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子凤 张桂文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空间... 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就业需求创造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劳动力流动效应是数字经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数字经济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仅具有异质性影响,还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应提高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统筹推进区域间、产业间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资源 配置效率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环境关注、产业绿色转型与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2
作者 顾冉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研究政府环境关注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引领作用及影响机制。采用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多源数据研究发现...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研究政府环境关注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引领作用及影响机制。采用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多源数据研究发现:政府对环境的关注具有改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政府环境关注通过生产规模效应、绿色创新效应提升劳动力配置效率,一方面推动污染行业产值收缩、绿色行业产值扩张,劳动力从污染行业向绿色行业重新配置;另一方面引领绿色技术创新,赋能企业竞争力提升,优化劳动资源配置效率。拓展分析显示,政府环境关注显著提高中等污染依赖度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推动较高污染依赖度城市进行绿色转型。本文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柔性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畅通劳动要素流动通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强化目标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环境关注 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生产规模效应 绿色创新效应 产业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应用、创新要素配置与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3
作者 孙献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大数据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方式重构,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且经... 大数据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方式重构,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大数据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揭示了大数据应用提升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 劳动生产率 创新要素配置 制造业企业 数字技术 数据基础设施 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生产率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龙 赵华平 孟宏玮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我国正值数字化转型和推进共同富裕的交叠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缓解“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在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富裕二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以2011~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 我国正值数字化转型和推进共同富裕的交叠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缓解“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在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富裕二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以2011~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存在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移动通信基站、互联网宽带基础设施、5G基站、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作用程度依次递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流动助推共同富裕,其影响效应在非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内部城市更明显。研究为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促进地区间要素流动,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共同富裕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劳动力流动 资本配 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综合改革与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秀英 刘华杰 刘胜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服务业体制机制滞后日趋成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但既有研究对如何通过治理制度变革激发服务业新活力的讨论仍较为匮乏。借助中国上市企业匹配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影响。... 服务业体制机制滞后日趋成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但既有研究对如何通过治理制度变革激发服务业新活力的讨论仍较为匮乏。借助中国上市企业匹配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显著提升了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且主要基于缩减企业员工冗余来实现。进一步地,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政策效应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拥有较大员工规模的企业、区域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所处行业垄断程度高的企业、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和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服务业综合改革能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润灌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的升级效应以及增强劳动力市场厚化效应来改善服务业企业的员工配置效率。制度创新变革赋能了企业员工配置结构优化,因此,应深化我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形成服务业厚劳动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综合改革 服务业企业 员工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劳动力市场厚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再考察——基于三次产业劳动产出弹性动态估计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慧卿 郝枫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90,共8页
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依据结构主义增长理论,利用总量生产函数经济增长率分解方法,基于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动态估计结果,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 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依据结构主义增长理论,利用总量生产函数经济增长率分解方法,基于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动态估计结果,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配置效应及其变化规律进行重新考察。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劳动产出弹性差异明显,已有研究中直接用国民经济劳动产出弹性代替的做法存在很强假定性;基于分产业劳动产出弹性重新估算劳动力配置效应,发现其数值明显减小,表明已有文献夸大了配置效应;但其在不同时期更为稳定,说明配置效应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配置效应 要素产出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率差距、城市化与劳动配置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秦佳 李雅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8,共10页
钱纳里等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配置效应呈倒'U'型变化趋势,但他们并没有解释其背后的机理。本文认为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劳动配置效应产生的前提,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劳动配置效应得以实现。本文依据截面和... 钱纳里等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配置效应呈倒'U'型变化趋势,但他们并没有解释其背后的机理。本文认为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劳动配置效应产生的前提,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劳动配置效应得以实现。本文依据截面和时间双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我国1978~2010年的省级数据,对劳动配置效应的倒'U'型变化趋势进行了验证,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国的劳动配置效应达到了最高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配置效应还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贡献将会越来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差距 城市化 劳动配置效应 倒“U”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赣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文章在对我国资本总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赛尔奎因的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配置失衡导致资源总配置效应低下,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优化资本配... 文章在对我国资本总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赛尔奎因的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配置失衡导致资源总配置效应低下,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总配置效应 资本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收益率上升新解: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克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4,共5页
从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角度看,我国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了受更多教育者的工作努力程度,进而教育的生产效应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分割走向统一,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从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角度看,我国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了受更多教育者的工作努力程度,进而教育的生产效应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分割走向统一,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教育的配置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制度 教育收益率 生产效应 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力供给的“用工荒”及“刘易斯拐点效应”解读——以重庆市劳动力资源演变趋势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明亮 《西部论坛》 2014年第3期8-14,共7页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以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来临,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外在动力,也是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提高生活水平的大好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用工荒 刘易斯拐点效应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迁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 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投资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云多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8-53,共6页
参照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和海克曼的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动态世代交叠均衡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分配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生产能力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 参照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和海克曼的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动态世代交叠均衡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分配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生产能力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时间的增加和劳动供给的减少,进而引发社会生产能力的下降,增加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成本;在长期内,人口老龄化使得年轻人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熟练劳动力,进而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有效劳动供给 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分配 生产能力 工资增长率 劳动参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劳动权利有效配置探索--基于科斯法律经济学的新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权冬生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5-152,共8页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权利在劳动法、公司法上存在法律认定冲突,亟待优化法律调整。辨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类型高管群体的实际职权,其不具备传统劳动法理论上劳动者的从属性,不适合劳动法调整。基于法律经济学的公司冲突权利有...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权利在劳动法、公司法上存在法律认定冲突,亟待优化法律调整。辨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类型高管群体的实际职权,其不具备传统劳动法理论上劳动者的从属性,不适合劳动法调整。基于法律经济学的公司冲突权利有效配置理论,以市场机制、产权和交易成本、合约选择为切入点,公司高管的劳动权利配置应尊重市场机制,通过法律清晰界定权利,重视合约的结构性选择,以实现私法自治和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法律管制是必要的。故我国公司高管劳动权利有效配置可秉承“劳动法反面排除+公司法正面调整”的总方向,在劳动法与公司法上革故鼎新,理性回应社会现实和现代法治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高管 劳动权利冲突 有效配置 法律经济学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配置效应及扭曲程度测算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彬 吴丽芳 周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8,共13页
利用199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新型增长核算分解公式判断区域经济要素配置的经济效应,测算要素配置在产业间的扭曲程度以理解要素配置的效率演变。研究发现:在对外开放加速时期,要素配置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解释力度达到2... 利用199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新型增长核算分解公式判断区域经济要素配置的经济效应,测算要素配置在产业间的扭曲程度以理解要素配置的效率演变。研究发现:在对外开放加速时期,要素配置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解释力度达到20.67%,且要素配置效应的提升是该时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要素配置效应差异是南北地区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在地区间最高,而第一、第三产业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在地区间最低;中部地区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不断走低;西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在地区间最为严重;东北地区第二与第三产业间劳动力配置扭曲在地区间最为严重,该产业间资本配置扭曲在地区间最小;南方地区产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扭曲逐渐低于北方地区,但其产业间的资本配置扭曲始终比北方地区高。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要素配置差异,可以为优化产业间要素有效流动配置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要素配置效应 劳动生产率 要素配置扭曲 三次产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