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ing loading path and die linetype of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hydroforming 被引量:2
1
作者 祝效华 石昌帅 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24-231,共8页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of deep and superdeep well exploitation, a technology of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meshing with rotor is presented. Based on...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of deep and superdeep well exploitation, a technology of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meshing with rotor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elastic-plasticity theory, an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tube size, material mechanical parameters,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loading paths, the external pressure plastic forming mechanical model of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optimal loading path of metal stator lining tube hydroform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ll thickness reduction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 tube hydroforming(THF) is about 4%, and thre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forming quality are presented: fillet stick mold coefficient, thickness relative error and forming quality coefficient. The smaller the three criteria are, the better the forming quality is.Each indicator has a trend of increase with the loading rate reducing, and the adjustment laws of die arc transition zone equidistance profile curve are acquired for improving tube forming quality. He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external pressure THF used for processing high-accuracy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igning new kind of stator structure which has better performance and longer servic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 hydroforming loading path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lining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2
作者 CHEN Ming-jun, LI Dan, DONG Shen (Precis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27,共2页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is then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erostatic form is adopted to build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transverse guideway, longitudinal guideway and the spindle of the grinder in this system.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 is achieved, such as the turning accuracy of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is 0.05 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spindle is GE 220N/μm, axial rigidity is GE 160 N/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guideway is GE 200N/μm, the highest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grinder is 80 000 rev/min and its turning accuracy is 0.1 μm, the resolut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guideway is 4.9 nm. Adjusting range of this adjusting mechanism is 2 mm in the Y direction, the adjusting accuracy of th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0.1 μm. Micro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of this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adopts two-backfeed strategy, and angle displacement back-feed is realized by photoelectric encoder, it’s resolution is 655 360 pulse/rev. after 4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it’s angle displacement resolution is achieved 2 621 440 pulse/rev. Straight-line displacement is monitored by single frequency laser interferometer (DLSTAX LTM-20B, made in Japan). This CNC system adopts inimitable bi-arc step length flex C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t’s CN system resolution is 5 nm.So this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ensures profile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part. The resolution of this interferometer is 5 nm. Finally, lots of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is grinding system. Some optical aspheric parts, with profiles accuracy of 0.3 μm, surface roughness less than 0.01 μm,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ptical aspheric surfac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hybrid algorithm based on tabu search and large neighbourhood search for car sequencing problem 被引量:7
3
作者 ZHANG Xiang-yang GAO Liang +1 位作者 WEN Long HUANG Zhao-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The car sequencing problem(CSP)concerns a production seq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rs in the mixed-model assembly line.A hybrid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find an assembly sequence of CSP with minimum violations.Firs... The car sequencing problem(CSP)concerns a production seq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rs in the mixed-model assembly line.A hybrid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find an assembly sequence of CSP with minimum violations.Firstly,the hybrid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tabu search and large neighborhood search(TLNS),servicing as the framework.Moreover,two component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hybrid algorithm.One is the parallel constructive heuristic(PCH)that is used to construct a set of initial solutions and find some high quality solutions,and the other is the small neighborhood search(SNS)which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new constructed solutions.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algorithm(PCH+TLNS+SNS)obtains100best known values out of109public instances,among these89instances get their best known values with100%success rate.By comparing with the well-known related algorithms,computation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 sequencing problem large neighborhood search tabu search ratio constra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剪胀特性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建新 杨寒冰 +3 位作者 陈朋朋 丁鑫昱 王亚楠 刘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3,共10页
为推广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了相同配合比,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剪胀特性,在剪切大变形条件下(轴向应变ε_(a)=30%)对最大粒径D_(max)分别为26.5、31.5、37.5 mm沥青混凝土进行... 为推广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了相同配合比,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剪胀特性,在剪切大变形条件下(轴向应变ε_(a)=30%)对最大粒径D_(max)分别为26.5、31.5、37.5 mm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静三轴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比较D_(max)分别为19、37.5 mm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差异性,基于未考虑心墙和堆石体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对新疆某典型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骨料粒径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型转为硬化型;相同围压条件下,大粒径骨料(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的切线模量E_(t)低于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围压增加时,D_(max)=37.5 mm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偏应力、最大体应变相较于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都有所下降,适当增大最大骨料粒径可以减弱剪胀性;提出了初始物理参数(围压、不同最大粒径)计算相变应力比M_(pt)的表达式,可作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剪缩剪胀转化的判断依据,M_(pt)越大,剪胀性越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心墙沉降率、最大小主应力和最大大主应力均几乎无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在高应力、深厚覆盖层条件的高坝工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静三轴试验 相变应力比 剪胀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飞机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
5
作者 尼早 黄一桓 谢海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4,I0001,共11页
针对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采用机翼翼根测力、模型变形视频测量等多种测量手段,研究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气动特性及载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马赫... 针对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采用机翼翼根测力、模型变形视频测量等多种测量手段,研究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气动特性及载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马赫数下,迎角为正时,弹性模型的升力和阻力系数均小于刚性模型;固定迎角下,在不同马赫数范围内,弹性模型的升力、阻力系数和升力线斜率均小于刚性模型。在迎角0°~6°的范围内,翼根弯矩弹刚比小于翼根剪力弹刚比,证实了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的静气动弹性效应可以在机翼翼根剪力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机翼翼根弯矩。流场显示结果表明,机翼翼尖最大变形超过200 mm。机翼外侧受弹性变形影响产生了负扭转,减小了当地迎角,从而降低了翼根的剪力、弯矩和扭矩。本研究明确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载荷的重要影响,为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载荷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 机翼载荷 风洞试验 大柔度机翼 大展弦比机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海岸带成像仪设计与验证
6
作者 张孝弘 褚备 +12 位作者 郑君 李妥妥 高扬 刘晓林 李可 范建凯 曹伟 王牧卿 刘辉 王磊 齐文雯 徐彭梅 张可立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
为满足对海岸带区域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低杂光、大动态范围与高重访特性的观测需求,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创新性设计了兼具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和宽幅成像能力的海岸带成像仪,成像仪基于离轴三反主光学系统,采用成像镜头加高精度指... 为满足对海岸带区域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低杂光、大动态范围与高重访特性的观测需求,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创新性设计了兼具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和宽幅成像能力的海岸带成像仪,成像仪基于离轴三反主光学系统,采用成像镜头加高精度指向镜侧摆、多谱段集成TDICCD线阵探测器推扫的成像体制,实现了9个谱段在水体低辐亮度条件下的高信噪比和大动态范围成像。文章围绕成像仪的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突破及性能验证展开研究,在关键技术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口径高精度指向镜机构设计、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设计以及杂散光抑制设计等。通过实验室性能测试、外场性能测试和在轨性能测试验证了成像仪的成像品质和功能性能,结果表明:成像仪运行稳定,各工作模式功能正常,全色谱段和多光谱谱段的分辨率、图像信噪比、动态传函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研究成果为提升海岸带遥感观测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成像仪 多光谱 遥感相机 信噪比 闭环控制 大口径指向摆镜 海洋水色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角率对方柱绕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
7
作者 杜晓庆 毕研钊 +1 位作者 方立文 董浩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5,共9页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2.2×10^(4)、均匀来流和全风向角下,研究了方柱气动性能和绕流形态随切角率(0、1/14、1/7、2/7)的变化规律。与标准方柱相似,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切角方柱周围流场依次呈现“前角分离流态”、“分离泡流态...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2.2×10^(4)、均匀来流和全风向角下,研究了方柱气动性能和绕流形态随切角率(0、1/14、1/7、2/7)的变化规律。与标准方柱相似,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切角方柱周围流场依次呈现“前角分离流态”、“分离泡流态”和“附着流流态”等三种流态。随着切角率的增大,切角方柱整体上呈现平均阻力系数减小、斯托罗哈数增大的趋势。小风向角下(α<10°),切角方柱的平均升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随切角率显著减小;大风向角下(α>25°),大切角率(2/7)方柱的升力系数大于标准方柱。在前角分离流态和分离泡流态之间的临界风向角附近,切角方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均达到极小值,平均升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达到极大值。随着切角率的增大,不同风向角下的切角方柱尾流宽度有变窄的趋势,但方柱尾流涡脱强度的变化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 切角率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万里 涂春鸣 +1 位作者 肖凡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I0005,共15页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增强故障期间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首先,全面分析2种故障类型下VSG的惯性和阻尼对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引入角频率偏差反馈的有功环控制,并基于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综合分析VSG的暂态响应;接着,给出一种考虑最优阻尼比的VSG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暂态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暂态响应 最优阻尼比 小信号模型 大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长径比弹药弹炮耦合可靠性参数灵敏度分析
9
作者 李子涵 高小科 +1 位作者 王军 刘宁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针对大长径比智能弹药发射过程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高、影响因素复杂、参数设计难度大等特点,采用SPH光滑粒子算法建立某舰炮弹炮耦合模型,对关键结构采用有限元与关键参数化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挤进、膛内运动弹炮耦合过程,结合Vuamp子程... 针对大长径比智能弹药发射过程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高、影响因素复杂、参数设计难度大等特点,采用SPH光滑粒子算法建立某舰炮弹炮耦合模型,对关键结构采用有限元与关键参数化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挤进、膛内运动弹炮耦合过程,结合Vuamp子程序,实现了挤进过程中内弹道计算与弹炮耦合有限元仿真联合求解。以弹丸出膛姿态,身管炮口振动输出参数表征,构建载荷、边界等与响应输出的映射关系,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获得各个输入参数对炮口状态的影响程度。得出大长径比弹丸质心在轴线上的偏移是占比最高的影响因素。该过程与结果为进一步提升火炮可靠性提供方法与依据,以便获得最优弹炮参数设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径比弹药 弹丸结构 弹炮耦合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径比值对霍尔推力器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范昊天 孙强 +1 位作者 杨慧欣 丁永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1-320,共10页
大高径比霍尔推力器具备轻量化固有优势和高性能潜在优势,有望满足多样化空间任务对高性能电推进系统的迫切需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大高径比设计准则,其综合性能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促进大高径比霍尔推力器高径比值选取准则的建立,... 大高径比霍尔推力器具备轻量化固有优势和高性能潜在优势,有望满足多样化空间任务对高性能电推进系统的迫切需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大高径比设计准则,其综合性能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促进大高径比霍尔推力器高径比值选取准则的建立,本文通过数值仿真手段探究了大高径比值对霍尔推力器放电特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径比变化的衍生影响主要受工质电离效率和离子壁面损失主导,其与各粒子的密度分布、能量分布以及其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密切相关。就放电性能而言,霍尔推力器存在一个最佳高径比值,对于典型工况下的1.35 kW级霍尔推力器,该最佳高径比值为0.67。在最佳高径比条件下,霍尔推力器内部的高气体密度区与电子聚集区匹配良好,由此可获得较高的工质利用率和电流利用率,推力器放电效率也因此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推进 霍尔推力器 大高径比值 放电特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楔面双成形角对大断面轴一次轧制成形的影响
11
作者 闫华军 翟晨 +5 位作者 张军改 代学蕊 王宝雨 刘晋平 周兴邦 石小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目的简化楔横轧大断面轴件二次起楔轧制模具,探究不同模具参数对大断面轴件轧制的影响规律。方法将二次起楔轧制改为一次轧制,通过在轧制过程中对坯料进行受力和做功分析,寻找适合大断面轴件轧制的模具楔形。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探... 目的简化楔横轧大断面轴件二次起楔轧制模具,探究不同模具参数对大断面轴件轧制的影响规律。方法将二次起楔轧制改为一次轧制,通过在轧制过程中对坯料进行受力和做功分析,寻找适合大断面轴件轧制的模具楔形。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模具参数对坯料轧制时所受等效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调整模具参数进行实际轧制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单成形角模具楔形并不适合大断面轴件一次轧制成形,而底部大角度、顶部小角度的双成形角模具楔形则可以保证坯料受到足够的轧制力使金属顺利流动,又可以避免因金属流动过快而导致的轧制后期应力过度积累和凹心过长缺陷;当楔高比较小时,大轴段和小轴段连接处出现了凹陷现象,当楔高比较大时,大轴段和小轴段连接处出现了折皮缺陷;连接处轴件所受等效应力值随着成形角α_(1)和α_(2)的增大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结论最优模具参数组合如下:楔高比λ=0.75,成形角α_(1)=32°,成形角α_(2)=18°;经实验验证轴件成形质量良好,简化后的一次轧制模具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横轧 大断面轴 单楔面双成形角 楔高比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扩径率斜轧穿扩工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12
作者 熊宇杰 陈建勋 +2 位作者 胡建华 陈晨 李学进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4,共8页
设计了一种穿孔工艺,通过优化后的轧辊与新型的顶头配合,成功将实心圆坯一次性轧制为大口径的空心毛管,显著提高了穿孔时的扩径率。在计算各种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模型,并利用Simufact模拟软件进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大... 设计了一种穿孔工艺,通过优化后的轧辊与新型的顶头配合,成功将实心圆坯一次性轧制为大口径的空心毛管,显著提高了穿孔时的扩径率。在计算各种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模型,并利用Simufact模拟软件进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大扩径率穿扩工艺过程中管材的变形规律。并采用理论计算获得的工艺参数对管坯进行了轧制实验,并对轧制得到的毛管的宏、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轧制后的管坯壁厚分布均匀,横截面的圆整度较好,微观组织分布均匀,满足使用要求,验证了轧制模型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轧穿扩 大扩径率 有限元分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大直径单桩极限水平抗力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刘德广 罗成喜 王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6,共8页
国内外近海风机大多采用大直径单桩基础,大直径单桩设计的控制工况通常是水平荷载下的响应。传统API方法主要用于细长桩,近年发展起来的PISA方法用四类弹簧表征土体对桩的反力,原理上更适合低长径比的单桩,但PISA方法中的极限水平抗力... 国内外近海风机大多采用大直径单桩基础,大直径单桩设计的控制工况通常是水平荷载下的响应。传统API方法主要用于细长桩,近年发展起来的PISA方法用四类弹簧表征土体对桩的反力,原理上更适合低长径比的单桩,但PISA方法中的极限水平抗力计算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选取我国南海典型砂土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变化土体相对密实度、桩径和长径比等关键参数,比较桩基响应曲线,发现了三种广泛采用的极限水平抗力表达式均有明显局限性。最后基于大量变动参数有限元分析,建议采用两段式表达极限水平抗力随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单桩 砂土 水平荷载 有限元法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岸滩植被明渠水流结构研究
14
作者 陆丹蓉 张汇明 +1 位作者 柳梦阳 凌宇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水生植被是天然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通常生长在近岸区域,对岸坡稳定及河道行洪能力有重要影响。植被在生长过程中,随植被高度变化或水位变动,淹没度(水深与植被高度的比值,H/hv)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流特性。通过构建沿河岸分布淹... 水生植被是天然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通常生长在近岸区域,对岸坡稳定及河道行洪能力有重要影响。植被在生长过程中,随植被高度变化或水位变动,淹没度(水深与植被高度的比值,H/hv)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流特性。通过构建沿河岸分布淹没植被群的明渠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研究了4种淹没度(4.0、3.0、2.0、1.5)下植被群周围的平均流场和湍流结构。结果表明:当明渠单侧分布淹没植被时,断面上最大流速偏离渠道中心,出现在非植被区一侧,且随淹没度减小,逐渐向自由水面靠近。淹没植被群引起垂向混合层产生,加剧水流紊动,高紊动能区域分布在植被与非植被区交界面以及植被群顶端界面附近。随淹没度减小,水平剪切层涡的尺寸明显增加,淹没度为1.5时,水平剪切层涡可以延伸至非植被区内部,同时断面二次流的强度也随淹没度减小而增强,整个流场内的紊动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淹没度 流速分布 二次流 相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MCP的新型防离子反馈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妮 孙超 +7 位作者 杨凯莉 朱宇峰 焦岗成 邱洪金 李朋博 郝子恒 黄武军 王江浩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传统技术制备的MCP防离子反馈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像管的信噪比,长时间的工作条件下也会降低像管的可靠性,基于传统防离子反馈膜缺陷导致的像管信噪比和可靠性性能亟需改善和提高的迫切需求,开展一种用于MCP的新型防离子反馈膜研究。... 传统技术制备的MCP防离子反馈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像管的信噪比,长时间的工作条件下也会降低像管的可靠性,基于传统防离子反馈膜缺陷导致的像管信噪比和可靠性性能亟需改善和提高的迫切需求,开展一种用于MCP的新型防离子反馈膜研究。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在有较高长径比的MCP通道内壁及输入端的通道孔处制备一层连续的高质量U型结构的防离子反馈膜,经MCP综合检测装置测试,与传统技术制备的MCP部件性能相比,新型防离子反馈膜致密,增益值较高,部件含碳量低,新型防离子反馈膜的MCP部件经制管后像管信噪比高,寿命可靠性高,此技术制备的新型防离子反馈MCP部件对与像增强器信噪比和可靠性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防离子反馈膜 原子层沉积技术 高长径比 信噪比 长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液膜冷却的自适应分辨率光滑粒子法模拟研究
16
作者 李欢 李强 杨秀峰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近年来,高速飞行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热环境和复杂的力学环境,液膜冷却凭借其独特的相变传热特性和流动控制能力,在飞行器外流场热/力耦合控制方面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然而,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当前实验研究存在诸多限制,传... 近年来,高速飞行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热环境和复杂的力学环境,液膜冷却凭借其独特的相变传热特性和流动控制能力,在飞行器外流场热/力耦合控制方面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然而,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当前实验研究存在诸多限制,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又难以同时处理大密度比气液交界面的复杂变形、液体蒸发/沸腾、流固耦合等问题。因此,本文发展了一种结合自适应分辨率算法和多相流传热传质算法的光滑粒子法。通过泊肃叶流和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2个典型算例,对自适应分辨率光滑粒子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液膜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冷却 光滑粒子法 自适应空间分辨率 大密度比多相流 流-固-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共流条件下过膨胀水下超声速气体喷流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张耐民 许昊 +2 位作者 孙铁志 孔德才 李芳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高压的水中环境下大扩张比发动机喷流易处于过膨胀状态,对发动机喷流流场及推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基于循环水洞开展了不同共流速度下过膨胀水下超声速气体喷流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尾空泡形态以及对应的推力时频特征。研究表明,低速... 高压的水中环境下大扩张比发动机喷流易处于过膨胀状态,对发动机喷流流场及推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基于循环水洞开展了不同共流速度下过膨胀水下超声速气体喷流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尾空泡形态以及对应的推力时频特征。研究表明,低速状态下过膨胀气体喷流难以形成附着于尾部的空泡和脉动泡沫型尾空泡,这种流动状态下推力振动幅值较大,并且振荡具有丰富的频率特征(36~743Hz),随着共流速度的弗劳德数Fr增大到8.57,喷流最终将形成完整的尾空泡,此时推力振荡幅值显著下降,并且推力平均值明显提高。试验中还观察到喷流诱导尾空泡内部气体回流区域的流动现象,在Fr=8.57时观察到回流速度约为1.13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喷流 大扩张比喷管 过膨胀 尾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推进旋翼飞行器回转颤振特性研究
18
作者 程毅 余智豪 +1 位作者 王司文 赵金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针对高速前飞状态分布式推进旋翼飞行器存在的回转颤振动力学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性强且快速高效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耦合气弹动力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中等变形梁理论,考虑旋翼和机翼间弹性、惯性耦合,采用基于CFD修正的片条理论,... 针对高速前飞状态分布式推进旋翼飞行器存在的回转颤振动力学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性强且快速高效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耦合气弹动力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中等变形梁理论,考虑旋翼和机翼间弹性、惯性耦合,采用基于CFD修正的片条理论,建立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气弹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其前飞状态下的回转颤振特性。在证明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后,同时研究了耦合系统动力学参数(机翼、短舱和旋翼等)对飞行器回转颤振临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先发生扭转失稳,后发生面内弯曲失稳,机翼扭矩刚度对系统临界颤振速度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面外和面内弯曲刚度,其颤振运动的三维效应十分明显,呈现为机翼扭转和面内外弯曲模态耦合。在低速状态下将升力桨张开并提高旋翼数量能有效增加系统气弹稳定性,无铰式桨叶挥舞刚度对系统临界颤振影响不大,增大旋翼拉力和降低旋翼转速有利于提高系统临界颤振速度,而增加旋翼和短舱高度则会降低系统临界颤振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推进 倾转机翼 气弹动特性 大展弦比 回转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炉降低灰铁比的冶炼策略
19
作者 闫汝康 刘其源 +3 位作者 张南 孙洪军 孙一家 代代兵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钢铁行业肩负着艰巨的节能降碳任务,大型高炉低碳冶炼是实现降碳的重要途径。灰铁比是高炉冶炼过程中除尘灰产量与生铁产量的比值,是衡量高炉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分析2020年我国15座3200m^(2)大型高炉的生产数据,系统讨论了灰... 钢铁行业肩负着艰巨的节能降碳任务,大型高炉低碳冶炼是实现降碳的重要途径。灰铁比是高炉冶炼过程中除尘灰产量与生铁产量的比值,是衡量高炉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分析2020年我国15座3200m^(2)大型高炉的生产数据,系统讨论了灰铁比与燃料消耗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降低灰铁比的方法,并以某企业1号高炉降低灰铁比生产实践为例,系统研究了灰铁比与燃料消耗、原料条件、操作制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灰铁比每降低1 kg/t,焦比降低3~4kg/t,燃料比降低约5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灰铁比 燃料比 低碳冶炼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深比理想U形峡谷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靖洪淼 崔胜楠 +3 位作者 李维康 乔明哲 赵万茹 许浩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183,共9页
山区峡谷地形多变,风场特性较平原地区更加复杂。为探究山区U形峡谷风场特性及其分布规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宽深比的理想U形峡谷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峡谷内平均风特性、脉动风特性和流场。结果表明,峡谷宽深比对平均风特性和脉... 山区峡谷地形多变,风场特性较平原地区更加复杂。为探究山区U形峡谷风场特性及其分布规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宽深比的理想U形峡谷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峡谷内平均风特性、脉动风特性和流场。结果表明,峡谷宽深比对平均风特性和脉动风特性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峡谷宽深比的减小,峡谷中的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峡谷的加速效应减弱,峡谷底部中心风攻角由正逐渐减小为负,湍流强度逐渐增大。峡谷内部各个位置处的功率谱均与von Kármán谱吻合较好,宽深比为0.33峡谷中心处脉动风谱峰值频率最小,由于山的阻挡作用,宽深比小的峡谷入口前的气流更加剧烈,峡谷内部涡更大。各工况峡谷内湍流积分尺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峡谷上方逐渐增大,随着峡谷宽深比增大,峡谷内各处湍流积分尺度变化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峡谷 宽深比 大涡模拟方法 风场特性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