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机载偏振遥感仪的偏振定标
被引量:
13
1
作者
邵卫东
王培纲
+1 位作者
郑亲波
施志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针对λ/4云母波片的相位延迟量相对误差为 3 %~ 5 %和一些云母片对于沿快轴和慢轴振动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 ,设计了一套基于极值法的偏振标定系统 ,分析了波片快慢轴吸收系数和相位延迟量对输出光强极值的影响 ,得到了各个通道波片...
针对λ/4云母波片的相位延迟量相对误差为 3 %~ 5 %和一些云母片对于沿快轴和慢轴振动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 ,设计了一套基于极值法的偏振标定系统 ,分析了波片快慢轴吸收系数和相位延迟量对输出光强极值的影响 ,得到了各个通道波片的标定结果 .利用上述结果 ,对理想线偏振光和非偏光进行了定标 ,其偏振度误差均小于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偏振遥感仪
偏振定标
λ/4云母波片
相位延迟量
相对误差
极值法
偏振光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婴幼儿脑电图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晓璐
孙瑞迪
+3 位作者
罗小青
匡光涛
余晓莉
江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以在婴幼儿脑电图监测中遇到的高大枕区"棘慢波样"λ波为切入点,探讨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具有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的5个月~1岁11个月患儿的脑电图,该图形在低频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
目的以在婴幼儿脑电图监测中遇到的高大枕区"棘慢波样"λ波为切入点,探讨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具有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的5个月~1岁11个月患儿的脑电图,该图形在低频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下频繁出现。以IPS作为诱发事件,参考诱发电位的叠加平均处理方式对5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处理。结果该λ波具有诱发电位性质,即同一患者在不同频率的闪光刺激下得到的叠加平均图形具有潜伏期一致、波幅不同、且与刺激具有锁时关系的特点。结论低频率的闪光刺激是鉴别该λ波的方法之一。该λ波的产生机制是枕叶皮层的视觉诱发电位未经叠加即显示出自发或诱发λ波,可能反映了部分婴幼儿枕叶皮层的高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λ波
间断闪光刺激
叠加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载偏振遥感仪的偏振定标
被引量:
13
1
作者
邵卫东
王培纲
郑亲波
施志华
机构
苏州大学通讯与电子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处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文摘
针对λ/4云母波片的相位延迟量相对误差为 3 %~ 5 %和一些云母片对于沿快轴和慢轴振动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 ,设计了一套基于极值法的偏振标定系统 ,分析了波片快慢轴吸收系数和相位延迟量对输出光强极值的影响 ,得到了各个通道波片的标定结果 .利用上述结果 ,对理想线偏振光和非偏光进行了定标 ,其偏振度误差均小于 1% .
关键词
机载偏振遥感仪
偏振定标
λ/4云母波片
相位延迟量
相对误差
极值法
偏振光
偏振度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degree of polarization
lambda
/4
wave
plate
polarizing calibration
分类号
V243.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婴幼儿脑电图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晓璐
孙瑞迪
罗小青
匡光涛
余晓莉
江军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神经电生理室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基金
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No.WX18Y13)。
文摘
目的以在婴幼儿脑电图监测中遇到的高大枕区"棘慢波样"λ波为切入点,探讨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具有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的5个月~1岁11个月患儿的脑电图,该图形在低频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下频繁出现。以IPS作为诱发事件,参考诱发电位的叠加平均处理方式对5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处理。结果该λ波具有诱发电位性质,即同一患者在不同频率的闪光刺激下得到的叠加平均图形具有潜伏期一致、波幅不同、且与刺激具有锁时关系的特点。结论低频率的闪光刺激是鉴别该λ波的方法之一。该λ波的产生机制是枕叶皮层的视觉诱发电位未经叠加即显示出自发或诱发λ波,可能反映了部分婴幼儿枕叶皮层的高兴奋性。
关键词
脑电图
λ波
间断闪光刺激
叠加平均
Keywords
electroencephalogram
lambda wave
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
superposed average
分类号
R741.0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机载偏振遥感仪的偏振定标
邵卫东
王培纲
郑亲波
施志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婴幼儿脑电图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王晓璐
孙瑞迪
罗小青
匡光涛
余晓莉
江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