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引资产权的属性、结构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左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9,共16页
文章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关于财产属性的公/私二元分野,基于吸引资产的集合性、协同性和价值弱可分割性的特征,论证了吸引资产的“俱乐部”产品性质,阐明了吸引资产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共有产权属性。文章进而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在区分吸... 文章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关于财产属性的公/私二元分野,基于吸引资产的集合性、协同性和价值弱可分割性的特征,论证了吸引资产的“俱乐部”产品性质,阐明了吸引资产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共有产权属性。文章进而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在区分吸引资产系统和吸引资产单元的基础上,刻画出公权性与私权性吸引资产的结构性嵌套关系,并提出了管理跨边界、跨尺度吸引资产系统的原则性方法。文章建议基于中央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三权分置”精神,构建“吸引资产权(集体地权)+(成员)不动产股权+(个体)不动产经营收益”的权利结构体系,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这一方案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本质,妥善平衡公私关系,实现维护人民福祉与保障财产权利的有效结合,亦可为国家在文化和旅游相关的商业和经济领域创造出新的资本形式。文章丰富了公共资源管理理论,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提供了对土地以及地上物的价值的新认识和对其权益属性的新理解,为基于中国独特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创新吸引资产权的实践形式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资产权 用益物权 俱乐部产品 集体土地所有制 嵌套产权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明秋 孙海燕 牛海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5,共4页
研究目的: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探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的完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土地无论是农用还是非农用,其收益权都是完全的;(2)... 研究目的: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探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的完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土地无论是农用还是非农用,其收益权都是完全的;(2)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的特殊性,国家土地征收权和土地管理权的存在并不构成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性的损害,因而其处分权也是相对完整的。研究结论:由于收益权和处分权是土地所有权最重要的两项权能,它们的完全与否将直接决定着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因此,目前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相对完全的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法 集体土地 土地所有权 完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逻辑起点、政策要义及入法路径 被引量:60
3
作者 靳相木 王海燕 +1 位作者 王永梅 欧阳亦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厘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逻辑起点及政策要义,并探索其入法路径。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结构解释和原意解释。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新思路是针对"两权分离"架构下宅基地改革无法破... 研究目的:厘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逻辑起点及政策要义,并探索其入法路径。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结构解释和原意解释。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新思路是针对"两权分离"架构下宅基地改革无法破解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性"架空"其物权性这一突出问题提出的,它以既要坚持宅基地制度的农村住房保障功能,又要让宅基地活起来为改革目标,以打破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既是身份性居住保障权又是物权性财产权"两权复合"的结构为改革突破口,以宅基地资格权独立成权并承载农民居住保障功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转型纯化为典型用益物权并承载资产功能为主要改革内容。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首先应在《民法总则》列举的民事权利类型这个坐标系中对宅基地"三权"分别进行定性,确定其各自所归属的权利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成果联接融入相应的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宅基地 身份权 物权 集体成员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集体”的重塑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志红 仲济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4,共6页
研究目的:对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提出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法律规定的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农民集体"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和运行机制缺乏,不能有效履行所有者职责,应按照民法上适格所... 研究目的:对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提出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法律规定的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农民集体"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和运行机制缺乏,不能有效履行所有者职责,应按照民法上适格所有权主体的要求重塑"农民集体"。研究结论:应赋予"农民集体"特殊法人地位,并借鉴企业法人治理的经验设置其机关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所有权 农民集体 主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文清 张莉琴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土地权属对农户生产性投入有着重要影响。采用9个省份1200个样本农户10年的长期平衡面板数据,应用反事实分析,测度了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确权有效促进了造林资本投入以及造林和森林抚育劳动力投入,... 土地权属对农户生产性投入有着重要影响。采用9个省份1200个样本农户10年的长期平衡面板数据,应用反事实分析,测度了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确权有效促进了造林资本投入以及造林和森林抚育劳动力投入,尤其对大规模农户产生了显著影响;确权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鉴于此,应更好地完成未确权林地的确权工作,适度扩大集体林地经营规模,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林业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地确权 土地权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产权房”的缘起、问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茂林 杨翼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0,共4页
近年,"小产权房"问题愈演愈烈、蔓延全国。究其根源,在于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和不断飙升的城市房价。因此,虽然国务院各部委一再下发文件禁止农村修建和出售"小产权房",有些地方政... 近年,"小产权房"问题愈演愈烈、蔓延全国。究其根源,在于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和不断飙升的城市房价。因此,虽然国务院各部委一再下发文件禁止农村修建和出售"小产权房",有些地方政府也强行拆迁"小产权房",但这些措施却依然不能阻止"小产权房"的迅猛发展势头和城市居民的购买热情。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以使村集体拥有较为真实完整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允许农村土地在合法范围内进入一级交易市场进行使用权流通,这有利于平抑房价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征地矛盾。但也应出台相应措施,防止耕地减少,并保证收入减少的地方政府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产权房 二元结构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的自然性和村民小组的主体权利辨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沈守愚 陈利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16,共5页
土地依其自然属性利用应不加限制,破坏自然属性作建设用地应合理规划、限制利用、严格管理。土地为社会共有物,与私有物不同,由公法、私法分别调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有双重权利,地权属国家统管,产权历来由直接经营管理地的村民集体所有... 土地依其自然属性利用应不加限制,破坏自然属性作建设用地应合理规划、限制利用、严格管理。土地为社会共有物,与私有物不同,由公法、私法分别调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有双重权利,地权属国家统管,产权历来由直接经营管理地的村民集体所有,依法规定履行已45年。今物权法改由村委会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合法理,特提出五点质疑,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体土地所有权 物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权能弱化论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郑和平 段龙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5,共8页
当前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弱化趋势凸显,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主体虚置导致的产权权能弱化和所有权裂变情境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保障不足两个方面,究其根本动因主要源于政治制度变迁与政策变革的双重影响、农村集... 当前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弱化趋势凸显,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主体虚置导致的产权权能弱化和所有权裂变情境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保障不足两个方面,究其根本动因主要源于政治制度变迁与政策变革的双重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体系残缺和产权保障政策不全、行政强权侵犯产权三个层面,因而必须从强化土地产权、确权改革、构筑新型集体经济治理机制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公权力运行三个方位重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在生产、流通与分配三个环节所体现的排他性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所有权 产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集体经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产权房治理与《土地管理法》修改 被引量:23
9
作者 宋志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5,共6页
研究目的: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和小产权房的治理提出建议。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解决制度障碍,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房开发和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有条件对外流转,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小产... 研究目的: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和小产权房的治理提出建议。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解决制度障碍,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房开发和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有条件对外流转,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小产权房。研究结论:正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不应禁止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应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对外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管理法 小产权房 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乡一体化视域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走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钟太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研究目的:在对城乡一体化实现之后的社会图景进行基本把握的前提下,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存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演进的应然形式。研究方法:演绎法,归谬法。研究结果:在城乡一体化目标视域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以存在的身份基础将丧失,... 研究目的:在对城乡一体化实现之后的社会图景进行基本把握的前提下,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存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演进的应然形式。研究方法:演绎法,归谬法。研究结果:在城乡一体化目标视域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以存在的身份基础将丧失,其制度功能亦将失效,故集体土地所有权必将消亡。另一方面,以私人所有权替代集体所有权亦不可取。研究结论:在构建完备的农村土地用益物权体系基础上,以国家所有权概括承继集体所有权方是正途。既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相符,同时亦保持了城乡法制统一,并真正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经济 集体土地所有权 城乡一体化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的土地产权分立制度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聂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88,共6页
传统中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土地所有权观念与制度,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产权分立。西周分封制度之下的井田制、北魏至唐的均田制,都是在土地国有前提下土地产权分立(分割)的例证。五代至北宋土地私有化愈演愈烈,但又兴起了土地集体共同所... 传统中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土地所有权观念与制度,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产权分立。西周分封制度之下的井田制、北魏至唐的均田制,都是在土地国有前提下土地产权分立(分割)的例证。五代至北宋土地私有化愈演愈烈,但又兴起了土地集体共同所有的土地制度;明代中叶以后,永佃权与"一田两主"的土地产权分立方式又大行其道。总的来看,在土地所有权分立的条件下,"土地公有"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土地集体共同所有的方式同样影响深远;而私有土地的所有权与占有使用权("占耕")的分立,以及土地所有权本身的分割,都是民间行之已久的习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 土地 产权分立 土地公有 集体共同所有权 分割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集体成员身份和土地产权相对分离--以成员土地资格权的收回或转让及继承为视角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遂全 耿敬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8,共9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产权收回、转让和继承,探究集体成员身份与产权相对分离理论及制定面向未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社会保障在城乡一体,集体成员身份保障功能在弱化,让农民工带财产进城需产... 研究目的:从土地产权收回、转让和继承,探究集体成员身份与产权相对分离理论及制定面向未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社会保障在城乡一体,集体成员身份保障功能在弱化,让农民工带财产进城需产权和身份分离,新型利益冲突需立法调控。研究结论:新型身份和产权关系应以农为本,逐步分离产权和身份绝对的绑定关系;土地经营权人可成为新社员和有偿使用宅基地;因入公职而离社,个人的由家庭共享,全家离社的承包地收回,宅基地保留与否视住房保障;宅基地资格权可为市民继承和转让,避免为占地新建闲置房;有农技的可优先继承股份和承包地;全家出国的,收回其土地产权;退休或恢复国籍回乡,可有偿使用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身份权 土地产权 相对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独立补偿问题研究——以《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的衔接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江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独立补偿已成为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征收实务中并未充分关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地位。依《物权法》第121条、第132条的文义解释,《物权法》规定的征收制度的体系性解释以及《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独立补偿已成为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征收实务中并未充分关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地位。依《物权法》第121条、第132条的文义解释,《物权法》规定的征收制度的体系性解释以及《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之间的体系性解释,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基于其用益物权请求征地补偿,且该请求权独立于土地所有权人的征地补偿请求权。在具体操作上,不应将承包经营权的补偿纳入土地所有权的征地补偿费中,而应参照土地所有权的补偿标准予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收 土地承包经营权 独立补偿 《物权法》 《土地管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规民约视角下的农地制度:文本解读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文章考察和分析了村规民约中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呈现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可能启示。研究发现,村规民约中的土地制度呈现强化村庄集体对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与村庄其他制度交织和镶嵌在一起、既遵守又规... 文章考察和分析了村规民约中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呈现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可能启示。研究发现,村规民约中的土地制度呈现强化村庄集体对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与村庄其他制度交织和镶嵌在一起、既遵守又规避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三个特点。研究认为,我们对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这一制度形塑下的小农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有限,现在如果盲目取消和抛弃这一制度,是否能得到好处是未知的,而坏处已经产生了;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村民委员会的角色冲突已不是问题的关键,而集体缺乏经济基础以及村庄内部土地分配不公平已成为主要矛盾;当作为习惯法的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相冲突时,不能公式化地强调以国家法同化习惯法,而应当寻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妥协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土地制度 土地集体所有制 国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曲苏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7,共6页
研究目的:对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法律思路及具体措施。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土地二元制度是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本原因,城市房产价格的不断飙升与政府监管的不力为小产权房... 研究目的:对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法律思路及具体措施。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土地二元制度是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本原因,城市房产价格的不断飙升与政府监管的不力为小产权房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小产权房问题需要通过权衡各种主体利益、创新土地立法以及运用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加以解决。研究结论:就现阶段来看,有代价的合法化与加强政府监管是处置小产权房问题的现实途径,而从长远来看,改革土地立法,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则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根本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小产权房 城乡土地二元制度 立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实证辨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聂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革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配置,化解现存悖论;改革只能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为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公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聂佳 《西部论坛》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很难与规范意义所有权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取得 农村集体组织 物权变动 所有权主体支配意志 所有权权能 处分权能 收益权能 规范意义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的所有制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蒲俊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农村集体土地[1]私权制度的理论研究通常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是一个整体上具有私法属性的制度以及现代民事理论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领域完全有效。然而,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需要的现实状况表明,坚持... 农村集体土地[1]私权制度的理论研究通常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是一个整体上具有私法属性的制度以及现代民事理论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领域完全有效。然而,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需要的现实状况表明,坚持上述两个假设而忽略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的所有制基础的研究取向不符合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演变的所有制基础和对现行制度的现实影响,由此获得完善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私权制度新的研究路径和具体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集体所有制 私法重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框架构想
19
作者 南振兴 陈果 南茜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0期84-91,共8页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是重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重点应是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使用权改革,突破口应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要保障依上述思路进行的这轮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必须构建起和谐统一的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弱化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集体土地的监管和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土地所有权 土地产权改革 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名义产权假象研究
20
作者 马明 张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313-314,317,共3页
从阐述名义产权的由来出发,提出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概念、名义产权的发展以及特点、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应该具备的两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名义产权假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土地事实上没有名义产... 从阐述名义产权的由来出发,提出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概念、名义产权的发展以及特点、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应该具备的两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名义产权假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土地事实上没有名义产权,需要政府对土地进行确权;为防止土地资源在名义产权假象下的浪费,需要政府加快土地确权步伐,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 集体所有制 产权 假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