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ic implications in earlywood and latewood width indices of Chinese pine in north central China
1
作者 Kaixuan Yang Junzhou Zhang +1 位作者 Haowen Fan Yuan Y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Latewood width(LWW)indices of trees are considered a reliable prox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However,the strong coupling and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earlywood width(EWW)and LWW indices often... Latewood width(LWW)indices of trees are considered a reliable prox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However,the strong coupling and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earlywood width(EWW)and LWW indices often prevent registration of climate signals of the LWW index.In this study,328-year-long earlywood width and latewood width chronologies were developed from Chinese pine at two sites in the Hasi Mountains,north central China.The climate responses of these chronologi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LWW index used to derive sum-mer precipitation signals.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LWW was particularly influenced by earlywood growth and recorded stronger climate signals of the previous year as EWW,rather than those of the current year with infrequent summer climate signals.However,after removing the effect of earlywood growth using a simple regression model,the adjusted LWW chronology(LWW_(adj))showed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July precipitation in dry years.This suggests that the LWW_(adj) chro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to investigate long-term variability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drought-limite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OCLIMATOLOGY latewood width Climate response Summer precipitation Earlywood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温度对马尾松早材与晚材拉伸蠕变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黄鹤 李珠 +1 位作者 蒋佳荔 李媛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36,共9页
在不同温度水平下开展饱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同一生长轮内早材与晚材拉伸蠕变行为的对比研究,在生长轮尺度上揭示饱水木材的拉伸蠕变特性,并运用Burger模型对饱水早材与晚材的拉伸蠕变特性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任一温度水平下... 在不同温度水平下开展饱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同一生长轮内早材与晚材拉伸蠕变行为的对比研究,在生长轮尺度上揭示饱水木材的拉伸蠕变特性,并运用Burger模型对饱水早材与晚材的拉伸蠕变特性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任一温度水平下,无论沿轴向还是弦向拉伸时,饱水早材比晚材更易发生瞬时弹性变形与黏弹变形;在30~80℃温度范围内,饱水早材与晚材的瞬时弹性变形受温度影响不显著,黏弹变形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晚材的黏弹变形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拉伸蠕变初始阶段所需时间较短。Burger模型可以模拟饱水早材与晚材沿轴向与弦向的拉伸蠕变过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材 早材 晚材 温度 瞬时弹性变形 黏弹变形 Burg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层状压缩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特征
3
作者 李晓玲 黄荣凤 +5 位作者 何啸宇 王艳伟 孙龙祥 卢芸 黎静 冯上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层状压缩技术对于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适用性及其层状压缩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预热时间控制在0.5~30 min之间时,获得压缩层位置不同的层状压缩杉木。随着预热时间的增加,压缩层由表层逐渐向中心(厚度方向)移动,压缩层密度达到0.583 g/cm^(3)及以上;通过调控压缩量,获得压缩层厚度为3.00~8.07 mm的4种厚度的表层压缩杉木,压缩层密度提高率比木材整体密度提高率平均高28.7%;将表层压缩和中心层压缩工艺并用,实现形成3个压缩层的多层压缩。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压缩层形成于表层还是中心层,压缩层与未压缩层界线出现在早材区域或早晚材交界处,压缩层的早材细胞发生细胞壁屈曲变形,至细胞腔几乎完全消失,而晚材细胞壁及细胞腔仅发生微变形或不变形。依据压缩前后木材密度分布曲线及特征值计算结果,杉木压缩层部位的早材密度提高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杉木 层状压缩 密度分布 压缩层位置 压缩层厚度 早晚材 细胞壁屈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金梅 吕建雄 +4 位作者 鲍甫成 黄荣凤 刘贤德 Robert Evans 赵有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为探明木材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Silviscan-3测定了青海云杉的木材密度,根据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标准方法建立了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年表,分析了各个木材密度年表... 为探明木材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Silviscan-3测定了青海云杉的木材密度,根据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标准方法建立了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年表,分析了各个木材密度年表与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月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木材密度与温度正相关,与降雨量负相关。年轮密度和早材密度与6、7、8、9月月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6、7、9月月均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与上年10月和当年7、9月月均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最小密度与6、7、8月月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6、7月月均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与7月月均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晚材密度和最大密度与温度不相关。年轮密度与3月月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早材密度和最小密度与6月月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密度和最大密度与降雨量不相关,即晚材密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密度。这表明温度对青海云杉木材密度有直接影响,降雨量有间接影响,夏季温度是影响青海云杉木材密度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年轮密度 早材密度 晚材密度 最大密度 最小密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金梅 鲍甫成 +3 位作者 吕建雄 黄荣凤 赵有科 Evans Robert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为探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年表气候相关分析和特征年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月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 为探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年表气候相关分析和特征年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月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与6、7月的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年轮宽度、早材宽度与3、5、6月的降雨量显著正相关,与9月的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宽度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晚材宽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宽度。特征年分析进一步发现:当夏季温度高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低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窄年轮;相反,当夏季温度低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高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宽年轮。表明春季和夏季降雨量对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夏季温度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 年轮宽度 早材宽度 晚材宽度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木材声振动性能与生长轮宽度、晚材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一星 沈隽 +2 位作者 田站礼 冈野健 和田昌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91,共6页
本文选择了 8种主要云杉属树种 ,进行了弯曲振动条件下各项声振动特性参数的检测和比较 ,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和木材构造中生长轮宽度、晚材率之间的关系 ,为深入评价云杉属乐器材品质 ,确立乐器材选材中合理应用木材生长轮宽度。
关键词 云杉属木材 生长轮宽度 晚材率 声振动参数 振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成像和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研究热处理落叶松管胞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喆 孙柏玲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改性方法真空热处理技术对其材质进行改良。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显微镜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160~240℃温度范围,处理4 h)下落叶松木材晚材管胞细胞壁形态... 以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改性方法真空热处理技术对其材质进行改良。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显微镜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160~240℃温度范围,处理4 h)下落叶松木材晚材管胞细胞壁形态、化学组分结构和分布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纳米压痕测试系统研究热处理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木材热处理过程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晚材管胞细胞壁出现裂纹并增加;半纤维素发生降解,细胞壁红外成像中半纤维素相对高浓度分布区域逐渐减少,木质素高浓度分布区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该过程中木质素发生了热解并进行了重新分布。木材细胞壁压痕弹性模量和硬度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热处理温度为200℃时,压痕弹性模量和硬度相比素材分别增大54.57%和45.69%,达到最大值,该变化规律与木材细胞壁中木质素分布变化趋势相吻合。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真空热处理木材性能的变化,为真空热处理改性木材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晚材管胞 真空热处理 红外成像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种源建筑材抗弯性质的变异及与树龄、晚材率、木材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有明 徐姗姗 +2 位作者 林汉 张水木 许建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3,共7页
福建南屿15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的群体平均值为6702.6MPa,变化范围为5042.5~8610.2MPa;抗弯强度(MOR)群体平均数为99.11MPa,变化幅度为77.32~119.79MPa。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存在显著差... 福建南屿15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的群体平均值为6702.6MPa,变化范围为5042.5~8610.2MPa;抗弯强度(MOR)群体平均数为99.11MPa,变化幅度为77.32~119.79MPa。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广义遗传力大于0.441、0.422,方差分析中遗传方差分量在43.07%~60.79%范围内,环境方差分量范围为39.21%~56.93%,说明MOE、MOR除在遗传上受中等程度控制外,还显著受到环境条件影响。种源内MOE、MOR变异系数远大于种源间变异,说明火炬松材质改良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较好。树龄、晚材率和木材密度与MOE、MOR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木材基本密度估测MOE、MOR优于晚材率。火炬松种源木材MOE、MOR值与引种栽培地点有关。南屿靠近海岸线,并且纬度低于所有种源原产地纬度。火炬松种源原产地地理气象因子中,纬度对木材抗弯性能没有影响,经度与MOE、MOR呈较大的负相关,经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最大,6—9月降水/年降水次之,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种源 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 木材密度 晚材率 树龄 遗传变异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属木材晚材率变异系数与声振动特性参数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隽 刘一星 刘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选择了8种主要云杉属树种木材,进行了弯曲振动条件下各项声振动特性参数的检测和比较,初步分析了振动特性参数与木材构造中晚材率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晚材率变异系数对乐器用材质量的影响,为深入评价云杉属乐器用材品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云杉属 木材 晚材率变异系数 声振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年轮结构对北京地区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兰彦平 陈晶晶 +1 位作者 黄荣凤 郭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9,共7页
以北京地区板栗为材料,建立板栗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3项年轮结构指标的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分析板栗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响应,并对可重建的气候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板栗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的年表质量明显... 以北京地区板栗为材料,建立板栗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3项年轮结构指标的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分析板栗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响应,并对可重建的气候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板栗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的年表质量明显好于早材宽度年表,其中差值年表优于标准化年表,其样本总体代表性达到93%,第1主成分方差解释量达到40%。差值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与各项气候因子间响应关系不同,在将来重建过去气候时,可利用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重建当年6月的温度,晚材宽度还可以重建当年7月的降水,早材宽度重建当年3月和4月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年轮结构 年轮宽度 晚材宽度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钻阻力法测量早晚材密度的可行性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建峰 符利勇 +5 位作者 宋新宇 王雪峰 赵燕东 郑一力 业巧林 翟胜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3,共8页
为微损、快速测量树木早晚材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钻阻力的早晚材密度测量方法。使用自制微钻阻力仪和德国Resistograph 650-S微钻阻力仪测量了10个辐射松长方体木块的钻针阻力,使用体积法测量了各生长轮的早材绝干密度和晚材绝干密度... 为微损、快速测量树木早晚材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钻阻力的早晚材密度测量方法。使用自制微钻阻力仪和德国Resistograph 650-S微钻阻力仪测量了10个辐射松长方体木块的钻针阻力,使用体积法测量了各生长轮的早材绝干密度和晚材绝干密度。以木材绝干密度为因变量,以每个生长轮早材部分和晚材部分对应的平均阻力值为自变量,使用4/5的试验数据分别建立2个微钻阻力仪钻针阻力与早晚材绝干密度的线性回归模型,使用1/5的试验数据分别测试2个微钻阻力仪早晚材绝干密度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自制微钻阻力仪测得的早晚材钻针阻力与绝干密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657,早晚材绝干密度的平均测量精度为87.111%;Resistograph 650-S测得的早晚材平均阻力与木材绝干密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655,早晚材绝干密度的平均测量精度为85.811%。研究认为:2个仪器测量的早晚材绝干密度平均精度高达86%,说明微钻阻力法测量早材绝干密度和晚材绝干密度可行;自制微钻阻力仪测得的早晚材平均阻力与木材绝干密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和早晚材密度的平均测量精度均高于Resistograph 650-S,说明自制微钻阻力仪机械结构设计合理,钻针阻力表示方式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钻阻力仪 早材密度 晚材密度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快速生长期内早材与晚材密度分布的数学描述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晓峰 俞昌铭 +2 位作者 蒋佳荔 吕建雄 徐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对树木生长及早晚材密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利用正弦波函数与分段线性函数分别模拟环境温度与降雨量随年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次,在分析环境温度与降雨量对树木生长速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以生长时间为自变量、以树干半径... 对树木生长及早晚材密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利用正弦波函数与分段线性函数分别模拟环境温度与降雨量随年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次,在分析环境温度与降雨量对树木生长速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以生长时间为自变量、以树干半径为因变量的树木生长速率模型;在分析树木生长速率对木材早晚材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最后,以人工林杉木为例,一方面,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求解树木生长速率模型与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另一方面,采用软X射线密度分析仪测定木材径向的密度分布值,将密度的试验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对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可采用正弦波函数量化树木生长环境中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函数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907;树木生长环境中的降雨量周期性变化可用分段线性函数定量描述;2)树木生长速率模型可以定量分析温度与降雨量对树木生长的影响;3)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可准确描述木材快速生长期内的早晚材密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为木材宏观密度与微观密度的内在联系给出定量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雨量 树木生长速率模型 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材性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云民 黄永利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对生长于广西南宁地区相同环境下来自美国的18个种源10年生火炬松的材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材性的种源变异,材性的地理变异模式及其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材性因子间及其与生长因子、形态因子的相关分析。为我国火炬松种子... 对生长于广西南宁地区相同环境下来自美国的18个种源10年生火炬松的材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材性的种源变异,材性的地理变异模式及其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材性因子间及其与生长因子、形态因子的相关分析。为我国火炬松种子引进和调拨以及林大改良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木材基本密度 晚材率 管胞长度 材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asting climate drivers of seasonal growth in western vs. eastern Mexican mountain conifer forests
14
作者 Marin Pompa-Garcia J.Julio Camarero Eduardo DVivar-Vivar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Hydroclimate affects the radial growth responses of trees, but the drivers of their spatial and population variability are not sufficiently understood. We addressed this issue by sampling several conifer populations l... Hydroclimate affects the radial growth responses of trees, but the drivers of their spatial and population variability are not sufficiently understood. We addressed this issue by sampling several conifer populations located at the same latitude, but at different longitude and elevation in western(W) and eastern(E) Mexican regions. We used dendroecology to disentangle how earlywood width(EW), latewood width(LW) and adjusted LW(LWadj),i.e. the residuals after removing EW influences on LW, responded to climate variables(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limate indices(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Nino 3.4,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and a drought index(Standardised Precipitation-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 The W species(Pinus herrerae Martinez, Pinus durangensis Martinez, Abies durangensis Martínez and Cupressus lusitanica Mill.) showed lower growth rates than the E species(Pinus hartwegii Lindl., Picea mexicana Martinez, Pseudotsuga menziesii(Mirb.) Franco and Abies vejari Martinez). Growth in W benefits mostly from high precipitation in the prior winter and current spring and it is limited by high temperatures in spring, whereas growth in the E showed similar but weaker responses.Furthermore, positive(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in radial growth with the Nino 3.4(SOI) and the PDO from the prior to current autumns, which were again stronger in absolute terms in the W than in the E regions,excepting SOI in summer. In the W, P. durangensis and C. lusitanica were the least and most responsive species to spring drought, respectively;whilst P. menziesii and A. vejari were very responsive to spring drought compared to P. hartwegii in the E. Our results suggest greater responsiveness to hydroclimate and atmospheric patterns in the W than in the E region. These findings allow better interpretations of future changes in growth and composition in Mexican conifer forests, considering that climate models forecast warmer spring conditions and increased water shor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EARLYWOOD El Nino-Oscillation latew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crassifolia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ern China
15
作者 Jin-Mei XU Fu-Cheng BAO +3 位作者 Jian-Xiong LV Rong-Feng HUANG You-Ke ZHAO Evans ROBERT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3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crassifolia at the lower tree line in the middl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relationships of standardized chronologies of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crassifolia at the lower tree line in the middl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relationships of standardized chronologies of annual ring, earlywood and latewood widths with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tot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by ways of correlation and pointer year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 ring, earlywood and latewood widths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in June and July. Annual ring and earlywood widths a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March, May and Jun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September. Latewood width is les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than the width of earlywood and insignificantly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of pointer yea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hen summer temperatures are higher than the mean summer temperature synchronization 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lower than mean summer precipitation synchronization, narrow annual rings are formed. Wide annual rings are formed when summer temperatures are lower than the mean summer temperature synchronization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higher than mean summer precipitation synchron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precipitation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is helpful for radial growth while warmer summer restricts radial growth of P. crassifolia at the lower tree line in the middle Qili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lian mountains Picea crassifolia annual ring width earlywood width latewood width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日本柳杉早材与晚材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天军 刘苑秋 +5 位作者 温林生 潘俊 曹雯 郑希玲 邹芹 邓文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69,共9页
【目的】研究庐山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宽度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以揭示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规律,了解这一区域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日本柳杉的保护和造林区域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庐山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宽度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以揭示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规律,了解这一区域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日本柳杉的保护和造林区域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庐山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林针叶树种日本柳杉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对日本柳杉进行了树芯样品取样和处理,并建立早材、晚材标准年表,将树木标准年表与庐山地区的气候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早材年表各项统计特征均优于晚材年表,相比于晚材的径向生长,早材径向生长对月均温变化更加敏感。(2)该地区年均温度、年降水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除了8月份以外,各个月份均温呈上升的趋势。(3)日本柳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本柳杉早材生长过程中气温的滞后效应尤为明显,夏季(7月)高温不仅阻碍当年早材年轮宽度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下一个生长季早材的形成。生长季时期(4-7月)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早材、晚材年轮的形成。【结论】不同季节温度、降水量变化影响早材、晚材年轮形成与生长。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庐山地区日本柳杉林可能出现生长下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柳杉 早材年轮宽度 晚材年轮宽度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木早/晚材水分吸着与湿胀行为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阳白 李珠 蒋佳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183,共8页
【目的】实时、同步测量楸木生长轮、早/晚材的水分吸着等温线和湿胀应变量,从生长轮尺度上揭示早/晚材的径、弦向湿胀行为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以楸木心材同一生长轮内的独立早材、独立晚材、生长轮内早材、生长轮内晚材及... 【目的】实时、同步测量楸木生长轮、早/晚材的水分吸着等温线和湿胀应变量,从生长轮尺度上揭示早/晚材的径、弦向湿胀行为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以楸木心材同一生长轮内的独立早材、独立晚材、生长轮内早材、生长轮内晚材及生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联用白光显微镜成像技术,在(25±0.1)℃条件下,相对湿度以10%为梯度从0%升至90%,每个相对湿度梯度分为水分吸着阶段和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在水分吸着阶段,同步测量水分吸着等温线和径、弦向湿胀应变量;在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考察“湿胀行为”与“平衡含水率”之间是否存在滞后现象。【结果】1)在0~90%范围内任一相对湿度水平,晚材的平衡含水率均大于早材,且二者之间的差值随相对湿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晚材试样的重现性优于早材试样;2)在径向湿胀方面,无论独立试样亦或生长轮试样的内部组织,晚材的湿胀应变量均大于早材,生长轮的湿胀应变量介于二者之间,且早材与晚材之间径向湿胀应变量的差值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大;3)在弦向湿胀方面,独立早材的湿胀应变量最小,生长轮内早材表现出与生长轮内晚材、独立晚材和生长轮相似的情况;4)生长轮、生长轮内晚材和独立晚材的径、弦向差异湿胀均约为1.30;当相对湿度大于40%时,生长轮内早材和独立早材的径、弦向差异湿胀呈明显增大趋势,其中独立早材增大至1.83,生长轮内早材增大至2.28;5)在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生长轮、早材和晚材的径、弦向湿胀应变量与水分吸着阶段相比低4个数量级。【结论】在水分吸着阶段任一相对湿度水平,楸木早材的平衡含水率均小于晚材;楸木生长轮的径向湿胀行为取决于早材和晚材发生共同湿胀的净效果,晚材的湿胀行为占主导;楸木生长轮的弦向湿胀行为主要取决于晚材;早材表现出比晚材更高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生长轮、早材和晚材均可视为同步达到“含水率平衡态”和“径、弦向湿胀应变平衡态”,即“湿胀行为”与“平衡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木 生长轮 早材 晚材 径向湿胀 弦向湿胀 差异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环境中马尾松早材和晚材的轴向拉伸力学行为
18
作者 李媛 李珠 +1 位作者 都亚敏 蒋佳荔 《林业科学》 EI CAS 2024年第8期184-192,共9页
【目的】探究水热环境中马尾松早材(EW)和晚材(LW)的轴向拉伸力学行为,在生长轮尺度上揭示木材软化行为发生规律,为木材弯曲、塑化、大变形加工等实际应用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心材区域第17生长轮的早材和... 【目的】探究水热环境中马尾松早材(EW)和晚材(LW)的轴向拉伸力学行为,在生长轮尺度上揭示木材软化行为发生规律,为木材弯曲、塑化、大变形加工等实际应用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心材区域第17生长轮的早材和晚材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剖面密度仪测定早材和晚材的绝干密度;利用轮转式切片机在早材和晚材区域的径切面(LR)制取LR-EW和LR-LW组织切片,在早材与晚材区域的弦切面(LT)制取LT-EW和LT-LW组织切片;应用X射线衍射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在30、40、50、60、70和80℃条件下测定LREW、LR-LW、LT-EW和LT-LW组织切片的微纤丝角、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变速率。【结果】1)晚材的绝干密度(0.836 g·cm^(3))是早材(0.388 g·cm^(3))的2.2倍。任一温度时,早材的微纤丝角大于晚材,弦切面的微纤丝角大于径切面;饱水早材和晚材在径切面或弦切面的微纤丝角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30℃时,晚材径切面的拉伸弹性模量是早材的2.1倍,晚材弦切面的拉伸弹性模量是早材的3.3倍。在4种组织切片中,LT-LW的拉伸强度最大,LR-LW的拉伸强度是LR-EW的2.0倍。绝干密度和微纤丝角是影响早材和晚材径切面、弦切面拉伸力学行为的2个关键因子。3)当温度由30℃升至80℃时,早材和晚材在径切面、弦切面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呈降低趋势,其降幅均为早材大于晚材、弦切面大于径切面。早材和晚材在径切面或弦切面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降幅的拐点温度均为60℃,与木材细胞壁中木质素发生软化有关。4)任一加载速率(0.5、1.0和2.0 N·min^(−1))时,饱水早材和晚材在径切面、弦切面的拉伸应变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和加载速率一定时,早材径切面的拉伸应变速率是晚材的2.0倍,早材弦切面的拉伸应变速率是晚材的3.3倍。当加载速率倍增时,早材和晚材径切面、弦切面的拉伸应变速率均呈倍增变化趋势。【结论】饱水早材和晚材在径切面或弦切面的微纤丝角、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或降低)。与晚材相比,温度变化对早材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更大。温度升高引起微纤丝角变小,抑制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降低,但在60℃及以上水热环境中,木质素软化是引起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早材 晚材 水热环境 轴向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木不同类型组织的湿胀-干缩行为
19
作者 殷方宇 都亚敏 +1 位作者 李珠 蒋佳荔 《林业科学》 EI CAS 2024年第7期105-116,共12页
[目的]实时、同步测量楸木早材和晚材的水分吸着-解吸等温线以及木纤维组织、木射线、导管尺寸的变化比率,揭示早材和晚材不同类型组织的尺寸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理。[方法]以楸木心材同一生长轮内的早材和晚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 [目的]实时、同步测量楸木早材和晚材的水分吸着-解吸等温线以及木纤维组织、木射线、导管尺寸的变化比率,揭示早材和晚材不同类型组织的尺寸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理。[方法]以楸木心材同一生长轮内的早材和晚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联用视频白光显微镜,在水分吸着-解吸阶段[温度设置为(25.0±0.1)℃,相对湿度变化过程设置为0%→95%→0%,以相对湿度10%为梯度进行升湿、降湿],同步测量早材和晚材的水分吸着-解吸等温线以及木纤维组织、木射线、导管尺寸的变化比率;在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考察“尺寸变化行为”与“平衡含水率”之间是否存在滞后现象。[结果]1)在水分吸附全过程中,早材和晚材均表现出明显的吸湿滞后现象,绝对滞后值随相对湿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湿度70%时达到最大值;与早材相比,晚材的绝对滞后值较小。2)早材和晚材木纤维组织、木射线尺寸的变化比率均随相对湿度升高而增大;导管弦向直径变化比率随相对湿度的变化模式与之相反,在相对湿度95%时,早材和晚材导管弦向直径的变化比率分别为0.945和0.918。3)随着木射线与导管之间直线长度(L)增加,木射线弦向尺寸的变化比率减小,L≥200μm后不再发生变化;轴向尺寸的变化比率未改变或改变很小,在相对湿度95%时,早材和晚材木射线弦向尺寸变化比率的最大值分别为1.051和1.038。(4)在水分吸附循环过程中,早材和晚材木纤维组织、木射线、导管尺寸的变化比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湿胀滞后现象,湿胀滞后值随相对湿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湿度70%时达到最大值。(5)在水分吸着-解吸过程中,早材和晚材组织“刚达到含水率平衡态”的尺寸变化比率与“保持含水率平衡态180 min”后的尺寸变化比率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可被认为是相等的。[结论]木质素对绝对滞后值的影响大于半纤维素;在水分吸着过程中,木纤维组织和木射线的湿胀行为对导管产生挤压使其收缩;在水分解吸过程中,木纤维组织的干缩行为对导管产生拉伸使其扩张;晚材组织对导管的挤压和拉伸大于早材组织;木纤维组织对木射线的湿胀-干缩行为起抑制作用,相较于早材木纤维组织,晚材木纤维组织对木射线弦向湿胀-干缩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木材吸湿滞后行为是引起湿胀滞后现象的原因之一;早材和晚材组织均可视为同步达到“含水率平衡态”和“尺寸变化平衡态”,即“尺寸变化行为”与“平衡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木 早材组织 晚材组织 湿胀-干缩 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