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钢框架-熔断子结构体系的受力机制与塑性分析
1
作者 林晨 彭晓彤 +1 位作者 陈丁雨 王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5-601,共7页
为了探索新型耗能结构体系并优化体系的构造,根据可替换耗能梁段和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国内外已有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钢框架-熔断子结构体系,基于塑性分析理论,建立该体系在极限状态下的典型屈服机制,并提出弹性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简化计... 为了探索新型耗能结构体系并优化体系的构造,根据可替换耗能梁段和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国内外已有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钢框架-熔断子结构体系,基于塑性分析理论,建立该体系在极限状态下的典型屈服机制,并提出弹性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该体系推覆计算,并比较推覆计算结果与简化计算公式结果。结果表明:将耗能梁段集中布置形成耗能子结构,并与钢框架相结合形成带有熔断子结构的钢框架体系,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实现理想的耗能和破坏模式;刚度和承载力误差均小于5%,所提出的简化计算公式能较准确地预测该体系的弹性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熔断子结构 塑性分析 受力机制 弹性抗侧刚度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约束下加载系统刚度对砂岩非稳定破坏模式与能量演化的影响
2
作者 赵光明 吴旭坤 +4 位作者 许文松 刘之喜 刘崇岩 张启航 周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7-889,共13页
为探究加载系统刚度对岩石破坏模式及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刚性与变刚度试验系统开展双轴压缩试验,分析侧向约束作用下加载系统刚度对岩石峰后非稳态破坏及能量释放规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能量耗散与释放角度来分析... 为探究加载系统刚度对岩石破坏模式及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刚性与变刚度试验系统开展双轴压缩试验,分析侧向约束作用下加载系统刚度对岩石峰后非稳态破坏及能量释放规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能量耗散与释放角度来分析岩样与试验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加载系统刚度下岩石破坏过程中能量耗散与释放的关系,并将其划分为稳定破坏(W_(d)>W_(u)+W_(e))、临界状态(W_(d)=W_(u)+W_(e))及不稳定破裂(W_(d)<W_(u)+W_(e))3种模式;在低刚度条件下,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显著的应力跌落与起伏,呈现局部非稳态破坏,而在高刚度条件下,岩样的峰后应力缓慢下降,曲线呈台阶状并存在残余阶段;随着加载系统刚度的增大,岩样的最大应变能释放量和最大耗散能均呈非线性减少,而侧向约束力的增加则导致最大应变能释放量和最大耗散能的非线性增加;侧向约束的施加增强了刚度回弹效应,改变了岩石破裂时的能量释放模式,在峰后前期(ΔW_(pe)>ΔW_(pd)),能量释放较为迅速,峰后中期(ΔW_(pe)<ΔW_(pd)),能量主要以耗散为主,峰后后期(ΔW_(pe)≈ΔW_(pd)),能量释放和耗散进入稳定阶段。研究结果为理解加载系统刚度对岩石峰后破坏机制及动力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通过侧向约束力、分阶段能量控制和降低岩体储能能力等措施,以改善能量释放模式,增强能量耗散,提升巷道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系统刚度 侧向约束力 能量释放与耗散 峰后应力 非稳态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空间受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云焜 徐梦莹 +2 位作者 汪阳 林春乾 张雅俊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向刚度、拱肋横桥向位置和系杆张拉力),应用参数分析和力学简化分析2种方法得到各参数合理取值,并将数值分析和力学分析的结果相互验证,分析桥宽对结构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会在墩底产生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力矩和扭矩等空间力;大横梁和主纵梁的横向刚度比与其长度比成反比例时为其合理横向刚度,使空间力均接近于0;拱肋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2/3半桥宽时,墩底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反力矩和竖向反力矩等空间力接近为0,为拱肋的横桥向合理位置;系杆张拉力除应考虑拱肋水平推力,还应考虑桥墩横桥向力矩,并在二者间进行综合平衡;桥宽增加后桥梁结构一阶失稳系数减小,但对一阶失稳模态和竖向失稳荷载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承式梁拱组合桥 刚构体系 大横梁横向刚度 拱肋横桥向位置 系杆张拉力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推纠偏对无砟轨道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4
作者 许玉德 石梓煊 邱俊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4,共7页
基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纠偏工程,建立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纠偏有限元模型。选取顶推纠偏典型方案,模拟不同顶推压力作用,分析无砟轨道结构力学与损伤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扩大解黏区和凿除宽窄接缝对纠偏的影响,并提出纠偏工艺... 基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纠偏工程,建立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纠偏有限元模型。选取顶推纠偏典型方案,模拟不同顶推压力作用,分析无砟轨道结构力学与损伤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扩大解黏区和凿除宽窄接缝对纠偏的影响,并提出纠偏工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轨道板假缝开裂是力学控制指标,保证部件不开裂的临界顶推压力为0.58 MPa,对应纠偏位移为1.50 mm。轨道板与宽窄接缝层间是损伤控制界面,保证层间不损伤的临界顶推压力为0.51MPa,对应纠偏位移为1.23 mm。若需提升单次纠偏位移,则建议将既有方案解黏区往两端各扩大3/4轨道板长,并在纠偏前对宽窄接缝进行凿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横向纠偏 仿真计算 拉应力 刚度下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胎实时侧向力及侧偏角的轮胎侧偏刚度辨识方法与效果
5
作者 房玉莹 王鹏伟 +2 位作者 崔凯晨 高松 张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12-7822,共11页
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与汽车的操纵特性紧密联系,实时准确地估计轮胎侧偏刚度对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侧偏刚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胎侧向力和侧偏角估计的侧偏刚度实时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前轮纵向力对... 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与汽车的操纵特性紧密联系,实时准确地估计轮胎侧偏刚度对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侧偏刚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胎侧向力和侧偏角估计的侧偏刚度实时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前轮纵向力对侧向力的影响,基于横摆动力学模型及滑模观测算法设计了轮胎侧向力估计器,基于侧向力估计误差设计侧偏角反馈估计器;其次,建立了可描述轮胎侧向力、侧偏角、侧偏刚度三者关系的非线性轮胎力模型,以实时估计的侧向力、侧偏角为输入,设计限定记忆的递推最小二乘侧偏刚度在线辨识算法,解决算法因“数据饱和”存在估计误差的问题,提高辨识精度。最后,进行了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轮胎侧向力的估计误差平均约为4.153 9%,轮胎侧偏角的估计误差平均为3.285 2%;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侧偏刚度辨识模型对道路条件变化具有鲁棒性,在高、低附着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轮胎侧偏刚度估计精度平均约为98.379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力 侧偏角 非线性特性 递推最小二乘法 侧偏刚度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Ⅲ型扣件系统组装横向刚度测试与仿真
6
作者 谢朝川 韦凯 +2 位作者 王显 刘延滨 谭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探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实际的钢轨横向变形。以DZⅢ型扣件系统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结构以及板上与板下均考虑的组合结构的横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板上结构与组合结构横向... 为探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实际的钢轨横向变形。以DZⅢ型扣件系统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结构以及板上与板下均考虑的组合结构的横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板上结构与组合结构横向刚度的差异性以及弹性垫板对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板下垫板及其设计特征对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有显著影响。以轨底产生滑移的装配B型弹性垫板的扣件系统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仿真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与板下垫板的表面结构形式对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增大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提高常见横向荷载范围内扣件系统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以钢轨横向位移达到1.5 mm时扣件系统抵抗的横向荷载为例,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从0.2增大至0.8,扣件系统所能抵抗的横向荷载从3.26 kN增大至6.40 kN,扣件系统能够抵抗的横向荷载达到了原先的两倍;(2)采用沟槽型的板下垫板可以有效控制常见的横向荷载范围内钢轨横向位移,提高扣件系统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以钢轨横向位移达到1.5 mm时扣件系统所能抵抗的横向荷载为例,采用沟槽型的板下垫板相比于凸台阵列结构的板下垫板其扣件系统抵抗的横向荷载分别提高了47.3%与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系统 横向刚度 弹性垫板 板下垫板 室内试验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钢轨扣件特性的动力稳定车作业效果分析
7
作者 陈太茂 王立华 +3 位作者 黄洪燚 王炯力 赵泽民 蒋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6,292,共7页
[目的]为了研究动力稳定装置激振频率和钢轨扣件力学特性对动力稳定车的作业效果影响和影响显著性,以便为动力稳定车作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钢轨扣件力学特性的动力稳定装置-轨道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的... [目的]为了研究动力稳定装置激振频率和钢轨扣件力学特性对动力稳定车的作业效果影响和影响显著性,以便为动力稳定车作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钢轨扣件力学特性的动力稳定装置-轨道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动力稳定装置-道床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动力稳定装置激振频率﹑扣件横向刚度和扣件横向阻尼为研究因素,轨枕横向加速度响应为稳定作业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动力稳定作业效果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及结论]随着动力稳定装置的激振力幅值增大,轨枕的横向位移与加速度均单调增大;当激振频率逐渐增大,轨枕的横向位移单调减小,横向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得到动力稳定装置最佳激振频率范围为30~36 Hz;增大钢轨扣件横向刚度,轨枕横向加速度增大;增大钢轨扣件横向阻尼,轨枕横向加速度减小。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3个因素对轨枕横向加速度影响显著性的大小顺序为激振频率>扣件横向刚度>扣件横向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稳定车 动力稳定装置 激振频率 钢轨扣件横向刚度 钢轨扣件横向阻尼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残余位移谱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巴黎 程雨竹 胡进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9-148,共10页
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残余位移响应的影响,构建了单质点单自由度(single-mass single-degree of freedom,SMSDOF)体系弹塑性谱模型,对比分析了单向短持时与单向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SDOF体系残余位移响应的差异。在SMSDO... 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残余位移响应的影响,构建了单质点单自由度(single-mass single-degree of freedom,SMSDOF)体系弹塑性谱模型,对比分析了单向短持时与单向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SDOF体系残余位移响应的差异。在SMSDOF体系弹塑性谱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单质点双自由度(single-mass bi-degree of freedom,SMBDOF)体系弹塑性谱模型,研究了两正交方向刚度比以及强度折减系数对双向短持时与双向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BDOF体系残余位移响应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双向短持时与双向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BDOF体系残余位移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当中长周期段内且强度折减系数大于4时,单向长持时与单向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SDOF体系残余位移比的比值接近1.5;刚度比对双向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BDOF体系残余位移响应影响较小,对双向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BDOF体系残余位移响应影响较大且随刚度比增大而增大;当长周期段内且强度折减系数为6时,双向长持时与双向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SMBDOF体系沿两正交方向平方和开平方残余位移的比值达到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双向地震动 残余位移 刚度比 强度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轮胎胎体变形研究
9
作者 杨文豪 卢荡 +2 位作者 卢磊 尹珩沣 王晓凡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64,共14页
轮胎胎体变形的准确获取对理论模型仿真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梁胎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帘线的变形规律和表达精度。首先建立了考虑梁胎体柔性变形特征的详细理论模型,得到轮胎侧偏刚度和纵滑刚度表达式;其次,建立轮... 轮胎胎体变形的准确获取对理论模型仿真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梁胎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帘线的变形规律和表达精度。首先建立了考虑梁胎体柔性变形特征的详细理论模型,得到轮胎侧偏刚度和纵滑刚度表达式;其次,建立轮胎有限元模型,并准确获取橡胶和帘线材料参数,完成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胎面分布刚度各向同性的光面胎有限元模型,进行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以及稳态滑移刚度仿真,获取侧向力和回正力矩作用下的胎体侧向变形,并验证不同帘线的侧向变形叠加原理;然后,根据建立的梁胎体模型对不同帘线的侧向变形进行拟合;最后,结合胎体弯曲刚度和滑移刚度模型,对比和验证通过不同帘线得到的胎面分布刚度。结果表明:轮胎不同帘线均符合变形叠加原理;梁胎体模型对帘线的侧向变形具有较好的表达精度;弯曲刚度随载荷的增大出现非线性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帘线大载荷时相差较小;轮胎不同帘线得到的胎面分布刚度计算精度不同,冠带帘线计算精度最低为93.6%,胎体2帘线计算精度最高为97.3%。该研究明确了理论模型中梁胎体模型的研究位置,提高了理论模型的仿真精度,为轮胎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动力学 有限元模型 梁胎体模型 胎体侧向变形 胎面分布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分布式电动汽车轨迹跟踪控制
10
作者 邹俊逸 蒋益民 王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8,共12页
针对轨迹跟踪过程中轮胎侧偏刚度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分布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垂向载荷和侧偏角对侧偏刚度的影响;设计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针对轨迹跟踪过程中轮胎侧偏刚度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分布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垂向载荷和侧偏角对侧偏刚度的影响;设计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侧偏刚度估计器,考虑RBFNN初始化参数的不确定性,利用k-means算法改进其函数中心,通过最小二乘法(least mean square,LMS)调整RBFNN的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权值,改善侧偏刚度估计器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结果表明,优化后RBFNN测试时间缩短4 s,训练时间缩短700 s,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降低44.3%、55.2%。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将侧偏刚度估计值代入预测模型中,同时添加动力学约束以提高跟踪的稳定性。搭建了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将考虑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与未考虑侧偏刚度控制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高附着路面还是低附着路面,考虑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说明所提出的改进估计模型和轨迹跟踪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侧偏刚度 模型预测控制 分布式电动汽车 径向基神经网络 K-MEANS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砟非均匀分布对道床力学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许玉德 缪雯颖 +1 位作者 李少铮 刘学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5,共9页
铁路道床机械清筛作业中,分次回填道砟颗粒会导致道砟分层,出现非均匀分布现象。为了解道砟非均匀分布对道床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生成有砟道床仿真模型,模拟道砟均匀分布、“上大下小”分层分布、“上小下大”分层... 铁路道床机械清筛作业中,分次回填道砟颗粒会导致道砟分层,出现非均匀分布现象。为了解道砟非均匀分布对道床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生成有砟道床仿真模型,模拟道砟均匀分布、“上大下小”分层分布、“上小下大”分层分布等3种道床工况,分析3种道床工况在捣固作业和稳定作业中的力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道砟非均匀分布对道床力学特性产生影响,其中道床密实度特性受道砟分布状态影响较小,而道床垂向刚度和横向阻力特性则受道砟分布状态影响较大。在捣固作业中,道砟“上小下大”分层分布最有利于道床垂向刚度提升。在稳定作业中,道砟“上大下小”分层分布最有利于道床横向阻力提升。道砟颗粒流动则是使得道床垂向刚度和横向阻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颗粒分布 横向阻力 垂向刚度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用新型网孔式弹性垫板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灵馨 和振兴 +2 位作者 石广田 白彦博 王志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2,共8页
重载铁路轨道系统的弹性垫板由于承受载荷较大,易出现疲劳破损现象。鉴于既有弹性垫板存在应力集中且阻尼较小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型网孔式弹性垫板,可改善应力分布,提升阻尼特性。为探究将网孔式弹性垫板应用于重载铁路扣件系统的可行性... 重载铁路轨道系统的弹性垫板由于承受载荷较大,易出现疲劳破损现象。鉴于既有弹性垫板存在应力集中且阻尼较小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型网孔式弹性垫板,可改善应力分布,提升阻尼特性。为探究将网孔式弹性垫板应用于重载铁路扣件系统的可行性并验证相较于既有弹性垫板的优越性,分别建立适用于重载铁路弹条Ⅱ型扣件系统的既有弹性垫板和新型网孔式弹性垫板有限元模型。在同刚度条件下,对比研究网孔式、沟槽式、棱台式弹性垫板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网孔式弹性垫板的应力应变分布更均匀,其最大应力相较于沟槽式弹性垫板和棱台式弹性垫板降低约30%,力学特性更好,且具有较好的竖向刚度保持性能;在施加横向载荷后,网孔式弹性垫板的横向刚度比棱台式弹性垫板的小,更接近于沟槽式弹性垫板;新型网孔式弹性垫板具有在重载铁路中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扣件 网孔结构 弹性垫板 有限元 竖向刚度 横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圆弧拱的自由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隆凯 蔡勇 +1 位作者 吕晓勇 谢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拱通常采用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增加其面外稳定性,而离散侧向平移支撑会产生振型耦合效应,显著影响拱的振动特性。为研究等间距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对两铰圆弧拱自由振动的影响,通过假定拱的耦合振型,基于Hamilton原理求解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圆... 拱通常采用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增加其面外稳定性,而离散侧向平移支撑会产生振型耦合效应,显著影响拱的振动特性。为研究等间距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对两铰圆弧拱自由振动的影响,通过假定拱的耦合振型,基于Hamilton原理求解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圆弧拱的自振频率,并与有限元数值结果比较。同时,还探究了拱的面外长细比、圆心角以及侧向支撑的数量和位置对拱的临界刚度及最大基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假定的耦合振型可以描述复杂的离散侧向平移支撑拱的弯扭振型,并能准确预测拱的自振频率和支撑临界刚度。侧向平移支撑拱的基频随支撑刚度的增加呈现多种增长模式,根据振型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第1类、过渡和第2类增长模式,不同增长模式之间的转换取决于拱的面外长细比、拱的圆心角、支撑数量以及支撑位置。当拱的面外长细比和拱的圆心角的组合靠近第1类增长模式和其他增长模式的分界线时,拱的支撑临界刚度和最大基频显著增大。支撑位置靠近两端翼缘时可能会改变拱的基频振型,但支撑位置在剪切中心附近时,拱的基频最大。拱基频在第1类增长模式时,支撑数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拱的最大基频,在过渡增长模式时,支撑数量的增加对最大基频的影响减弱,而在第2类增长模式下,拱的最大基频随支撑数量的增加基本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拱 自由振动 侧向支撑 临界刚度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剪切型支撑钢框架整体稳定性的解析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树伟 周东华 +1 位作者 陈旭 毛德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剪切型支撑钢框架整体稳定计算需考虑钢框架与剪切型支撑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需要考虑同层柱间的相互支援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支援作用,规范计算长度系数法无法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不合理设计。提出了一种计算多层剪切型支撑钢框架整体稳... 剪切型支撑钢框架整体稳定计算需考虑钢框架与剪切型支撑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需要考虑同层柱间的相互支援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支援作用,规范计算长度系数法无法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不合理设计。提出了一种计算多层剪切型支撑钢框架整体稳定性的解析算法,首先分析了支撑刚度与结构临界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层临界支撑刚度计算公式,接着利用弹簧-摇摆柱力学模型推导了任意支撑下框架柱临界刚度比系数计算公式,然后将各楼层的有效抗侧刚度及荷载刚度进行楼层间的组装,将求解剪切型支撑钢框架的临界承载力转化为求解结构的楼层有效抗侧刚度,最后基于轴力权重加权平均的方法推导了可直接求解多层剪切型支撑钢框架临界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够判断结构的薄弱层,可以定量地计算楼层之间相互支援程度,有效地弥补规范尚无法求解弱支撑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剪切型支撑 层临界支撑刚度 有效抗侧刚度 整体稳定 临界因子 临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双电机后驱电动汽车的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
15
作者 谭子胡 龚贤武 +1 位作者 赵轩 马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为了提高车辆的横摆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三层结构的分布式双电机后驱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方法】上层观测器采用扩展Kalman滤波器估计动态前后轴的侧偏刚度,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模型精度与稳定性;中层控制器采用基于正切... 【目的】为了提高车辆的横摆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三层结构的分布式双电机后驱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方法】上层观测器采用扩展Kalman滤波器估计动态前后轴的侧偏刚度,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模型精度与稳定性;中层控制器采用基于正切函数的滑模控制器对系统误差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系统误差调节期望的附加横摆力矩的大小;下层控制器以轮胎利用率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期望的附加横摆力矩分配到后轴驱动轮上,从而实现弯道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横摆稳定性控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静态侧偏刚度的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最大滑模面误差减少了44%,横摆角速度期望值趋近于实际值的程度提高了10.5%。【结论】本文设计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同时动态侧偏刚度使横摆角速度期望模型的期望值更趋近于实际横摆角速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MAN 侧偏刚度 横摆稳定性 三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连接圆形压痕钢板剪力墙的抗侧能力分析
16
作者 陈诚 孙国华 +2 位作者 陈泺舟 杨文侠 黄建维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为合理调节或优化传统钢板剪力墙(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圆形压痕的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circle dents,SPSW-CD)。基于有限元方法系统研究了压痕孔径、压痕孔距、压痕... 为合理调节或优化传统钢板剪力墙(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圆形压痕的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circle dents,SPSW-CD)。基于有限元方法系统研究了压痕孔径、压痕孔距、压痕深度、钢板厚度和钢材强度等参数对SPSW-CD抗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四边连接SPSW-CD抗侧刚度及水平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痕孔径增加,SPSW-CD的初始抗侧刚度及水平承载力均呈降低趋势;压痕孔距及钢板厚度越大,SPSW-CD抗侧性能越优。随着钢材强度增加,SPSW-CD水平承载力呈明显的增大趋势,但对其抗侧刚度影响不明显。压痕深度对SPSW-CD抗侧性能的影响可忽略。SPSW-CD抗侧刚度及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误差均小于10%,研究成果可用于此类结构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 钢板剪力墙 抗侧刚度 水平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轮-滚子结构的多自由度准零刚度系统设计
17
作者 田海洋 张万福 +3 位作者 薛聪聪 顾乾磊 张世东 李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179,共8页
基于凸轮-滚子结构设计一种多自由度非线性准零刚度低频隔振装置。通过静力学特性计算,结合横向刚度计算理论,得到系统在多个自由度上实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特性,得出系统力传递率,并分析了预压、阻... 基于凸轮-滚子结构设计一种多自由度非线性准零刚度低频隔振装置。通过静力学特性计算,结合横向刚度计算理论,得到系统在多个自由度上实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特性,得出系统力传递率,并分析了预压、阻尼比及激励力对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影响。为验证准零刚度系统隔振性能,搭建隔振测试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线性隔振系统,多自由度隔振系统在竖直方向上起始隔振频率从6.7 Hz降低至3.5 Hz,隔振效率最大提升约84.3%;水平方向上起始隔振频率从6.0 Hz降低至4.0 Hz,隔振效率最大提升约45.0%;在10.0 Hz以下,多自由度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远小于线性隔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横向刚度 低频隔振 多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系梁作用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的实用算法
18
作者 兰树伟 周东华 +1 位作者 陈旭 王道航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1,48,共7页
研究目的:高墩刚构桥柱式高墩间常常设置系梁,目前计算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主要有计算长度系数法和有限元法,计算长度系数法须逐根桥墩计算且无法考虑不同系梁间桥墩段的影响,有限元法由于计算理论和方法都隐含在软件中,如何对计算结果... 研究目的:高墩刚构桥柱式高墩间常常设置系梁,目前计算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主要有计算长度系数法和有限元法,计算长度系数法须逐根桥墩计算且无法考虑不同系梁间桥墩段的影响,有限元法由于计算理论和方法都隐含在软件中,如何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又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基于摇摆柱受力特点通过结构转换的概念将确定柱式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的二阶计算转化为确定其整体抗侧刚度的一阶问题。研究结论:(1)本文提供了一种通过结构抗侧刚度求解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临界力的计算方法;(2)本文给出了柱式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临界力的计算公式,该式能考虑柱墩之间系梁的影响,弥补了规范计算长度系数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精度及准确性,可为校核有限元整体稳定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一种解析验证手段;(3)本文研究成果可供桥梁工程设计和理论计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桥梁 系梁 抗侧刚度 整体稳定 临界因子 临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构增强复合材料均匀轧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斯纬 胡业发 王钧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3,132,共7页
随着染色效率的提高,传统笨重的金属轧辊逐渐被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轧辊代替。轧染工艺使用的轧水轧车要求其轧辊具有线压力稳定、弯曲刚度高的特点。本文采用格构增强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选用圆截面型材和方截面型材制造了格构结... 随着染色效率的提高,传统笨重的金属轧辊逐渐被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轧辊代替。轧染工艺使用的轧水轧车要求其轧辊具有线压力稳定、弯曲刚度高的特点。本文采用格构增强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选用圆截面型材和方截面型材制造了格构结构,通过环向卷制工艺制备了蒙皮层,最终制得轻质高刚的复合材料均匀轧辊,通过ANSYS模拟仿真,分析了格构形式和蒙皮厚度变化对复合材料轧辊线压力的影响,通过低载三点弯曲和环向压缩表征了格构形式和蒙皮厚度对复合材料轧辊的弯曲刚度和侧压抗压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蒙皮厚度相同时,圆截面格构对轧辊的线压力提升较大,同时,与方截面格构增强轧辊相比,圆截面格构增强轧辊的弯曲刚度和侧压刚度均更高。随着蒙皮厚度的增加,格构增强轧辊的比刚度增加,但增幅逐渐变缓。蒙皮厚度小于4 mm时,圆截面格构对比刚度的增强效果高于方截面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均匀轧辊 格构增强 弯曲刚度 侧压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实体桥墩横向振动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运生 阎贵平 +1 位作者 钟铁毅 王元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0,90,共5页
我国铁路桥梁检定规范中,以墩顶横向振幅作为桥墩横向刚度的控制指标,但计算公式中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是很全面,不能很好地反映桥墩横向振动的规律.本文针对铁路实体墩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以墩顶横向振幅最敏感的综合指标为变量,从试... 我国铁路桥梁检定规范中,以墩顶横向振幅作为桥墩横向刚度的控制指标,但计算公式中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是很全面,不能很好地反映桥墩横向振动的规律.本文针对铁路实体墩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以墩顶横向振幅最敏感的综合指标为变量,从试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铁路实体桥墩横向振动的内在规律,并将实测值和理论值与"检规"通常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仅与桥墩尺寸有关的"检规"通常值未能反映梁墩体系共同振动的特性,墩顶横向振幅的限值应与梁墩体系的结构特性有关,在后续研究中应制定更合理的桥墩横向刚度检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铁路 横向振动 横向振幅 横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