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hine-learning-aided precise prediction of deletions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1
作者 管瑞 髙敬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39-3247,共9页
When detecting deletions in complex human genomes,split-read approaches using short reads generat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ill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either false discovery rate is high,or sensitivity is l... When detecting deletions in complex human genomes,split-read approaches using short reads generat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ill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either false discovery rate is high,or sensitivity is low.To address the problem,an integrated strategy is proposed.It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three mainstream methods(read-pair approaches,split-read technologies and read-depth analysis) with moder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using the recipe of feature extraction as a bridge.Compared with the state-of-art split-read methods for deletion detection in both low and high sequence coverage,the machine-learning-aided strategy shows great ability in intelligently balancing sensitivity and false discovery rate and getting a both more sensitive and more precise call set at single-base-pair resolution.Thus,users do not need to rely on former experience to make an unnecessary trade-off beforehand and adjust parameters over and over again any more.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odern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deletion prediction sensitivity false discovery rate feature extraction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知情”:平台间接侵权责任反思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晓东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9,共15页
知情状态在平台间接侵权中被赋予重要地位,共同侵权制度中的过错判断与避风港制度中的通知都与知情状态密切相关。但以知情状态判断平台过错与责任,只适合分析平台平等参与特定个案的侵权。在此类侵权中,可以分析平台在个案中是否“知... 知情状态在平台间接侵权中被赋予重要地位,共同侵权制度中的过错判断与避风港制度中的通知都与知情状态密切相关。但以知情状态判断平台过错与责任,只适合分析平台平等参与特定个案的侵权。在此类侵权中,可以分析平台在个案中是否“知道”或“应知”,是否存在过错和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而典型的平台间接侵权是大规模治理下所产生的问题,其“知道”“应知”或注意义务应当以是否具有整体性治理过错为依据,其判断因素包括危害性与治理必要性、治理可能危及的合法性活动、平台辨识合法与非法活动的难度、直接侵权制度是否更有效等。从典型平台间接侵权的大规模治理型侵权特征出发,可以对传统共同侵权与避风港制度进行协调,通过分领域和案例积累而破解算法推荐等场景下知情分析的不确定性,同时消除平台“不做不错”“做多错多”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责任 注意义务 通知删除 大规模治理型侵权 算法推荐 知情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王莉华 郭燕 +3 位作者 张媛 王秀峰 刘宪凯 黄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1,共6页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患者32例(44.4%),IKZF1正常(IKZF1-)患者与IKZF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Ph+患者中的IKZF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患者(P<0.05)。IKZF1缺失类型以大片段缺失为主,外显子1-8缺失及外显子4-7缺失分别占34.4%及31.2%。IKZF1-患者的中位OS和PFS显著长于IKZF1+患者(OS:26.0个月vs16.0个月,χ^(2)=23.094,P<0.05;PFS:26.0个月vs 16.0个月,χ^(2)=11.150,P<0.05)。IKZF1+患者中,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未行allo-HSCT治疗患者(未达到vs 15.0个月,χ^(2)=5.685,P<0.05)。结论:IKZF1缺失为影响B-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缺失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五基因缺失株的发现与分离鉴定
4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7 位作者 路皓东 初薛霏 吕艳 徐天刚 于家荣 李金明 蔡玉梅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从1921年首次被发现至今,一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研究表明,ASFV强毒株在传代细胞上连续传代会使其毒力降低,这为研发ASFV...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从1921年首次被发现至今,一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研究表明,ASFV强毒株在传代细胞上连续传代会使其毒力降低,这为研发ASFV弱毒疫苗提供了重要思路。但在原代细胞上多次传代发生基因丢失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将ASFV强毒株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PAM)上连续传代,发现一株ASFV多基因家族(MGFs)基因缺失毒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在MGF360和MGF505处有5个基因的缺失,且缺失区域位于ASFV MGFs基因研究的热点区域。体外验证表明,该基因缺失株与母本毒株复制能力相似,会在与母本野毒的混合增殖扩繁中稳定存在。提示ASFV在种子批毒制备过程中应保持较低的传代次数,以防基因缺失毒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基因缺失 稳定增殖 病毒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索引擎个人信息删除义务特殊规则的构建
5
作者 毕颖 贺璟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搜索引擎作为特殊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难以完全适用法律对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原则性规定,需要制定搜索引擎个人信息删除义务的特殊规则。应以搜索引擎自身的特性、处理行为的法律风险及现行法律规范的局限性作为规则制定的正当性基础,以平... 搜索引擎作为特殊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难以完全适用法律对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原则性规定,需要制定搜索引擎个人信息删除义务的特殊规则。应以搜索引擎自身的特性、处理行为的法律风险及现行法律规范的局限性作为规则制定的正当性基础,以平衡信息主体、搜索引擎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构建规则的价值取向。从搜索引擎个人信息删除义务的适用情形、删除义务的范围和删除义务的履行方式等方面构建搜索引擎个人信息删除义务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引擎 个人信息 删除义务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对卵泡液激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建凤 吴培雅 +7 位作者 陈丽影 王燕婷 凌幼霞 陈晓燕 陈婉真 陶萍 黄荣富 李友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液(FF)中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颗粒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mRNA表达水平,并初步阐释胰岛素水平与PTEN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液(FF)中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颗粒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mRNA表达水平,并初步阐释胰岛素水平与PTEN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孕因素,分为PCOS组和对照组(输卵管阻塞或男方因素不孕),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在取卵当天收集患者FF和卵巢颗粒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患者卵巢组织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FF中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和FF中睾酮(T)水平与FF中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和促排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患者抗缪勒管激素(AMH)和窦卵泡计数(AFC)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PCOS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电化学发光法,PCOS组患者FF中T和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OS组患者FF中T水平和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与FF中胰岛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77,P<0.001;r=0.616,P<0.001),而对照组患者FF中T水平和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与FF中胰岛素水平无相关性(r=0.266,P=0.123;r=-0.214,P=0.216)。结论:PCOS不孕患者颗粒细胞中高表达PTEN可能与卵巢内局部高胰岛素水平有关,PTEN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液 胰岛素 颗粒细胞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7
作者 葛雷 仇汝龙 +7 位作者 范志宇 胡波 魏后军 陈萌萌 宋艳华 李一鸣 徐为中 王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5-1875,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为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外膜蛋白OmpW是由ompW基因编码的营养物质特异性运输通道,发挥特殊的铁离子外排功能,与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但其在沙门...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为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外膜蛋白OmpW是由ompW基因编码的营养物质特异性运输通道,发挥特殊的铁离子外排功能,与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但其在沙门菌中的功能尚未见研究。为探究外膜蛋白OmpW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影响,本试验以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为野生株(WT14028),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ompW基因缺失株(14028ΔompW),同时构建回补株(14028ΔompW::ompW),通过检测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环境耐受性、耐药性等方面探究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探究该基因对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株与野生株菌落形态无显著差异;缺失株在对数生长期显著慢于野生株,但到达稳定期无显著差异;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31.73%±6.43%;在酸性(pH=3)、碱性(pH=10)及高盐(1 mol·L^(-1)NaCl)环境下,缺失株存活率显著低于野生株;但在高铁(>0.625 g·L^(-1)FeCl_(3))环境下,缺失株存活率更高;缺失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对其他如氨苄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性无显著变化;小鼠感染试验表明,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感染诱发的腹泻率更低、脾肿大及肠道损伤更轻微,且细菌移位能力也显著下降。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试验表明该基因与菌株生长、环境耐受性、耐药性、致病性等方面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的致病与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ompW基因 缺失株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tA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春晓 赵奇 +6 位作者 侯冠欣 王利丽 孙欣艺 李红 史秋梅 董玉来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为研究rst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C5033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炎沙门菌C50336(WT)rstA基因缺失株C50336ΔrstA(KO)、rstA基因回补株C50336ΔrstA/pBR322-rstA(RS),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培养9 h期间各... 为研究rst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C5033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炎沙门菌C50336(WT)rstA基因缺失株C50336ΔrstA(KO)、rstA基因回补株C50336ΔrstA/pBR322-rstA(RS),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培养9 h期间各时间点各菌株OD_(600nm)值,分析各菌株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半固体培养基检测各菌株的运动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的生长特性和运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并利用刚果红培养基和荧光剂培养基分别检测BF中curli菌毛及纤维素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与WT、RS菌株相比,KO菌株BF的形成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rstA基因对菌毛形成无显著影响,但与BF中纤维素的形成有关。采用细菌计数法检测WT、KO、RS菌株在7种应激条件下的生存率,结果显示,除热应激条件下三者生存率无差异外,KO菌株在酸、碱、高渗、低渗、铁饥饿和氧化应激环境中的生存率较WT和RS菌株均极显著降低(P<0.01)。通过细菌计数法检测WT、KO、RS菌株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侵袭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胞内存活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无显著差异;与WT、RS菌株相比,KO菌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降低(P<0.01),胞内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通过RT-qPCR检测肠炎沙门菌内18个毒力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相比于WT、RS菌株,KO菌株的ssaV、tatA、xthA、sipA、mrr1、ompR、sipB、orf245、hflk、pipB、invH、flgG、csgD共13个毒力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本研究首次证实了rstA基因参与肠炎沙门菌C50336 BF形成、抗应激、细胞侵袭、胞内存活以及毒力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等机制,为沙门菌rstA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rstA基因缺失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赤霞珠葡萄插入缺失标记开发及其在葡萄酒真实性鉴定中的初步验证
9
作者 孙倩 李娜 +6 位作者 杨冰艺 王杰 王晓楠 薄文浩 邢冉冉 程金新 朱保庆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2-101,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可实现赤霞珠品种鉴定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并进一步验证其在赤霞珠葡萄酒真实性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全基因组范围筛选的13个标记中,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后,成功开发出9个... 本研究通过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可实现赤霞珠品种鉴定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并进一步验证其在赤霞珠葡萄酒真实性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全基因组范围筛选的13个标记中,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后,成功开发出9个具有多态性且扩增效果良好的InDel标记(Del-1~6、In-1、In-4、In-5),其中有7个InDel标记(Del-2~6、In-1、In-5)能够区分赤霞珠和马瑟兰品种。通过研究这些InDel标记在葡萄酒中的应用效果,发现3个InDel标记(Del-2、Del-4、Del-6)能用于鉴别赤霞珠和马瑟兰两款葡萄酒的真实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葡萄的分子标记,可为InDel标记在葡萄资源遗传多样性、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等遗传研究中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缺失分子标记 赤霞珠葡萄 品种鉴定 赤霞珠葡萄酒 真实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副猪格拉瑟菌GAPDH和OmP26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构建及免疫学评价
10
作者 陈丽璇 符颖 +3 位作者 陈政权 李莉莉 张伟孝 张建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25,共7页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关键抗原GAPDH和OmP26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并评估其作为二联疫苗候选株的潜力,以期为预防G.parasuis和S.choleraesuis感染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解决方...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关键抗原GAPDH和OmP26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并评估其作为二联疫苗候选株的潜力,以期为预防G.parasuis和S.choleraesuis感染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多种血清型的G.parasuis中广泛存在的抗原GAPDH和OmP26作为外源抗原,以S.choleraesuis C500Δasd缺失株为载体,构建同时表达GAPDH和OmP26的G.parasuis-S.choleraesuis重组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展开研究。【结果】PCR与测序结果共同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菌株C501(pYA-GAPDH-OmP26),该菌株能稳定携带GAPDH和OmP26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020和798 bp),在连续传代100次中均能稳定扩增目标片段;且生长曲线、生化特性与对照菌C501(pYA3493)一致。重组菌株C501(pYA-GAPDH-OmP26)对S.choleraesuis C78-1和G.parasuis 5型强毒株SH0165的保护率分别为62.5%和50.0%,而C501(pYA3493)对S.choleraesuis C78-1的保护率为50.0%,对G.parasuis 5型强毒株SH0165则无保护作用。【结论】重组沙门氏菌C501(pYA-GAPDH-OmP26)能稳定携带异源基因,具有与亲本菌株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及良好的表达特性,能够诱导机体对G.parasuis和S.choleraesuis产生联合免疫反应,为G.parasuis-S.choleraesuis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格拉瑟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 C500Δasd缺失株 GAPDH OmP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长尾鸡的SNP和InDel突变位点挖掘与分析
11
作者 张夕霏 葛华梁 +6 位作者 任敏鹏 赵然 钱治民 王彩彤 张传生 耿立英 李祥龙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利用坝上长尾鸡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的鉴定和分析,旨在丰富坝上长尾鸡的SNP和InDel信息。使用GATK软件识别坝上长尾鸡的SNP和InDel位点... 利用坝上长尾鸡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的鉴定和分析,旨在丰富坝上长尾鸡的SNP和InDel信息。使用GATK软件识别坝上长尾鸡的SNP和InDel位点;采用ANNOVAR软件预测变异位点发生的基因组区域及变异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将SNP和InDel位点所在基因比对GO和KEGG数据库,获得相应的功能和通路注释。结果共检测到36055个非同义突变,其所在基因可注释到代谢进程、细胞组分和催化活性等126个GO条目以及细胞结构、DNA修复与复制方面、信号传导通路等54条KEGG通路。在编码区(CDS)共鉴定到6769个InDel位点,其所在基因可注释到102个GO条目以及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p53信号通路等30个KEGG通路。研究表明,坝上长尾鸡中存在大量的SNP和InDel位点,SNP位点突变类型主要为转换;SNP和InDel位点的基因组功能原件分布规律和突变类型具有明显差异;SNP和InDel位点所在基因与坝上长尾鸡的繁殖及羽色形成具有潜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长尾鸡 全基因组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与缺失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MDLV2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
12
作者 安子齐 赵亚楠 +4 位作者 王淑雯 徐敏丽 崔宁 许传田 苏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研究缺失RLORF6、Meq基因的鸡马立克病病毒(MDV)MDLV2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效果。通过接种SPF鸡,比较MDLV21株对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灭活疫苗诱导抗体水平的影响并统计死亡率和肿瘤率;通过攻毒保护试验,统计分析MDLV2... 为了研究缺失RLORF6、Meq基因的鸡马立克病病毒(MDV)MDLV2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效果。通过接种SPF鸡,比较MDLV21株对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灭活疫苗诱导抗体水平的影响并统计死亡率和肿瘤率;通过攻毒保护试验,统计分析MDLV21株与CVI988/Rispens株对MDV超强毒株Md5的免疫保护指数。结果显示:MDLV21株接种SPF鸡的体重、胸腺和法氏囊免疫器官指数均与对照组SPF鸡差异不显著;接种鸡与对照组鸡的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滴度相似。MDLV21株接种鸡在整个周期没有死亡以及肿瘤发生,脾脏、肝脏组织切片显示细胞结构正常。MDLV21株、CVI988/Rispens株对感染Md5的SPF鸡分别提供90%、70%的免疫保护。综上,MDV MDLV21株对SPF鸡没有致病性,对MDV Md5株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本研究可为MD的防控提供1株新的生物安全性、免疫效果良好的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毒 RLORF6基因 MEQ基因 缺失株 致病性 免疫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Rho4基因缺失关联苹果果实病健交界处苯丙烷代谢的激活
13
作者 范高丽 张学梅 +5 位作者 王雪雪 朱丹丹 项芯悦 宗元元 Dov PRUSKY 毕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07-115,共9页
为研究小G蛋白(小GTPases)Rho4在果实-病原互作中对宿主抗性的影响,以苹果果实为材料,分别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野生型菌株(WT)、Rho4缺失突变株(ΔPeRho4)和回补菌株(ΔPe Rho4-C),评估发病情况,并对病健交界处组织进行... 为研究小G蛋白(小GTPases)Rho4在果实-病原互作中对宿主抗性的影响,以苹果果实为材料,分别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野生型菌株(WT)、Rho4缺失突变株(ΔPeRho4)和回补菌株(ΔPe Rho4-C),评估发病情况,并对病健交界处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同时,测定苯丙烷代谢关键酶的表达与活性,以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ΔPeRho4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显著低于野生型,而ΔPeRho4-C接种后果实病斑直径恢复至WT水平。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出216个DEGs,其中4个参与苯丙烷代谢的基因上调表达。进一步分析显示,ΔPeRho4接种显著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基因表达量和活性,促进了酚酸类物质、木质素单体、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综上所述,Rho4基因缺失削弱了P. expansum的致病性,可能间接诱导果实病健交界处苯丙烷代谢的激活,增强了果实的防御反应。该研究为真菌小GTPases调控宿主抗病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采后果实病害防控提供了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小G蛋白 Rho4缺失 苹果果实 苯丙烷代谢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2A拷贝数缺失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14
作者 马卫媛 邵乐天 +2 位作者 田文昕 刘沙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从中提取DNA,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包括47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分析CDKN2A拷贝数缺失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高频突变基因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155例DLBCL患者中,有12.9%(20/155)的患者存在CDKN2A拷贝数缺失。按照CDKN2A是否存在拷贝数缺失进行分组,与未发生CDKN2A拷贝数缺失组相比,CDKN2A拷贝数缺失组IPI评分≥3分患者比例更高(80%对51.5%,P=0.015),更可能发生大包块(20%对5.2%,P=0.03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N2A拷贝数缺失组患者5年OS显著低于非缺失组(51.3%对69.2%,P=0.047)。多因素Cox分析显示IPI评分≥3分(P=0.007)、TP53突变(P=0.009)及CDKN2A拷贝数缺失(P=0.04)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A拷贝数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精准识别CDKN2A拷贝数缺失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2A拷贝数缺失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TP53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数据下因子分析模型的贝叶斯统计推断
15
作者 陈博文 李亚磊 李兴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69,共7页
针对集群数据子群内部相关性不可忽略的问题,文章基于贝叶斯框架研究集群数据因子分析模型的统计推断及异常子群识别,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刻画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提出集群数据嵌套结构的处理方法。具体来说:先采用MCMC算法结合Gibbs抽... 针对集群数据子群内部相关性不可忽略的问题,文章基于贝叶斯框架研究集群数据因子分析模型的统计推断及异常子群识别,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刻画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提出集群数据嵌套结构的处理方法。具体来说:先采用MCMC算法结合Gibbs抽样对模型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通过均值遍历图验证马尔可夫链的收敛性;再利用贝叶斯数据删除模型,以Cook后验均值距离为诊断统计量,识别异常子群。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子群内部相关性的模型在AIC和BIC准则下均显著优于忽略内部关联的模型。(2)Gibbs抽样参数估计偏差与均方根误差均较小,特别是随着子群个数的增加,参数估计的效果越来越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Cook后验均值距离诊断统计量成功识别出模拟研究和实例分析中的第17个州为异常子群。删除异常州后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数下子群之间的掩盖效应存在差异:当公共因子为感兴趣参数时,各州的Cook后验均值距离变化较大,可以判断各州之间不存在掩盖效应;当载荷矩阵为感兴趣参数时,仅第16个州的Cook后验均值距离变化较大,说明各州之间可能存在掩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数据 因子分析模型 MCMC方法 影响诊断 贝叶斯数据删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重基因功能型分子标记的开发及群体基因型分析
16
作者 侯亚涛 李迎辉 +3 位作者 邓磊 李常保 李传友 孙传龙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
【目的】开发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群体基因型分析,解析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果重调控关键基因Fruit weight 3.2(Fw3.2)和Fruit weight 11.3(Fw11.3)在不同驯化阶段的遗传变异规律,为番茄遗传资源的精准鉴定、高效利用和野生种... 【目的】开发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群体基因型分析,解析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果重调控关键基因Fruit weight 3.2(Fw3.2)和Fruit weight 11.3(Fw11.3)在不同驯化阶段的遗传变异规律,为番茄遗传资源的精准鉴定、高效利用和野生种质快速驯化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基于基因组序列比对,针对Fw3.2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以及Fw11.3基因3′端1.4 kb的大片段插入缺失变异,分别设计了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并利用上述分子标记对259份番茄材料[79份野生种醋栗番茄(S.pimpinellifolium,PIM),95份过渡种樱桃番茄(S.lycopersicum var.cerasiforme,CER),以及85份栽培种大果番茄(big-fruited S.lycopersicum,BIG)]进行基因型分析,以确定Fw3.2和Fw11.3的变异形式及其在不同番茄群体中的分布。【结果】开发的分子标记能够精准区分Fw3.2基因的拷贝数变异(fw3.2^(WT)和fw3.2^(dup))以及Fw11.3基因的大片段插入缺失变异(fw11.3-WT和fw11.3-D)。在起源种醋栗番茄群体中,大果等位基因型fw3.2^(dup)和fw11.3-WT的频率分别为0%和2.53%;在过渡种樱桃番茄群体中,这2个等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上升至10.53%和8.42%;而在栽培种大果番茄群体中,fw3.2^(dup)和fw11.3-WT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9.41%和92.94%。【结论】fw3.2^(dup)和fw11.3-D等位基因可以显著提高番茄果重,且二者能够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发挥作用,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番茄果重。在番茄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fw3.2^(dup)和fw11.3-D大果等位基因的频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表现出与果重增大的演化模式相一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果重 分子标记 Fw3.2 Fw11.3 拷贝数变异 插入缺失变异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矮化突变体df1的候选基因鉴定
17
作者 刘锦宇 吴士浩 +3 位作者 仲威宇 张文韬 朱晓斌 夏正俊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植物在外界物理与化学因素的胁迫下会产生基因突变。这种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不但能创造新的遗传变异材料,为植物遗传改良与育种服务,同时也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研究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主栽品种黑河43进行伽玛射线诱变,... 植物在外界物理与化学因素的胁迫下会产生基因突变。这种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不但能创造新的遗传变异材料,为植物遗传改良与育种服务,同时也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研究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主栽品种黑河43进行伽玛射线诱变,获得极度矮化突变体df1。遗传分析显示,df1突变为隐性单基因遗传。对杂合型衍生的df1突变型与正常野生型进行混池测序后,利用鉴定基因的BVF-IGV流程,确定了位于1号染色体上包含69个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是引起df1突变的遗传因子。缺失区域序列开发的分子标记与表型间进行连锁分析及野生型与突变型混池的转录组分析结果,佐证了上述结论。根据本研究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基因表达谱以及公共资源中5000多份品种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Glyma.01G066600等26个基因为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通过精细定位克隆df1的功能基因以及明确其调控大豆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化突变 大片段缺失 BVF-IGA 混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绝对到相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个人信息删除义务的制度再造
18
作者 陆杰 郭玥瑶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8,共12页
数字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可收集并处理海量个人信息,但其如何履行个人信息删除义务并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存在巨大争议。在绝对与相对删除义务之间,因绝对删除义务不符合比例原则且存在客观行使障碍,应转向合目的性和现实性的相对删... 数字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可收集并处理海量个人信息,但其如何履行个人信息删除义务并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存在巨大争议。在绝对与相对删除义务之间,因绝对删除义务不符合比例原则且存在客观行使障碍,应转向合目的性和现实性的相对删除义务。相对删除义务由实体和程序标准所组成。其中,实体标准应在区分未公开和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以风险控制为宗旨,分别界定AIGC的删除义务及与之相对应的删除主体权利和监督者权力;程序标准以事前、事中、事后作为类型化方式,分别释明三大主体删除程序中的相关权责。实体与程序标准相结合,使得AIGC的相对删除义务得以形成动态、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个人信息保护 删除权 相对删除义务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与《诗经》关系三论
19
作者 张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在六经中,孔子与《诗经》关系最为密切,而这一关系中还有一些疑难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其一,孔子是否整理和删过《诗经》是学界的争论焦点之一,孔子整理《诗经》的事实不可否认,而“删诗”只是后人的一种说法,《史记》《汉书》仅记载孔子... 在六经中,孔子与《诗经》关系最为密切,而这一关系中还有一些疑难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其一,孔子是否整理和删过《诗经》是学界的争论焦点之一,孔子整理《诗经》的事实不可否认,而“删诗”只是后人的一种说法,《史记》《汉书》仅记载孔子“选诗”,而不是“删诗”。其二,“思无邪”并非多数学者认为的那样,是对《诗经》内容纯正的肯定,而是对《诗经》读者的要求。其三,孔子在“选诗”时,并未排除《诗经》中与自己思想不相符合的作品,这些不符合孔子思想的作品能够保留在《诗经》之中,有其历史原因及教育意义,这也正是孔子要求读诗者“思无邪”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经》 删诗 思无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评价
20
作者 蒋路遥 祝谢民 +7 位作者 吴佳炎 杨帆 潘昊 黄恩赐 高清清 郇长超 王小波 高崧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评价,探讨其作为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E516ΔlpxLΔlpxM、E058ΔlpxLΔlpxM和E522ΔlpxLΔlpxM在体外传代50代遗传稳定,未发生回复突变,毒力较野生株下降显著(10000倍以上),优化的培养参数为液体初始培养12 h,以终浓度OD_(600 nm)为0.15转至LB肉汤再培养5 h,此时活菌比最高,优化的免疫方式和剂量为以1×10^(9)CFU/只(0.2 mL)进行颈部皮下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lpxL和lpxM缺失的APEC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具有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基因缺失 活疫苗 lpxL lp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