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度明挖隧道拱形结构自稳定叠合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林志 苟小英 +1 位作者 许章隆 海大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7,共13页
针对重庆市新森大道双向8车道装配式明挖隧道施工中存在的进度缓慢、精度控制难和工程造价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创新的倒T形自稳定叠合接头结构。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接头结构的承载性能和可靠性,并通过长期监测深入分析接头内混凝土和钢筋... 针对重庆市新森大道双向8车道装配式明挖隧道施工中存在的进度缓慢、精度控制难和工程造价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创新的倒T形自稳定叠合接头结构。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接头结构的承载性能和可靠性,并通过长期监测深入分析接头内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接缝的相对转角和变形,同时与全预制接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拱部上方的覆土回填和长期使用对结构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覆土回填初期对叠合接头的不利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接头逐渐由局部受压过渡到全截面受压,结构整体稳定性有所提高;2)倒T型接头后浇区域采用附加环形钢筋搭接连接,优化了受压区钢筋的应力分布,提高了接头的承载性能;3)监测周期内,叠合接头的变形趋势与全预制接头相似,但变形幅度更小,使承载性能得到改善。研究表明,该接头结构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精度要求和保障拱顶连接可靠性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明挖隧道 拱形预制结构 自稳定叠合接头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横断面几何参数的高速铁路预制拼装式明洞衬砌分块设计与拼装方法
2
作者 周晓军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以某设计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单洞双线大跨度隧道工程为依托,从设计与施工2个方面对拼装式明洞衬砌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建筑限界和安全疏散通道等因素确定衬砌内轮廓及衬砌横断面形式;然后,基于平面几何基本原理,提出考虑明洞衬砌横断面... 以某设计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单洞双线大跨度隧道工程为依托,从设计与施工2个方面对拼装式明洞衬砌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建筑限界和安全疏散通道等因素确定衬砌内轮廓及衬砌横断面形式;然后,基于平面几何基本原理,提出考虑明洞衬砌横断面几何参数的预制块分块方法;最后,在优化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预制块结构设计与拼装方法。结果表明:该依托工程的隧道横断面设计为带仰拱的多心圆曲边墙拱形断面形式,以提高明洞的整体稳定性和运营寿命;优化后,单环衬砌设计为3块A型预制块、2块B型预制块和1块C型预制块,衬砌各接头位置处弯矩较小甚至为0;预制块环向间以半圆形榫接头拼接,纵向间以圆台形榫接头拼接,并通过缓膨胀止水条、排水管、排水沟等形式加强衬砌整体防水性能;单环拼装时先拼装仰拱部位的C型预制块,再拼装拱肩部位的B型预制块,最后再拼装拱部的A型预制块,前后相邻预制块对位,以通缝方式完成明洞衬砌整体拼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单洞双线大跨度隧道 预制拼装式明洞 横断面设计 新型钢筋混凝土预制块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破矿岩崩落法采场大高跨切割槽形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国玉 龚臻 +5 位作者 谭宝会 张刚刚 粟登峰 陈帮洪 王惠芬 张志贵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前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楔形掏槽爆破质量对于整个切割槽形成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当楔形掏槽跨度一定时,楔形掏槽高度越大,所受的爆破夹制作用越明显;在西二采区矿岩条件下,当楔形掏槽跨度为15 m时,有效掏槽高度为15~18 m,无法满足崩落法采场最末分段需要形成高度27.3 m、跨度75 m切割槽要求。为此,针对该成槽方案展开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加大楔形掏槽跨度、分次完成楔形掏槽以及加大排间微差爆破间隔等关键性改进技术。并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改进后的成槽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在矿山开展了工程实践,顺利在崩落法采场形成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切割立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破矿岩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大高跨切割槽 无井成槽 楔形掏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深孔分段爆破切井掏槽方式优化
4
作者 路燕泽 王立杰 +3 位作者 连欢超 杨曦 于兴社 尹爱民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3,88,共8页
为提升掏槽效率,对大直径深孔分段爆破成井掏槽方式进行优化。选取4种模型进行破裂区域大小理论计算,利用ANSYS/LS-DYNA数值软件开展单孔爆破以及不同掏槽方式下的爆破模拟试验,以爆破破裂区域连通性和连通空间大小为指标进行分析。结... 为提升掏槽效率,对大直径深孔分段爆破成井掏槽方式进行优化。选取4种模型进行破裂区域大小理论计算,利用ANSYS/LS-DYNA数值软件开展单孔爆破以及不同掏槽方式下的爆破模拟试验,以爆破破裂区域连通性和连通空间大小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单孔爆破后,可将周围破碎岩体划分为4个区域:压碎(缩)区、破碎区、破裂区和弹性振动区。其中,压碎区及破碎区可以认为是有效破裂区,掏槽效果与有效破裂区范围的大小相关;将损伤区与塑性变形区考虑为破裂区域时,由理论计算破裂区域半径与炮孔半径之比分别为9.403,8.438,数值模拟分析显示两者比值为8~10,表明模拟结果准确;对比2种掏槽方式并结合工程应用,桶形掏槽成本高且难以满足生产需求,螺旋掏槽爆破后整体效果优于桶形掏槽,建议矿山选取螺旋掏槽进行大直径深孔分段爆破切井。研究结果从多种理论方法出发,结合数值模拟定义有效破裂区,并开展工程实践验证,为大直径深孔分段爆破切井掏槽方式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深孔 分段爆破切井 桶形掏槽 螺旋掏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KELM的大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识别研究
5
作者 吴庆亮 赵洋 +2 位作者 崔书宇 姚兵 高桢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是我国公路和市政桥梁中经常采用的典型结构型式,在运营阶段,精准识别桥梁损伤是准确评价其结构健康状态的首要条件。针对桥梁缺陷产生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O-KELM识别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的方法。...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是我国公路和市政桥梁中经常采用的典型结构型式,在运营阶段,精准识别桥梁损伤是准确评价其结构健康状态的首要条件。针对桥梁缺陷产生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O-KELM识别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的方法。试验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放大曲率模态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可有效识别大型结构单点和多点的轻微损伤位置;基于KELM构建的预测模型并结合BO算法,可快速识别梁桥不同程度的损伤,预测精度可达98.75%,较传统神经网络提高10%。提出的放大曲率模态和BO-KELM损伤识别方法具有对微小损伤识别能力强、损伤程度判别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快速精准识别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桥 损伤识别 放大曲率模态 贝叶斯优化 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研究
6
作者 周文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针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陕煤集团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二号井3309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爆破预裂切顶卸压+巷道锚索补强支护”(简称“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 针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陕煤集团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二号井3309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爆破预裂切顶卸压+巷道锚索补强支护”(简称“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试验结果表明:3309运输巷煤柱帮围岩侧向支承应力呈“马鞍状”分布特征,煤柱两侧垂直应力分布不对称。采用“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时,顶板、煤壁帮和煤柱帮的表面平均最大收敛量对比采用原锚杆支护方案的表面平均最大收敛量均显著降低,降幅超过20%。在3309运输巷邻近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论是原锚杆支护方案还是“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巷道围岩变形均依次经历了无明显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再缓慢变形,并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后,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断面巷道 围岩应力 切顶卸压 锚索补强支护 围岩稳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大断面矩形顶管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
7
作者 贾尚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依托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阐述复杂环境、不良地层中深埋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控制技术,从地层变形、防渗、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展开工艺和设备的创新改进;在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中首次应用机头刀盘全断面切削、液压伺服止退架... 依托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阐述复杂环境、不良地层中深埋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控制技术,从地层变形、防渗、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展开工艺和设备的创新改进;在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中首次应用机头刀盘全断面切削、液压伺服止退架等新设备;施工中采用泡沫混凝土土中进洞的施工工艺,将常规顶管的动态进洞接收转换为静态进洞接收,降低了接收进洞渗漏风险。结果表明:实现顶管施工期间地面变形控制在10 mm左右,重要建(构)接收筑物变形控制在2 mm左右,实践证明新工艺应用和设备改良对大断面矩形顶管正常施工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使得大断面矩形顶管工艺在城市中心敏感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顶管 液压伺服止退架 全断面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大型复杂钢结构智能化施工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齐宏拓 刘界鹏 +4 位作者 程国忠 崔娜 刘雨鑫 刘虎 梁俊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常面临施工尺寸质量难以把控、构件提升变形监测困难和合拢段现场配切效率低等问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全覆盖地、快速精准地获取复杂构部件在施工过程中的点云数据,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为此,该... 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常面临施工尺寸质量难以把控、构件提升变形监测困难和合拢段现场配切效率低等问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全覆盖地、快速精准地获取复杂构部件在施工过程中的点云数据,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为此,该文以重庆两江新区寨子路钢拱桥为工程背景,开展基于点云数据的大型复杂钢拱桥智能化施工方法的全流程研究。基于标靶球检测算法、快速四点一致集算法、迭代最近邻算法等实现标靶球点云数据的自动检测及多站点云数据之间的自动配准;通过BIM点云化技术、kNN算法等完成目标点云数据的半自动化提取,实现拱肋尺寸的智能化检测;基于八叉树算法、区域增长算法等实现拱肋提升变形的智能检测;为缩短拱肋的合拢工期,基于BIM模型焊缝信息提取技术、主成分分析算法、Canny边界检测算法、霍夫变换算法等提出数字化预拼装算法,得到合拢段的配切量。工程应用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智能施工方法效率高、自动化程度好,研究成果可为大型复杂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装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和算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复杂钢结构 智能化施工 施工尺寸质量检测 提升变形检测 合拢段配切 点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隧道“楔形掏槽+高能孔”布设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漆涛 陶铁军 +3 位作者 田兴朝 谢财进 万安桐 张厚英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3,120,共10页
在大断面隧道爆破中,由于掏槽孔的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掌子面中间岩体时常出现“鼓肚”现象。为解决大断面隧道爆破“鼓肚”现象,提出了一种“楔形掏槽+高能孔”的炮孔布设新方法。以云南省鲁巧高速共和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 在大断面隧道爆破中,由于掏槽孔的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掌子面中间岩体时常出现“鼓肚”现象。为解决大断面隧道爆破“鼓肚”现象,提出了一种“楔形掏槽+高能孔”的炮孔布设新方法。以云南省鲁巧高速共和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楔形掏槽+高能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炮孔底部有效应力和岩体动态损伤,并与现场隧道掏槽爆破方案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现场爆破试验对所提新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验验证了“楔形掏槽+高能孔”炮孔布设方法可有效消除“鼓肚”现象,减少掏槽孔和数码电子雷管数量,确定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性;主掏槽孔底部测点1、2和3产生的应力值较小,当高能孔爆炸后,应力急剧上升至454.9 MPa,可对主掏槽孔爆破后遗留的中间保留岩体进行有效破除;采用改进后的爆破方法,掘进效率提升16.9%,炮孔平均利用率达到91.5%,炸药单耗降低19.7%。提出的大断面隧道“楔形掏槽+高能孔”布设方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为大断面隧道爆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爆破 楔形掏槽 高能孔 “鼓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箱梁大节段整孔吊装线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志鹏 曹明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某跨海大桥部分连续钢箱梁采用大节段整孔吊装。钢箱梁大节段由小节段接长而成,在制造阶段考虑钢箱梁预拱度设置;为确保接长后钢箱梁制造误差满足要求,钢箱梁小节段出胎前进行预拼装,检查几何尺寸,并设置线形控制点;大节段组拼时通过线... 某跨海大桥部分连续钢箱梁采用大节段整孔吊装。钢箱梁大节段由小节段接长而成,在制造阶段考虑钢箱梁预拱度设置;为确保接长后钢箱梁制造误差满足要求,钢箱梁小节段出胎前进行预拼装,检查几何尺寸,并设置线形控制点;大节段组拼时通过线形控制点定位,并对焊接完成后的几何尺寸及线形进行复核。在架设阶段,建立大节段线形调整流程,将大节段调整到指定位置确定环切量;针对大节段架设存在梁端夹角的问题,利用墩顶千斤顶顶落大节段做刚体旋转调整其夹角,使得钢梁顺接。钢箱梁大节段安装成联后,高程和平面线形偏差总体均在10 mm以内,线形控制效果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钢箱梁桥 大节段整孔吊装 线形控制 出胎复核 环切量 梁端夹角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宽 莫冠旺 +3 位作者 李响 沈平欢 万波 刘建坤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4,共15页
基于某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上下台阶法施工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台阶长度和锚杆纵距2种施工参数改变带来的影响。利用数值模型对不同台阶长度(分别为30,40,50,60 m)和不同锚杆纵距(分别为1.0,1.5,2.0 m)情况进... 基于某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上下台阶法施工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台阶长度和锚杆纵距2种施工参数改变带来的影响。利用数值模型对不同台阶长度(分别为30,40,50,60 m)和不同锚杆纵距(分别为1.0,1.5,2.0 m)情况进行研究,对隧洞周边岩体中塑性区、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情况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合数值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施工现场采用台阶长度为50 m和锚杆纵距为1 m的施工参数较合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施工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公路隧道 数值模拟 台阶法 台阶长度 锚杆纵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稳定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义苗 司建锋 +2 位作者 常毛毛 乔懿麟 李昊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39-244,共6页
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的稳定性是影响综采工作面正常设备安装与回采的关键因素,以小保当一号煤矿112203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112203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顶板变形机理及理论支护参数。采用离散元数值... 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的稳定性是影响综采工作面正常设备安装与回采的关键因素,以小保当一号煤矿112203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112203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顶板变形机理及理论支护参数。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UDEC Trigon模型,研究了支护强度对二次成巷顶板裂隙演化规律、破坏模式和损伤程度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合理的支护技术能够控制顶板微裂纹的扩展降低宏观裂隙的发育高度。长短锚索联合支护后顶板岩层中存在的岩石桥能够有效的限制宏观裂缝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交界面区域的重点支护能够降低二次成巷顶板裂隙的发育高度,减弱深部大断面切眼顶板岩层的损伤程度。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加长锚索以及单体液压支柱的补强支护后,112203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两帮移近量稳定在350 mm左右,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550 mm左右,顶板未出现明显离层,最大顶板离层量为2.4 mm。本文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有助于理解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顶板破坏模式,同时为其控制技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切眼 顶板变形 Trigon模型 联合支护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跨小净距隧道断面形态及合理间距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辉 陈卫忠 +3 位作者 陈培帅 田洪铭 曹俊杰 赵武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41-646,共6页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n编程,对某拟建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不同扁平率及其间距进行参数化设计;采用精确罚函数法以及Nelder-Mead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有限元优化分析计算程序,以隧道开挖面积、围岩塑性区、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等作为优化目标值,对建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计算,提出依托工程条件下扁平率及间距的最优组合。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推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 参数化建模 断面形态 合理间距 Nelder-Mea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大跨度公路隧道松动荷载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0
14
作者 曲海锋 朱合华 蔡永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9-994,1000,共7页
确定松动荷载的方法多为规范法和理论公式法,这些方法都建立在对以往隧道松动荷载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双洞八车道扁平大跨度公路隧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隧道形式。由于其跨度增加、扁平率降低,现有松动荷载的算方法是否适用于双洞... 确定松动荷载的方法多为规范法和理论公式法,这些方法都建立在对以往隧道松动荷载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双洞八车道扁平大跨度公路隧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隧道形式。由于其跨度增加、扁平率降低,现有松动荷载的算方法是否适用于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已成为隧道建设者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广州龙头山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概括和总结了各种松动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用这些方法计算龙头山隧道的松动压力,分析和对比计算结果,并通过数值计算和实测围岩压力对各种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各种方法的产生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各自的适用性;根据研究结果,对扁平大跨度公路隧道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大跨度 公路隧道 松动荷载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顶大断面切眼裂隙场演化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何富连 许磊 +1 位作者 吴焕凯 王艳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针对厚煤顶大断面切眼宽度日益增大,围岩控制难题日益凸显的窘境,选取山西五家沟煤矿5203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了切眼宽度6~10m过程中,围岩裂隙场分布特征、拓展趋势及相对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岩裂隙场分为3个区:... 针对厚煤顶大断面切眼宽度日益增大,围岩控制难题日益凸显的窘境,选取山西五家沟煤矿5203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了切眼宽度6~10m过程中,围岩裂隙场分布特征、拓展趋势及相对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岩裂隙场分为3个区:裂隙贯通区、裂隙发育区、微裂隙区,均呈“半椭圆”状;切眼宽度的增加,顶板裂隙3区深度与切眼宽度成正比关系;两帮裂隙3区呈“台阶式”增长;底板裂隙贯通区呈“台阶式”增长,其余两区线性增长。同时,加剧了顶板微裂隙区向裂隙发育区的转化和裂隙发育区向裂隙贯通区的转化。由侧压系数1.0时不同切眼宽度等应力轴比分析,可知:顶板塌落区高度与巷高呈正指数增大,两帮塌落区厚度呈负指数减小。认为:性能优越的锚杆可更好的限制裂隙滑移,延缓围岩碎胀变形;双桁架锚索可锚固在肩角无裂隙区和顶板深部预应力叠加区,可封闭顶板中部裂隙贯通区。基于此提出了高强、高预紧力锚带网和双桁架锚索联合控制技术,切眼掘出后10d实现自稳,顶底板相对移近量125mm,两帮相对移近量94mm,顶板累计离层3mm。该研究丰富了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理论及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顶 大断面 切眼 裂隙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高层建筑特大跨度超大断面偏压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学富 刘佳祥 +2 位作者 丁燕平 陈俊涛 余元全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3,共7页
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高层建筑特大跨度超大断面隧道工程,对其采用双侧壁导坑主楼侧先开挖、双侧壁导坑裙楼侧先开挖、单侧壁导坑主楼侧先开挖、单侧壁导坑裙楼侧先开挖等4种施工方法条件下全过程进行弹塑性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 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高层建筑特大跨度超大断面隧道工程,对其采用双侧壁导坑主楼侧先开挖、双侧壁导坑裙楼侧先开挖、单侧壁导坑主楼侧先开挖、单侧壁导坑裙楼侧先开挖等4种施工方法条件下全过程进行弹塑性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下穿高层建筑特大跨度超大断面隧道,在支护、支撑措施合理情况下,采用上台阶单侧壁导坑法能够满足变形和受力要求;隧道地表存在不对称荷载时采用双(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先开挖地表荷载较小侧导洞优于先开挖地表荷载较大一侧导洞。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高层建筑物 特大跨度 超大断面 施工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周丁恒 曹力桥 +1 位作者 王晓形 房师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73-1581,共9页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围岩稳定性差,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加强隧道施工监测,根据监测调整后续施工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的现场监测试验方案及不同开挖工序下隧道支护体系受力特...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围岩稳定性差,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加强隧道施工监测,根据监测调整后续施工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的现场监测试验方案及不同开挖工序下隧道支护体系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左右洞上台阶开挖引起支护体系应力分布较大变化,是隧道支护主要监测控制点;②右洞上、下台阶开挖引起中墙内力较大变化,是中墙稳定主要监测控制点;③右洞上、下台阶开挖对支护应力的纵向影响范围约为隧道跨度的1/3和1/2;④对于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应及早施作二衬,封闭成环,以改善结构受力。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 连拱隧道 支护体系 现场监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胜关长江大桥动力特性现场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孟鑫 姚京川 +3 位作者 刘鹏辉 王巍 杨宜谦 柯在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6,共7页
采用车—线—桥系统试验的方法,测试动车组通过大胜关长江大桥及邻近线路区段时车辆、轨道和桥梁的动力响应,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现场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的横、竖向刚度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动车组作用下,梁体最大动... 采用车—线—桥系统试验的方法,测试动车组通过大胜关长江大桥及邻近线路区段时车辆、轨道和桥梁的动力响应,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现场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的横、竖向刚度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动车组作用下,梁体最大动力增量为设计荷载的5%,梁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32m·s-2(20Hz低通数字滤波后),未出现共振现象,桥梁整体动力性能良好;在现有桥梁结构型式组合的条件下,车辆与桥梁的相互作用水平要小于由线路状况突变引起的轮轨相互作用;动车组经过主桥和引桥过渡区段时,梁体竖向刚度的差异对车辆、轨道和桥梁的动力响应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连续钢桁拱桥 大跨度 动力特性 试验 过渡段 车—线—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眼联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53
19
作者 张东 苏刚 程晋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3-1887,共5页
针对深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眼断面大、深埋层、支护难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支护方式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锚网索支护或棚式支护,"锚网索加挑棚和木垛联合支护"方式能够较好地控制大跨度、大高度条件下的切... 针对深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眼断面大、深埋层、支护难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支护方式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锚网索支护或棚式支护,"锚网索加挑棚和木垛联合支护"方式能够较好地控制大跨度、大高度条件下的切眼顶板及两帮围岩的变形。介绍了该支护方式的具体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并成功应用于潘集第一煤矿2141(3)工作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切眼 联合支护 锚网索 挑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历超 王梦恕 李宇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6-310,共5页
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格栅和型钢支护结构对浅埋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的影响规律。现场试验表明,施工引起的沉降比较均匀,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对控制整体沉降差别不明显。格栅钢架... 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格栅和型钢支护结构对浅埋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的影响规律。现场试验表明,施工引起的沉降比较均匀,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对控制整体沉降差别不明显。格栅钢架的受力比型钢钢架小且分布更为均匀,说明格栅钢架受力更为有利。格栅与型钢钢架受力状态相似且都合理。模拟计算表明,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相比,型钢支护的位移更小。较之格栅,型钢支护拱顶沉降减小16%~18%,边墙收敛减小23%,拱脚沉降减小18%。在V级黄土隧道中采用双侧壁法开挖大断面隧道,围岩将发生较大塑性变形。塑性区域发展范围较大,需及时支护,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对塑性发展范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黄土隧道 格栅支护 型钢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