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网格降水和水文滑坡耦合模型的全国洪水和滑坡灾害滚动预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堂 张珂 +2 位作者 陈国鼎 王晟 包红军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2,共10页
为解决洪水和滑坡灾害在大尺度下实时预报中面临驱动数据、土水参数难以获取以及计算负荷的问题,以水文-滑坡耦合模型(CRESLIDE)为基础,引入无缝隙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数据作为驱动因子,利用土壤厚度模型及土壤类型数据获取分布式土水参... 为解决洪水和滑坡灾害在大尺度下实时预报中面临驱动数据、土水参数难以获取以及计算负荷的问题,以水文-滑坡耦合模型(CRESLIDE)为基础,引入无缝隙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数据作为驱动因子,利用土壤厚度模型及土壤类型数据获取分布式土水参数,结合地表覆盖信息及累积降水量动态识别滑坡敏感区域,采用并行技术加速计算过程,构建了全国尺度的CRESLIDE模型,对2022—2023年降雨诱发洪水和滑坡灾害进行实时预报,并基于汛期6—8月的长序列和个例灾害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RESLIDE模型在并行计算时的加速比最高可达5.53;洪水灾害整体上集中于华北和西南一带,滑坡灾害多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7—8月北方滑坡开始增加;在长序列检验中,模型预报精度评价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均超过或接近0.7,其中洪水灾害预报效果优于滑坡灾害;在个例检验中,模型预测的灾害发生位置和时间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降水 水文-滑坡耦合模型 洪水与滑坡灾害 大尺度滚动预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湖库容对溃决过程影响试验研究
2
作者 黄卫 刘晓庆 +1 位作者 刘备 段文刚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526,共11页
针对现有试验中库容不足导致所呈现的溃决过程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通过开展3种不同库容的大尺度堰塞坝溃决物理试验,研究堰塞湖库容对漫溢溃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库容条件下,坝体漫溢溃决过程的典型阶段具有一致性,... 针对现有试验中库容不足导致所呈现的溃决过程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通过开展3种不同库容的大尺度堰塞坝溃决物理试验,研究堰塞湖库容对漫溢溃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库容条件下,坝体漫溢溃决过程的典型阶段具有一致性,溃决流量过程也较为相似,但峰值大小及峰现时间存在差异,库容增加1倍,峰值流量增加118.8%,库容增加2倍,峰值流量增加271.0%。(2)在来流一定时,上游库容越大,水位上升速度越慢,溃决洪水快速起涨阶段出现时间越晚;而水流对坝体的冲蚀作用越强,快速发展阶段溃口横向展宽速率越快;溃口峰值流量越大,溃口流量变化越剧烈,流量过程曲线越“尖瘦”。(3)溃口平面呈喇叭形,上游库容对溃口宽度最窄处位置基本无影响,但对最终溃口宽度影响明显,库容越大,溃口宽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溃决过程 库容影响 大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GPU加速策略的物质点分析方法及其在滑坡模拟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斌 陈鹏林 +3 位作者 王頔 徐顺心 许子凯 吴进东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近年来物质点法发展成为岩土工程领域一种重要的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溃坝、隧道突水突泥等问题的研究。伴随着应用场景的规模化与复杂化,对于方法本身的精度要求和效率需求继而持续增加,导致其计算成本逐步上升,制约... 近年来物质点法发展成为岩土工程领域一种重要的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溃坝、隧道突水突泥等问题的研究。伴随着应用场景的规模化与复杂化,对于方法本身的精度要求和效率需求继而持续增加,导致其计算成本逐步上升,制约了物质点法进一步在大规模岩土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图形处理器(GPU)加速策略的物质点法,引入模块化编程思想,采用简洁的多组1维数组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结构和基于硬件层级的内存操作管理处理数据竞争,以提高物质点法的模拟效率,解决面向过程的GPU加速策略存在的扩展性问题,并形成高效且灵活的模拟构架。通过模拟铝棒坍塌试验和理想边坡失效过程,结果显示,基于改进GPU加速策略的物质点方法具有较好的并行性,较已有Taichi-GPU物质点法在性能上提升10%左右。最后,应用本文提出的物质点方法模拟再现新磨村滑坡的全过程,得出当物质点数目扩大2.5倍左右时,计算效率提升2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加速 物质点法 滑坡 大变形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部位移的滑坡预警预报方法——以云南某水电站库区特大型滑坡为例
4
作者 郭延辉 黄友鹏 +3 位作者 张亮 国铁霖 李玉 矫文琦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36,共12页
【研究目的】水电站库区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极其复杂,现有预警预报方法很难准确预测滑坡变形阶段。【研究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对其进行预警预报研究,采用钻孔深部位移监测法,结合测斜仪监测原理,对现有的预警方法加以改进,提出针对测斜... 【研究目的】水电站库区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极其复杂,现有预警预报方法很难准确预测滑坡变形阶段。【研究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对其进行预警预报研究,采用钻孔深部位移监测法,结合测斜仪监测原理,对现有的预警方法加以改进,提出针对测斜仪的动能、动能变化率预警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DH特大型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对累积合位移-深度曲线、变形速率、变形加速度、动能及动能变化率的趋势和时间界限值进行分析,确立了辨识滑坡变形演化阶段的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在不同的分区存在多个滑动面,滑动面以上呈现整体滑动趋势;滑坡由匀速变形阶段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动能变化率有明显的增加且会大幅度波动。【结论】建立的基于深部位移动能和动能变化率预警指标的滑坡变形演化阶段辨识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划分和预警时间的辨识相较于速率和加速度曲线更加准确,能更好地识别出水电站库区特大型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为判断此类滑坡所处变形阶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库区 特大型滑坡 深部位移 预警指标 变形阶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AR影像相位和幅度信息的多形变量级滑坡监测——以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帆 马志刚 +2 位作者 文艳 董杰 姜清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近年来,雷达遥感被广泛用于提取滑坡表面的高精度形变信息,所用技术包括基于相位的干涉测量和基于幅度的像素偏移量追踪;然而,大型复杂滑坡的形变量在时间演化以及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单一雷达遥感手段难以实现滑坡形变的全面监... 近年来,雷达遥感被广泛用于提取滑坡表面的高精度形变信息,所用技术包括基于相位的干涉测量和基于幅度的像素偏移量追踪;然而,大型复杂滑坡的形变量在时间演化以及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单一雷达遥感手段难以实现滑坡形变的全面监测。该文在雷达遥感形变探测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联合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的相位和幅度信息进行滑坡的全过程监测。以2018年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014—2021年Sentinel-1数据和2014—2018年ALOS-2数据,联合时序InSAR(interferometric SAR)分析和时序像素偏移量追踪(pixel offset tracking,POT),获取滑坡灾前灾后时序形变。结果显示白格滑坡灾前后缘的年平均速率在20 mm/a,主滑坡区2014年12月—2018年7月形变量可达45 m左右;灾后滑坡逐渐向后缘扩张,年平均形变速率可达200 mm/a,已经威胁到部分民房。2种方法的联合可以实现大型复杂滑坡的时空维多形变量级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像素偏移量追踪 多形变量级 大型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点和深度积分耦合模型的滑坡数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 晏飞 +1 位作者 王兆丰 李邵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5-2526,共12页
深度积分算法可将滑坡沿地表滑动的三维模型化简为二维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减少控制方程未知量的个数以提升求解效率。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具有无网格法和有网格法的双重优势,模拟滑坡大变形问题时可避免网格畸变现象。... 深度积分算法可将滑坡沿地表滑动的三维模型化简为二维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减少控制方程未知量的个数以提升求解效率。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具有无网格法和有网格法的双重优势,模拟滑坡大变形问题时可避免网格畸变现象。采用深度积分耦合物质点法建立滑坡数值模型,给出算法实现具体流程,基于影响域改进的物质点法(influence domain material point method,IDMPM),针对两个典型无倾角底面光滑和有倾角底面不光滑滑坡算例进行基准测试。在计算精度方面,深度积分耦合物质点法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远端距离、流速、深度等滑移特征参数;在计算效率方面,与常规物质点法求解格式相比,深度积分耦合物质点法模型可大幅度提高运行效率。该研究成果可为滑坡地质灾害破坏范围的分析预测、危害评估、应急抢险提供有效理论依据和时间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积分 物质点法 滑坡 大变形 深度积分耦合物质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大型高位滑坡成灾动力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振 游杨 +1 位作者 陈亮 王立朝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白龙江流域山高坡陡,分布大量高位滑坡,是我国高位地质灾害风险极高的地区。舟曲县立节镇北山古滑坡位于白龙江左岸,滑坡剪出口与江面高差约700 m,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变形破坏。通过资料搜集、遥感调查与解译、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立... 白龙江流域山高坡陡,分布大量高位滑坡,是我国高位地质灾害风险极高的地区。舟曲县立节镇北山古滑坡位于白龙江左岸,滑坡剪出口与江面高差约700 m,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变形破坏。通过资料搜集、遥感调查与解译、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立节北山滑坡的地质环境与变形破坏特征,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与等效流体模型,开展滑坡后破坏运动过程模拟,对远程致灾危险进行预测分析。模拟分析表明,立节北山滑坡若发生失稳剧滑,将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灾害,滑动距离达1 600 m,最大运动速度45.7 m/s,沿途铲刮方量77.7万m~3,滑体扩容系数1.32。滑体约200 s后完全停止运动并堆积,堆积区面积2.2×10~5 m~2,覆盖坡脚立节镇一半的范围,最大堆积厚度17.8 m,最大冲击速度30 m/s。研究结果为立节北山滑坡开展风险评价与分区提供定量化数据,为白龙江流域大型高位滑坡精细调查与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变形破坏特征 高速远程 运动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度速率衰减效应的地震滑坡SPH-FEM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星 程世涛 +1 位作者 谢相焱 陈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3-1761,共9页
基于SPH和FEM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引入滑动面摩擦强度的速率衰减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地震诱发滑坡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所提数值方法模拟了唐家山地震滑坡,模拟结果与现场勘查结果及室内试验现象较为一致。基于模拟的滑动... 基于SPH和FEM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引入滑动面摩擦强度的速率衰减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地震诱发滑坡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所提数值方法模拟了唐家山地震滑坡,模拟结果与现场勘查结果及室内试验现象较为一致。基于模拟的滑动面上摩擦系数的演化过程,将唐家山滑坡的发生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摩擦衰减阶段、低摩擦滑移阶段和逐步稳定阶段。模拟结果表明速度增加和摩擦强度衰减的相互促进,是触发滑体的高速运动的根本原因。提出采用滑体上作用的动摩擦力fd和动下滑力Td的比值R作为判别指标用于判断大型滑坡的启动,当首次出现R小于1时认为滑动面发生整体贯通并出现失稳启动。基于滑动面不同位置摩擦系数的演化,揭示了滑坡启动中滑动面摩擦强度衰减和滑动面的渐进贯通过程,解释了地震作用与滑动面摩擦参数速率衰减效应共同作用触发大型滑坡发生破坏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滑动面 摩擦强度 速度衰减效应 SPH-FEM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降雨诱发型堆积层滑坡机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叶旭光 王新刚 +3 位作者 刘凯 王友林 罗力 薛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以柞水县小岭镇罗庄三组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土工试验,利用大型直剪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带土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揭示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变形过程。大型直剪试... 以柞水县小岭镇罗庄三组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土工试验,利用大型直剪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带土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揭示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变形过程。大型直剪试验表明:在试验前期,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呈线性关系,随剪切位移增大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在其他试验工况相同时,剪切应力与含水率呈负相关规律;当含水率相同时,剪切应力随法向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堆积层坡体在降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失稳;随着降雨强度和时长的不断增大,土体含水量增加或饱和后易产生破坏,坡体稳定性系数不断减小。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滑体变形较强烈,其变形过程一般经历蠕动变形→加速变形→滑动破坏3个阶段,破坏运动形式以推移式为主,通过推挤作用对威胁对象产生破坏效应,从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该研究成果对秦巴山区堆积层滑坡的机理研究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降雨 大型直剪 数值模拟 滑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库区活动滑坡变形特征与库水位变化响应关系:以四川省黑水县毛尔盖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攀 李为乐 +3 位作者 陆会燕 周胜森 李维敏 许善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1991-12002,共12页
水库滑坡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当滑坡滑入库区中可能会引起涌浪、江河堵塞甚至溃坝,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因此如何高效及时地开展对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 水库滑坡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当滑坡滑入库区中可能会引起涌浪、江河堵塞甚至溃坝,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因此如何高效及时地开展对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对毛尔盖库区开展活动滑坡的探测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以及现场调查对库区典型活动滑坡的变形特征与库水位变化响应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活动滑坡共65处,其中复活型古老滑坡堆积体36处,新孕育型滑坡29处;结合两类典型滑坡来看,坡体变形与库水位快速下降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当库水位日平均降速大于0.67 m/d时,InSAR时间序列曲线均会出现加速变形的情况;对于短时间内发生的大变形滑坡,SBAS-InSAR技术很难有效捕捉到滑坡失稳前的真实加速变形信息导致不能提前识别和监测,因此结合多时相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可以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库岸滑坡的早期识别与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 水库滑坡 活动滑坡 早期识别与监测 库水位 大变形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夏藏滩滑坡区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磊 刘昌义 +7 位作者 丛晓明 唐彬元 付江涛 邢光延 雷浩川 赵吉美 吕伟涛 胡夏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黄河上游两岸巨型滑坡发育,对以龙羊峡水电工程为代表的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影响和潜在危害。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分布区地表形变特征,以位于青海尖扎境内的黄河上游右岸夏藏滩滑坡分布区... 黄河上游两岸巨型滑坡发育,对以龙羊峡水电工程为代表的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影响和潜在危害。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分布区地表形变特征,以位于青海尖扎境内的黄河上游右岸夏藏滩滑坡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InSAR技术对滑坡体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基于InSAR技术监测结果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所获得的区内滑坡体地表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24mm/a和21mm/a,最大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33mm和128mm;2017—2022年监测周期内,随着监测时间增加,位于夏藏滩滑坡前缘的次级滑坡特征点A和B累计位移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滑坡体地表累计变形量具有一致性特征,该结果表明InSAR技术适用于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流域巨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监测。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开展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地表变形监测提供有效方法,而且为该流域有效防治古滑坡复活提供数据支撑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拉干峡—寺沟峡流域 夏藏滩巨型滑坡 INSAR技术 地表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近坝高位滑坡滑带抗剪强度参数综合确定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光明 陈世壮 +3 位作者 迟福东 许晓逸 冯业林 徐卫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滑坡滑带的抗剪强度参数是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涌浪等灾害链研究必需的数据基础,科学合理确定滑带物理力学参数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澜沧江GS水电站MLS滑坡为依托,采用现场调查、大型原位剪切试验、室内重塑样剪切试验、室内原状样剪... 滑坡滑带的抗剪强度参数是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涌浪等灾害链研究必需的数据基础,科学合理确定滑带物理力学参数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澜沧江GS水电站MLS滑坡为依托,采用现场调查、大型原位剪切试验、室内重塑样剪切试验、室内原状样剪切试验、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参数反分析法,综合确定滑带抗剪强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运用所得参数对滑坡进行变形破坏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滑坡监测变形数据相吻合,验证了采用多方法综合选取滑带抗剪强度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MLS滑坡稳定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坝大库 高位滑坡 滑带 抗剪强度参数 综合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摩擦角空间变异性对大型滑坡滑动距离的影响
13
作者 张卫杰 陈洪鑫 +1 位作者 陈宇 姬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88-3398,共11页
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层中,岩土体的强度参数分布往往具有空间变异性。利用有限的强度数据预测大型潜在滑坡的滑动距离,难以全面反映大型滑坡滑动距离的变化范围,因此有必要结合强度参数的统计特征和分布规律开展滑坡滑动距离的随机分析,... 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层中,岩土体的强度参数分布往往具有空间变异性。利用有限的强度数据预测大型潜在滑坡的滑动距离,难以全面反映大型滑坡滑动距离的变化范围,因此有必要结合强度参数的统计特征和分布规律开展滑坡滑动距离的随机分析,为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对此,基于宾汉姆模型、等效黏度和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构建了滑坡大变形滑移过程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利用中心点法生成内摩擦角的随机场样本,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滑动距离进行随机分析,从而获得了大型滑坡滑动距离的分布特征。选取羊宝地滑坡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模拟验证了SPH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和分析具有不同随机场参数的地层模型,验证了内摩擦角随机场离散的准确性,并校准了模拟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内摩擦角随机场变异系数、竖向波动范围和水平波动范围,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滑坡滑动距离的极差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增大导致滑坡距离的极差增大,滑动距离表现出更强的离散性;竖向波动范围的增大会增大强度参数分布团块的尺寸,从而增大滑坡距离的极差;水平波动范围、竖向波动范围及变异系数均与滑动距离标准差呈正相关性,且水平波动范围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滑动距离 内摩擦角 变异系数 波动范围 随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成机理 被引量:62
14
作者 郭长宝 杜宇本 +4 位作者 张永双 张广泽 姚鑫 王珂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程度高,导致滑坡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约32.5%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km范围内,19.77%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1.0km内,15.2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1.0~1.5km内,滑坡的滑动方向多垂直于断裂走向;②八美“土石林”是在断裂活动作用下形成的碎裂岩体,该类岩体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滑坡灾害发育密度大;③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发育,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部分滑坡滑动彻底,现今稳定性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部分滑坡处于裂而未滑状态,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失稳滑动;④断裂带穿越的斜坡或古地震滑坡,在断裂持续活动作用下,稳定性差并多次发生活动;⑤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断裂带坡体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大型滑坡 构造土石林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地震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12·3”大型崩塌灾害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彩燕 乔建平 +2 位作者 王成华 孔纪名 陈泽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2,共3页
2004年12月3日,在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岩体崩塌,崩塌体坠落后又冲击山下土坡,从而造成土坡下滑,掩埋了山下岩脚组的部分住户,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据调查统计,此次灾害历时仅约2 min,共造成岩脚组19户居民受灾... 2004年12月3日,在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岩体崩塌,崩塌体坠落后又冲击山下土坡,从而造成土坡下滑,掩埋了山下岩脚组的部分住户,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据调查统计,此次灾害历时仅约2 min,共造成岩脚组19户居民受灾,12栋房屋被毁坏,7栋房屋受损。截至到12月26日,搜救工作彻底结束,共发现39人死亡,5人失踪,另外还有13人受伤。对滑坡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雍县 大型 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滑坡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秀珍 孔纪名 +3 位作者 邓红艳 崔云 田述军 阿发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7,共6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地震区斜坡的稳定性,而且还诱发了大量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对灾区地震滑坡灾害进行野外深入调查,对"5.12"大型典型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以青川县东河口滑坡为...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地震区斜坡的稳定性,而且还诱发了大量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对灾区地震滑坡灾害进行野外深入调查,对"5.12"大型典型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以青川县东河口滑坡为例,对该大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东河口滑坡是一个强震作用下的高速远程型坡体运动,其运动阶段大致可分为启程滑动、近程飞越、碰撞和远程流动3个阶段。该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可简单概括为拉裂→裂纹扩展、趋于贯通→斜坡失稳、凌空滑出→滑坡解体、流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大型地震滑坡 基本特征 失稳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上游巨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殷志强 程国明 +2 位作者 胡贵寿 魏刚 王运青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51,共11页
滑坡发育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上游的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发育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演变对巨型滑坡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1)大型... 滑坡发育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上游的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发育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演变对巨型滑坡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1)大型古滑坡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时段性,大区域滑坡的广泛发育与全球古环境变化的暖湿间冰期之间呈现良好的一致性关系。(2)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380km的干流河段内发育有大小滑坡205个,滑坡堆积物的残留总方量为78.1×10^8m^3,其中巨型滑坡15个,占滑坡总数的7.3%。(3)干流区内发育有3期滑坡,其中早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Ⅲ~Ⅳ级阶地,光释光年龄显示其发生于M IS-3时期;晚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Ⅱ级阶地,发育于距今约5kaB.P.左右的全新世暖期,现代滑坡披覆于黄河Ⅰ级阶地,多为早期滑坡前缘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次级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巨型滑坡 黄河上游 滑坡特征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比例尺的滑坡风险区划方法——以延安市区黄土滑坡风险评价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亚明 张茂省 薛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介于区域性和单体滑坡之间,即对面积几十到上百平方千米的滑坡评价,适用于1∶5000-1∶25000之间的大比例尺,而如何对这类区域进行有效的滑坡风险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使用传统的基于GIS的单元栅格运算方法对这类区域进行滑坡风险... 介于区域性和单体滑坡之间,即对面积几十到上百平方千米的滑坡评价,适用于1∶5000-1∶25000之间的大比例尺,而如何对这类区域进行有效的滑坡风险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使用传统的基于GIS的单元栅格运算方法对这类区域进行滑坡风险评价,由于反映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精度与评价方法之间的不匹配,无论单元网格划分得如何精细,评价结果仍难达到精度要求。采用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先期通过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和Quick Bird遥感数据等多信息源,识别潜在的滑坡易发坡体,并初步圈画滑坡的危险区界线和进行承灾体信息解译,再逐一通过野外核查对以上信息加以验证、修正或取消,最后形成符合比例尺精度要求的风险评价图。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进行大比例尺风险区划和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例尺 滑坡 风险评价 流程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07
19
作者 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730-741,共12页
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 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不足7km。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m,宽2.2k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 形成机制 溃滑 震动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源县加朗普特特大型滑坡地质结构探测及老滑坡影响综合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尚彦军 金维浚 +4 位作者 伊学涛 姜东廷 崔振东 贺强 曹小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0-771,共12页
对体积巨大但数量占比很小的特大型黄土滑坡,除区域地质背景、强降雨诱发、非饱和土力学分析和稳定性模拟计算外,还需从中小尺度地质构造和沉积相变中寻找其与众多中小型滑坡发生和分布差异性原因。以2002年5月发生体积达2275×10^(... 对体积巨大但数量占比很小的特大型黄土滑坡,除区域地质背景、强降雨诱发、非饱和土力学分析和稳定性模拟计算外,还需从中小尺度地质构造和沉积相变中寻找其与众多中小型滑坡发生和分布差异性原因。以2002年5月发生体积达2275×10^(4)m^(3)的新源则克台加朗普特特大型滑坡为例,作者采用沉积相变分析、高密度电法探测、中小尺度地质构造解译和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比等技术方法,揭示了该特大型滑坡系NWW向区域断裂和场区隐伏NW向断裂控制下早在1985年12月之前就已发生的特大型老滑坡,其后受强降雨作用及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而中后部复活而向西运动的机理。组成该滑坡群的3个不同形状和滑向的滑坡不是同时出现,中下部不动体是受NW向断裂控制的条带状隆起基岩。本文所提断层和相变影响下加朗普特滑坡受地震始发而强降雨诱发的新模式,可望为该滑坡不同阶段稳定性分析和穿行的S316道路利用不动体跨越式整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黄土滑坡 堰塞湖 断层 高密度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