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DHs覆膜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怡薇 管凛 +1 位作者 孔宇 荆肇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4-578,共5页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58 mg/g和4.557 mg/g。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以均匀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当磷酸盐初始浓度为0.5 mg/L和2 mg/L时,MgAl-LDHs改性基质的饱和吸附容量接近MgFe-LDHs改性基质的2倍,MgAl-LDHs改性基质更适合作为吸附剂。LDHs改性基质吸附磷酸盐的热力学参数ΔG_(0)<0、ΔH_(0)<0,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低温更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改性基质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孙金陆 甄卫军 李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616,共7页
LDH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是一类具有双金属氢氧化物层结构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酸碱性、热稳定性、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以及结构记忆效应等特性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LDHs... LDH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是一类具有双金属氢氧化物层结构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酸碱性、热稳定性、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以及结构记忆效应等特性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LDHs材料的基本性质、层间不同种阴离子及插层阴离子的化学作用。在此基础上,概括了LDHs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其在不同溶剂中进行剥离的研究进展,指出能否将其工业化扩大生产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为今后LDHs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类水滑石 新型无机材料 结构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秀婷 吴大鸣 +1 位作者 刘颖 朱复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5,31,共5页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s 聚氯乙烯 PVC 阻燃 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水滑石Ti/Li/Al-LDHs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孔婷婷 董羿蘩 +2 位作者 张颖萍 张亚刚 周安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类水滑石Ti/Li/Al-LDHs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金属元素比例和焙烧温度对该Ti/Li/Al-L...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类水滑石Ti/Li/Al-LDHs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金属元素比例和焙烧温度对该Ti/Li/Al-LDHs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Li/Al比为1∶3∶4时,水滑石Ti/Li/AlLDHs的结晶度最好,形貌最规整,而Ti/Li/Al比为1∶3∶2、300℃下焙烧后得到的Ti_1Li_3Al_2-LDHs_(300)的CO_2吸附性能最好。Ti_1Li_3Al_2-LDHs_(300)上CO_2吸附量可达53.5 mg/g,10次循环吸附后,CO_2吸附量仅下降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Ti/Li/Al-ldhs 金属元素 焙烧 二氧化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耐紫外老化沥青的光学与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星 冯振中 +2 位作者 付伟 刘兴东 阮艳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10-9215,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氧化物LDHs耐老化沥青,研究了LDHs对沥青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制备了LDHs耐老化沥青薄膜,通过沥青薄膜光学性能研究揭示了LDHs与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DHs可有效提高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ldhs 光学性能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LDHs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卫伟 许英伟 +2 位作者 杜健 张爱娟 姚佳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09,226,共7页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径、结晶性、磁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LDHs和Fe3O4/LDHs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的平衡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的Fe3O4/LDH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FE3O4 复合结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制备LDHs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栾玲玉 张厉 +1 位作者 王利红 李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0-2322,2327,共4页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MgAl-Cl-LDHs溶胶,通过离子交换引入己基磺酸钠(SHS),制备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混合溶胶pH值、SHS的初始浓度、碳链长度以及LDHs的浓度对材料性能...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MgAl-Cl-LDHs溶胶,通过离子交换引入己基磺酸钠(SHS),制备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混合溶胶pH值、SHS的初始浓度、碳链长度以及LDHs的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混合溶液的pH 7.25,LDHs的浓度不大于0.50%,且SHS的浓度高于20 mmol/L时,CH_3(CH_2)_5SO_3^-才能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入LDHs层间,得到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插层反应 ldhs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Mg-Al-LDHs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戴肖南 王其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0-564,共5页
以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为载体,将大黄素分子通过二次组装法成功插入其层间,得到大黄素/Mg-Al-LDHs纳米杂化物。XRD结果显示,Mg-Al-LDHs粒子层间距由0.48 nm增大到3.35 nm。差热曲线(DTA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杂化... 以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为载体,将大黄素分子通过二次组装法成功插入其层间,得到大黄素/Mg-Al-LDHs纳米杂化物。XRD结果显示,Mg-Al-LDHs粒子层间距由0.48 nm增大到3.35 nm。差热曲线(DTA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杂化物分子中大黄素的分解温度比纯大黄素的分解温度高50℃。分别在pH 4.8和pH 7.5的缓冲溶液中测定了大黄素/LDHs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大黄素/LDHs的药品释放速率明显低于二者的物理混合物,并探讨了释放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大黄素 插层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废水中有机多元LDHs的原位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阮秀秀 徐楠楠 +1 位作者 林昱 钱光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利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的合成原理,提出原位合成LDH处理电镀废水去除重金属的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作为有... 利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的合成原理,提出原位合成LDH处理电镀废水去除重金属的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作为有机阴离子插层剂,原位合成有机多元LDH,同时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其中Fe3+,Al3+,Ni2+和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电镀废水 重金属 有机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接枝聚合改性LDHs/PCL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氧气阻隔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龙 刘跃军 +1 位作者 白永康 刘小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3-48,共6页
以纳米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LDHs)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在纳米LDHs表面接枝上了聚己内酯(PCL)分子链(LDHs-g-PCL),并将其与纯PCL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出LDHs/PCL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LDHs-g-PCL的化学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 以纳米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LDHs)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在纳米LDHs表面接枝上了聚己内酯(PCL)分子链(LDHs-g-PCL),并将其与纯PCL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出LDHs/PCL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LDHs-g-PCL的化学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化学键合牢固的PCL包覆LDHs;随着LDHs-g-PCL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异相成核作用效率有一定程度减弱。LDHs-g-PCL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相比纯PCL分别提高了31%和37%。LDHs-g-PCL的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对氧气的渗透性达到最低值,相比纯PCL降低程度高达78%,这与层状结构的LDHs显著延长氧气分子在纳米复合材料的曲折渗透路径必不可分。基于Nielsen的相对渗透理论来优化纳米复合材料的渗透模型,结果表明,LDHs/PCL纳米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提高不仅归结于层状LDHs发挥的阻隔效应,而且更重要的是LDHs-g-PCL加入引起的体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 纳米复合薄膜 原位聚合 氧气阻隔性能 可降解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对NiAl-LDHs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亮 闫慧妍 +4 位作者 张佳齐 程焱 李治 杨绍斌 刘忆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NiAl-LDHs、NiMnAl-LDHs及其分别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NiAl-LDHs、NiMnAl-LDHs及其分别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电化学工作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表征,并研究了Mn离子掺杂和rGO复合对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离子掺杂降低了LDHs的结晶度和片层尺寸,提高了分散性,降低了内阻,使倍率性能提高;与rGO复合后,导电性和比容量进一步提高,其中NiAl-LDHs/rGO具有最高比电容,在1A/g时达1 345F/g,在5A/g循环1 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掺杂 石墨烯 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LDH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卫伟 于欢 +1 位作者 姚佳良 张爱娟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3-1837,共5页
材料复合过程组成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是提高材料光催化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以Mg-Al-LDHs为主,利用直接包覆法在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生长LDHs,并引入Cu元素,得到了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良好的Fe_3O_4/Cu-Mg-Al-LDH... 材料复合过程组成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是提高材料光催化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以Mg-Al-LDHs为主,利用直接包覆法在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生长LDHs,并引入Cu元素,得到了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良好的Fe_3O_4/Cu-Mg-Al-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粒径、结晶性、磁性能和元素。对比分析了单一材料、单一材料简单混合样品和Fe_3O_4/Cu-Mg-Al-LDHs复合材料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Cu-Mg-Al-LDHs复合材料对甲基橙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同时良好的磁性能有利于吸附剂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磁性能 复合材料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铁比对Fe_3O_4/Ni-Fe-LDHs复合结构吸附性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卫伟 于欢 +1 位作者 许英伟 李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5-207,211,共4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控制组成金属离子配合比,在四氧化三铁(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镍铁(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制得Fe_3O_4/Ni-Fe-LDHs复合结构,并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Ni-Fe-L... 采用原位生长法,控制组成金属离子配合比,在四氧化三铁(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镍铁(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制得Fe_3O_4/Ni-Fe-LDHs复合结构,并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Ni-Fe-LDH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1.2emu/g,在室温,镍:铁的摩尔配合比为2∶1,吸附平衡时间为48h,Fe_3O_4/Ni-Fe-LDHs用量为25mg/L的条件下,Fe_3O_4/Ni-Fe-LDHs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88mg/g和17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镍铁比 复合结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的制备及在CO常温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杨子 祝琳华 +1 位作者 何艳萍 杨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以人工合成的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ZnAl-LDHs为载体,将预先制备的金溶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到载体上,获得了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以CO... 以人工合成的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ZnAl-LDHs为载体,将预先制备的金溶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到载体上,获得了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以CO的常温催化氧化为模型反应,分别考察了金溶胶制备过程中金前体HAuCl4·6H2O的浓度和还原剂THPC的用量、负载过程的pH值以及金的负载量等因素对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金溶胶的过程中,降低HAuCl4·6H2O的浓度并提高还原剂THPC的用量,可以制备出粒径分布处于1-7nm之间、平均粒径仅3.87nm的负载型纳米金颗粒,其对CO的常温转化率为100%,且其催化活性的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在金溶胶的吸附负载过程中,使体系的pH值处于6-7的范围,有利于金溶胶在ZnAl-LDHs载体上的吸附负载,从而得到实际负载量更接近理论负载量的金催化剂样品,当金的实际负载量接近1%(质量分数)时,能够确保对CO的常温氧化转化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金催化剂 CO常温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木质材料阻燃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潇翎 滑亚婷 +2 位作者 杜春贵 黄秋丽 金春德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3,53,共6页
LDHs(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一种无机超分子层状结构材料,具有层板阳离子可调控、层间阴离子可交换,酸碱性和高热稳定性等独特的性能,在医药、离子交换、催化、材料阻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笔者简述了LDHs的结构、性质、阻燃抑烟机理... LDHs(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一种无机超分子层状结构材料,具有层板阳离子可调控、层间阴离子可交换,酸碱性和高热稳定性等独特的性能,在医药、离子交换、催化、材料阻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笔者简述了LDHs的结构、性质、阻燃抑烟机理和制备工艺,系统阐述了LDHs阻燃聚合物、纸、木质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LDHs在木质材料阻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s(层状双氢氧化物) 阻燃剂 研究进展 木质材料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gAl-CO3-LDHs的沥青阻燃抑烟性能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凯 唐大全 +2 位作者 黄亚东 王强 吴珂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9-605,共7页
采用层状无卤高效抑烟剂ZnMgAl-CO3-LDHs制备阻燃沥青,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对沥青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掺加质量分数为2%的LDHs可使沥青燃烧的最大... 采用层状无卤高效抑烟剂ZnMgAl-CO3-LDHs制备阻燃沥青,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对沥青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掺加质量分数为2%的LDHs可使沥青燃烧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平均热释放速率和总烟释放量分别下降24.9%,14.3%和27.0%;LDHs在2%掺量下即有较好的阻燃抑烟效果,而在25%掺量下的阻燃抑烟效果提升有限;LDHs的层状结构可以在沥青燃烧初期降低沥青的失重速率,并提升残渣的完整性、致密性和抗氧化性,但LDHs的热解吸热效应并未在沥青燃烧过程中发挥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层状双氢氧化物 阻燃 锥形量热仪 阻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单片层LDHs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修洁 吴鲁楠 +3 位作者 胡若娜 王伟港 殷长龙 刘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7,共5页
设计了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单片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的综合性实验。首先采用二氯甲烷/乙醇/水无表面活性剂反相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合成了CoAl-LDH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然后以甲基橙为探... 设计了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单片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的综合性实验。首先采用二氯甲烷/乙醇/水无表面活性剂反相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合成了CoAl-LDH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然后以甲基橙为探针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探索并建立了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法比共沉淀法合成的CoAl-LDH材料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78.89mg·g^(-1)。CoAl-LDH对甲基橙的吸附是外表面吸附与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单片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及其复合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相萍 游少鸿 +2 位作者 刘崇敏 黄永香 何慧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9,共9页
面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研制吸附效率高、成本低、绿色无污染且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效果的吸附剂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高阴离子交换容量的层状结构... 面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研制吸附效率高、成本低、绿色无污染且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效果的吸附剂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高阴离子交换容量的层状结构化合物,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吸附优势。基于前人的研究,分别综述了部分层状双氢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在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阳离子、重金属阴离子及类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在处理重金属废水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开发研制高效、经济、可再生的用于处理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层状双氢氧化物类吸附剂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吸附 重金属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的制备及在电催化领域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磊 宋爱玲 +1 位作者 白磊 邵光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介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制备方法;综述LDHs作为氧气电催化电极材料,通过与不同材料复合制备碳基复合LDHs纳米材料,以提高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这些材料主要有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和金属有机框架等。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氧气电催化 碳基复合ldhs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去除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海燕 何文奇 +1 位作者 吴婷 黄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5,共9页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吸附剂,可实现水体中磷元素的高效去除.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及其煅烧产物(Mg/Al-LD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磷酸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以P计)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在2 h内快速增加并完成90%的吸附率,且它们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值均大于0.999)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磷酸盐吸附过程,因而可以认为Mg/Al-LDH和Mg/Al-LDO的除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来实现.②由于Mg/Al-LDH和Mg/Al-LDO的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值均大于0.994),说明溶液中的磷酸根应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在Mg/Al-LDH或Mg/Al-LDO上,它们在298 K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5和122.7 mg/g.③Mg/Al-LDO在pH为3.0~11.0范围内具有的界面正电性,以及吸附磷酸盐后部分恢复原有层状结构的能力,使得Mg/Al-LDO在宽pH范围内具有比Mg/Al-LDH更强的脱磷能力.研究显示,Mg/Al-LDH和Mg/Al-LDO可实现含磷水样的高效快速去除,从而为今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LDO 磷酸盐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