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列车设备舱风-雪流试验可复现性探究及防积雪优化
1
作者 商雯斐 高广军 +1 位作者 汤鑫 姜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探究风-雪两相流风洞试验对高寒高速列车设备舱内雪粒进入与堆积现象的可复现性和增加滤网密度对设备舱防积雪性能的影响,基于某冰雪风洞试验台对某典型高寒高速列车全尺寸设备舱模型内进雪、积雪进行复现与对比试验研究。复现试验监... 为探究风-雪两相流风洞试验对高寒高速列车设备舱内雪粒进入与堆积现象的可复现性和增加滤网密度对设备舱防积雪性能的影响,基于某冰雪风洞试验台对某典型高寒高速列车全尺寸设备舱模型内进雪、积雪进行复现与对比试验研究。复现试验监控裙板进气格栅处的雪粒子流入及底板表面积雪情况,并与实车情况进行对比。对比试验采集了设备舱进气格栅、转向架牵引电机通风机处的气流流速及设备舱内的积雪分布与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风-雪两相流风洞试验可以良好再现设备舱裙板处雪粒的进入,雪粒在舱内的自然下沉与堆积,积雪层随试验时长增加不断增厚,有效复现全尺寸设备舱内积雪情况;滤网密度增加对设备舱进气格栅及舱内通风机进、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速影响较小,夏季高温条件下的设备正常进风无影响;在风-雪环境下,滤网密度增加有效缩短进入设备舱的雪粒子纵深迁移运动距离,对雪粒子入舱阻滞作用显著。高密度滤网可降低舱内迎风侧平均积雪厚度55.1%,舱内总积雪量减少66.3%。对裙板格栅滤网进行加密可有效提升设备舱防进雪性能,减少相关设备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故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设备舱 全尺寸模型 冰雪风洞 防积雪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风对寒区高铁隧道衬砌结构传热影响分析
2
作者 姜海强 牛富俊 +2 位作者 汪恩良 何嘉睿 蒋望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针对寒区高铁隧道频繁发生的冻害问题,本文结合隧址区现场监测数据,对两车交会情形下最冷日内隧道洞内外空气和隧道结构层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探讨了车速(80~250 km/h)和洞外气温(-4~-30℃)对结构层和洞内空气传热过程的影响,... 针对寒区高铁隧道频繁发生的冻害问题,本文结合隧址区现场监测数据,对两车交会情形下最冷日内隧道洞内外空气和隧道结构层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探讨了车速(80~250 km/h)和洞外气温(-4~-30℃)对结构层和洞内空气传热过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最冷日隧道洞内空气和结构层内部温度沿纵向方向大体上呈现出对称性,并且在洞口处温度相对较低,活塞风不会改变洞内气温和结构层内温度的整体分布趋势。洞外气温和车速对洞口段附近处的空气温度和二衬内部温度影响较大,且洞外气温越低、车速越大,洞内空气和二衬内部的温度降低越明显。洞外气温对隧道结构层温度影响主要集中在距离隧道洞口500 m范围内,而车速对结构层内温度影响的最大纵向长度则可达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温度分布 高铁隧道 传热过程 活塞风 冻害 数值模拟 衬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气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开裂体动力响应分析
3
作者 高阳 陈一铂 +1 位作者 徐伟铭 石松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07,共7页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衬砌壁面气动荷载特性,在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对列车风作用下衬砌开裂体固有频率和动力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衬砌开裂体尺寸和气动荷载加载频率及峰值的影响,对气动荷载作用下衬砌裂损处的安全性进行...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衬砌壁面气动荷载特性,在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对列车风作用下衬砌开裂体固有频率和动力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衬砌开裂体尺寸和气动荷载加载频率及峰值的影响,对气动荷载作用下衬砌裂损处的安全性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开裂体固有频率与自身厚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随其长度增加而快速降低,下降幅度最高可达70.29%;开裂体位移响应随外荷载峰值增加而增加,且与荷载加载周期数正相关.外荷载频率接近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的位移和速度均显著增加.当荷载频率为1和5 Hz时,开裂体悬臂端位移峰值分别为荷载频率3 Hz时的10.75%和1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列车风 固有频率 动力响应 衬砌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4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 m×3 m风洞大迎角机构上位机软件
5
作者 刘赟 黄心跃 +1 位作者 张苗苗 陈陆军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1,96,共4页
针对大迎角机构机械装置、控制硬件的改造升级,基于Labview框架平台设计编写上位机控制软件。优化更新基于TCP/IP协议的Socket通信,增设虚拟支杆设定、模型防碰撞识别等功能。编制的控制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气动中心4 m×3 m低速风洞... 针对大迎角机构机械装置、控制硬件的改造升级,基于Labview框架平台设计编写上位机控制软件。优化更新基于TCP/IP协议的Socket通信,增设虚拟支杆设定、模型防碰撞识别等功能。编制的控制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气动中心4 m×3 m低速风洞大迎角试验。结果表明,该软件有效提升了试验质量效率和设备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m×3 m低速风洞 大迎角试验 上位机控制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杆–钝体流场振荡试验研究及统计分析
6
作者 王一帆 秦启豪 +1 位作者 关瑞卿 徐惊雷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针对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支杆–钝体流场的非定常振荡现象,基于直连式风洞试验台和高速纹影测量系统,在马赫数Ma=2.2来流条件下对尖头支杆–钝体构型和气动圆顶支杆–钝体构型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瞬态结果对... 针对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支杆–钝体流场的非定常振荡现象,基于直连式风洞试验台和高速纹影测量系统,在马赫数Ma=2.2来流条件下对尖头支杆–钝体构型和气动圆顶支杆–钝体构型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瞬态结果对流场典型结构和演化历程进行了解释,通过残差收敛历程对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做出了评估,从时均流场和脉动流场两方面分析了流场的振荡特性。结果表明,在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支杆–钝体构型流场存在非定常流场振荡现象,且在尖头支杆–钝体构型条件下更加剧烈,在气动圆顶支杆–钝体构型条件下有所衰减,证明了气动圆顶支杆对流场的非定常振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支杆–钝体 流场振荡 高速纹影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高速直升机螺旋桨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7
作者 徐栋霞 杨仕鹏 +3 位作者 何龙 彭先敏 章贵川 黄志银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针对复合式高速直升机的特定飞行状态需求,对配套研制的推力螺旋桨开展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获取了螺旋桨在直升机悬停状态、低速前飞状态、过渡前飞状态以及高速前飞状态的气动载荷、功率需求及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 针对复合式高速直升机的特定飞行状态需求,对配套研制的推力螺旋桨开展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获取了螺旋桨在直升机悬停状态、低速前飞状态、过渡前飞状态以及高速前飞状态的气动载荷、功率需求及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螺旋桨的拉力、扭矩及需用功率逐渐减小,螺旋桨效率逐渐增加,且在高速飞行时,螺旋桨效率基本不随飞行速度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直升机 螺旋桨 气动性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远场气动噪声计算方法探究
8
作者 张洪军 王钟辉 +3 位作者 徐育敏 高阳 王毅刚 朱朗贤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快速计算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远场辐射噪声是一个难点问题。首先,文章根据高速列车气动噪声以偶极子声源为主的特征,假设车辆表面声源由无数个偶极子声源组成,建立识别方法,并结合流体仿真计算对转向架区域进行声源识别。研究表明,转向... 快速计算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远场辐射噪声是一个难点问题。首先,文章根据高速列车气动噪声以偶极子声源为主的特征,假设车辆表面声源由无数个偶极子声源组成,建立识别方法,并结合流体仿真计算对转向架区域进行声源识别。研究表明,转向架区域的主要偶极子气动声源分布在排障器、前轮等11个部件的近壁面上。其次,建立每个部件声源强度及其远场噪声计算方法,利用3个不同车速下的仿真计算结果拟合出每个部件的远场声压级与频率、车速、特征尺寸、传播距离的关系式,并对11个部件远场辐射噪声求和,得到转向架区域远场噪声计算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拟合公式有一定的准确性,可快速推算该类高速列车不同缩比尺寸模型的转向架区域远场气动噪声。该方法可供其他车辆气动噪声辐射计算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 偶极子声源 数值仿真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跨声速风洞蝶阀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9
作者 杨可朋 师建元 叶伟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7,68,共5页
介绍2.4m跨声速风洞大口径蝶阀的结构特点、配置形式,分析蝶阀阀杆断裂故障的原因,得出阀杆断裂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维修方案以及日后使用、维护、保养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分析能为提高阀门使用寿命和降低设备使用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速风洞 蝶阀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尺寸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业 杜健 尚克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0-1888,共9页
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则,研究风洞尺寸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DDES湍流模拟方法采用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求解三维非定常流场,得到不同风洞尺寸下1꞉8缩比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并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则,研究风洞尺寸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DDES湍流模拟方法采用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求解三维非定常流场,得到不同风洞尺寸下1꞉8缩比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并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洞尺寸的减小,风洞的阻塞比增大,列车周围气流加速效应更加明显,导致列车表面正负压强均增大,涡强度增加,所受气动阻力、升力增大,当风洞阻塞比从0.61%增加到4.17%时,列车气动阻力增加15%。为获得更好的试验结果,应尽量在大尺寸风洞中进行风洞试验,以减小风洞阻塞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气动特性 风洞尺寸 分离涡方法(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闭口运行对高速受电弓气动噪声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波 黄思俊 +4 位作者 靳铠龙 杨小雨 马亚民 姚华栋 牛纪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6-1854,共9页
针对北京中车赛德公司自主研制的高速受电弓开展160~324 km/h风速下的气动噪声风洞实验,对比分析风速、开/闭口运行状态对受电弓气动噪声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预测更高风速下的受电弓气动噪声。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气动噪声及其传播特性与... 针对北京中车赛德公司自主研制的高速受电弓开展160~324 km/h风速下的气动噪声风洞实验,对比分析风速、开/闭口运行状态对受电弓气动噪声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预测更高风速下的受电弓气动噪声。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气动噪声及其传播特性与风速、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弓头及附近区域受到脱落涡的影响易出现单音噪声。远场噪声总声能以风速的5.6~6.0次方增加,通过数据拟合推测400 km/h风速下开/闭口状态受电弓远场噪声总声压级分别为106.8 dB和106.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受电弓 开/闭口运行 气动噪声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行驶对车门刚度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侯双超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在高速行驶中因受到风载的作用,车门受到由内而外的外扩力,会有明显的变形和抖动,影响到整车的声学舒适性和密封性。为了确保车门结构设计的鲁棒性,需要研究不同车速行驶下车门的变形情况。文章采用GOM照相技术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在高速行驶中因受到风载的作用,车门受到由内而外的外扩力,会有明显的变形和抖动,影响到整车的声学舒适性和密封性。为了确保车门结构设计的鲁棒性,需要研究不同车速行驶下车门的变形情况。文章采用GOM照相技术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测量车门在偏置角度为0°和-10°时的变形情况,并对车辆的密封情况进行评价。结合车门钣金静态外扩力模拟结果,对风洞极端工况下的变形情况进行比较,给出设计简化验证指标,作为后续车型结构设计和静力验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行驶 车门刚度 GOM照相技术 外扩力 车门变形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N-T1标模2.4米风洞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强 刘大伟 +1 位作者 许新 陈德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4,共8页
大飞机标模可用来校验风洞流场品质,检验和提高大型飞机风洞试验数据质量,标模的外形特点及其气动特性能否反应现代大飞机设计特点尤为重要。气动中心前期已完成了一套大展弦比飞机标模CHN-T1的设计研制,为了验证设计结果,在2.4米跨声... 大飞机标模可用来校验风洞流场品质,检验和提高大型飞机风洞试验数据质量,标模的外形特点及其气动特性能否反应现代大飞机设计特点尤为重要。气动中心前期已完成了一套大展弦比飞机标模CHN-T1的设计研制,为了验证设计结果,在2.4米跨声速风洞中进行了一期验证试验,试验Ma数范围0.40~0.90,模型名义迎角-6°~15°,侧滑角-3°~12°,雷诺数Re=(3.3~7.5)×10~6。试验内容包括纵横航向基本特性试验、重复性精度试验、变雷诺数试验、转捩对比试验、流谱观察试验和变形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飞机外形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符合现代大展弦比飞机的典型气动特征,可用于2.4m跨声速风洞大型飞机标模试验数据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展弦比 标模 风洞试验 高速风洞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柱状粗糙元的边界层人工转捩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黄勇 钱丰学 +3 位作者 于昆龙 何彬华 畅利侠 林学东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提高风洞试验模型边界层转捩模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取代沿用多年的基于金刚砂粗糙带的转捩模拟方法,本文针对GBM-04A战斗机标模,确定了柱式转捩带的技术参数、制作方法和粗糙元配方,采用全模型测力和表面升华法对... 为提高风洞试验模型边界层转捩模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取代沿用多年的基于金刚砂粗糙带的转捩模拟方法,本文针对GBM-04A战斗机标模,确定了柱式转捩带的技术参数、制作方法和粗糙元配方,采用全模型测力和表面升华法对边界层转捩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GBM-04A标模而言,粗糙元的最佳高度为h=0.09~0.11mm,在此范围选择粗糙元高度,不仅可以在模型上得到满意的人工转捩效果,而且不产生附加阻力;柱式转捩带具有传统金刚砂粗糙带不可比拟的显著优点,适合在高速风洞试验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高速风洞 边界层转捩 柱状粗糙元 升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地面效应对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夏超 单希壮 +2 位作者 杨志刚 李启良 陈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6,共9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模型风洞试验中存在的地面效应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移动地面、静止地面和不同离地间隙工况下,1∶8缩比3节编组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力以及模型周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模型风洞试验中存在的地面效应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移动地面、静止地面和不同离地间隙工况下,1∶8缩比3节编组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力以及模型周围流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移动地面较之于静止地面使模型气动阻力增加6.3%,升力减小130%;随着离地间隙的增大,高速列车模型阻力逐渐增大,升力也逐渐增大;不同地面工况下,3节车对气动力变化量的贡献有很大差别。鉴于地面效应会严重影响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特性,对风洞试验测量结果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有必要采用合理的试验手段对其进行消除。其中,采用移动地面法可以很好消除地面效应,而采用抬高模型法不能完全消除地面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效应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风洞试验中的视频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征宇 黄叙辉 +3 位作者 尹疆 周润 高峰 李多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视频测量(Videogrammetry)技术因其对试验模型设计无特殊要求,受到国内外风洞试验机构的青睐。本文在介绍视频测量的理论基础之上,面向高速风洞试验的振动噪声环境,分析了飞行器精细化风洞试验对视频测量技术的需求,综述了大角度大重叠... 视频测量(Videogrammetry)技术因其对试验模型设计无特殊要求,受到国内外风洞试验机构的青睐。本文在介绍视频测量的理论基础之上,面向高速风洞试验的振动噪声环境,分析了飞行器精细化风洞试验对视频测量技术的需求,综述了大角度大重叠数字图像的外方位元素解算、标记点及其图像处理、相机标定和气动光学波前畸变场测量等技术进展。在2m量级的高速风洞中,通过多个工程实例表明:视频测量的精度高,同期试验迎角视频实测数据的标准差≤0.0075°;同期动态变形实测数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5.232±0.082mm;为气动光学效应的研究与测量提供了新途径,其光路简单、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相干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测量 模型变形 姿态角 气动光学 高速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隧段风屏障对高速列车气动荷载及行车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施成华 王昂 +2 位作者 邓锷 杨伟超 何旭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8,76,共12页
高铁线路隧道-桥梁-隧道路段常伴随强烈的横风,列车行驶至隧道与桥梁连接段时常常受到横风的突然冲击,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行车安全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RNG湍流模型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列车-隧道-桥梁-风屏障三维CFD数值模型和风-车-轨-... 高铁线路隧道-桥梁-隧道路段常伴随强烈的横风,列车行驶至隧道与桥梁连接段时常常受到横风的突然冲击,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行车安全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RNG湍流模型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列车-隧道-桥梁-风屏障三维CFD数值模型和风-车-轨-桥动力耦合分析模型,研究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桥梁-隧道路段过程中列车的气动荷载和行车安全指标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桥隧相连段设置风屏障后,各节车厢的气动荷载突变幅值显著降低,降幅达50%以上,其中横向力和倾覆力矩受风屏障的影响最为显著,降幅高达88%以上;设置风屏障后列车行车安全指标显著降低,迎风侧和背风侧各轮对(除了头车1、3号轮对外)的安全指标波动幅度相同;头车的安全指标对整个列车行车安全性起控制作用,尤其是头车转向架前轮(即1、3号轮对)的;列车由隧道驶入桥梁过程中的行车安全性较由桥梁驶入隧道过程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隧段 风屏障 高速列车 气动荷载 行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气垫效应的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邢爱国 殷跃平 +3 位作者 齐超 张明 黄汉杰 韩金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平坦地形将成倍增加;模型离地高度越小,气垫效应越显著,但对平坦地形影响不明显;各沟谷地形下升阻比曲线变化基本相同,最大值均发生在飞行迎角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坡 空气动力学效应 气垫效应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中高速列车活塞风及空气阻力的计算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韦 王建宇 陈正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高速列车在隧道中不同位置处行驶时,本文分三种情形建立了非恒定流活塞风计算公式,并建立了适用于非恒定流的类似于原朝茂公式的空气阻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的两种备选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从... 针对高速列车在隧道中不同位置处行驶时,本文分三种情形建立了非恒定流活塞风计算公式,并建立了适用于非恒定流的类似于原朝茂公式的空气阻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的两种备选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从尽可能降低空气阻力的角度提出了隧道断面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 活塞风 空气阻力 非恒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空气动力学实车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堂红 田红旗 金学松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指导既有线200km/h提速技术改造,为第六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2005年5月至6月在遂渝线的太和至北碚北路段进行了200km/h提速综合试验,隧道空气动力学是其中的重要测试内容之一。利用地面和车载测试系统,对列车车体表面... 为了指导既有线200km/h提速技术改造,为第六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2005年5月至6月在遂渝线的太和至北碚北路段进行了200km/h提速综合试验,隧道空气动力学是其中的重要测试内容之一。利用地面和车载测试系统,对列车车体表面、车厢内部、隧道壁面空气压力变化、隧道内列车风、隧道口微气压波和隧道壁面振动加速度等参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点压力变化幅值与列车运行速度的1.7-2.4次方成正比,具体取值与车型和测点位置有关;隧道内列车风风速与列车运行速度成线性关系;隧道口微气压波幅值近似与列车运行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与测点距隧道口距离成反比。列车以200km/h速度过隧道时,车厢内3s最大压力变化幅值为1875Pa,车厢内43%的人有明显耳痛感,显然英国标准(3000Pa/3s)过于宽松;200km/h速度下引起的列车风风速为14.8m/s,超过了人体安全风速值(14m/s),建议列车运行期间,不进行隧道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空气动力学 压力变化 列车风 微气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