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深薄基岩综采工作面合理煤柱宽度优化研究
1
作者 畅艳平 刘闯 +1 位作者 牛小雪 张启硕 《陕西煤炭》 2025年第3期24-28,56,共6页
为研究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开采条件下,煤柱宽度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压规律的影响,以苏家寨煤矿5103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开采模型。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当工作面与回风巷之间留... 为研究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开采条件下,煤柱宽度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压规律的影响,以苏家寨煤矿5103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开采模型。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当工作面与回风巷之间留设的煤柱为3 m时,回风巷道处于减压区,应力集中系数较小;煤柱宽度为5~12 m时,整个煤柱完全塑性破坏,煤柱强度急剧下降,巷道支护要求高;煤柱宽度大于15 m时,煤柱中塑性破坏范围减小,煤柱强度下降不明显;结合矿井实际支护方式和效果,确定工作面与回风巷道之间留设的煤柱尺寸为12~15 m。研究结果对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的煤柱宽度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煤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刚柔组合整体铺网回撤支护研究
2
作者 王晋华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研究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刚柔组合整体铺网回撤支护技术。指出了该技术在提高采煤效率和保障工作面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明确强调了刚柔组合整体支护技术的前沿性和应用价值,并详细探讨了刚柔组合整体铺网回撤支护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案及其... 研究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刚柔组合整体铺网回撤支护技术。指出了该技术在提高采煤效率和保障工作面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明确强调了刚柔组合整体支护技术的前沿性和应用价值,并详细探讨了刚柔组合整体铺网回撤支护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案及其优缺点。最后,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 刚柔组合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片帮治理研究
3
作者 张宇航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225-227,共3页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煤壁稳定性差、片帮等问题,以5607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分析了片帮影响因素并提出以提高煤体强度为主的片帮治理措施。依据现场情况,提出在采面回采巷道内、主撤巷道内布置注浆钻孔,对...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煤壁稳定性差、片帮等问题,以5607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分析了片帮影响因素并提出以提高煤体强度为主的片帮治理措施。依据现场情况,提出在采面回采巷道内、主撤巷道内布置注浆钻孔,对末采阶段煤体进行加固,并具体给出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工程应用后,末采范围内破碎煤体得到有效加固,工作面末采期间基本不出现片帮情况,为5607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收尾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破碎煤体 片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大角度转采工艺的应用
4
作者 曹志勇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234-237,共4页
长春兴煤业井田范围内断层、陷落柱发育,整体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对盘区采掘布局影响较大。基于此,长春兴煤业在22309工作面采用大角度转采技术,不但缩短了掘进巷道距离,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而且有效提升了煤炭资源回收率。结合长春... 长春兴煤业井田范围内断层、陷落柱发育,整体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对盘区采掘布局影响较大。基于此,长春兴煤业在22309工作面采用大角度转采技术,不但缩短了掘进巷道距离,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而且有效提升了煤炭资源回收率。结合长春兴煤业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固定点转采和不固定点转采2种转采技术的优缺点,最终认为不固定点转采技术更加有利于22309工作面的采煤管理。长春兴煤业22309工作面转采技术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矿井的特厚煤层转采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大角度转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面软岩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应用
5
作者 范敬丰 《江西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5-7,11,共4页
大运华盛煤业20203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运输顺槽顶底板均为软岩、巷道断面较大,围岩控制困难。围绕大采高软岩回采巷道的变形特点及支护方法展开分析,提出及时支护与动压影响软岩巷道补强支护的围岩控制技术方案。... 大运华盛煤业20203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运输顺槽顶底板均为软岩、巷道断面较大,围岩控制困难。围绕大采高软岩回采巷道的变形特点及支护方法展开分析,提出及时支护与动压影响软岩巷道补强支护的围岩控制技术方案。现场应用后,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和底鼓量最大值分别较优化前减少了43.8%、71.0%和59.0%,巷道围岩变形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面 软岩回采巷道 锚网索联合支护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断裂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洪涛 罗紫龙 +3 位作者 韩子俊 韩洲 陈小港 彭佳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大采高综放开采易形成强烈的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断裂演化规律对工作面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以羊场湾煤矿160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的断裂过程与覆岩运移规律... 大采高综放开采易形成强烈的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断裂演化规律对工作面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以羊场湾煤矿160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的断裂过程与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导水裂隙带内岩层随工作面推进表现为“台阶下沉”,同层岩层下沉趋势沿走向表现为“急剧下降—稳定(最大值)—快速上升—稳定(最小值)”。工作面覆岩运动场由两区分布(加速下沉区、缓慢下沉区)演化为三区分布(加速下沉区、缓慢下沉区、稳定区)。对离层演化与地表下沉规律进行了定量描述,运用理论计算表达式深入地剖析了地表的动态下沉机理及其相关因素。结合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覆岩断裂演化的形态变化特征:覆岩断裂形态由“单等腰梯形”演化为“双等腰梯形”,表土层影响区由“矩形”演化为“倒梯形”。分析了覆岩中垮落区、离层区、压实区、裂隙富集区的动态演化过程:垮落区逐渐增大至一定程度,高度小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离层区由下至上逐渐发育并随工作面向前移动,离层区逐渐闭合形成压实区,且压实区逐渐增大并最终保持稳定,裂隙富集区位于采空区前后端部并随工作面向前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相似模拟 覆岩运动场 覆岩运移 覆岩断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浅埋8 m超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现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建喜 张犇 +1 位作者 胡俭 毛小娃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以陕北矿区某矿2203浅埋超大采高综采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浅埋超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日微震事件数达到峰值后,综采面继续回采8.25~11 m内,能量大于103J的事件增多,微震事件能量及支架压力达到峰值... 以陕北矿区某矿2203浅埋超大采高综采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浅埋超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日微震事件数达到峰值后,综采面继续回采8.25~11 m内,能量大于103J的事件增多,微震事件能量及支架压力达到峰值,随后顶板出现垮落现象。综采面初次来压前,微震总能量为6.40×10^(3)J,矿压显现期间为1.07×10^(4)J,总能量增长67%;由于综采面矿压显现与微震最大能量峰值出现一致,通过2次最大能量峰值时综采面位置可以确定综采面周期来压步距。2203综采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4.75 m,周期来压步距为27~35.25 m,由此确定,顺槽超前支护距离为36 m,实践表明,2203综采面采用ZCZY10300/31/55D型超前液压支架满足巷道超前支护的要求。微震监测是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的有效手段,采用液压支架压力变化与微震能量协同分析的方法研究超大采高综采面的矿压规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综采面 8 m超大采高 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3 位作者 许永祥 张金虎 雷声 李艳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8,共13页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提出了大采高支护理论及围岩智能耦合控制的突破是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突破的首要因素,完善的感知体系建立是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的前提,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推进及装备智能协同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阐明了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剖析了采高增加对硬煤层冒放性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基于煤矸识别、放煤机构控制的“纯煤段记忆放煤+煤岩分界模糊段人工反馈式干预放煤”的智能放煤控制策略;分析了大采高开采“采–运”协同智能耦合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刮板输送机链速间联动调节的工作面装备间多机异构耦合自适应协同控制模型;研发了厚煤层开采中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不断突破开采高度极限的新认识,从开采装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的突破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开采 高端开采装备 支架–围岩耦合 大采高综采 大采高综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优化及巷道支护 被引量:5
9
作者 彭林军 吴家遥 +3 位作者 何满潮 宫凯旋 陈东旭 徐顺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4,共12页
为研究深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矿压控制问题,以国能宁煤集团枣泉煤矿2^(-2)特厚煤层130203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道为背景,基于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建立了巷道围岩内、外应力场动态结构力学模型,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 为研究深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矿压控制问题,以国能宁煤集团枣泉煤矿2^(-2)特厚煤层130203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道为背景,基于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建立了巷道围岩内、外应力场动态结构力学模型,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针对不同尺寸煤柱煤体应力对比分析,将原留设15 m护巷煤柱缩小至5 m进行了煤柱优化。结果表明:在稳定的内应力场掘巷有利于巷道的稳定性,避免了顶板事故及冲击地压相关灾害的发生,现场5 m小煤柱护巷工程应用中,130203回风巷道小煤柱侧变形量为1050 mm,实体煤帮变形量为400 mm,两帮呈现不对称性变形,底板局部底鼓量为1400 mm;深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采用5 m小煤柱护巷方案设计正确,极大改善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环境,整体设计满足生产要求,现场应用良好。130203工作面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成功应用,为矿井开采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特厚煤层 大采高综放开采 沿空巷道 煤柱优化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腾 姜永东 +3 位作者 刘华君 邹勇 桂涛 陈飞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共9页
针对急倾斜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剧烈,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川煤石洞沟煤矿3111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得到了31111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16.4m,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40m,明确了31111机巷超... 针对急倾斜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剧烈,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川煤石洞沟煤矿3111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得到了31111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16.4m,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40m,明确了31111机巷超前支护距离;结合微震监测三维定位技术,得到了31111综采工作面“三区”(煤壁支承压力影响区约40m,离层区122~144m)和“三带”(顶板垮落带0~2m、裂隙带2~30m、弯曲下沉带30~96m)范围,揭示了急倾斜大采高岩层周期性破断规律及“厂”型移动拱特征,为后续来压预测预报,实施沿空留巷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及压力分布规律,提出在非断层带采用弓型柔性掩护支架+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沿空留巷方法,断层带采用弓型柔性掩护支架+锚网索+矸石胶结充填联合支护的沿空留巷方法。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刚柔并举,对采空区垮落矸石有良好的支撑、掩护作用,保障了沿空留巷安全,实现矿山无煤柱安全经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大采高 矿山压力与控制 沿空留巷 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通风条件采煤机附近高度及风速对粉尘浓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南 张科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4,共9页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产尘是工作面的重大尘源,严重影响采煤机司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研究负压通风条件大采高(6m)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附近高度及风速对粉尘浓度的影响,基于自主搭建的相似实验平台和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产尘是工作面的重大尘源,严重影响采煤机司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研究负压通风条件大采高(6m)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附近高度及风速对粉尘浓度的影响,基于自主搭建的相似实验平台和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下采煤机附近不同高度及相同高度的粉尘沿程分布和采煤机处风流分布及割煤粉尘的运移,并提出了综合防尘建议。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割煤机道与回风巷道近下帮粉尘浓度随高度降低而增加,且回风隅角中煤壁和采空区附近的低风速和涡流使得粉尘浓度下降幅度很大;同一截面同一高度下粉尘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风速较小时粉尘浓度变化曲线较平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煤机滚筒风流的阻碍使得采煤机机身前的风流流动方向向采煤机偏移,高速风流会对采煤机司机产生不利影响;采煤机道空间断面上,靠近采煤机区域距离工作面顶板越近,粉尘浓度越大;建议大采高综采面通风除尘风速不应低于2m/s,采煤机下风侧20~50m粉尘扩散范围开启喷雾装置。研究结论为大采高综采面粉尘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采煤机 粉尘浓度 高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覆岩“两带”高度综合探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吉春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34-139,共6页
为获取大采高综采“两带”高度,促进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以斜沟煤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经验公式预估、现场试验探测和数值仿真计算,对18102工作面8#煤综采时的覆岩“两带”高度演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仅考虑了... 为获取大采高综采“两带”高度,促进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以斜沟煤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经验公式预估、现场试验探测和数值仿真计算,对18102工作面8#煤综采时的覆岩“两带”高度演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仅考虑了采厚因素影响,用于预测“两带”发育高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场钻探压水试验和瞬变电磁探测综合探测得到覆岩垮落带高度34.6 m,导水裂隙带高度74.8 m;分析了大采高综采时覆岩破坏高度、围岩应力场变化和位移场变化,“两带”高度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探测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矿山的顶板管理、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留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带”高度 综采大采高 厚煤层 覆岩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忠 黄志增 范志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0,共9页
为了促进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及装备的快速发展,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的开采,分析了我国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大采高综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探索、技术引进、国产化替代再到创新引领的整个过程和成功经验,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是我... 为了促进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及装备的快速发展,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的开采,分析了我国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大采高综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探索、技术引进、国产化替代再到创新引领的整个过程和成功经验,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持续不断的理论研究支撑了开采技术创新,进而带动了煤炭行业全产业链的技术升级,促进了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技术创新依然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唯有通过工艺创新,方能推动大采高综采技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煤壁片帮 矿压显现 顶板灾害 综采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面喷雾降尘系统优化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文杰 张小涛 张文政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2,共7页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降尘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大柳塔煤矿开采层作业区为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喷雾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现有喷雾降尘技术的梳理与比较,提出了支架接尘、煤机内外喷雾与尘源跟踪喷雾相结合的综合降尘技术...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降尘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大柳塔煤矿开采层作业区为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喷雾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现有喷雾降尘技术的梳理与比较,提出了支架接尘、煤机内外喷雾与尘源跟踪喷雾相结合的综合降尘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风速为1.5 m/s时优先选用HH9.5喷嘴;随着压力的增大,喷雾面积及高浓度喷雾区域呈上涨趋势,压力为6 MPa时经济效益最佳;喷雾综合降尘技术对总粉尘的降尘率达90.11%~94.43%,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率达81.96%~84.40%,工作面空间内的总粉尘质量浓度可低至20 mg/m^(3),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低至10 mg/m^(3)。综上所述,喷雾综合降尘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可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粉尘污染 喷雾降尘系统 尘源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帆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慈林山煤矿3109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实例,为解决该工作面在遇断层和超前支撑应力、构造应力耦合状态下,其破碎岩体容易发生超前冒顶和片帮的问题,针对性设计注浆方案与选定注浆浆液;工程实践表明,该工作面破碎区域注浆效果良好,实现了... 以慈林山煤矿3109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实例,为解决该工作面在遇断层和超前支撑应力、构造应力耦合状态下,其破碎岩体容易发生超前冒顶和片帮的问题,针对性设计注浆方案与选定注浆浆液;工程实践表明,该工作面破碎区域注浆效果良好,实现了安全推采,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面 大采高 断裂构造 应力耦合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研究
16
作者 范文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3-347,共5页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通过侵入的大断面冲刷带所带来的煤机截割困难、矿压异常等难题,本文以补连塔煤矿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例,总结了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内冲刷带的探测方法,根据定向钻探结果研究确定了大采...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通过侵入的大断面冲刷带所带来的煤机截割困难、矿压异常等难题,本文以补连塔煤矿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例,总结了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内冲刷带的探测方法,根据定向钻探结果研究确定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通过冲刷带的方法,总结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通过冲刷带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推过冲刷带期间矿压显现规律,为类似地质条件的综采工作面通过冲刷带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 定向钻探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关键技术研究
17
作者 崔海海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2期199-201,304,共4页
针对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特点,探究了智能化技术在该工作面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液压技术、采煤机及其他智能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1套完整的智能化综采方案,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面中,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显著提高采煤效率,降... 针对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特点,探究了智能化技术在该工作面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液压技术、采煤机及其他智能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1套完整的智能化综采方案,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面中,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显著提高采煤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智能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柳林煤矿液压支架封闭控尘装置优化及应用
18
作者 庄学安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人员活动区域的粉尘来源主要是液压支架降柱移架,液压支架产尘具有阵发性、产尘强度大、易扩散等特点。为了解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降柱移架粉尘给人员活动区域带来的粉尘污染问题,结合液压支架结构,设计优化了...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人员活动区域的粉尘来源主要是液压支架降柱移架,液压支架产尘具有阵发性、产尘强度大、易扩散等特点。为了解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降柱移架粉尘给人员活动区域带来的粉尘污染问题,结合液压支架结构,设计优化了新型的支架封闭控尘装置,控降尘效率达到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粉尘污染 液压支架 封闭控尘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沉陷规律数值分析及其监测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伟 陈志远 +3 位作者 陈元祯 王亚朋 杨桂林 尹星翰 《煤炭科技》 2024年第6期67-75,79,共10页
为了研究金鸡滩煤矿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与变形规律,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得到了上述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绘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走向和倾向主断面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 为了研究金鸡滩煤矿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与变形规律,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得到了上述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绘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走向和倾向主断面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和下沉速度变化曲线,确定了地表移动启动距、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移动过程持续时间等动态移动参数。根据最终的地表下沉和水平位移观测结果,确定了地表移动稳定后的角量参数,包括沿走向和倾向的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最大下沉角、充分采动角等。根据117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构建了开采沉陷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3D)计算机模拟软件揭示了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的位移分布特征、应力分布特征,并通过对塑性区的分析,得到开采区上方的垮落裂缝带高度达120 m,地表开采裂缝预计深度在27 m以内,整个采深为260 m。通过模拟分析、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得出的下沉曲线基本吻合,表明通过三者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监测大采高综放开采下的沉陷,为金鸡滩煤矿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区地面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开采沉陷 数值分析 监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面顶煤冒放性研究
20
作者 陈晓伟 《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为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结合塔山煤矿10501工作面5号煤层的开采条件,分别从埋深、煤体强度、煤体裂隙发育程度、夹矸强度和厚度、采放比等方面分析了顶煤冒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了2号和5号煤层采动对顶煤破碎效果... 为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结合塔山煤矿10501工作面5号煤层的开采条件,分别从埋深、煤体强度、煤体裂隙发育程度、夹矸强度和厚度、采放比等方面分析了顶煤冒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了2号和5号煤层采动对顶煤破碎效果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夹矸破碎程度高,顶煤冒放性好,达到了预期工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开采 含夹矸顶煤 顶煤冒放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