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itudinal force in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on long-span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carrying multiple tracks 被引量:20
1
作者 闫斌 戴公连 +1 位作者 郭文华 徐庆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2001-2006,共6页
Considering arch rib, lateral brace, suspender, girder, pier and track position, the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ng-span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and multiple tra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steel-concrete ... Considering arch rib, lateral brace, suspender, girder, pier and track position, the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ng-span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and multiple tra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beam element to simul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 arch rib, using the beam element with rigid arm to simulate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girder and using nonlinear bar element to simulate longitudinal constraint between track and bridge. Taking a(77+3×156.8+77) m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with four tracks on the Harbin-Qiqihar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as an example, the arrangement of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CWR) was explored. The longitudinal force in CWR on the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the pier top horizontal force and torque due to the unbalance load case,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vertical live load, train braking and wind load.Studies show that,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rack displacement to set the track expansion devices at main span arch springing on both sides; the track stress due to arch temperature variation can reach 40.8 MPa; the track stress, pier top horizontal force and torque ar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loaded tracks and train running direction, and the bending force applied to unloaded track is close to the loaded track, while the braking force applied to unloaded track is 1/4 to 1/2 of the loaded track; the longitudinal force of track due to the wind load is up to 12.4 MPa,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road bridge long-span bridge tied arch continuous beam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局部桥跨爆破拆除技术研究
2
作者 郑选荣 任凯 +2 位作者 刘蕊 李帅良 岳雪茹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连续梁桥部分桥跨爆破拆除时极易对邻近桥跨产生较大的损害,为同时保证桥梁倒塌破碎效果和相邻桥跨的安全,以安康市某连续梁桥病害部分桥跨拆除爆破工程为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上部箱梁水压爆破和下部桥墩逐排倾斜倒塌、逐跨... 连续梁桥部分桥跨爆破拆除时极易对邻近桥跨产生较大的损害,为同时保证桥梁倒塌破碎效果和相邻桥跨的安全,以安康市某连续梁桥病害部分桥跨拆除爆破工程为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上部箱梁水压爆破和下部桥墩逐排倾斜倒塌、逐跨倾斜倒塌、从中间向两边倾斜倒塌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桥体破碎效果、桥梁倒塌姿态以及塌落振动速度确定了最佳爆破方案,依据模拟结果进行了爆破设计并对振动速度进行了安全校核。结果表明:上部箱梁水压爆破梁体较为破碎,且爆破飞石较少防止其对邻近桥跨产生较大的冲击;在爆破前变连续梁为简支梁,并在爆破时先起爆邻近桥跨主梁处药包,随后下部桥墩采用逐排倾斜的倒塌方案可以在保证桥梁倒塌破碎效果的同时减小振动速度确保邻近桥跨的安全;现场实际桥梁爆破效果较好,且倒塌过程与数值模拟结果大体一致,邻近桥墩处无明显损伤,数值模拟监测点处最大振速峰值为3.58 cm/s,现场监测为3.96 cm/s,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爆破 水压爆破 连续梁桥 局部桥跨 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桥梁梁端轨道变形特征及轨面静态变形限值
3
作者 蔡小培 刘万里 +2 位作者 赵会东 高芒芒 钟子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9-1087,共9页
为分析超大跨桥梁梁端轨道变形特征,以某千米级主跨悬索桥梁端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桥梁-伸缩装置空间耦合模型,分析了梁端线路垂向变形特征和线-桥垂向变形映射关系,提出了梁端轨面静态变形限值。结果表明:温度、墩台沉降作用下,梁端... 为分析超大跨桥梁梁端轨道变形特征,以某千米级主跨悬索桥梁端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桥梁-伸缩装置空间耦合模型,分析了梁端线路垂向变形特征和线-桥垂向变形映射关系,提出了梁端轨面静态变形限值。结果表明:温度、墩台沉降作用下,梁端的桥梁变形基本完全映射至轨道;梁端转角作用下,由于引桥的杠杆作用,主桥梁端2m范围内轨排存在空吊的风险;梁端轨面垂向变形主要影响轮轨垂向力和轮重减载率,对车体加速度影响较小;以行车速度为分级标准,采用梁端轨面垂向相对变形作为梁端轨面静态变形限值的控制指标,当行车速度小于200 km/h时,建议梁端轨面垂向相对变形不超过梁缝宽度的1/700,行车速度大于等于200km/h时,相对变形不超过梁缝宽度的1/1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桥梁 梁端轨道 映射关系 轮重减载率 静态变形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作用下千米级桥有砟轨道力学与变形特征
4
作者 蔡小培 杨憬帆 +1 位作者 刘万里 牛留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2-1110,共9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千米级桥有砟轨道线路力学与变形特征,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无缝线路-有砟轨道-千米级跨度桥梁空间耦合模型。分析了悬索桥构件温差对线路受力变形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线路的垂向变形特征,并采用中点弦测法和基线... 为研究高速铁路千米级桥有砟轨道线路力学与变形特征,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无缝线路-有砟轨道-千米级跨度桥梁空间耦合模型。分析了悬索桥构件温差对线路受力变形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线路的垂向变形特征,并采用中点弦测法和基线矢距差法评估了线路平顺性。结果表明:在主梁梁端铺设伸缩调节器可以确保桥上轨道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悬索桥主梁和主缆的温差是影响无缝线路纵向力的主要因素,吊杆与桥塔的温度变化对线路的影响极小;影响悬索桥上线路垂向变形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主缆温差、桥塔温差、吊杆温差和主梁温差,线路变形敏感区域集中在主桥跨中和主塔区域;温度作用下线路高低不平顺集中在桥墩、桥塔和桥梁跨中区域。该成果可为千米级悬索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及运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级主跨桥梁 有砟轨道 梁-轨相互作用 钢轨纵向力 静态平顺性 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涡模拟的山区桥址风场及其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
5
作者 胡朋 陈婉婷 +2 位作者 韩艳 陈飞 丁少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5,共16页
为研究位于复杂山区地形的桥址区风场特性及其对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以山区某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取桥址区足量监测点的脉动风场特性;分别以传统谐波合成法模拟的脉动风场、规范建议的C类脉动风场与大涡模拟方法... 为研究位于复杂山区地形的桥址区风场特性及其对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以山区某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取桥址区足量监测点的脉动风场特性;分别以传统谐波合成法模拟的脉动风场、规范建议的C类脉动风场与大涡模拟方法计算得到的脉动风场计算桥梁的抖振力,并对三者进行了抖振响应对比分析;研究了桥址区非均匀风场特性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山区地形的大跨度桥梁的平均风速、风攻角以及紊流强度等特性沿桥跨呈现明显的非均匀性,紊流强度比、脉动风速谱以及相干函数均与规范建议值不同,反映了规范建议值在复杂山区风场中的适用性有限.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脉动风场得到的抖振响应相比大涡模拟方法同步监测所得到的脉动风场下抖振响应偏不安全,采用规范建议谱模拟风场所得的抖振响应相较于大涡模拟方法所得的抖振响应在竖向位移结果上偏不安全,但侧向位移和扭转位移结果上却偏于保守.非均匀风速对主梁竖向、侧向及扭转抖振响应影响较大,而非均匀风攻角对主梁扭转响应也有一定影响.非均匀风速来流下,跨中竖向和侧向抖振响应谱明显高于均匀风速来流的,而跨中扭转抖振响应谱与均匀风速来流相比差距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 大跨度桥梁 大涡模拟 非均匀风场 抖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梁桥锌铝芯GFRP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江飞 梁春雨 +2 位作者 缪锋阳 徐建国 齐万帅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续梁桥主梁的惯性力较大,现有隔震支座无法满足其抗震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类型桥梁的Zn-22%Al芯玻璃纤维增强板高阻尼橡胶支座(ZA-GFRPHDR支座),开展该支座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基本力学性能。以某黄河特大桥为...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续梁桥主梁的惯性力较大,现有隔震支座无法满足其抗震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类型桥梁的Zn-22%Al芯玻璃纤维增强板高阻尼橡胶支座(ZA-GFRPHDR支座),开展该支座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基本力学性能。以某黄河特大桥为背景,建立采用该支座的大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场地类别地震波作用下桥梁关键部位的地震响应,并与采用盆式橡胶支座的桥梁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盆式橡胶支座,ZA-GFRPHDR支座能显著降低桥梁地震响应,竖向和水平力学性能稳定,滞回性能优秀,其减隔震性能随地震动强度增大而提升;在Ⅰ类、Ⅱ类和Ⅲ类场地中,ZA-GFRPHDR支座对桥梁的减隔震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连续梁桥 ZA-GFRPHDR支座 拟静力试验 地震波 力学性能 地震响应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连续梁建造应用智能造桥机关键技术
7
作者 盖圣巍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依托雄安—忻州高铁一座主跨80 m连续梁施工工程,通过对新型智能造桥机组成、优势和其对桥梁设计、施工影响的分析,研究造桥机应用于悬浇连续梁时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模拟连续梁节段加长并采用了智能造桥机施工后,主梁工程量基本不变... 依托雄安—忻州高铁一座主跨80 m连续梁施工工程,通过对新型智能造桥机组成、优势和其对桥梁设计、施工影响的分析,研究造桥机应用于悬浇连续梁时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模拟连续梁节段加长并采用了智能造桥机施工后,主梁工程量基本不变,各项受力指标轻微变化但均满足规范要求;计算线形和残余徐变发生了显著变化,线形应予以重点监控,工期可缩短49 d,工期节约37%。造桥机在施工过程中,各构件结构受力安全,满足施工要求。悬浇节段加长后,0#块临时锚固承受的不平衡弯矩增加40.2%,支反力增加3.1%,施工中通过配置精轧螺纹钢能保证锚固结构受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智能造桥机 理论分析 悬浇连续梁 大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度桥梁H型钢梁在循环荷载下的屈曲性能研究
8
作者 胡小梅 王莉 李翠翠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大跨度桥梁H型钢梁的屈曲机理与承载能力,基于工程概况和H型钢梁基础参数,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通过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构建H型钢梁有限元模型后,测试不同循环载荷次数(200、400、600、800次)下的屈曲性能、屈服应力、... 为研究大跨度桥梁H型钢梁的屈曲机理与承载能力,基于工程概况和H型钢梁基础参数,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通过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构建H型钢梁有限元模型后,测试不同循环载荷次数(200、400、600、800次)下的屈曲性能、屈服应力、翼缘尺寸效应及腐蚀性能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载荷次数的增加,H型钢梁的屈曲性能下降,屈服应力降低;翼缘厚度增加显著提高屈服应力,但在载荷次数增多时,屈服应力的降低趋势更明显;翼缘宽度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呈非单调变化,增加宽度虽可提升抗弯能力,但也易引发应力集中,导致屈服应力降低,且载荷次数增加会加剧这一现象。此外,腐蚀与循环载荷的共同作用会加速H型钢梁的性能退化。综合分析表明,当翼缘厚度为17.0 mm、宽度为60 mm,且在无腐蚀环境时,H型钢梁在200次载荷下的屈服应力为823.67MPa,此时屈曲性能最优,适用于大跨度桥梁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大跨度桥梁 H型钢梁 屈曲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KELM的大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识别研究
9
作者 吴庆亮 赵洋 +2 位作者 崔书宇 姚兵 高桢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是我国公路和市政桥梁中经常采用的典型结构型式,在运营阶段,精准识别桥梁损伤是准确评价其结构健康状态的首要条件。针对桥梁缺陷产生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O-KELM识别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的方法。...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是我国公路和市政桥梁中经常采用的典型结构型式,在运营阶段,精准识别桥梁损伤是准确评价其结构健康状态的首要条件。针对桥梁缺陷产生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O-KELM识别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的方法。试验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放大曲率模态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可有效识别大型结构单点和多点的轻微损伤位置;基于KELM构建的预测模型并结合BO算法,可快速识别梁桥不同程度的损伤,预测精度可达98.75%,较传统神经网络提高10%。提出的放大曲率模态和BO-KELM损伤识别方法具有对微小损伤识别能力强、损伤程度判别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快速精准识别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 损伤识别 放大曲率模态 贝叶斯优化 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设计
10
作者 刘凯 孙宗磊 +1 位作者 王江波 张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的三角形桁架,拱高50 m,柔性吊杆,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面铺设15 cm厚混凝土板,方便无砟轨道铺设;下部采用双柱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墩,桩基础采用ϕ2.0 m摩擦桩,桩基采用桩底注浆技术有效减小桩长;最后结合桥位处具体情况,采用钢桁梁悬拼、钢拱竖转的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结构具有良好刚度,梁端转角控制为0.778‰rad,竖向刚度为1/2107;各杆件、吊杆、锚箱和拱脚等受力复杂部位均满足规范要求;悬拼、竖转施工方案能够二次利用扣塔,同时开设多个工作面,可大幅节省工期,经济性好。该桥的设计、建设将为我国铁路长联无砟轨道钢桥的建造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黄河特大桥 长联 钢桁梁柔性拱 无砟轨道 悬臂拼装法 钢拱竖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盛兴旺 郭舜哲 +2 位作者 郑纬奇 朱志辉 胡辉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8-1067,共10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变形受其复杂服役环境影响显著,而无砟轨道对工后变形的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大跨度斜拉桥的复杂变形条件将直接影响其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以沪渝蓉高铁长江北支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为工程背景...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变形受其复杂服役环境影响显著,而无砟轨道对工后变形的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大跨度斜拉桥的复杂变形条件将直接影响其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以沪渝蓉高铁长江北支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为工程背景,建立无砟轨道-大跨度斜拉桥一体化精细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铁路、公路以及温度等多种荷载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平顺性、无缝线路稳定性和无砟轨道层间变形协调性,从而对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营荷载及温度荷载最不利组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主梁线形平顺,变形平缓,桥梁整体刚度较好,桥上无砟轨道几何形位可以满足静态验收标准;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扣件工作性能良好,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可有效释放梁端钢轨的纵向应力;无砟轨道层间设置橡胶隔离层且不跨主梁桁架节间的布置方式可提高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变形协调性能,使得桥上无砟轨道层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达到“隔而不离”的桥上轨道层间理想服役状态;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良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公铁两用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 无砟轨道 无缝线路 变形适应性 稳定性 平顺性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跨长联桥上无缝线路小阻力扣件纵向服役状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志斌 曾志平 +4 位作者 叶梦旋 黄旭东 饶惠明 段廷发 肖燕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9-418,共10页
以福厦高铁渔溪特大桥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阻力扣件纵向服役状态监测方案,以获取大跨长联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纵向变形与复合垫板窜出的时变特征;同时,结合梁轨温度与梁端位移测试结果,分析梁体温度、钢轨温度、梁端累积位移、... 以福厦高铁渔溪特大桥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阻力扣件纵向服役状态监测方案,以获取大跨长联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纵向变形与复合垫板窜出的时变特征;同时,结合梁轨温度与梁端位移测试结果,分析梁体温度、钢轨温度、梁端累积位移、梁轨相对位移与垫板窜出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图像识别结果,钢轨在监测阶段将随温度变化产生不同方向的伸缩,且钢轨位移略大于垫板窜出量。钢轨昼夜温差要显著大于桥面气温以及连续梁梁内气温、顶板温度、腹板温度,且梁体温度变化幅度显著比钢轨的小,其原因在于钢轨的比热容较小,在同等热量输入输出时产生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梁端纵向位移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最大日位移为0.15 mm;在监测周期内,梁端累积位移呈波动减小趋势,即梁体发生了缓慢收缩,其原因在于夏季到秋季时气温逐渐降低,且最大平均位移变化速率为0.09 mm/d。梁体温度、钢轨温度、梁端累积位移、梁轨累积相对位移和垫板窜出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说明其相关性较大,且均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阻力扣件状态监测方法,可见小阻力扣件在福厦高铁渔溪特大桥区段具有较好的纵向服役状态,且监测周期内线路状态均正常,验证了此类方案在小阻力扣件现场监测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长联桥 无缝线路 机器视觉 小阻力扣件 纵向服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荷载试验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承载能力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毅 李琪 +1 位作者 奎智尧 田浩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为了检测高墩大跨宽体箱梁刚构桥的桥梁承载能力及其动力特性,了解桥梁的健康状况,分析是否能满足设计及使用的要求。以凤凰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的结果与计算模型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在静载... 为了检测高墩大跨宽体箱梁刚构桥的桥梁承载能力及其动力特性,了解桥梁的健康状况,分析是否能满足设计及使用的要求。以凤凰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的结果与计算模型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在静载试验下,该桥的挠度校验系数为0.710~0.884,应变测点校验系数为0.603~0.800,相对残余应变和相对残余变位均小于20%。动载试验下桥梁左右两幅自振振动频率最小值为4.103 Hz,实测桥跨最大冲击系数为0.039。凤凰特大桥主桥左幅、右幅静载试验结论表明桥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公路-Ⅰ级汽车荷载的使用要求,动载试验结果表明,受检桥跨的实测自振特性及动力响应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荷载试验 承载能力 动力特性 高墩大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悬挂式单轨钢箱组合梁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鸣 员帅伟 +1 位作者 祝兵 张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7,共8页
悬挂式单轨是一种轻型、中速、低成本的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结构轻盈、美观,但是当跨越河流、沟壑等障碍时,存在明显短板。从结构受力、运行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在斜拉桥的主梁上架设轨道墩柱和轨道梁的新型组合梁结构方案,突破常规悬... 悬挂式单轨是一种轻型、中速、低成本的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结构轻盈、美观,但是当跨越河流、沟壑等障碍时,存在明显短板。从结构受力、运行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在斜拉桥的主梁上架设轨道墩柱和轨道梁的新型组合梁结构方案,突破常规悬挂式单轨跨越能力受限的壁垒。为研究斜拉桥主梁与轨道梁墩柱结合部位复杂的受力情况和传力路径,采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钢箱梁区段和混凝土箱梁区段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钢箱梁区段,墩柱荷载主要传递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横隔板以及中腹板,其中,横隔板受力比较均匀,中腹板受力主要集中在以墩柱为中心,半径约2 m的范围内,基本可以传递至钢梁底板。墩柱轴力的58%传递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横隔板;墩柱横桥向弯矩的传递过程中,58.8%的剪力传递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横隔板;墩柱顺桥向弯矩的传递过程中,53.4%的剪力传递给中腹板;混凝土箱梁区段,墩柱荷载主要传递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混凝土腹板、横隔板。混凝土受力主要集中在以结合面为中心,半径约2 m的范围内,墩柱荷载在结合面以下约0.5 m的范围内基本完成传递,墩柱轴力的68.8%传递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横隔板;墩柱横桥向弯矩的传递过程中,86.4%的剪力传递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横隔板;墩柱顺桥向弯矩的传递过程中,44.6%的剪力传递给中腹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斜拉桥 钢箱组合梁 新型结构体系 墩梁连接处 传力路径 悬挂式单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超长联跨海连续梁桥纵向抗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景钰 何友娣 李龙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为研究大跨超长联跨海连续梁桥的纵向抗震体系,以某长联连续梁桥[(60+22×80+60)m]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隔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抗震体系及其边界参数时桥墩在罕遇地震作... 为研究大跨超长联跨海连续梁桥的纵向抗震体系,以某长联连续梁桥[(60+22×80+60)m]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隔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抗震体系及其边界参数时桥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传统体系,设置多个固定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构的内力响应和限制桥梁的纵向位移,但结构内力和位移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设置多个固定墩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抗震结构体系;对于延性设计,塑性铰的耗能特性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内力响应,其塑性变形特性会增大位移响应,但对于位于水中的桥墩,鉴于震后构件修复的难易程度,当考虑采用延性设计体系时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对于减隔震体系,摩擦摆支座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内力和限制桥梁的纵向位移,具有良好的减隔震效果,结构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构内力和位移与减隔震支座的个数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应通过对结构内力的详细计算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超长联 抗震体系 传统设计 减隔震设计 延性设计 抗震性能 连续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铁路斜拉桥下横梁自承式施工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涛 黄媛媛 +2 位作者 覃早 占玉林 邵俊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125,共7页
横梁自承式施工方法由于可节省施工支架造价,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定自承式施工中分层浇筑高度以及支架刚度合理取值,以明月峡长江大桥横梁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施工阶段模型,对横梁分层浇筑高度和支架刚... 横梁自承式施工方法由于可节省施工支架造价,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定自承式施工中分层浇筑高度以及支架刚度合理取值,以明月峡长江大桥横梁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施工阶段模型,对横梁分层浇筑高度和支架刚度进行参数研究,分析上述参数对横梁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层浇筑高度为1 m和2 m时,将会出现拉应力,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浇筑高度由3 m增至5 m时,在施工过程中横梁均受压且满足规范限值。随着分层高度增大,在横梁施工阶段,横梁上缘最小压应力最大可减小约1.5 MPa;横梁下缘最小压应力最多增大约1.3 MPa;在成桥阶段,横梁下缘最大压应力增大约0.5 MPa,上缘最小压应力减小约2 MPa。为使得横梁在运营阶段有足够的应力储备,建议第一层浇筑高度选为3 m。支架刚度由1×107 kN/m变化至2×10^(5) kN/m,横梁的应力和挠度基本不变;当支架刚度由2×10^(5) kN/m减小至1×10^(5) kN/m时,横梁上缘最小压应力减小约0.3 MPa,下缘最小压应力减小约0.4 MPa,挠度增加约1 mm,建议支架刚度宜大于2×10^(5)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大跨度斜拉桥 下横梁 自承式施工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五塔连续斜拉桥主梁上CPⅢ平面网快速测量方法试验研究及应用
17
作者 李鲲鹏 李麒麟 +2 位作者 杨雪峰 孙洪斌 渠述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7,共5页
大跨度桥梁的长大连续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纵向和竖向位移,导致连续梁桥上CPⅢ点坐标存在多值性,设站精度无法满足高铁对轨道板测量相关精度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静态测量的连续梁上CPⅢ点平面坐标快速测量新方法,并... 大跨度桥梁的长大连续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纵向和竖向位移,导致连续梁桥上CPⅢ点坐标存在多值性,设站精度无法满足高铁对轨道板测量相关精度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静态测量的连续梁上CPⅢ点平面坐标快速测量新方法,并依托郑济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设计了实际测量试验,并对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GNSS的CPⅢ点平面坐标快速测量方法,在观测时长为30 min的情况下就能达到大跨度桥梁上底座板、轨道板等施工对CPⅢ平面网相关测量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静态相对定位 大跨斜拉桥 长大连续梁 CPⅢ平面网 快速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全过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博妮 马海涛 张明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1,共6页
本文以三门峡国道209上跨陇海铁路立交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建立裸墩、最大双悬臂和成桥合龙3种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墩进行线性屈曲分析和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计算出稳定性系数,探讨不同荷载工况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 本文以三门峡国道209上跨陇海铁路立交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建立裸墩、最大双悬臂和成桥合龙3种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墩进行线性屈曲分析和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计算出稳定性系数,探讨不同荷载工况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整桥墩主要设计参数,对主墩进行稳定性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桥施工及成桥状态下,墩顶施工荷载、挂篮荷载、温度效应和车道荷载对主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稳定性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中,随壁厚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稳定性系数逐渐增大;墩高的增加会使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但降低速率会逐渐减缓;系梁数量和位置均会对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随主墩高差的减小,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桥梁结构荷载重分配,墩顶主梁弯矩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稳定性 有限元模拟 大跨连续刚构桥 高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建设期不同预制方案碳排放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思慧 李仪弟 黄世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5,共9页
为量化铁路桥梁建设碳排放指标,给铁路桥梁建设进行绿色低碳优化升级,对铁路桥梁建设期不同预制方案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铁路桥梁建设期碳排放计算框架,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桥梁工程,对节段预制连续刚构桥和整孔预制... 为量化铁路桥梁建设碳排放指标,给铁路桥梁建设进行绿色低碳优化升级,对铁路桥梁建设期不同预制方案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铁路桥梁建设期碳排放计算框架,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桥梁工程,对节段预制连续刚构桥和整孔预制简支梁桥两种设计方案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节段预制连续刚构桥方案单位里程建设碳排放量低于整孔预制简支梁桥方案,可降低碳排放量3.96%;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约95%,运输阶段占比最少,约1%,机械施工阶段占比约4%;整孔预制简支梁方案比节段预制连续刚构方案建材碳排放量高4.37%,运输碳排放量高15.57%,机械碳排放量低4.04%;两种方案的钢材、混凝土碳排放量占建材总碳排放量达94%以上,而整孔预制简支梁方案的混凝土生产碳排放量及运输碳排放量更高,分别比节段预制连续刚构方案高20.27%、19.35%;施工机械主要消耗的能源类型为柴油和电力,占比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碳排放 整孔预制 节段预制 简支梁 连续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箱梁大节段整孔吊装线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志鹏 曹明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某跨海大桥部分连续钢箱梁采用大节段整孔吊装。钢箱梁大节段由小节段接长而成,在制造阶段考虑钢箱梁预拱度设置;为确保接长后钢箱梁制造误差满足要求,钢箱梁小节段出胎前进行预拼装,检查几何尺寸,并设置线形控制点;大节段组拼时通过线... 某跨海大桥部分连续钢箱梁采用大节段整孔吊装。钢箱梁大节段由小节段接长而成,在制造阶段考虑钢箱梁预拱度设置;为确保接长后钢箱梁制造误差满足要求,钢箱梁小节段出胎前进行预拼装,检查几何尺寸,并设置线形控制点;大节段组拼时通过线形控制点定位,并对焊接完成后的几何尺寸及线形进行复核。在架设阶段,建立大节段线形调整流程,将大节段调整到指定位置确定环切量;针对大节段架设存在梁端夹角的问题,利用墩顶千斤顶顶落大节段做刚体旋转调整其夹角,使得钢梁顺接。钢箱梁大节段安装成联后,高程和平面线形偏差总体均在10 mm以内,线形控制效果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钢箱梁桥 大节段整孔吊装 线形控制 出胎复核 环切量 梁端夹角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