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俊斌 邱仁胜 +3 位作者 赵纯森 向发楚 黄维涨 杨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3-415,共3页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酸碱度为pH6.0~6 .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菌致病条件与侵染途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峰 杨英 +3 位作者 张伟 季家兴 王雪迪 余龙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3,共3页
对魔芋软腐病菌的致病条件、侵染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魔芋,当球茎顶芽及顶芽周围组织受损后,极易被软腐病菌感染,其发病率高达90%以上。其最适发病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90%~95%,且在相同... 对魔芋软腐病菌的致病条件、侵染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魔芋,当球茎顶芽及顶芽周围组织受损后,极易被软腐病菌感染,其发病率高达90%以上。其最适发病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90%~95%,且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大,其发病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菌 伤口侵染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内生拮抗菌的定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海丽 陈磊 乐超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3-616,共4页
采用抗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软腐病的内生芽孢杆菌BS-8发酵液灌根魔芋植株,定期测定该内生拮抗菌在魔芋叶片中的定殖情况。根据该内生菌16S rRNA特异性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定期4次采样,提取魔芋叶片DNA,通过SYBR Green I... 采用抗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软腐病的内生芽孢杆菌BS-8发酵液灌根魔芋植株,定期测定该内生拮抗菌在魔芋叶片中的定殖情况。根据该内生菌16S rRNA特异性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定期4次采样,提取魔芋叶片DNA,通过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该内生拮抗菌在魔芋叶片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经内生拮抗菌灌根培养的魔芋叶片中芽孢杆菌数量均明显大于对照,该内生芽孢杆菌能大量定殖在魔芋叶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软腐病 内生拮抗菌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拮抗魔芋软腐病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辉 李雷林 +4 位作者 高媛 杨宇纯 刘欢 薛艳红 刘士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2,共5页
魔芋软腐病严重影响着魔芋的生长,本实验室从魔芋软腐病出发,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其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16-4,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经过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是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16-4对魔芋软腐病具... 魔芋软腐病严重影响着魔芋的生长,本实验室从魔芋软腐病出发,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其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16-4,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经过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是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16-4对魔芋软腐病具有很强的拮抗能力,平板对峙法显示该菌株对魔芋软腐病的抑菌圈达到75.4mm,魔芋块的实验说明16-4菌悬液与病原液3∶1的比例加入能很好地控制魔芋软腐病的发作,模拟田间管理的植株实验,当16-4菌悬液是病原液的3倍时就可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所有实验结果为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苏云金芽孢杆菌 内生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