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祥 严长清 +3 位作者 刘斯琦 阿慧娟 朱晨曦 戴煜暄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混合变化检测法和变化矢量分析法进行变化检测,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对每种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于试验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等优点,适合试验区以及整个江苏海岸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检测。最终,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获得了5期近30年江苏海岸带土地覆被分类图,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应用于江苏海岸带的变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变化检测 江苏海岸带 主成分分析 混合变化检测 变化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减弱配准误差影响的LUCCD方法
2
作者 惠文华 郭新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LUCCD),其结果的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对图像进行空间位置配准时的残余误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统计学的观点出发,在对配准误差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LUCCD),其结果的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对图像进行空间位置配准时的残余误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统计学的观点出发,在对配准误差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传统的变化矢量分析(CVA)与配准误差的分布特征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的方法,并用某地区的多时相TM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漏检率和错检率,大大提高了变化检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便盖变化检测(luccd) 变化矢量分析(CVA) 配准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andsat 5 TM数据对南京土地覆盖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斌飞 敖雪 +1 位作者 翟晴飞 蒋璐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353-356,363,共5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南京市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1988年7月5日和2006年5月4日两个时相的Landsat 5 TM遥感数据,基于ENVI软件平台,用相对配准校正方法将1988年的影像校正到2006年的影像水平上,对两期影像分别做最大似然分类... 为了更好地研究南京市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1988年7月5日和2006年5月4日两个时相的Landsat 5 TM遥感数据,基于ENVI软件平台,用相对配准校正方法将1988年的影像校正到2006年的影像水平上,对两期影像分别做最大似然分类,提取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并辅以地面调查,对其城镇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其扩展的原因。结果表明:1988~2006年南京市城镇面积增长的速度很快,城镇动态扩展表现为近郊城市化、远郊近郊化和农村郊区化;新增城镇用地主要是对耕地的侵占和对乡村用地的合并,并且挤压山体、林地和水体。与常规的地面测量与调查相比,利用Landsat 5 TM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研究不仅缩短了研究周期,而且提高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遥感 变化监测 城镇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比较--以内蒙古草原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信芳 罗一英 +2 位作者 庄大方 王世宽 王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192-7201,共10页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分辨率逐渐提高,促进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从传统像元级的检测向面向对象的检测转变。为了探究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与常规...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分辨率逐渐提高,促进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从传统像元级的检测向面向对象的检测转变。为了探究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与常规的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评价。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包头地区为试验区,选取2002年及2011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比较了图像代数运算、图像变换、图像空间结构特征和面向对象的多种变化检测方法,对研究区两期土地覆盖进行了变化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总体精度、kappa系数上都有明显的优越性,总体精度均在87.42%以上,尤其以面向对象的变化矢量分析方法精度最高,达91.56%。此外,主成分差异法也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总体精度为87.83%。对总体精度较高的3种方法在不同土地覆盖变化类型中检测效果的研究表明:对于研究区几种主要土地覆盖变化类型,面向对象的变化矢量分析法均有较理想的检测效果,平均精度为85%左右,且始终优于面向对象的光谱向量相似法,以居民地及旱地相关的变化类型最为明显;主成分差异法对不同土地覆盖变化类型检测效果差异很大,对其中4种变化类型的精度甚至达到了93%以上,但对于检测草地与裸地间转化精度很低,甚至只有8.69%;在与工矿用地有关的土地覆盖变化类型中,面向对象的变化矢量分析法的精度明显高于主成分差异法,而在与居民地有关的变化类型中,主成分差异法表现出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检测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月臣 杨华 +1 位作者 刘春霞 赵纯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9-216,共8页
土地覆盖变化对与促进全球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是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最有力的技术手段。各国学者发展了众多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表明每种方法都具有优势与不足。实际研究中通常同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选择其中最优的进行... 土地覆盖变化对与促进全球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是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最有力的技术手段。各国学者发展了众多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表明每种方法都具有优势与不足。实际研究中通常同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选择其中最优的进行特定目的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化检测研究中的遥感数据预处理、主要变化检测方法、变化检测阈值确定、变化类型分析以及检测精度检验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冯春 郭建宁 +2 位作者 闵祥军 李杏朝 傅俏燕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3期81-85,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的变化信息为人类资源环境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给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供了理想的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的变化信息为人类资源环境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给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供了理想的数据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精度与效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也使得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变化检测中。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精度,但在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江苏盐城市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晓祥 徐盼 +2 位作者 戴煜暄 申翔 汤春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区域,海岸带LUCC的研究对适应环境和自然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沿海具有代表性的盐城市作为研究区,选取1978-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区域,海岸带LUCC的研究对适应环境和自然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沿海具有代表性的盐城市作为研究区,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参考国内外遥感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建立遥感分类系统,使用主成分分析(PCA)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方法,并在GIS分析技术支持下获取盐城市近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其结构、数量、速率及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研究时段内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但利用结构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但近几年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比重不断攀升;(2)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速率上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一级地类数量增长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由1978年的167.01km2扩张至2007年的725.19km2,增长至原来的4.34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在2004-2007年高达15%以上;(3)从空间格局变化看,盐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开发区和新辟为市区的盐都区发展速度最快,而滨海港、大丰港的建设和周边国有盐场的改制也显著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海岸带 变化检测 城市扩展 GIS 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自动发现土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贺奋琴 何政伟 +2 位作者 胡振琪 尹建忠 房世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实现快速、自动化发现土地覆盖变化这一目标,在分析传统主成分差异法、差异主成分法、多波段主成分法三种不同处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变换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modifi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操... 为了实现快速、自动化发现土地覆盖变化这一目标,在分析传统主成分差异法、差异主成分法、多波段主成分法三种不同处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变换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modifi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操作中先将d1时相多光谱影像作主成分分析,得PC1d1,PC2d1,…,PC6d1;d2时相高分辨率全色波段PAN与PC1d1进行直方图匹配后,采用了经反复试验效果较好的3×3模板进行边缘滤波增强;然后取代PC1d1与PC2d1,PC3d1,…,PC6d1进行主成分逆变换,作者在ENVI4.0和IDL6.0工具包支持下实现了这一融合算法。以北京海淀区为例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MPCA法不仅能够快速发现变化信息,而且增强了影像纹理,弥补了传统主成分分析法的缺陷。此外,变化信息提取精度较高,其Kappa系数比传统主成分差异法、差异主成分法、多波段主成分法依次提高了0.063,0.118,0.029,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变化信息发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PCA) MPCA 土地覆盖 变化信息 自动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J-1小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宇 杜培军 +1 位作者 唐伟成 柳思聪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为了评价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BJ-1)遥感数据监测煤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效果,针对其数据特点,选择基于图像信息运算和图像信息变换的直接变化检测法以及分类后比较法,对徐州东矿区2007~2008年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为了评价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BJ-1)遥感数据监测煤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效果,针对其数据特点,选择基于图像信息运算和图像信息变换的直接变化检测法以及分类后比较法,对徐州东矿区2007~2008年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对比、评价各种方法在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BJ-1数据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变化矢量分析法的检测精度最高,其后依次为图像比值法、图像差值法和多波段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变化检测,确定徐州市东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较为集中的几个区域,包括东矿区北部的青山泉矿、韩桥矿、董庄矿和南部的大黄山矿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一号小卫星(BJ-1) 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矿区 变化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相遥感影像样本迁移模型与地表覆盖智能分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培军 林聪 +3 位作者 陈宇 王欣 张伟 郭山川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5-966,共12页
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重建过去几十年的地表覆盖是实现时空多维地理场景感知与动态建模的基础,但存档历史遥感影像分类面临样本选择难、多时相影像协同解译水平低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已有土地覆盖产品与对应遥感影像中几何及属... 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重建过去几十年的地表覆盖是实现时空多维地理场景感知与动态建模的基础,但存档历史遥感影像分类面临样本选择难、多时相影像协同解译水平低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已有土地覆盖产品与对应遥感影像中几何及属性特征约束的样本时空迁移方法,将迁移获得的训练样本嵌入多时相地表覆盖分类框架,获得多期地表覆盖分类结果,实现历史时期地表环境的智能感知与动态制图。太湖流域多时相分类的结果表明,无监督样本迁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先验几何约束和光谱属性,从参考地表覆盖产品中快速获得可靠的训练样本,多时相分类精度均高于89%,满足大区域多时相地表覆盖的分类需求,为地理环境演变建模提供了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分类 地表覆盖 迁移学习 聚类分析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盛辉 殷守敬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多维信息图像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景观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进行评定,并对变化驱动力做出推断,最后据此提出合理利用和...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多维信息图像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景观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进行评定,并对变化驱动力做出推断,最后据此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土地利用/覆盖 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扩展的土地覆盖转换像元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学 童小华 刘妙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9,共5页
基于土地覆盖类型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改进了一种扩展的基于比较叠合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用于分析城郊土地覆盖类型的变换情况.这种扩展的变化检测方法可同时实现多种土地覆盖类型间的变化检测,依据土地覆盖类型图像中不同类型具有不同... 基于土地覆盖类型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改进了一种扩展的基于比较叠合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用于分析城郊土地覆盖类型的变换情况.这种扩展的变化检测方法可同时实现多种土地覆盖类型间的变化检测,依据土地覆盖类型图像中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灰度值或RGB(三元色)值的特点,将灰度的或RGB彩色的土地覆盖类型图像重叠得到土地覆盖变化图像,从而统计各种土地覆盖类型的定量转化.以上海市嘉定区1989年、1995年、2001年和2006年4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例,应用该检测方法,计算了1989年及1995年、1995年及2001年和2001年及2006年3个年份间隔各种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相互转换数据,验证了扩展的变化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分类 变化检测 土地覆盖 土地类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框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继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前变化信息提取存在的问题是自动化和定量化水平不高 ,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信息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 ,将这一复杂过程分解为变化位置发现、变化区域提取、变化类型确认以及变化... 目前变化信息提取存在的问题是自动化和定量化水平不高 ,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信息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 ,将这一复杂过程分解为变化位置发现、变化区域提取、变化类型确认以及变化信息表示四个步骤 ,构建了技术流程 ,并对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文章的技术方法能有效提高变化信息提取的自动化、定量化和可靠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生态环境 影像迭加模式 技术流程 影像差值法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图谱研究——以大福州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明 李慧珍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3期29-33,53,I0001,共7页
本论文应用RS和GIS复合技术提取大福州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从现状结构、发展变化(净变化与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大福州城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了实验区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和空间扩展图谱,其研究和建立的土地利用斑块形... 本论文应用RS和GIS复合技术提取大福州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从现状结构、发展变化(净变化与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大福州城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了实验区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和空间扩展图谱,其研究和建立的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与扩展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形-数-理结合”和“系列化”、“谱系化”、“模型数值化”的特征,本工作是地学信息图谱在LUCC中的应用尝试,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 遥感自动检测方法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光谱与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丰硕 杨晓梅 +2 位作者 齐文娟 孟樊 王志华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3,共8页
针对仅利用遥感影像单一光谱指数提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融合光谱与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覆盖综合变化检测方法,用于提高总体变化检测精度。首先利用互补的4个光谱检测指标获得尽可能消除季相差异误差的初始变化... 针对仅利用遥感影像单一光谱指数提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融合光谱与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覆盖综合变化检测方法,用于提高总体变化检测精度。首先利用互补的4个光谱检测指标获得尽可能消除季相差异误差的初始变化检测结果,然后根据坡度、坡向剔除因山体阴影造成的虚检部分。以江西省西南地区Landsat TM影像为例,对比了融合光谱和地形因子的综合变化检测方法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分类后变化检测方法的结果,表明前者的变化检测精度比后者提高了13.67%,且虚检率降低了15.56%,这说明融合光谱和地形因子的综合变化检测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遥感变化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变化检测 光谱 地形因子 融合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缩影的多时相遥感语义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维鹏 王健 +2 位作者 张文钧 谷俊涛 陈广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标签稀缺和标签技术增长缓慢限制了多时相语义变化检测发展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有噪声、低分辨率的弱标签替代高分辨率标签进行多时相语义变化检测的方法。首先,采用低分辨率卫星数据平滑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输入的质量...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标签稀缺和标签技术增长缓慢限制了多时相语义变化检测发展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有噪声、低分辨率的弱标签替代高分辨率标签进行多时相语义变化检测的方法。首先,采用低分辨率卫星数据平滑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输入的质量差异。其次,通过将缩影(epitomes)模型和标签超分辨率算法作为统计推理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预估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图,并拟合一个小型FCN网络对生成的遥感图像分类图进行后处理来改善其分类的效果。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时相土地覆盖分类图像之间的差异得出变化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与其他多时相语义变化检测方法 FCN/all相比,平均交并比(mIoU)提高了8.9个百分点,能够有效检测土地覆盖分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监督 标签超分辨率 缩影 土地覆盖变化图 语义分割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承德市建成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百生 杨越 杨依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300-302,共3页
采用2000、2009和2014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对承德市建城区(含双桥区与双滦区)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并进行精度验证,得到3期承德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对研究区内土地覆盖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转移矩阵... 采用2000、2009和2014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对承德市建城区(含双桥区与双滦区)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并进行精度验证,得到3期承德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对研究区内土地覆盖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转移矩阵进行变化监测。结果表明:2000~2014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城市化的加剧导致承德市建筑用地面积呈现增长趋势,耕地和森林与灌草丛地面积出现负增长。因此,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承德市建成区森林与灌草丛覆盖面积,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变化监测 承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区域国土空间变化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洁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95-199,217,共6页
本文选取武汉市城区2010、2015和2020年的Landsat TM影像作为时序数据集,介绍城市区域国土空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9.2对3个时相的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提取、处理、对比、分析,从城区、植被... 本文选取武汉市城区2010、2015和2020年的Landsat TM影像作为时序数据集,介绍城市区域国土空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9.2对3个时相的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提取、处理、对比、分析,从城区、植被、水域3个主要变化方面,分析国土空间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集 国土空间 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 被引量:32
19
作者 郑朝菊 曾源 +3 位作者 赵玉金 高文文 赵旦 吴炳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58-7869,共12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基于全国30 m土地覆被数据集,分析了近20 a来西南地区土地覆被格局、...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基于全国30 m土地覆被数据集,分析了近20 a来西南地区土地覆被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同时,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2000—2010年250 m分辨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对森林、灌丛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西南地区土地覆被以森林和草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9.08%和24.11%。2)1990—2010年西南地区森林、湿地和人工表面分别增加1.39%、5.86%和48.57%,灌丛、耕地和裸露地分别减少2.12%、2.88%和0.64%,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生态建设重点区、城市圈、地震灾区、三峡库区、三江源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云南南部。3)2000—2010年西南地区森林、灌丛和草地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分别占26.54%、32.53%和28.87%,但汶川地震重灾区、横断山区、云南南部等地的森林及灌丛植被覆盖度下降,青藏高原东南部、川西高原草地退化。近20 a来,尽管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的土地覆被有一定影响,但人类活动仍然是导致其变化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变化监测 植被覆盖度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哥遗产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廖凯涛 王成 +2 位作者 习晓环 齐述华 KHUON Khun-neay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象征,近年来深受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困扰。利用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吴哥遗产本体及周边区域近3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变化信息,并基于转换矩阵方法分析各土地类型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野外地面实...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象征,近年来深受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困扰。利用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吴哥遗产本体及周边区域近3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变化信息,并基于转换矩阵方法分析各土地类型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野外地面实测数据对分类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基于光学影像的吴哥遗产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精度可达81.4%;遗产地周边建设用地增加迅猛;林地面积大量减少,主要转化为农业用地及草地;农业用地显著增加,来源于裸地及林地;水体和湿地变化较少;导致吴哥土地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旅游业带来的资源过度开发、森林大量砍伐,吴哥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和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正遭受极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哥遗产 光学影像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