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回流能带动农村消费升级吗?——基于外出务工经历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于福波 张应良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基于外出务工经历视角,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消费水...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基于外出务工经历视角,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消费水平和结构升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消费升级存在代际差异,主要对第一代回流劳动力消费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新生代影响不显著;第三,外出务工经历可通过内部和外部“习惯形成”两条路径促进消费升级;第四,农村劳动力回流对一般村民消费具有正向扩散效应。本文为优化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提供了可能的新视角,且为农村劳动力回流对回流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外出务工经历 农村居民消费 习惯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9个省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郑君君 朱德胜 关之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和劳动力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收集和使用我国9个省市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年龄人口份额与劳动力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对我国经...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和劳动力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收集和使用我国9个省市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年龄人口份额与劳动力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 老龄化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异质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燕华 刘波 李金昌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2,共11页
基于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Probit和IV-Tobit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从多个维度探讨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会使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4.5%,每周劳动时... 基于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Probit和IV-Tobit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从多个维度探讨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会使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4.5%,每周劳动时间减少2.7小时。分区域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大于城镇女性;从居住方式看,与父母(公婆)同住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较大,但对劳动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家庭结构看,当兄弟姐妹数量较多时,家庭老年照料不会对女性就业造成影响;就是否照顾儿童而言,与仅照顾老人的女性相比,同时照顾儿童和老人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双双下降。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老年照料 劳动参与率 劳动时间 老龄化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探讨——基于江浙部分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清霞 张守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0-26,共7页
利用江浙两省4个乡镇1107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就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高,而纯农就... 利用江浙两省4个乡镇1107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就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高,而纯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完全一致性,某些维度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变迁滞后于或者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素质 非农就业 纯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确权能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意愿吗?——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建军 张蕾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6,共7页
近年来农地确权不断推进,厘清其产生的影响对于用好确权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 近年来农地确权不断推进,厘清其产生的影响对于用好确权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具体来看,农地确权增强了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意愿,但对中老年劳动力影响不显著;增强了初中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意愿,但对初中以下学历劳动力的影响不显著。可见,农地确权效果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应在推进完善新一轮农地确权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年轻劳动力,提升其受教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需求动机实证研究——基于广东调查数据的神经网络判别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艳 谌晓舟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128,共8页
提出农民工需求层次进阶是其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微观心理动机,并将需求动机拓展为生存动机需求、社会角色需求、发展需求与精神价值需求的四层次需求模型。通过广东顺德的企业调查,将相关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将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 提出农民工需求层次进阶是其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微观心理动机,并将需求动机拓展为生存动机需求、社会角色需求、发展需求与精神价值需求的四层次需求模型。通过广东顺德的企业调查,将相关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将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内生性动因归为四个主因子:生存动机需求因子、社会角色需求因子、发展需求因子与精神价值需求因子。通过神经网络判别发现,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影响重要程度不同,其中社会角色需求对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最为重要,其次为生存动机需求和发展需求,而精神价值需求的重要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资冲突 需求动机 神经网络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行为分析——以万州龙宝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国川 田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1期83-86,共4页
市场经济下的农户是经济人 ,其行为目标是为了追求家庭收入的最大化。文章通过对重庆农村家庭收入目标和行为决策的分析 ,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理论模型 。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经济行为 重庆市 市场经济 家庭收入 行为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看子女、劳动参与和灵活就业:中国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 被引量:31
8
作者 江求川 代亚萍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2-99,共18页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7和2008年数据研究了未成年子女对女性劳动参与和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中有未成年子女显著降低了女性工作的可能性,提升了工作女性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学龄前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7和2008年数据研究了未成年子女对女性劳动参与和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中有未成年子女显著降低了女性工作的可能性,提升了工作女性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学龄前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而6-14岁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选择灵活就业;不工作和选择灵活就业使女性更有可能成为学龄前子女的主要照顾者,但灵活就业并没有减少女性的工作时间;女性获得工作灵活性的代价是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上述结论在解决了女性劳动参与、职业选择和生育决策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是稳健的。文章的结论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保障女性就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看子女 劳动参与 灵活就业 家庭-工作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特质、风险意识、就业环境对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孙明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164,共5页
基于新疆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调查样本数据,从民族特质、风险意识、就业环境3个层面对托达罗模型(Todaro model)中的其他因素进行拓展,引入个人特征为控制变量,对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社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 基于新疆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调查样本数据,从民族特质、风险意识、就业环境3个层面对托达罗模型(Todaro model)中的其他因素进行拓展,引入个人特征为控制变量,对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社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汉语沟通能力、清真饮食等民族特质因素为负向影响,赞成女性外出务工呈正向影响;(2)风险意识因素(风险整体预期、是否担心被歧视、是否想到维权)削弱了外出务工意愿;(3)对城镇就业环境的总体认知、政策安全环境、就业条件的认识提升了外出务工意愿;(4)个人特征中年龄呈负向影响,男性的外出务工意愿强于女性,未婚的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民族特质 风险意识 就业环境 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意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人口的工作预期寿命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金菊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4,共8页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和教育扩张,我国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意味着工作年限或工作预期寿命的缩短。为了分析我国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工作预期寿命的变化,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编制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的工...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和教育扩张,我国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意味着工作年限或工作预期寿命的缩短。为了分析我国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工作预期寿命的变化,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编制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的工作生命表。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0岁的平均工作预期寿命分别为39.5年和38.1年;15岁的工作预期寿命分别为40.8年和38.9年。分性别计算的工作生命表显示,男性的工作预期寿命都高于40岁,而女性的工作预期寿命都低于40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工作寿命比女性高6年多。死亡率下降对于工作预期寿命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活动人口 劳动参与率 生命表 平均预期寿命 平均工作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富余劳动力的供给边界与规模测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晓津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8-154,共7页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978~2007年间的中国城乡富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富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的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模型和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富余劳动力规模远小于此前理论上的估计,其最高年份也没有超过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978~2007年间的中国城乡富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富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的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模型和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富余劳动力规模远小于此前理论上的估计,其最高年份也没有超过1亿;以非农业劳动力计算的中国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基本接近完成。中国的就业压力并非过亿的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进城农民市民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富余劳动力 人口转型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资源供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
本文借鉴国际劳工组织的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统计方法和制度,从总量指标和分析指标两个角度对劳动力资源供给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指标设计,阐述了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提出劳动力市场供给指标体系的研究,应建立在翔实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 本文借鉴国际劳工组织的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统计方法和制度,从总量指标和分析指标两个角度对劳动力资源供给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指标设计,阐述了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提出劳动力市场供给指标体系的研究,应建立在翔实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为了及时把握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必须完善劳动力调查体系,增设劳动力市场供给所需指标,改革现有指标的调查方式,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才能满足信息、咨询和监督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参与率 非经济活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时间分配视角的农户外出务工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军英 朱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研究基于劳动时间分配视角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展开分析,首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分配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分别对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和外出务工时间决策行为进行了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 本研究基于劳动时间分配视角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展开分析,首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分配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分别对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和外出务工时间决策行为进行了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决策受其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人力资本等)、家庭特征(如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影响;其次,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区、职业类型以及行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 劳动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退出援助”方式与政策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晓梅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重新上岗。由于某些原因,现有劳动力人口中的一部分目前仍滞留各地再就业中心的大龄下岗困难职工,将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或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所以,可否考虑在利用“积... 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重新上岗。由于某些原因,现有劳动力人口中的一部分目前仍滞留各地再就业中心的大龄下岗困难职工,将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或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所以,可否考虑在利用“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岗位援助,为其创造“边缘性”就业机会的同时;利用“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保障援助,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帮助这部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逐渐、直至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实现“下岗”向“退休”的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下岗职工 劳动力市场 退出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隐蔽失业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基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双重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雄周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1年第8期23-27,共5页
基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双重视角构建隐蔽失业模型,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变化对各种隐蔽失业结构和数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刘易斯理论一致,而与舒尔茨理论相反,政府可据此制定相关政策。
关键词 劳动力数量 劳动时间 隐蔽失业 绝对隐蔽失业 相对隐蔽失业 季节性隐蔽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景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1957年,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次年开始,他的经济观点和人口理论受到批判。此后,中国人口从50年代初的6亿增至70年代末的近10亿。20年增长近50%。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包袱。“白发浪潮”下的中国怎... 1957年,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次年开始,他的经济观点和人口理论受到批判。此后,中国人口从50年代初的6亿增至70年代末的近10亿。20年增长近50%。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包袱。“白发浪潮”下的中国怎么办?城市家庭子女减少而农村家庭子女增多怎么办?中国男女比例将达到133:100,从而产生3000万-5000万单身汉怎么办?思考这些问题,分析其与就业之间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的成因,我们认为,中国必须多管齐下,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力资源 劳动就业 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增长率 劳动力素质 劳动报酬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新论——兼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7
作者 张卓 段云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34-36,共3页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是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础。目前关于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的问题 ,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按劳分配只有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一起同按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是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础。目前关于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的问题 ,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按劳分配只有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一起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才能共同决定劳动收入 ,从而“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价值 生产要素 资本 中国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禀赋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
18
作者 李丽莎 杨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59-162,共4页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习惯、家乡经济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家乡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外出务工的意愿强于女性,婚姻状态对外出务工意愿影响不显著,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禀赋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意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中长期劳动力变动及供需预测与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瑶奇 米清奎 《西部论坛》 2013年第5期48-60,共13页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劳动力资源比重低、劳动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是重庆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分析表明,劳动力规模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将从供过于求逐渐走向结构性...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劳动力资源比重低、劳动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是重庆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分析表明,劳动力规模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将从供过于求逐渐走向结构性供不应求是未来重庆劳动力供需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应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适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同时,目前影响我国区域人口规模的因素中总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迁移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各地区应制定有吸引力的人口迁移政策,以在未来的劳动力资源争夺中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供需 就业人口结构 劳动力迁移率 人口政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动年龄 刘易斯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劳动与商品价值创造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天培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对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劳动的两层含义的界定中,可推出马克思关于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以及今天必须充分肯定这一结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管理劳动 生产劳动 总体工人 整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