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含义、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代琴 赵智利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3,共10页
草原不仅是我国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于草原的含义、概念未形成统一观点,从而导致不同草原管理部门对草原的认识不同,管理工作中的衔接和协调不足。本文通过... 草原不仅是我国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于草原的含义、概念未形成统一观点,从而导致不同草原管理部门对草原的认识不同,管理工作中的衔接和协调不足。本文通过梳理农业、自然资源部门关于草原含义的界定,结合不同学科对草原、草地的概念和应用语境,分析了我国《草原法》中“草原”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法律层面正确使用草原、草地术语的建议。本文认为,草原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是指由天然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人工草地是指人为恢复草原生态而退耕还草、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改良的草原生态系统。不应将每年进行耕翻、播种、施肥、浇水、收割等作业的饲草饲料基地等地纳入《草原法》所规定的草原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草地 内涵 定义 法学概念 草原 法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人居系统:内涵特征、构建框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鹏举 王志强 +5 位作者 雷振东 狄彦强 荣丽华 贺龙 李佳 何苗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80,共12页
草原人居环境建设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需要构建人居环境系统,应对草原地区产业与生态平衡、发展与保护协同等方面的挑战。本文提出了草原人居系统概念,支持研究草原地区的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叠加形成的... 草原人居环境建设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需要构建人居环境系统,应对草原地区产业与生态平衡、发展与保护协同等方面的挑战。本文提出了草原人居系统概念,支持研究草原地区的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叠加形成的复杂系统;阐释了草原人居系统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了草原人居系统建设面临的结构秩序有待重构、空间布局有待改善、适宜设计理论与方法缺乏、适宜低碳技术体系缺失等挑战;构建了涵盖要素提取、层级关联、系统互适3个核心方面的研究框架,提炼形成“三生—适洽”演化理论,倡导“融自然‒低建造‒承传统”草原人居营建的新范式。研究建议,推动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一体化发展,构建适应草原牧区“自然‒资源‒社会”的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适应当地严气候、弱经济、富资源背景的低碳牧区营建技术体系,推动新时期草原人居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人居系统 导控要素 层级结构 “三生”空间 人居环境 生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的尽头是草原》中北疆文化元素的镜头艺术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珂 王睿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以镜头艺术展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层价值,通过叙事、多样镜头语言及色彩光影的巧妙运用,融合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成长故事,诠释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广角、景深与动态镜头构建鲜明的...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以镜头艺术展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层价值,通过叙事、多样镜头语言及色彩光影的巧妙运用,融合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成长故事,诠释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广角、景深与动态镜头构建鲜明的北疆文化符号,赋予画面丰富的视觉层次,直观展现北疆文化的韵味与底蕴。色彩与光影的隐喻性表达传递了生命意象与情感变化,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与文化深度。总之,影片以独特的视听语言深情致敬北疆文化,是电影艺术与文化融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的尽头是草原 北疆文化 镜头艺术 色彩光影 家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4
作者 张磊 张玉娟 +5 位作者 孙世贤 徐学宝 邢越 刘晓丽 高翠萍 王成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1-2547,共7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枯落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未放牧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逐渐降低,土壤碱解氮(Alkaline nitrogen,AN)未放牧处理均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土壤容重(Bulk density,BD)、pH值逐渐升高,未放牧处理显著低于放牧处理(P<0.05),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BGB)和枯落物(Litters,L)均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壤SOC含量与土壤TN,AN,AGB,L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土壤SOC含量与土壤BD、pH值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会显著减少土壤有机碳。因此,建议将放牧强度维持在轻度放牧(1.54羊·hm^(-2)·a^(-1))可以有效地维持荒漠草地生产力和保护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有机碳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和季节对荒漠草原优势牧草养分含量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潘发明 刘函伊 常生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2,共9页
【目的】探究了放牧和季节变化对荒漠草原主要优势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化特征的作用,为荒漠化草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放牧和围封2种管理方式下荒漠草原主要优势牧草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放... 【目的】探究了放牧和季节变化对荒漠草原主要优势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化特征的作用,为荒漠化草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放牧和围封2种管理方式下荒漠草原主要优势牧草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放牧显著提高3种荒漠草原优势牧草珍珠(Salsola passerine)、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和盐爪爪(Kalidium gracilc)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放牧地优势种牧草消化率和代谢能显著高于围封地(P<0.05)。牧草养分有明显的季节动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先升后降,且6、7月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先降后升,且6、7月份含量最低;消化率和代谢能从5月份始逐渐增高,6、7月份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呈倒“V”曲线。【结论】放牧管理增加荒漠草原珍珠、合头草和盐爪爪3种优势物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提高消化率和代谢能,建议荒漠草原管理要调控好放牧时间和物候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荒漠草原 季节 优势种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调查数据
6
作者 盖志毅 黄霞 +1 位作者 马梅 句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7-2640,共14页
本文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牧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然后将测算的生计资本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本文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牧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然后将测算的生计资本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牧户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表明牧户所拥有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物质资本水平适中,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水平则相对较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兼业户和非牧户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则对兼业户和非牧户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有序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7
作者 闫瑞瑞 王旭 +5 位作者 高肖甜 杨桂霞 陈宝瑞 张保辉 徐丽君 辛晓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464-471,共8页
开展局地长期气象要素定位监测对于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机制有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呼伦贝尔站”)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属... 开展局地长期气象要素定位监测对于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机制有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呼伦贝尔站”)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从2006年9月起,通过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站区气象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同时遵循CERN大气环境观测规范,对局地关键气象要素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本数据集包含了2006–2023年呼伦贝尔站区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降水量、大气压、风速、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7项气象观测指标,共计208条月尺度数据和17条年尺度数据。本数据集作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局域性气象数据,能够为局域草原生态过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天气灾害预警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 长期动态 呼伦贝尔站 草甸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完善
8
作者 代琴 特日格乐 包荣花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8-1577,共10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重要的历史阶段,草原的保护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基本草原是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草原的保护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析我国现行...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重要的历史阶段,草原的保护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基本草原是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草原的保护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析我国现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尚存在诸多不足,未能做到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我国基本草原的保护尚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建立基本草原规划制度,统一基本草原划定标准,建立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基本草原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同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草原 立法 规划 用途管制 监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欧亚草原的考古发现看殷商的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
9
作者 王鹏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到目前为止,在殷商文化遗址尚未发现明确的与弓有关的实物遗存,然而甲骨文中与弓形有关的字符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弓属于上下弓臂不对称的反曲复合弓。根据辛塔什塔文化的相关考古发现,可将殷商文化的反曲复合弓复原为上弓臂相较于下弓臂... 到目前为止,在殷商文化遗址尚未发现明确的与弓有关的实物遗存,然而甲骨文中与弓形有关的字符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弓属于上下弓臂不对称的反曲复合弓。根据辛塔什塔文化的相关考古发现,可将殷商文化的反曲复合弓复原为上弓臂相较于下弓臂更长也更粗壮,且配有勾状弓弭的卷梢弓。这种仅通过上弓臂增加整弓强度的设计,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下弓臂所占用的空间,适合车战和马车上的狩猎活动。殷商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可能间接地源自辛塔什塔文化,并且很有可能作为车载装备之一种,与马车一道自草原传入中原。在欧亚草原上,辛塔什塔文化的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对斯基泰式弓产生了影响。而殷商文化的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在中原文化区的进一步发展,尚无明确的线索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文化 欧亚草原 辛塔什塔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赵莹 李建平 +3 位作者 王誉陶 张翼 赵雅欣 罗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9,共16页
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5个降水梯度(减少33%降水,减少66%降水,自然降水,增加33%降水,增加66%降水),系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5个降水梯度(减少33%降水,减少66%降水,自然降水,增加33%降水,增加66%降水),系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期内降水处理对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对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无显著影响。2)降水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比真菌小,但细菌、真菌多样性均在减水处理中增加,细菌多样性在增水处理中减少,真菌多样性在增水33%处理中最高,在增水66%从处理中最低。3)降水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小,真菌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属水平上减水和增水中均明显发生改变。4)差异物种在属水平上真菌多于细菌,且各处理间的差异物种真菌较细菌更显著。5)土壤碳氮磷含量与细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与真菌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植物特征与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不同降水梯度下,真菌差异物种变异较大,而细菌较小。荒漠草原降水变化的短期处理中,真菌较细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土壤微生物 荒漠草原 真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认识和思考
11
作者 宁静 陆阿飞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面积约达3.928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0.9%,是现有耕地面积的2.91倍。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面积约达3.928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0.9%,是现有耕地面积的2.91倍。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然而,二十世纪以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沙化、荒漠化等问题使得草原的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对草原生态进行保护修复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中国在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环境 保护修复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12
作者 德力格尔 赵宇 李媛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同时,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跟踪监测了2019—2023年间技术集成体系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坡面重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区有显著提升(P<0.05),且逐年向周边原生草原土壤值接近;(2)各坡面平均植被覆盖率由2019年的30.44%,上升至2023年的95.02%,植物多样性平均较对照区有明显的提升;(3)2023年坡面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得到了恢复(含水量值12.65%),显著高于对照区的6.3%(P<0.05),但显著低于周边原生草原土壤的33.3%(P<0.05).集成化生态修复理念能够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可为高寒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本土化、系统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高寒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高陡边坡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庆州草原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13
作者 邓桃 安科 +2 位作者 秋生 袁启慧 吴宁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5期33-39,共7页
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草原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据迪庆州草原基况调查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迪庆州的草原资源数量、质量及分布格局,探究其存在问题,提出分级修复草原与生态旅游协同驱动... 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草原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据迪庆州草原基况调查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迪庆州的草原资源数量、质量及分布格局,探究其存在问题,提出分级修复草原与生态旅游协同驱动草原治理、多维度治理和完善监管体系等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发展对策,旨在为推进迪庆草原科学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基况调查 分级修复 监管体系 生态旅游 迪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羊脑磷脂型DHA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14
作者 包音都古荣·金花 宝鲁日 +6 位作者 和硕特麦丽斯 侯荣伦 呼格吉勒图 敖日格勒 岩松 敖日格乐 周欢敏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旨在为草原羊脑磷脂型DHA(DHA-P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苏尼特羊脑中萃取DHA-PLs,在确定其不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基础上,选择7周龄、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SPF级昆明雌性小白鼠30只,分为空白组(基础饲料)、鱼油组(基础饲料+鱼油)和羊脑D... 旨在为草原羊脑磷脂型DHA(DHA-P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苏尼特羊脑中萃取DHA-PLs,在确定其不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基础上,选择7周龄、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SPF级昆明雌性小白鼠30只,分为空白组(基础饲料)、鱼油组(基础饲料+鱼油)和羊脑DHA-PLs组(基础饲料+羊脑DHA-PLs),考察饲喂3个月后各组小鼠体征指标、周能量排出量、粪便中粗脂肪含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测定其血清生化和肝功能指标,观察肠道和脏器组织形态,以揭示羊脑DHA-PLs对小鼠营养物质吸收、脏器、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羊脑中无朊病毒蛋白,正常朊蛋白含量最高达200 mg/g;3个月饲喂试验结束后,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平均日采食量无差异,终体质量均显著增大(p<0.05);与空白组比较,羊脑DHA-PLs组小鼠周能量排出量,粪便中粗脂肪含量,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脏器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胃和脑等组织均未出现病变,肠道均无损伤,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组间无差异(p>0.05),但羊脑DHA-PLs组和鱼油组小鼠肠道分别长出14个和13个潘氏斑,而空白组未出现。综上,草原羊脑DHA-PLs能促进小鼠营养物质吸收,显著降低血脂,提高肝脏机能和肠道免疫机能,对小鼠脏器无不良影响,可以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羊脑磷脂型DHA 脏器指数 血脂 肝功能 组织学分析 潘氏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州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及对策
15
作者 宁静 《甘肃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玉树州地处三江源腹地,其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对当地畜牧业构成威胁,更会通过生态链的传导机制对下游地区乃至整个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在此背景下,文章深入探讨了玉树州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围绕草原生态保护... 玉树州地处三江源腹地,其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对当地畜牧业构成威胁,更会通过生态链的传导机制对下游地区乃至整个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在此背景下,文章深入探讨了玉树州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围绕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旨在为玉树州乃至三江源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保护 治理 玉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改进的温带草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
16
作者 曹云刚 赵俊 +3 位作者 杜蒲英 曾雅慧 张成利 杨秀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53-2165,共13页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占比(FPAR)是光能利用率模型的重要参数,CASA_SVR模型结合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改进了FPAR的估算。结果表明:1)CASA_SVR模型估算GPP的R^(2)为0.71(P<0.001),比CASA模型提高0.19,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同样,与VPM模型相比,VPM_SVR模型也有改善,R^(2)值增加0.25,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凸显了将SVR纳入GPP估算模型以及引入MSAVI优化FPAR计算的作用。2)与CASA模型相比,利用CASA_SVR模型估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GPP,RMSE值分别降低7.11、2.31和10.41 g∙(m^(2)∙month)^(−1)。CASA_SVR模型能够显著改善草地的GPP估算,与传统模型和现有的MODIS产品相比,RMSE降低明显,且CASA_SVR在不同草原类型中表现出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总初级生产力 陆地资源卫星 支持向量回归 光合有效辐射占比 土壤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游牧文化中的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智慧及其生态意义——以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为例
17
作者 图力古日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9期136-138,共3页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了丰富的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智慧。传统游牧文化创建了“牧民—家畜—草地”共生关系,提炼了丰富的牧草知识,采取季节性轮牧、储备饲草、混合饲养及生态保护等措施,实现了草畜平衡...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了丰富的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智慧。传统游牧文化创建了“牧民—家畜—草地”共生关系,提炼了丰富的牧草知识,采取季节性轮牧、储备饲草、混合饲养及生态保护等措施,实现了草畜平衡与生态协调。这些实践不仅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牧区乡村振兴、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挖掘这些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智慧,对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游牧文化 阿鲁科尔沁草原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耀彬 王尧 +6 位作者 孙伟成 陈子彦 胡格吉勒 伊如汗 白永飞 杨培志 赵玉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是提升保护地健康管理的前提。由于传统地面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基于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通过选取理想参考系的方法,采用遥感指标构建...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是提升保护地健康管理的前提。由于传统地面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基于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通过选取理想参考系的方法,采用遥感指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Critic权重分析算法,分草地类型计算各评级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分级(优秀、良好、中等、不健康),最后比较了保护区内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草原湿地3种主要草地类型以及保护区在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两个时间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表明:(1)内蒙古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全部为健康状态,其中22%为优秀,44%为良好,33%为中等;(2)各保护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水平,然而部分保护区的草原生态系统在恢复力维度上仍处于较低的中等水平,亟须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3)与2000—2009年相比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10—2019年呈稳中向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建立的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为保护区健康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草原 健康评价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慧敏 高志伟 +3 位作者 张晓嘉 吴佳芯 王伟峰 韩国栋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4-1770,共7页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不放牧相比,重度放牧降低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湿度。轻度放牧降低了芽单胞菌门的丰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细菌的优势门无变化,α-多样性无变化。轻度放牧改变了细菌β-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敏感性,为实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细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内陆河流域复合干热气候特征及其植被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仪萱 王怡璇 +3 位作者 刘廷玺 段利民 时淑悦 刘婷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0,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复合干热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评估复合干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探究植被对其的响应关系,有利于深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潜在危害的认识并制定有效的缓解和适应措施。本文基于C...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复合干热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评估复合干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探究植被对其的响应关系,有利于深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潜在危害的认识并制定有效的缓解和适应措施。本文基于Copula函数联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andardized temperature index,STI),构建了标准化复合干热事件指数(Standardized composite dry-heat index,SCDH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1982—2020年植被快速生长期(6—8月)干旱和高温的变化特征,探究了流域复合干热事件的演变规律及植被响应。结果表明:Frank-Copula函数对SPI与STI联合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SCDHI可以模拟干旱和高温间的依赖关系,具有标准化干旱指数所具备的多尺度时空可比、统计意义明确等特点;流域旱情的逐年变化较为平稳,而高温事件呈显著持续上升趋势,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特征,复合干热事件在7、8月有轻微加重的趋势;发生干热事件(SPI<-1.0且STI>1.0)的同现重现期约为10年;此外,植被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与生长阶段有关,处于稳定生长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高温 复合事件 COPULA函数 草原植被 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