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邓留坤 赵振国 +1 位作者 何爽 张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3,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将720只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复方中草药Ⅰ组、复方中草药Ⅱ组、复方中草药Ⅲ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0%、2.0%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3个复方中草... 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将720只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复方中草药Ⅰ组、复方中草药Ⅱ组、复方中草药Ⅲ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0%、2.0%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3个复方中草药添加组产蛋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方中草药Ⅱ组、复方中草药Ⅲ组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总蛋白(TP)含量、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方中草药Ⅱ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改善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选择1.0%作为最优添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蛋鸡 产蛋性能 蛋品质 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热应激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冯文钰 张玉婵 +7 位作者 刘峰 柴学军 陈剑 张露露 赵文星 朱晓岩 陈树林 赵善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中药复方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调节作用。将90只52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即适温组(TN)、热应激组(HS)和热应激复方中药组(HS+TCM)。试验结束后采血、处死,检测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中药复方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调节作用。将90只52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即适温组(TN)、热应激组(HS)和热应激复方中药组(HS+TCM)。试验结束后采血、处死,检测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热应激期间栋舍日平均温湿度指数(THI)均高于72,即蛋鸡一直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期内与TN组相比,热应激显著降低了鸡蛋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和蛋重(P<0.05),显著降低了蛋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脾指数(P<0.05)。与HS组相比,添加复方中药显著提高了鸡蛋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重、蛋壳强度(P<0.05),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脾指数(P<0.05),但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给蛋鸡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而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药可改善热应激蛋鸡的蛋品质和免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热应激 蛋鸡 蛋品质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赵晓军 郭良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0,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540羽70周龄“农大3号”蛋鸡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540羽70周龄“农大3号”蛋鸡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0.5%和1%复方中草药制剂进行饲喂。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1%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其产蛋率并降低蛋鸡料蛋比(P<0.05);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提高白介素-2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0.5%和1%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可显著提高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白介素-1β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产蛋后期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能有效提高“农大3号”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同时对蛋鸡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综合考虑,本研究中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推荐剂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蛋鸡 产蛋后期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复合护套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涡流损耗解析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佟文明 田野 +2 位作者 李晓健 贾建国 李文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328-4340,共13页
在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中,双层复合护套可以有效抑制转子涡流损耗。目前,针对双层复合护套转子涡流损耗的研究主要采用有限元法,但该方法存在耗时、对薄护套网格剖分较困难等问题,因此该文基于精确子域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定子开槽、涡流反... 在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中,双层复合护套可以有效抑制转子涡流损耗。目前,针对双层复合护套转子涡流损耗的研究主要采用有限元法,但该方法存在耗时、对薄护套网格剖分较困难等问题,因此该文基于精确子域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定子开槽、涡流反作用的双层复合护套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涡流损耗通用解析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永磁磁场励磁和电枢磁场励磁,可以计算负载磁场作用下的双层复合护套转子涡流损耗。此外,该模型还可进一步拓展至多层复合护套转子涡流损耗计算。通过该解析模型研究了双层复合护套不同护套厚度配比、不同护套材料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最后,将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及C型铁心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解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电机 精确子域法 双层复合护套 涡流反作用 C型铁心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锌层硅烷-植酸钝化膜的耐腐蚀性及其成膜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敏 王胜民 +3 位作者 王志斌 邱文利 李海冬 汪成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为了提高渗锌层耐腐蚀性能,本文对渗锌层进行硅烷-植酸复合钝化并制备了复合钝化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钝化液各组分的最佳浓度,采用极化曲线(Tafel)、电化学阻抗(EIS)及中性盐雾试验(NSS)研究了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利用扫描电镜(S... 为了提高渗锌层耐腐蚀性能,本文对渗锌层进行硅烷-植酸复合钝化并制备了复合钝化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钝化液各组分的最佳浓度,采用极化曲线(Tafel)、电化学阻抗(EIS)及中性盐雾试验(NSS)研究了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方法分析表征了钝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并分析了复合钝化膜的成膜机理。研究表明:硅烷-植酸复合钝化液的最佳组分为:60 mL/L KH550,8 mL/L植酸,3.5 g/L酒石酸,40 mL/L纳米硅酸钾乳液;与渗锌层相比,复合钝化膜的自腐蚀电位从-1.356 V正移到-1.145 V,腐蚀电流密度从6.843×10^(-4)A/cm^(2)降低至5.715×10^(-5)A/cm^(2),线性极化电阻增大了7倍;24 h盐雾后,复合钝化试样无白锈产生;复合钝化膜覆盖均匀,表面无裂纹,主要由Zn、Fe、Si、P和N元素组成,膜层中元素主要以Si-O-Si/Me、P-O-Si/Me、MeO和SiO_(2)形式存在;在硅烷和植酸的共同作用下,可在渗锌层表面形成一层连续均匀、较致密的钝化膜,提高了基体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锌层 硅烷 植酸 复合钝化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层四向穿梭车仓库复合作业路径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梦龙 张纪会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针对跨层四向穿梭车作业空载率高、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需要充分优化穿梭车和提升机的协作水平,考虑四向穿梭车和提升机在运动过程中的变速过程,以出入库订单任务的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四向穿梭车和提升机联合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针对跨层四向穿梭车作业空载率高、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需要充分优化穿梭车和提升机的协作水平,考虑四向穿梭车和提升机在运动过程中的变速过程,以出入库订单任务的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四向穿梭车和提升机联合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四向穿梭车和提升机在仓库拣选阶段的实际约束,提出了一种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并与模拟退火算法、基础遗传算法、改进的黑猩猩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求解质量更好,并有效缩短了仓库拣选作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向穿梭车 跨层 复合作业 路径规划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1/Al1060真空扩散焊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庄志国 丁云龙 +1 位作者 张恩诚 周正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6,I0008,I0009,共10页
利用真空扩散焊接技术,实现了工业纯镁Mg1与工业纯铝Al1060的连接.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显微硬度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扩散反应层的微观组织、物相成分及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Al真空扩散焊会在接合处生成... 利用真空扩散焊接技术,实现了工业纯镁Mg1与工业纯铝Al1060的连接.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显微硬度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扩散反应层的微观组织、物相成分及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Al真空扩散焊会在接合处生成由镁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扩散反应层,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反应层的厚度逐渐增加,微观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扩散初期反应层呈现为单层结构,Mg_(2)Al_(3)相会在接合界面优先析出.保温时间达到60 min时,界面会生成Mg_(17)Al_(12)新相层.当保温时间延长至90 min时,反应层演变为三层结构,由Mg_(2)Al_(3)层、Mg_(17)Al_(12)层、(Mg_(17)Al_(12)共晶+Mg基固溶体)层组成;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接头的剪切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保温60 min时可承受的剪切力达到_(12)45.7 N,断裂发生在靠近铝侧的Mg_(2)Al_(3)反应层处.各焊接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镁铝母材,Mg_(2)Al_(3)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达到了320.6 HV.反应层腐蚀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g1、(Mg_(17)Al_(12)共晶+Mg基固溶体)层、Mg_(2)Al_(3)层、Mg_(17)Al_(12)层、Al1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焊 微观组织 扩散反应层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地表沉陷与强矿震联动响应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广超 张广有 +5 位作者 周广磊 张照允 吕凯 尹茂胜 闫宪洋 李振国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深部矿井多工作面大空间开采导致大能量强矿震事件频发,同时地表伴随剧烈的下沉变形,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强矿震时空分布响应规律对于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防控意义重大。以兖州矿区东滩煤矿63_(上)04,63_(上)05,63_(上)06工作面... 深部矿井多工作面大空间开采导致大能量强矿震事件频发,同时地表伴随剧烈的下沉变形,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强矿震时空分布响应规律对于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防控意义重大。以兖州矿区东滩煤矿63_(上)04,63_(上)05,63_(上)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与复合破断原理,对东滩煤矿复杂地层进行了科学划分,现场实测了深井厚硬岩层下多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规律及强矿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多工作面连续开采下关键层组运移演化规律,揭示了关键层组破断演化、地表沉陷规律与大能量强矿震分布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东滩煤矿六采区地层可以划分出4个关键层组,每个关键层组包含一层关键层和若干坚硬岩层,相比单一关键层,关键层组发生复合破断时的矿震能量更高、破断步距更大,对上覆岩层的运移及地表下沉影响也更为突出。(2)地表沉陷观测结果显示,63_(上)04,63_(上)05工作面开采结束,地表下沉系数分别为0.189,0.458;63上06工作面当前已开采808.29 m,地表下沉系数为0.492,受多关键层组地质赋存特征影响,东滩煤矿六采区地表下沉系数远小于兖州矿区其他矿井平均地表下沉系数(0.75~0.85),地表未达到充分采动,下沉趋势为:无明显下沉–下沉空间显著–下沉空间逐渐增大。(3)矿震监测结果显示,63上04工作面开采时,大能量强矿震事件主要集中在低位关键层组Ⅰ,Ⅱ层位,随着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大能量强矿震逐渐向高位转移,逐渐集中至关键层组Ⅱ,Ⅲ层位。(4)由地表沉陷及大能量强矿震实测数据可知,东滩煤矿六采区多工作面连续开采下关键层组复合破断覆岩结构呈“断悬”结构–“铰接”结构交替上升,逐层演化过程验证了覆岩运动、地表沉陷及大能量强矿震3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效应。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多关键层组复合破断研究及大能量强矿震预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组 复合破断 强矿震 地表沉陷 覆岩运移 联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5
9
作者 陆嘉莉 杨倩 +3 位作者 邱月 何小玲 谢威 余秋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别对色谱柱、升温程序、顶空参数和分散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46种VOC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5~0.60μg/g和0.10~1.20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9%~11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5.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满足塑胶跑道面层中VOCs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塑胶跑道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i/Ag中间层实现金刚石与GaN的室温键合
10
作者 乔冠中 李淑同 +4 位作者 王越 刘金龙 陈良贤 魏俊俊 李成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75-182,共8页
目的为了实现金刚石与GaN的良好键合,利用Ti/Ag中间层,在室温下开展了多晶金刚石与GaN的键合技术研究。方法首先,分别在抛光自支撑多晶金刚石晶圆以及GaN晶圆表面,通过磁控溅射依次沉积Ti黏附层、Ti/Ag梯度层以及纳米Ag层,形成Ti/Ag过... 目的为了实现金刚石与GaN的良好键合,利用Ti/Ag中间层,在室温下开展了多晶金刚石与GaN的键合技术研究。方法首先,分别在抛光自支撑多晶金刚石晶圆以及GaN晶圆表面,通过磁控溅射依次沉积Ti黏附层、Ti/Ag梯度层以及纳米Ag层,形成Ti/Ag过渡层复合结构。然后通过真空键合系统成功实现了金刚石与Ga N键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键合前后样品表面进行形貌及结构分析;通过超声扫描显微镜(SAM),以及拉伸力学测试系统,对键合后的键合率以及键合强度进行评价。结果借助Ti/Ag中间层进行键合,对晶圆表面的粗糙度具有较高容忍度,且在常温下即能实现良好键合,室温键合率达到95.5%。通过拉伸强度测试可知,键合强度达到13.7MPa。结论Ag纳米颗粒高的表面活性是实现键合界面常温融合的关键,而Ti底层良好的附着特性,Ti/Ag梯度层的引入以及Ti与Ag之间通过扩散反应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则是提高金刚石与GaN键合强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氮化镓 Ti/Ag中间层 室温键合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德黑羽小型蛋鸡”配套系的培育
11
作者 高亚辉 宁中华 +4 位作者 范翠蝶 刘伟 刘禹辰 任伟 张建明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进一步推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满足我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蛋鸡新品种,河北容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基于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羽毛和蛋壳颜色优势外观性状需求背景下,制定了培育一个矮小节粮、黑羽、深粉壳蛋鸡... 为进一步推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满足我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蛋鸡新品种,河北容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基于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羽毛和蛋壳颜色优势外观性状需求背景下,制定了培育一个矮小节粮、黑羽、深粉壳蛋鸡配套系的育种目标。培育单位以矮小黑羽纯系和洛岛红鸡为育种素材,利用闭锁群继代选育和分子育种方法,依据不同品系选育目标,对纯系体型外貌、生长和生产性能、蛋品质、抗病力等性状进行选育提高。通过开展配合力测定,确定了矮小黑羽系(H系)作为配套系终端父本,红羽褐壳慢羽系(E系)和红羽褐壳快羽系(F系)分别作为母本父系和母本母系的的三系配套模式。新培育的“容德黑羽小型蛋鸡”配套系商品代体型矮小、黑羽,产深粉壳蛋。经性能测定和中间试验,商品代0~18周龄成活率为96.3%, 19~72周龄成活率为95.0%, 72周龄饲养日产蛋数301.8个,平均蛋重55.3 g,料蛋比(2.05~2.10)∶1。容德黑羽小型蛋鸡具节粮和黑羽、深粉壳蛋外观,综合养殖效益突出,品种竞争力强,于2023年6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在未来育种中将充分应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加快选育进展,同时完善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体系,充分释放新品种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德黑羽小型蛋鸡 矮小 黑羽 深粉壳 蛋鸡配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nm GaAs插入层对905 nm波段InGaAs多量子阱发光的影响
12
作者 甘露露 王海珠 +4 位作者 张崇 赵书存 王祯胜 王登魁 马晓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1-2020,共10页
为探明GaAs插入层对905 nm波段InGaAs多量子阱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问题,基于InGaAs/InAlGaAs和InGaAs/AlGaAs两种量子阱材料,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制备了905 nm波段的InGaAs多量子阱材料。通过AFM和XRD测试发现,G... 为探明GaAs插入层对905 nm波段InGaAs多量子阱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问题,基于InGaAs/InAlGaAs和InGaAs/AlGaAs两种量子阱材料,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制备了905 nm波段的InGaAs多量子阱材料。通过AFM和XRD测试发现,GaAs插入层可以优化两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结晶质量。室温PL测试进一步说明,GaAs插入层可以改善两种材料的能带结构,增强发光效果。变温和变功率PL测试表明,引入GaAs插入层后InGaAs/InAlGaAs发光波长随温度升高呈现“S”型变化,特征值α<1,低温下的辐射复合机制从自由激子复合发光变成了“局域态”发光。而对于InGaAs/AlGaAs材料,GaAs插入层并没有改变其辐射复合机制。本文在深入研究GaAs插入层对InGaAs/InAlGaAs和InGaAs/AlGaAs多量子阱材料光学性能和载流子复合机制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量子阱 GaAs插入层 局域态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Zn-Bi-Ga掺杂Ti纳米颗粒钎料制备及钎焊性能
13
作者 刘广柱 吕明垚 +3 位作者 马志军 魏崇 吴佳美 王泽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8-624,共7页
为解决Sn-Zn系无铅钎料性能难以满足电子封装实际应用的问题,采用Ti纳米颗粒掺杂的方法制备了Sn-5Zn-10Bi-0.5Ga+x Ti无铅钎料(x为质量分数,分别取0.05%、0.1%、0.3%、0.5%),研究了Ti纳米颗粒对钎料的润湿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钎... 为解决Sn-Zn系无铅钎料性能难以满足电子封装实际应用的问题,采用Ti纳米颗粒掺杂的方法制备了Sn-5Zn-10Bi-0.5Ga+x Ti无铅钎料(x为质量分数,分别取0.05%、0.1%、0.3%、0.5%),研究了Ti纳米颗粒对钎料的润湿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钎焊的钎焊接头界面处的组织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厚度特征,以及力学性能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纳米颗粒的添加能提高钎料的润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还能改善界面处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当添加Ti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3%时,钎料抗氧化性能最好,其氧化增重质量比最先趋于稳定且增长率最低,其焊件的剪切强度为32.10 MPa,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Zn-Bi-Ga钎料 纳米颗粒 低温封装 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优选复方茯苓山药颗粒成型工艺及其薄层鉴别
14
作者 董琳琳 刘相岑 +3 位作者 钟以凝 梁燕芳 陈秋华 陈卫卫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42-148,共7页
以清膏相对密度、清膏与稀释剂配比、可溶性淀粉与糊精配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筛选复方茯苓山药颗粒最佳成型工艺。并选择成型率、水分、休止角为指标,结合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其最佳成型工艺。采用TLC法鉴别茯苓... 以清膏相对密度、清膏与稀释剂配比、可溶性淀粉与糊精配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筛选复方茯苓山药颗粒最佳成型工艺。并选择成型率、水分、休止角为指标,结合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其最佳成型工艺。采用TLC法鉴别茯苓、山药、薏苡仁和山楂。结果表明,TOPSIS模型排名结果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优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建立的模型是成功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熵权TOPSIS模型的各评价指标主次分明,对于优选复方茯苓山药颗粒成型工艺是一种实用、快捷、有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薄层鉴别方法可行、准确有效,可用于复方茯苓山药颗粒的质量控制,为此方的接续研究给予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茯苓山药颗粒 熵权TOPSIS 正交试验 薄层色谱法(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邓露芳 辛娜 +4 位作者 信丽凤 黄玉海 宗文丽 王东 郭亮 《饲料博览》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试验探讨复合乳酸菌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为其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择体况一致且产蛋均匀的57周龄左右的“京粉1号”蛋鸡4 8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0只。对照组... 试验探讨复合乳酸菌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为其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择体况一致且产蛋均匀的57周龄左右的“京粉1号”蛋鸡4 8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05%复合乳酸菌制剂,试验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对蛋鸡采食量、平均蛋重、料蛋比和产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合格蛋率、破蛋率、软蛋率显著下降18.99%、18.49%和23.08%(P<0.01),对畸形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重、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无显著影响(P>0.05),蛋黄颜色极显著增加10%(P<0.01)。综上说明,产蛋后期蛋鸡日粮中添加0.05%复合乳酸菌制剂,可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破蛋率和软蛋率,极显著增加蛋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制剂 蛋鸡 产蛋性能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16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gAl三元类水滑石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谢鲜梅 刘洁翔 +2 位作者 安霞 武正簧 王志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0-623,共4页
在Ni(NO3)2 Mg(NO3)2 Al(NO3)3 NaOH体系中,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NiMgAl三元类水滑石的合成规律。考察了pH值、Ni Mg Al比、沉淀生成温度及水热处理条件对合成NiMgAl HTLcs的影响,借助XRD、ICP、FT IR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 在Ni(NO3)2 Mg(NO3)2 Al(NO3)3 NaOH体系中,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NiMgAl三元类水滑石的合成规律。考察了pH值、Ni Mg Al比、沉淀生成温度及水热处理条件对合成NiMgAl HTLcs的影响,借助XRD、ICP、FT IR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iMgAl HTLcs的适宜pH范围为5 5~7 0,Ni Mg=2 0~4 0,水热处理条件为100℃,7h。通过对合成物热行为研究表明,NiMgAl HTLcs结构开始破坏温度为300℃,经焙烧后可得Ni元素高度分散的复合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gAl化合物 三元类水滑石 阴离子黏土 层状化合物 共沉淀法 复合氢氧化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层状化合物对六价铬吸附性能的对比与讨论 被引量:20
18
作者 叶瑛 杨帅杰 +3 位作者 郑丽波 沈忠悦 季珊珊 黄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79-1385,共7页
柱撑蒙脱石和有机蒙脱石对Cr(V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9和3.7mg/g,二者在吸附容量上的差别主要和它们的表面性质有关.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结构层之间的CO3(2-)离子难以被Cr(VI)交换,其吸附容量为11.3 mg/g.双金属氧化物(LDO)能够从水溶液... 柱撑蒙脱石和有机蒙脱石对Cr(V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9和3.7mg/g,二者在吸附容量上的差别主要和它们的表面性质有关.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结构层之间的CO3(2-)离子难以被Cr(VI)交换,其吸附容量为11.3 mg/g.双金属氧化物(LDO)能够从水溶液中获取阴离子和水分子,并恢复重建LDH的结晶结构,它对Cr(VI)的吸附属化学吸附,其吸附容量在一般条件下为73 mg/g.通过抑制溶解CO2对LDO吸附反应的干扰,它对Cr(VI)的吸附容量可达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化合物 双金属氧化物 六价铬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化合物α-磷酸锆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杜以波 李峰 +3 位作者 何静 段雪 王作新 Evans,D.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3,共5页
用直接沉淀法,采用玻璃反应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α-磷酸锆(α-ZrP),并采用XRD、IR、SEM、TPDE和DG-DTA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磷酸锆的结晶度较高,层间距7.66A。晶体结构中有-HP... 用直接沉淀法,采用玻璃反应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α-磷酸锆(α-ZrP),并采用XRD、IR、SEM、TPDE和DG-DTA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磷酸锆的结晶度较高,层间距7.66A。晶体结构中有-HPO4基团存在,含有一种结晶水,-HPO4基团中的羟基与结晶水以氢键相连。其晶体平均粒径约2μm,呈薄片状。α-ZrP晶体的结晶水在90~200℃之间被脱除,层板羟基在200℃开始缓慢脱除,到600℃彻底脱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化合物 Α-磷酸锆 制备 表征 磷酸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型层状化合物[Ni(C_(10)H_8N_2)_2V_3O_(8.5)]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7
20
作者 栾国有 王恩波 +5 位作者 韩正波 李阳光 鹿颖 胡长文 胡宁海 贾恒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90-1291,共2页
A novel layered compound, [Ni(C 10 H 8N 2) 2V 3O 8 5 ],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A novel layered compound, [Ni(C 10 H 8N 2) 2V 3O 8 5 ],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c with a =1 551 8(3) nm, b =1 476 1(3) nm, c =1 048 3(2) nm, β=92 02(3)°, V = 2 399 8 (8) nm 3, Z=4, R=0 046 7, wR 2= 0 08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层状化合物 晶体结构 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