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蔚 薛皓皓 +2 位作者 李雯 黎耀东 王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3-101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使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过程、结果、有无并发症等情况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m...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使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过程、结果、有无并发症等情况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研究案例1 08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胆囊息肉患者使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相比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肠蠕动恢复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息术较LC痛苦轻、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黏膜下肿物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志强 于健春 康维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保留贲门、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黏膜下肿物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胃黏膜下肿物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住院患者63例,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短期临床结局及长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保留贲门、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黏膜下肿物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胃黏膜下肿物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住院患者63例,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短期临床结局及长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均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成功保留了贲门及幽门,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14~78岁,平均(52.8±18.1)岁。63例手术中,61例由胃镜辅助完成,其中52例病灶浆膜面无法探及,需胃镜术中定位。除胃体外,胃底、胃窦部肿物51例,距贲门或幽门平均(2.9±1.1)cm,最近距离贲门1cm。病理结果显示,63例患者肿物直径0.8~8.2cm;其中44例(69.8%)肿物<2cm,19例(30.2%)≥2cm。病变分布:胃底45例(71.4%)、胃体12例(19.0%)和胃窦6例(9.6%)。术后病理确诊胃肠间质瘤54例、类癌3例、异位胰腺2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2例。平均随访35个月,无复发或死亡。患者无烧心、嗳气等症状,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是胃黏膜下肿物的优选治疗方式,胃镜实时定位及支撑作用为保留贲门和幽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镜联合手术 微创手术 腹腔镜 术中内镜 胃黏膜下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微创治疗之路 被引量:7
3
作者 苏向前 杨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61-1366,共6页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但传统的开腹手术通常伴随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还会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今后或...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但传统的开腹手术通常伴随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还会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今后或将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目前,胃癌微创外科技术主要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即内镜下肿瘤切除和腹腔镜手术。不久的将来,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和机器人手术也将为胃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随着各种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将显著改善。目前,许多有关各种微创技术的高水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胃癌微创外科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并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创外科 内镜切除 腹腔镜胃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