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中游滑坡堵江事件及古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崔杰 王兰生 +2 位作者 徐进 王小群 姚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发育一段非基质结构岸坡,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物质组分均由白云质灰岩构成,其结构密实,表部胶结良好,形成呈似角砾状堆积体结构特征。对这套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为平推式滑坡的成因模式...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发育一段非基质结构岸坡,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物质组分均由白云质灰岩构成,其结构密实,表部胶结良好,形成呈似角砾状堆积体结构特征。对这套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为平推式滑坡的成因模式。该滑坡造成了金沙江中游一次大规模的堵江事件,采样进行14C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滑坡发生时代约为19,000a前。对该岸坡段调查分析表明,该古滑坡堆积体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现今并无变形复活迹象,其整体不存在失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滑坡 堰塞湖 变形机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大型滑坡体渗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张玉 徐卫亚 +1 位作者 邹丽芳 孙怀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3-841,共9页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大型滑坡体分布广泛,降雨作用下极易产生失稳。古水水电站争岗特大型滑坡堆积体方量高达4 750×104m3,存在多处厚度超过50 m的超深层滑坡。2008年强降雨导致滑体变形再次启动并加剧,依据野外勘测,首先对地质结构...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大型滑坡体分布广泛,降雨作用下极易产生失稳。古水水电站争岗特大型滑坡堆积体方量高达4 750×104m3,存在多处厚度超过50 m的超深层滑坡。2008年强降雨导致滑体变形再次启动并加剧,依据野外勘测,首先对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对降雨入渗机制和稳定性现状开展了定性评价,认为降雨引起了滑体材料强度降低,整体处于沿贯通底滑面蠕滑变形的状态,须开挖加固治理。其次,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降雨条件下滑体开挖治理前、后渗流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揭示了入渗引起滑动变形的动态机制,并对稳定性和治理措施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有效的排水措施。结果显示,入渗引起土体饱和,形成浸润线并出现滞水现象;治理前滑体局部和滑带处滞水严重,雨停4 d后,滞水层厚度最高达6 m,此时稳定性最差;治理后滞水层明显减小,稳定性显著提升。其结果真实地反映了滑体稳定性现状与规律,与现场勘查相吻合。治理措施亦有显著效果,依据滞水层分布位置,提出相关排水措施,更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大型滑坡堆积体 降雨 非饱和 渗透特性 稳定性 排水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玉 徐卫亚 +2 位作者 石崇 王如宾 孙怀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87-3496,共10页
古水水电站争岗特大型滑坡堆积体方量高达4 750×104 m3,存在多处厚度超过50 m的超深层滑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建设与运营。工程地质勘测、2008年降雨产生的变形资料表明,该滑坡体是一个多期次复合型滑坡,主要由基岩、滑带土... 古水水电站争岗特大型滑坡堆积体方量高达4 750×104 m3,存在多处厚度超过50 m的超深层滑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建设与运营。工程地质勘测、2008年降雨产生的变形资料表明,该滑坡体是一个多期次复合型滑坡,主要由基岩、滑带土和松散堆积物组成,地表已出现大量拉张和剪切裂缝,天然工况下整体处于沿贯通底滑面发生蠕滑变形的状态,各种工况下均存在滑塌的可能性,必须进行开挖加固治理。针对二维平面方法无法考虑计算断面的侧向约束和底滑面在空间上的曲率效应,运用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和大变形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根据实际地质信息建立了多个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对治理前后滑坡体应力、变形、塑性区和安全系数变化对比分析,定性、定量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引入有限元点和面安全系数法对加固后稳定性进行了校核。结果真实反映了滑坡体的稳定性现状与规律,与现场勘查成果相吻合。开挖加固后,滑坡体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结合排水措施,将更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大型滑坡 堆积体 三维极限平衡 三维数值模拟 稳定性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切河谷岸坡大型堆积体成因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杰 王兰生 +2 位作者 徐进 王小群 姚强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以白云质角砾堆积层为主。对角砾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并分析了早期河谷边坡岩体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对该边坡稳定性...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以白云质角砾堆积层为主。对角砾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并分析了早期河谷边坡岩体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对该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古滑坡堆积体边坡自身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古滑体复活或变形迹象,其整体不存在失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堆积体 古滑坡 变形机制 稳定性分析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6·29贵州岑巩龙家坡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一个由侧向剪切扰动诱发大型滑坡的典型案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光 许强 +3 位作者 林峰 巨能攀 邓茂林 汪新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2-945,共14页
侧向剪切扰动诱发滑坡是一种新型滑坡类型,深入研究其成因机理,有助于开展滑坡预警工作。2012年6月29日6时20分左右,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龙家坡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300~400万 m3岩土体失稳后堵塞坡下的马坡河,形成20余 m高的堰塞... 侧向剪切扰动诱发滑坡是一种新型滑坡类型,深入研究其成因机理,有助于开展滑坡预警工作。2012年6月29日6时20分左右,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龙家坡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300~400万 m3岩土体失稳后堵塞坡下的马坡河,形成20余 m高的堰塞坝及库容达7万余 m3的堰塞湖。笔者在对灾害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绘、航拍、颗分试验等手段,对龙家坡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风化破碎的厚层堆积体、有利的岩层倾向以及前缘临空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区南侧地下水径排区被堆填大量粉黏土弃渣,不仅为该区斜坡人为增加了巨大推力,还使该区斜坡地下水局部富集。在强降雨条件下,南侧堆积区首先发生滑动,其对主滑体的侧向剪切扰动作用带动主滑区大规模失稳破坏。由此,对这类侧向剪切扰动诱发的滑坡,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预警时,除了应调查其岩土体特征外,还必须查明其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家坡滑坡 堆积体 侧向剪切扰动 堰塞坝 成因机理 地表破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崩滑堆积体强度现场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瑞安 张永双 +3 位作者 王献礼 姚鑫 杨志华 杜国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以汶川震区漩口一带地震诱发的松散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碎石土原状样和重塑样的现场直剪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法向应力、不同粒度组成和不同含水率等条件下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成因和岩土体结构相似、粒度组成不同... 以汶川震区漩口一带地震诱发的松散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碎石土原状样和重塑样的现场直剪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法向应力、不同粒度组成和不同含水率等条件下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成因和岩土体结构相似、粒度组成不同且级配不良的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具有相似性;原状样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相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重塑样;级配良好的碎石土应变硬化程度略高于级配不良的碎石土,当粒径大于5 mm的粗颗粒含量大于42.9%时,随粗颗粒含量增加,碎石土的内摩擦角增加,而粘聚力则先减小后增大;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增高,碎石土抗剪强度降低,其中粘聚力较内摩擦角下降更明显。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试验结果,建议汶川震区类似结构组分碎石土天然状态下的剪切强度指标c值取15±3 k Pa,φ值取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滑堆积体 剪切强度 现场试验 斜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纯形积分的滑坡堆积体体积计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明珠 梁洲婕 +1 位作者 王天成 刘晃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0-467,共8页
以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索多西乡的雪隆囊滑坡的三维点坐标为基础,利用单纯形积分理论和Delaunay三角剖分理论计算了滑坡堆积体体积。将滑坡后壁、滑坡周界、堆积体表面等关键位置点的三维坐标拟合为曲面方程,得出最佳拟合滑动面,结合堆... 以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索多西乡的雪隆囊滑坡的三维点坐标为基础,利用单纯形积分理论和Delaunay三角剖分理论计算了滑坡堆积体体积。将滑坡后壁、滑坡周界、堆积体表面等关键位置点的三维坐标拟合为曲面方程,得出最佳拟合滑动面,结合堆积体表面数据得到完整堆积体的坐标。利用Delauany三角剖分算法将滑坡堆积体剖分成三棱锥,用单纯形积分方法计算堆积体的体积。最后将三维单纯形积分方法计算结果与地质勘察报告值、传统几何方法及经验公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纯形积分计算结果与勘测值基本吻合,与传统几何方法计算结果相差27.4%,与经验公式法计算结果相差5.2%~75.3%,说明基于单纯形积分理论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堆积体体积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堆积体 单纯形积分 雪隆囊滑坡 昌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前高边坡工程适应性研究
8
作者 崔杰 王兰生 王小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由两段不同性质的深厚覆盖层构成。对似角砾状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对当多槽谷区深厚覆盖层堆积体分析,认为属于早期冰川堆积及后...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由两段不同性质的深厚覆盖层构成。对似角砾状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对当多槽谷区深厚覆盖层堆积体分析,认为属于早期冰川堆积及后期崩塌作用的复合堆积体,斜坡覆盖层变形受控于斜坡中段的平卧支撑拱。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认为,整段斜坡的稳定性状况在现阶段不存在失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堆积体 古滑坡 变形机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打沟岸坡堆积体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前期降雨条件分析
9
作者 马治鸾 陈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108,共4页
2010年8.13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危害严重,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滑坡起动条件及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前期降雨条件,以便为预测滑坡型泥石流奠定基础。针对水打沟处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和2010年8月13日的暴雨条件,从静力学和... 2010年8.13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危害严重,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滑坡起动条件及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前期降雨条件,以便为预测滑坡型泥石流奠定基础。针对水打沟处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和2010年8月13日的暴雨条件,从静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滑坡堆积体在强降雨条件下的起动条件及斜坡松散堆积体其失稳条件时的地表径流水深,得到了水打沟8.13泥石流形成前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时的前期降雨量、降雨强度及泥石流爆发时间等,可为经历过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的同类冲沟滑坡及泥石流预测、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体 滑坡 泥石流 降雨条件 水打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丁保艳 翟向华 +2 位作者 张卫雄 杨校辉 白志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6-793,802,共9页
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堆积体滑坡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强降雨、地震等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多数属于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其发生机理与稳定性,以舟曲县江顶崖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滑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出发,分... 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堆积体滑坡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强降雨、地震等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多数属于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其发生机理与稳定性,以舟曲县江顶崖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滑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出发,分析滑坡的概况与成因;其次,基于传统传递系数法划分滑坡计算模型,提出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变坡法;最后,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对江顶崖滑坡自然工况下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传统及改进算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地形坡度、地层岩性条件以及活动断裂、历史强震作用是滑坡发生的内因,外因是连续强降雨作用使岩土体力学强度降低以及暴雨导致滑坡前缘的白龙江水位上涨、流速加快,冲刷坡脚导致前缘失稳,滑坡中后缘发生牵引式滑动;(2)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折线形滑坡稳定性时,滑面倾角变化值大于10°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应用改进的“等分均匀变坡法”可以减小误差,以江顶崖滑坡为计算实例并结合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3)自然工况下模拟发现,滑体的前缘主要表现为水平滑移,滑体的中后部局部主要表现为垂直下沉,而滑坡前缘则主要表现为隆起,因此,滑坡部分区域出现了较大的位移,存在局部滑动的可能性,但是其他区域位移量较小,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供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滑坡 稳定性分析 破坏机制 数值模拟 传递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及坡体组成对堆积型边坡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泽雨 刘爱华 +3 位作者 张巍 何卓名 周学民 王甦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11875-11882,共8页
滑坡灾害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人类工程数量和规模的发展,致使堆积体滑坡灾害在滑坡灾害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如何保障堆积体稳定性值得研究。通过试验测试的方法,从堆积体材料的组成出发,对比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含土率、不同骨料比例... 滑坡灾害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人类工程数量和规模的发展,致使堆积体滑坡灾害在滑坡灾害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如何保障堆积体稳定性值得研究。通过试验测试的方法,从堆积体材料的组成出发,对比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含土率、不同骨料比例对堆积体稳定性的综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堆积体的含土率对滑坡规模影响较大;降雨强度与堆积体破坏程度成正比关系;堆积体的临界坡度越大其稳定性越好。在工程实际中,为确保人工堆积体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合理规划堆积体的材料组成,降雨期间应着重监测含土率较大、临界坡度较小的堆积型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边坡稳定性 降雨 滑坡灾害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古水水电站巨型堆积体演化过程及稳定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啡 邓辉 曾阳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56,共5页
云南古水水电站根达坎堆积体已经历了近10 a的勘察,但其斜坡堆积体的演化过程仍有待研究。从堆积体坡表的变形迹象及平硐内部揭示的软弱滑动带结构特征入手,反演推测斜坡堆积体的演化过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堆积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化机制... 云南古水水电站根达坎堆积体已经历了近10 a的勘察,但其斜坡堆积体的演化过程仍有待研究。从堆积体坡表的变形迹象及平硐内部揭示的软弱滑动带结构特征入手,反演推测斜坡堆积体的演化过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堆积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化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堆积体的中前缘部位主应力较大,也较为集中,斜坡靠近地表附近的拉应力最大,说明堆积体越靠近江面,其稳定性越差,堆积体的胶结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地表雨水入渗及风化作用的深入。数值分析还表明暴雨条件下堆积体饱和状态对斜坡变形有重要影响,暴雨状态下最有可能先发生破坏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堆积体后缘,从而产生"拉-压-剪"的推移破坏模式,发生连锁的滑移-坠覆-滑移式的链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征 演化机制 数值模拟 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升降与降雨作用下大型滑坡体渗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唐军峰 唐雪梅 +2 位作者 肖鹏 王航 李佳武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3-161,共9页
库岸滑坡体分布广泛,在库水位升降和降雨条件下极易失稳。三板溪水电站东岭信滑坡堆积体总方量2000×104 m 3,最大厚度150 m,2006年水电站蓄水后滑坡体开始出现大变形,每年雨季加剧。首先经野外地质勘察和十余年监测数据整理,探明... 库岸滑坡体分布广泛,在库水位升降和降雨条件下极易失稳。三板溪水电站东岭信滑坡堆积体总方量2000×104 m 3,最大厚度150 m,2006年水电站蓄水后滑坡体开始出现大变形,每年雨季加剧。首先经野外地质勘察和十余年监测数据整理,探明了地质条件和变形规律;其次使用SEEP/W模块对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2019年库水位结合实测降雨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流进行模拟,并采用SLOPE/W分别计算不同时刻的稳定系数。分析认为东岭信为超深层滑坡,其变形过程深受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影响;滑坡体具有明显的滞水特征,渗流过程复杂;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稳定系数不断下降,而在库水位消落过程中稳定性逐渐增强;在库水位上升和强降雨量共同作用下稳定性下降很快,汛后10 d左右达到最低值,此时的稳定性最差。本研究可用于指导库水位升降和降雨条件下大型滑坡体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堆积体 降雨 库水位升降 渗透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滑坡堆积型矿体成矿作用探讨
14
作者 祁连素 邱小平 +5 位作者 徐良易 李俊海 张明民 刘建中 张应国 何彦南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二龙抢宝背斜隆升导致F_4断层上盘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向北滑坡,泥堡氧化矿体几乎都限制在滑坡体中。因而滑坡堆积是氧化矿体的主要成矿机制。原生矿石在滑坡时与围岩混合造成矿石贫化,但混合矿石同时发生碎裂和扩容作用,增大其孔隙度和渗... 二龙抢宝背斜隆升导致F_4断层上盘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向北滑坡,泥堡氧化矿体几乎都限制在滑坡体中。因而滑坡堆积是氧化矿体的主要成矿机制。原生矿石在滑坡时与围岩混合造成矿石贫化,但混合矿石同时发生碎裂和扩容作用,增大其孔隙度和渗透性,在表生作用环境下载金含砷矿物得以部分分解而成为易选冶氧化矿石,深入研究滑坡堆积过程的氧化机制有利于提高该类矿床黄金资源利用率和地质勘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金矿矿体 滑坡堆积 成矿过程 泥堡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尾水电站赵子坪岸坡变形失稳的地下水动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洁 巨能攀 +1 位作者 张成强 卢向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6,共8页
库水位变动是诱发库岸边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库水位变动下倾倒变形岩体破坏后形成的堆积体斜坡的地下水动力作用,以云南澜沧江的苗尾水电站赵子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确定了滑坡形态和坡体结构特征;再结合... 库水位变动是诱发库岸边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库水位变动下倾倒变形岩体破坏后形成的堆积体斜坡的地下水动力作用,以云南澜沧江的苗尾水电站赵子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确定了滑坡形态和坡体结构特征;再结合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滑坡在地下水动力作用下的变形失稳机制,并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对其失稳机制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赵子坪岸坡为原始倾倒岩体变形破坏后上部强倾倒岩体沿着折断面发生滑动而形成的堆积体斜坡,内部呈层状堆积的片石表明其还保留了部分倾倒岩体的结构特征。水库蓄水后,由于松散的倾倒堆积体为库水渗入坡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下水位随库水位升高而快速升高,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而滑坡阻滑段有效应力减小,从而造成稳定性降低,滑坡易沿着由倾倒折断面演化而成的基覆界面发生滑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倾倒堆积体 地下水 动力作用 赵子坪滑坡 苗尾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部县黑多2#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春磊 赵怀 +1 位作者 马富存 徐飞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6,共5页
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是认清滑坡变形发展过程的基础,也是制定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迭部县黑多2#滑坡进行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在对滑坡坡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滑坡的变形... 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是认清滑坡变形发展过程的基础,也是制定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迭部县黑多2#滑坡进行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在对滑坡坡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并通过FLAC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黑多2#滑坡为一牵引式堆积体滑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其变形破坏不仅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内在因素的控制影响,而且还受到地震、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动力因素的诱发影响,因此认为该滑坡的治理思路必须是在控制堆积体变形的基础上做好坡体的排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多2#滑坡 变形破坏机制 稳定性影响因素 FLAC 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形成演化机理与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17
作者 刘涛 张明 +2 位作者 王立朝 杨龙 殷保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266-278,共13页
古滑坡堆积体复活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因此,对古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为古滑坡堆... 古滑坡堆积体复活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因此,对古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为古滑坡堆积体复活的早期识别与防治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甘肃省舟曲县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近十年来数次局部复活形成滑坡堵塞白龙江,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现场调查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查明了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演化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再结合InSAR变形数据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江顶崖古滑坡是典型的大型地震滑坡,其滑体沿3个方向坐落式下滑,形成了如今多级台阶状的堆积体形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古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中上部震动-拉裂、前缘锁固段剪断-滑坡启动、后缘拉裂-滑体加速、前缘受阻-滑体减速、稳定阶段。由于古滑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整体下滑,导致上部堆积体内存在大量结构完整的岩体,因此较为稳定;而中下部堆积体大都为断层破碎带和破碎岩体组成的软弱结构,稳定性较差,未来极有可能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顶崖古滑坡 堆积体复活 演化机理 堆积体稳定性 地震荷载 断层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