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共轴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离子体辐射信号的增强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芸怡
宋震
+5 位作者
王俊霄
张雷
马维光
董磊
尹王保
贾锁堂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29-2039,共11页
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DP-LIBS)在痕量元素的高灵敏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其信号增强机制已存在有诸多解释,但有必要进一步从等离子体辐射荧光特性、等离子体温度和数密度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构建了基于激光热烧蚀和...
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DP-LIBS)在痕量元素的高灵敏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其信号增强机制已存在有诸多解释,但有必要进一步从等离子体辐射荧光特性、等离子体温度和数密度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构建了基于激光热烧蚀和二维轴对称流体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并用它模拟了单脉冲LIBS和共轴双脉冲DP-LIBS激发条件下激光烧蚀铝镁合金产生等离子体及其辐照度的时空演化过程,对比了不同脉冲间隔下谱线强度的增强效果,分析了等离子体温度、各类粒子数密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并由此阐释了DP-LIBS的光谱信号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共轴DP-LIBS诱导等离子体辐射信号的增强主要源于第二束激光增加了粒子数密度和等离子体温度,而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主要出现在靶材表面的羽流层。这一研究为DP-LIBS实验研究和信号增强溯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优化DP-LIBS实验装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辐射流体动力学模型
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激光烧蚀
信号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光烧蚀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谭靖
郭冬发
+2 位作者
张彦辉
谢胜凯
张良圣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8,共7页
激光烧蚀光谱(LAS)技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样品用量少,制样简单,分析速度快,可远程、实时、在线分析多相物质(气态、液态、固态)的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它对痕量元素的分析能力不足。电感耦合等离...
激光烧蚀光谱(LAS)技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样品用量少,制样简单,分析速度快,可远程、实时、在线分析多相物质(气态、液态、固态)的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它对痕量元素的分析能力不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和多元素及同位素同时检测的能力,在微痕量元素精密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对基体元素分析存在困难。将LAS和ICP-MS技术相结合,形成LAS和LA-ICP-MS联用技术(LAS-ICP-MS),可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势,形成互补技术,为地质分析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分析手段:利用LAS技术,可预先监测样品的大致含量与信号的稳定性等参数,筛选适用于LA-ICP-MS分析的样品,避免因元素含量过高引起的LA-ICP-MS采样锥锥口易堵塞,基体效应过大,以及因样品均匀性差或激光参数未优化等因素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等问题;利用LA-ICP-MS技术,可对激光进样条件和原子化、离子化条件分开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仪器的分析性能。将LAS-ICP-MS用于岩石矿物分析,表现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光谱(
las
libs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联用技术
地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轴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离子体辐射信号的增强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芸怡
宋震
王俊霄
张雷
马维光
董磊
尹王保
贾锁堂
机构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29-203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No.2017YFA0304203)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IRT_17R7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975103,No.61875108,No.61775125,No.11434007)
111计划资助项目(No.D18001)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DP-LIBS)在痕量元素的高灵敏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其信号增强机制已存在有诸多解释,但有必要进一步从等离子体辐射荧光特性、等离子体温度和数密度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构建了基于激光热烧蚀和二维轴对称流体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并用它模拟了单脉冲LIBS和共轴双脉冲DP-LIBS激发条件下激光烧蚀铝镁合金产生等离子体及其辐照度的时空演化过程,对比了不同脉冲间隔下谱线强度的增强效果,分析了等离子体温度、各类粒子数密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并由此阐释了DP-LIBS的光谱信号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共轴DP-LIBS诱导等离子体辐射信号的增强主要源于第二束激光增加了粒子数密度和等离子体温度,而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主要出现在靶材表面的羽流层。这一研究为DP-LIBS实验研究和信号增强溯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优化DP-LIBS实验装置参数。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辐射流体动力学模型
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激光烧蚀
信号增强机制
Keywords
laser
-induced p
las
ma
radiation fluid dynamics model
double pulse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DP-
libs
)
laser
ablation
signal enhancement mechanism
分类号
O433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O532.2 [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光烧蚀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谭靖
郭冬发
张彦辉
谢胜凯
张良圣
机构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出处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8,共7页
基金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资助(HD200801)
文摘
激光烧蚀光谱(LAS)技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样品用量少,制样简单,分析速度快,可远程、实时、在线分析多相物质(气态、液态、固态)的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它对痕量元素的分析能力不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和多元素及同位素同时检测的能力,在微痕量元素精密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对基体元素分析存在困难。将LAS和ICP-MS技术相结合,形成LAS和LA-ICP-MS联用技术(LAS-ICP-MS),可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势,形成互补技术,为地质分析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分析手段:利用LAS技术,可预先监测样品的大致含量与信号的稳定性等参数,筛选适用于LA-ICP-MS分析的样品,避免因元素含量过高引起的LA-ICP-MS采样锥锥口易堵塞,基体效应过大,以及因样品均匀性差或激光参数未优化等因素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等问题;利用LA-ICP-MS技术,可对激光进样条件和原子化、离子化条件分开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仪器的分析性能。将LAS-ICP-MS用于岩石矿物分析,表现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激光烧蚀光谱(
las
libs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联用技术
地质分析
Keywords
laser ablation spectroscopy(las
,
libs)
inductively coupled p
las
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geological analysis
分类号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共轴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离子体辐射信号的增强机制
赵芸怡
宋震
王俊霄
张雷
马维光
董磊
尹王保
贾锁堂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激光烧蚀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谭靖
郭冬发
张彦辉
谢胜凯
张良圣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