用 结构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