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dynamic sequential test strategy for 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 被引量:3
1
作者 Shuming Yang Jing Qiu Guanjun Liu Peng 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71-77,共7页
Testing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realizing 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 (EHM).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at the static periodic test strategy may cause deficient test or excessive test, a dynamic sequential te... Testing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realizing 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 (EHM).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at the static periodic test strategy may cause deficient test or excessive test, a dynamic sequential test strategy (DSTS) for EHM is presented. Considering the situation that equipment health state is not completely observable in reality, a DSTS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partially observable semi-Markov decision pro- cess (POSMDP) is proposed. Firstly, an equipment health state degrad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Markov process, and the control limit maintenance policy is also introduced. Secondly, POSMDP is formulated in great detail. And then, POSMDP is converted to completely observable belief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 (BSMDP) through belief state. The optimal equ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DSTS, which minimize the long-run ex- pected average cost per unit time, are obtained with BSMDP.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in complex equipmen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ST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 (EHM) dynamic sequential test strategy (DSTS) partially observable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 (POSMDP) optimal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 with Built-in Test Equip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学志 于永利 +1 位作者 张柳 任帆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built-in test(BIT) on the system and select BITand test strategy,the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BITequipment are modeled and simulated by using Simulink.Based on the model,the ...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built-in test(BIT) on the system and select BITand test strategy,the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BITequipment are modeled and simulated by using Simulink.Based on the model,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built-in test equipments,maintenance time and error probabilities on the system usability are evalua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that they effect on the system differently.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complex system based on Simulink provides a technique approach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BITon the system and select BITand tes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application complex system built-in test equipment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和示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绍民 徐自为 +5 位作者 黄晓东 周纪 孙义博 陈莹莹 晋锐 徐同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1260,共10页
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参量尚无原位监测设备或缺乏大范围监测设备,且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亟需自主研发相关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技术,填补国内外相关设备的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本文主要介绍国家... 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参量尚无原位监测设备或缺乏大范围监测设备,且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亟需自主研发相关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技术,填补国内外相关设备的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本文主要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2023年立项的项目“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和示范”(2023YFF1303500)的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以及考核指标与创新点等。本项目紧密围绕国家生态监测需求,瞄准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高精度、自动、稳定监测等技术难点,研制极端生态环境(高寒、干旱)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6套,研建极端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1套,并开展基于物联网监测系统的研制设备野外测试和示范应用。项目将满足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实现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的自主创新与升级换代,大幅度提升极端生态环境野外台站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服务于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生态环境 水循环 监测设备 物联网监测系统 野外测试与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应用前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浩 巴好亮 +4 位作者 叶聪 王豪 沈永春 李国瑞 李艳青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随着“三深”(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存在诸多技术联系,研究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助力“三深”技术发展。本文从对比深空与深海环境特征角度出发,揭示了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 随着“三深”(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存在诸多技术联系,研究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助力“三深”技术发展。本文从对比深空与深海环境特征角度出发,揭示了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技术在压力、温度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进一步分别从结构安全性、复杂作业技术与装备、无人智能化与载荷小型化、试验场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前瞻性探索。分析发现,地外空间物理特征的多样性十分突出,部分热点星球的空间环境与深海环境存在较强的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压力及腐蚀环境等方面,这使得深海结构物的设计与防腐技术具备向深空探测领域的移植性;同时深空探测对于装备的复杂控制、无人自动化程度需求与深海装备的目标是一致的,具体的装备研制技术具备互换基础;海底火山区以及南极冰下湖存在非常明显的类地外空间特征,面向深空探测具备建立试验场的环境条件,可作为未来深海试验场以及深空探测新型试验技术的研究方向。综上所述,随着深海与深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技术互换以及跨域应用已经显现出较高的可能性,将深海工程技术充分地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将助力我国深空探测装备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深空探测 结构安全性 作业装备 智能化与小型化 深海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离心模型试验机上冻结装置研制与性能测试
5
作者 周洁 郭仲秋 +3 位作者 石振明 刘成君 周华德 班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40,共5页
离心模型试验是解决大时间跨度下冻土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现有冻土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制冷端只能起到控制温度边界功能,无法在土体内形成连续冻结墙。为模拟人工地层冻结过程中土体内管状冷源冻结过程,基于同济大学TJ-150岩土离心机,自... 离心模型试验是解决大时间跨度下冻土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现有冻土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制冷端只能起到控制温度边界功能,无法在土体内形成连续冻结墙。为模拟人工地层冻结过程中土体内管状冷源冻结过程,基于同济大学TJ-150岩土离心机,自主设计一套采用半导体制冷与可控液氮冻结的冻土离心试验装置。试验过程中,半导体制冷设备可实现对冻结墙边界温度的控制,液氮冻结装置能够实现对液氮的稳定存储和定点输送。基于此套试验装置开展了离心机微型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以探究冻融前后软土渗透系数变化规律试验,在15g离心超重力下检验了该装置的性能,并初步探究了通过离心机微型孔压静力触探装置测定软黏土冻融前后原位渗透系数差异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离心模型试验 半导体制冷 液氮冻结 试验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土与结构界面力学特性研究综述
6
作者 许增光 李梦平 曹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9,共14页
通过对土与结构界面力学试验设备、关键影响因素、数值模拟方法及本构模型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分析了当前试验设备的工程适用性与技术局限,阐明了多因素作用下界面力学特性的响应规律,总结了现有数值模拟中的关键技术及其理论限制,归纳... 通过对土与结构界面力学试验设备、关键影响因素、数值模拟方法及本构模型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分析了当前试验设备的工程适用性与技术局限,阐明了多因素作用下界面力学特性的响应规律,总结了现有数值模拟中的关键技术及其理论限制,归纳了常用本构模型的适用范围与边界条件。面向工程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研究应聚焦研发集成应力、渗流、温度多场耦合功能的智能化试验系统,揭示长期复杂环境与多场耦合作用下界面力学性能的时变规律,完善基于薄层单元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体系,构建融合机器学习算法与多源工程数据的智能本构模型,提升复杂工况下界面力学行为预测的准确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力学特性 试验设备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试板模拟大型过程设备现场热处理工艺
7
作者 袁淑霞 李嘉豪 +2 位作者 林雅岚 张耀祖 李荫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6,共13页
为确定设备局部热处理工艺,建立了可提供破坏性检测的热处理试板,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确定了热处理试板与过程设备等效的边界条件,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ANSYS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处理试板和对应的过程设备热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加... 为确定设备局部热处理工艺,建立了可提供破坏性检测的热处理试板,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确定了热处理试板与过程设备等效的边界条件,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ANSYS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处理试板和对应的过程设备热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加热和保温后的温度场分布基本一致,可通过对热处理试板进行热处理实验确定热处理工艺,进而得到过程设备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试板制作工艺复杂,利用范围窄,为提高其利用率,建立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热处理试板热处理工艺的计算公式,经过等效,使得一种材料和厚度的热处理试板可模拟多种材料和厚度试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试板壁厚方向温差随壁厚的增加而增加,当壁厚超过120 mm,若采用单面加热,内外壁温差过大,可能导致热处理失败;不同材料热处理试板存在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差异,也存在热处理温度差异,比热容越大、热导率越低及热处理温度越高的材料需要越长的热处理时间,同时消耗更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试板 现场热处理 过程设备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包装系统的气体采样设备改进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志 李元吉 +4 位作者 孙德强 黄凯楠 王常林 姜嘉伟 李文凤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改进气体采样设备以解决脆值过小的问题,对该设备进行包装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包装方案的可靠性。方法通过瞬态结构仿真分析得到易损件脆值,改进了易损件固定的结构以提升设备整体脆值,设计设备的缓冲包装并使用LS-DYNA进行包... 目的改进气体采样设备以解决脆值过小的问题,对该设备进行包装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包装方案的可靠性。方法通过瞬态结构仿真分析得到易损件脆值,改进了易损件固定的结构以提升设备整体脆值,设计设备的缓冲包装并使用LS-DYNA进行包装件的跌落仿真,通过实际跌落试验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及包装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设备改进前整体脆值为18.5g,添加缓冲结构后脆值为32.7g,依据设备改进后设计的缓冲包装方案,在高度为500mm的面、楞和角跌落实验中,易损件所受的最大响应加速度为面跌落的17.09g,最大应力为5.5MPa,小于脆值18.5g和耐压强度6.9MPa,仿真测试结果与试验的平均误差<10%。结论本文通过对易损件固定结构的改进,提高了设备整体的脆值,降低了包装设计的难度,对精密仪器的包装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采样设备 设备改进 有限元仿真 跌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脉冲反射超深钻孔灌注桩浇筑界面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进超 刘厚成 +3 位作者 韩增强 胡胜 唐冬云 陈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150,共11页
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浇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传统混凝土浇筑界面检测方法在测试效率与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全脉冲反射的超深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界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能够... 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浇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传统混凝土浇筑界面检测方法在测试效率与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全脉冲反射的超深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界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能够解决灌注桩混凝土界面实时检测的超声波全脉冲反射技术体系,来实现技术方法的仪器设备研制与理论模型分析;随后,结合全脉冲信号的声学特征,提出目标信号识别方法,来精准定位斜面与标定反射回波的信号前缘时刻;最后,通过形成目标回波信号校验准则,来有效区分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的钻孔内介质声学特征;同时,本文结合实地测试数据,来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通过本文方法研究,说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考虑浮浆层的超深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界面检测,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与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界面检测 超声波反射 信号识别 检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增材制造装备质量可靠性问题及工作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志鹏 郭丹 +4 位作者 周祁杰 李骞 孙立军 王迪 刘颖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以增材制造构件为中心综述了增材制造工艺质量可靠性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梳理了典型增材装备常见故障模式及主要的验收测试标准及方法,剖析了国内增材制造装备可靠性工作现存问题,最终构建了涵盖增材制造装备... 以增材制造构件为中心综述了增材制造工艺质量可靠性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梳理了典型增材装备常见故障模式及主要的验收测试标准及方法,剖析了国内增材制造装备可靠性工作现存问题,最终构建了涵盖增材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功能部件设计、制造、验收、使用的质量可靠性工作体系,为增材制造装备质量可靠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构件 增材制造装备 故障模式 可靠性工作体系 检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变电站瓷柱型设备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旺 张秀丽 谢强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当前电力系统的抗震研究技术主要针对震前设计、分析与防灾减震。为了快速辅助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本文提出了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结构地震响应的瓷柱型设备震后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震前融合机器学习和用于算法架构优化的群体智能演化技... 当前电力系统的抗震研究技术主要针对震前设计、分析与防灾减震。为了快速辅助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本文提出了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结构地震响应的瓷柱型设备震后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震前融合机器学习和用于算法架构优化的群体智能演化技术以构建设备地震响应替代模型,建立瓷柱型设备精细化仿真模型,通过输入大量地震动形成结构响应数据库,进而对替代模型进行训练和性能评价。地震中监测结构响应,震后可利用替代模型快速提供设备根部应力响应以判断设备抗震性能。采用1100 kV变压器套管‐支架体系进行案例研究,并通过振动台试验和分布参数体系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瓷柱型设备加速度响应数据可在震后准确评估根部应力;粒子群算法能有效调整替代模型的内部结构,提升模型准确性;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验证了替代模型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柱型设备 振动台试验 快速评估 机器学习 群体智能演化 分布参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高扬 谢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座耗能特性。结果表明:中间层隔震支座可以同时降低设备和支承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效率沿高度表现出非线性的规律;随着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位移主要影响因素由隔震支座水平刚度转换成竖向刚度,由隔震支座转动引起的设备顶部位移成分占比增大;隔震器的滞回性能劣化可以通过设定屈服刚度比和位移比来保证其耗能特性。支柱类设备三维隔震设计应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合理的屈服位移比以满足地震作用下结构顶部位移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类设备 三维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动态测试设备的驱动电路设计
13
作者 杨熙程 郑永军 +2 位作者 闫晗 郭斌 陆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24,共8页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IGBT模块因其优异的开关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功率场合。为确保IGBT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IGBT出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测,其中包括动态测试。然而,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IGBT产品及其特性均有差异。为此,IGBT...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IGBT模块因其优异的开关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功率场合。为确保IGBT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IGBT出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测,其中包括动态测试。然而,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IGBT产品及其特性均有差异。为此,IGBT动态测试设备需要一种适应性强、能够提供有效驱动与保护的驱动电路。文中设计一种新型驱动电路,旨在满足测试设备对多样化IGBT模块测试的需求,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性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该电路具有栅极电阻调节、驱动电压调节和多采集通道等特点,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测试条件。通过集成的欠压和过压保护机制能够有效地监测驱动电压,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在460 V母线电压和650 A保护电流的实验条件下,验证了电路在IGBT模块测试中的有效性,提升了IGBT动态测试设备在高功率应用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驱动电路 动态测试 测试设备 保护机制 驱动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标准《采用机器人技术的骨科手术导航设备要求及试验方法》解析
14
作者 唐桥虹 孟祥峰 +1 位作者 王浩 李澍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8-915,共8页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骨科手术导航领域中的应用日渐成熟,为保障手术安全,维护患者权益,相应产品需进行严格且规范的上市前质量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901-2023《采用机器人技术的骨科手术导航设备要...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骨科手术导航领域中的应用日渐成熟,为保障手术安全,维护患者权益,相应产品需进行严格且规范的上市前质量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901-2023《采用机器人技术的骨科手术导航设备要求及试验方法》。该行业标准从通用要求、机械臂定位装置性能、跟踪装置性能、系统性能、安装重复性、保护功能、骨科动力手术设备、液体冷却、定位附件要求、软件要求10个方面规定了采用机器人技术的骨科手术导航设备的性能要求,并规范了质量评价方法,对于促进机器人技术发展、加速产品上市、强化产品监管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开展产品质量评价,促进产品及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手术机器人 手术导航设备 标准解析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智能供配电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何晶 郭英辉 +3 位作者 白颖利 赵义平 戴萌 王青山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4,共4页
卫星供电系统测试现状是使用成熟的Agilent 34980A产品和配电器设备进行集成。针对供电测试系统集成化及智能化的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智能供配电测试设备设计方案——集中供电监控器。它由通路继电器模块、指令发送模块、遥测状态采集... 卫星供电系统测试现状是使用成熟的Agilent 34980A产品和配电器设备进行集成。针对供电测试系统集成化及智能化的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智能供配电测试设备设计方案——集中供电监控器。它由通路继电器模块、指令发送模块、遥测状态采集模块、状态显示模块组成,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维修性好等特点,实现了供配电测试设备的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小型化,并实现了远程监控、智能监控等功能。目前已在卫星平台测试系统中得到应用,为卫星自动化测试系统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配电测试设备 智能化 通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隔震支座的支柱类电气设备振动台试验研究
16
作者 杨玟 李彬彬 +4 位作者 苏三庆 王威 张拓 于新亮 李怀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变电站是连接输送与分配电力的核心环节,支柱类电气设备在变电站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在地震中极易受损。文中以500 kV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加装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原型结构与隔震结... 变电站是连接输送与分配电力的核心环节,支柱类电气设备在变电站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在地震中极易受损。文中以500 kV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加装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原型结构与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结构相比,隔震结构的基频明显降低,证实了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在减小支柱类电气设备地震响应方面的有效性。同时,隔震结构在降低加速度和应力响应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隔震率,但对于位移响应的隔震效果相对有限。在强震作用下,隔震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加速度和应力响应,从而降低了设备瓷质绝缘子因震动而断裂的风险。但隔震支座并未明显降低设备顶端位移响应。因此,后续改进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时,需综合考虑地震引起的各种响应,以确保设备的整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电压互感器 抗震性能 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和应力影响的有机玻璃加速蠕变试验方法
17
作者 陈薇 万正权 +3 位作者 屈平 张爱锋 侯春明 张浩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机玻璃温度–应力敏感性的耐压结构加速蠕变试验方法。引入温度的影响函数,提出修正的陈化理论蠕变本构方程;开展不同温度及应力水平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采用分步拟合法得到有机玻璃的蠕变本构关系;通过有限元蠕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机玻璃温度–应力敏感性的耐压结构加速蠕变试验方法。引入温度的影响函数,提出修正的陈化理论蠕变本构方程;开展不同温度及应力水平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采用分步拟合法得到有机玻璃的蠕变本构关系;通过有限元蠕变分析得到不同温度、压力下观察窗蠕变行为的换算关系,提出升温升压条件下的观察窗模型加速蠕变试验方法,并完成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有机玻璃单轴压缩蠕变行为对于应力的敏感度与温度相关;不同温度、压力下的观察窗蠕变变形换算系数的有限元解与直接计算值存在差异;观察窗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蠕变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本文得到的蠕变本构关系能较好地描述有机玻璃在一定温度、应力范围内的单轴压缩蠕变规律,相应的有限元蠕变分析也能较好地模拟观察窗结构的蠕变行为,算例得到观察窗蠕变位移在25℃、26.6 MPa和3℃、20 MPa两个工况之间的换算系数为12.2,该系数可为加速蠕变试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试验 蠕变本构方程 有机玻璃 深海装备 耐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茎秆锯切性能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刘晓瑞 檀瑞龙 +3 位作者 高垚垚 王昱潭 曲爱丽 张加欣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2-1053,共12页
为研究柠条茎秆在锯切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并寻求最优锯切参数组合以支持后续平茬装备的优化改进,利用自制的枝条锯切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枝条直径、切割速度、喂入速度、切割倾角和锯片齿数对枝条峰值切割力、切割功率的影响。在... 为研究柠条茎秆在锯切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并寻求最优锯切参数组合以支持后续平茬装备的优化改进,利用自制的枝条锯切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枝条直径、切割速度、喂入速度、切割倾角和锯片齿数对枝条峰值切割力、切割功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选取切割速度、喂入速度、切割倾角、锯片齿数为试验因素,以枝条峰值切割力、切割功率为目标值进行多因素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切割力随茎秆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切割速度、喂入速度、切割倾角、锯片齿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切割功率随茎秆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切割速度、喂入速度、切割倾角、锯片齿数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出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切割速度45.7 m/s、喂入速度0.32 m/s、切割倾角8.3°、齿数104,该组合下的峰值切割力为7.02 N,切割功率为181.57 W。峰值切割力与切割功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分别为1.9%、2.2%。试验结果为寻求高效、低耗的柠条平茬装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茎秆 锯切式切割试验台 峰值切割力 切割功率 平茬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柱型电气设备支架地震响应动力放大系数研究
19
作者 孙刚 柏文 +1 位作者 戴君武 赵霄扬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地震中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损坏是电力供应中断的重要原因。准确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是评估电力系统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而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对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得到瓷柱型电气... 地震中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损坏是电力供应中断的重要原因。准确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是评估电力系统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而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对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得到瓷柱型电气设备支架动力放大系数,文中选取了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等3种瓷柱型电气设备,开展了设备-支架系统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了不同地震动和峰值地面加速度作用下的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支架刚度等参数对设备-支架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周期的设备支架体系的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范围内,支架的动力放大系数随着设备支架整体周期的增加而增加,当设备-支架的整体周期大于T g时,系统的整体地震响应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设计谱谱值,且远大于规范规定的1.2,当前规范的放大系数取值保守,建议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不宜小于2.0,支架频率不宜小于3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柱型电气设备 振动台试验 支架动力放大系数 地震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民航机载设备精度测试方法与判定准则
20
作者 王绍新 王焱滨 +2 位作者 闫连山 李永慧 宋志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4-739,共6页
民航对于安全性和完好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基于机载增强、星基增强等技术的机载设备精度测试方法和判定准则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外部射频干扰的情况下。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159特别委员会将航空设备测试方法由传统的位置域发展到了测量域... 民航对于安全性和完好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基于机载增强、星基增强等技术的机载设备精度测试方法和判定准则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外部射频干扰的情况下。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159特别委员会将航空设备测试方法由传统的位置域发展到了测量域,国内独立式北斗机载导航设备标准CTSO-2C609直接引用了GPS的机载标准中关于测量精度和24 h实际卫星定位精度的测试要求和方法。对于CTSO-2C609标准中的引用内容做了详细解析和论证,给出了一组更为精确的“110%通过门限”,最后通过干扰实验和观测站真实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独立样本数大于2000时,测量精度和24 h实际卫星定位精度均优于“110%通过门限”1.0776。解析论证过程和新的通过门限参数为北斗机载民航标准的编写或升级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机载设备 精度测试 独立样本数 110%通过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