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R胶乳粒径控制及粒径对ABS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晶 王乐 +1 位作者 梁滔 何连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56,共3页
主要讨论了影响EBR胶乳粒径的因素,包括乳化剂和电解质用量、初始温度及反应结束后粒径控制。考察了粒径即胶乳粒径(小于500nm)对树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粒径的增大,树脂的冲击强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丁二烯胶乳 ABs卡对脂 粒径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PS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德本 王全 黄光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乳 粒子形态 薄层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壳核结构ACR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Ⅰ.乳化剂对ACR乳液聚合反应及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旭东 高翩 +2 位作者 吴忠辉 沈家瑞 谭作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乳胶粒子 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粒径 乳化剂 抗冲强度 ACR树脂 合成 PVC/A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VAE/PVAc复合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8
4
作者 霍东霞 樊蓉蓉 +3 位作者 孙培勤 刘扬 张丽 刘大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47,共1页
以 VAE为种子 ,选择适宜的乳化剂用量并一次加入 ,进行 VAc半连续乳液聚合 ,通过电镜可看出获得了大、小粒子共存的复合体系。采用这种以加宽粒径分布为目的的聚合工艺 ,制备出了固含量达到 6 0 %的 VAE/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乳液聚合 粒径分布 复合乳液 VAE PV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高交联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傅轶 刘述梅 +2 位作者 孙红燕 叶华 赵建青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1-946,共6页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加料方式、单体总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辛基苯酚聚氰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乳化剂合成聚硅氧烷乳液,BA 和 MMA 加入前补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且两单体以半连续法加入,可得到较均匀的复合乳液。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硅烷单体质量的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补加量为 BA 和 MMA 总质量的1.5%、单体总量为体系中水质量的35%时,乳胶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约为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交联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粒径分布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丁苯胶乳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润雄 宁利红 常冠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合成了大粒径丁苯胶乳 (SBR) ,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对丁苯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乳化剂用量、固含量、电解质用量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SBR粒径大小的关键性因素 ,当乳化剂用量为 1. 6%~ 2 . 4% ,... 合成了大粒径丁苯胶乳 (SBR) ,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对丁苯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乳化剂用量、固含量、电解质用量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SBR粒径大小的关键性因素 ,当乳化剂用量为 1. 6%~ 2 . 4% ,引发剂用量低于 0 .2 5 % ,电解质用量为 1 .5 %~ 2 . 0 % ,固含量为 5. 0 %~ 5 .5 %时 ,可建立稳定的乳液体系 ,合成粒经在 2 60~ 3 0 0nm的丁苯胶乳 ;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SBR的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胶乳 乳液聚合 乳化剂 引发剂 电解质 固含量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BA-AA三元乳液聚合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智敏 赵庆美 杨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0-1442,共3页
Methyl methacrylate(MMA)—butyl acrylate(BA)—acrylic acid(AA) copolymer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a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of(NH4)2SO8-NaSO3.Factor of affecting copolymerization ... Methyl methacrylate(MMA)—butyl acrylate(BA)—acrylic acid(AA) copolymer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a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of(NH4)2SO8-NaSO3.Factor of affecting copolymerization and emulsion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rate,latex′s particle diameter and emulsion performance are affected by AA content.It is not important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of MMA-BA on the film forming.By seeding emulsion polymerization,copolymer emulsion stability is very well.Feeding ammonia water,the copolymer emulsion dissolved.Copolymer film is very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聚合 MMA-BA-AA共聚物乳液 乳胶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寸壳核型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秦英月 王传虎 +1 位作者 葛金龙 邹宜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24-1227,共4页
以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N-羟甲基丙酰胺(NMA)为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体系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通过对浸... 以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N-羟甲基丙酰胺(NMA)为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体系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通过对浸渍后汽车工业滤纸的性能检测,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m(丙烯酸丁酯)/m(苯乙烯)=0.49,乳化剂3.5 g,引发剂2.394 g,N-羟甲基丙烯酰胺20.14 g,反应温度88~90℃。所得乳液胶粒呈球形,粒径分布范围小,粒径约为50 nm。浸渍后滤纸的性能指标为耐破度大于350 kPa,耐水性大于300 min,透气度大于510 L.m-2.s-1,挺度大于4.03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汽车工业滤纸 粒径 耐水性 透气度 挺度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工业棉浆滤纸用高效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9
作者 秦英月 葛金龙 王传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2,共4页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N-羟甲基丙酰胺(NMA)和丙烯酸(AA)为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S-15)复合体系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法合成了汽车工业棉浆滤纸...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N-羟甲基丙酰胺(NMA)和丙烯酸(AA)为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S-15)复合体系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法合成了汽车工业棉浆滤纸用苯丙乳液。通过对涂布后滤纸的检测确定了最佳反应配比为:m(BA):m(St):m(AA):m(NMA):m(SDS):m(OS-15):m(APS)=10.4:26:1.6:2.00:0.1:0.3:0.24。反应温度为85~87℃,上胶量为17.88%。浸渍后滤纸的耐破度可达360kPa,耐水性约为250min,透气度大于480L·m^-2·s^-1,挺度大于3.75mN·m,综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汽车工业滤纸 粒径 耐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AANa-VAc-TFEMA纳米含氟乳液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敏 侯丽华 +2 位作者 卓虎 侯志成 张书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以丙烯酸钠(AANa)、乙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P(AANa-VAc-TFEMA)纳米含氟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的影响,并着重对聚合物乳液的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以丙烯酸钠(AANa)、乙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P(AANa-VAc-TFEMA)纳米含氟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的影响,并着重对聚合物乳液的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单体的转化率可达到97.00%以上,聚合得到的无皂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通过控制单体配比中AANa的含量及VAc与TFEMA的比例,可以得到纳米含氟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丙烯酸钠 乙酸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纳米含氟乳液 粒径分布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硫酸钠中碳链长度分布对MMA种子乳液聚合粒径分布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刘嘉 虞和倬 +2 位作者 闵延兵 朱华娟 赵德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89-295,共7页
氯磺酸法合成了C_(8-10),C_(12)和C_(14-16)烷基硫酸钠,精制后表征了碳链分布组成,在C_(12)为30%-80%范围内研究了烷基硫酸钠中高碳同系物和低碳同系物的比例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乳液聚合生成的聚合物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并讨论了成... 氯磺酸法合成了C_(8-10),C_(12)和C_(14-16)烷基硫酸钠,精制后表征了碳链分布组成,在C_(12)为30%-80%范围内研究了烷基硫酸钠中高碳同系物和低碳同系物的比例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乳液聚合生成的聚合物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并讨论了成核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碳同系物比例的增加,聚合物平均粒径增大;低碳同系物比例的增加,胶束数目增多,由胶束成核(包括均相成核)而形成的聚合物粒径分布变宽,而对在种子上增长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种子乳液聚合 胶乳粒径 分布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