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8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软腐病的病原检测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晓冉 金鑫 +4 位作者 韩茜 牛义 马冠华 郑阳 陈国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以大量合成葡甘聚糖。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对魔芋产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是魔芋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魔芋软腐病...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以大量合成葡甘聚糖。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对魔芋产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是魔芋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魔芋软腐病病原检测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除常规PCR检测技术外,还阐述新的检测技术在魔芋软腐病上的应用,并概述了目前主要防治魔芋软腐病方法,例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以期为魔芋软腐病的病原快速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病原菌 鉴定方法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有效防治药剂筛选
2
作者 赵青华 邱俊杰 +3 位作者 赵晴晴 张宇溪 周洁 吴金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4,共7页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11种杀菌剂中,80%乙蒜素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32μg·mL^(-1)),其次是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EC50为3.45μg·mL^(-1)),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518.82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病原菌分离 菌种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魔芋软腐病新病原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及其杀菌剂室内筛选
3
作者 罗林丽 刘思睿 +3 位作者 童安毕 赵兴丽 丁海兵 范士杰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9-777,共9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及其有效杀菌剂种类,为魔芋软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感病花魔芋种芋上分离、纯化致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在花魔芋种芋上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 【目的】明确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及其有效杀菌剂种类,为魔芋软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感病花魔芋种芋上分离、纯化致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在花魔芋种芋上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25%溴菌腈微乳剂和0.3%四霉素水剂等10种杀菌剂对致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以筛选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结果】分离获得花魔芋种芋软腐病致病菌株Akst2-3,其生理生化特征与拉乌尔菌属的菌株一致,同源比对结果显示菌株Akst2-3与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JCM 1687同源性为99.79%,系统发育树表明其与土生拉乌尔菌位于同一分支,据此确定引起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菌株Akst2-3为土生拉乌尔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80%乙蒜素乳油、25%溴菌腈微乳剂、0.3%四霉素水剂、5%大蒜素微乳剂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5282、1.3023、1.6882、2.0886和13.8071 mg/L。【结论】土生拉乌尔菌R.terrigena是一种引起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新病原,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可作为防治土生拉乌尔菌引起的魔芋软腐病首选药剂,25%溴菌腈微乳剂和0.3%四霉素水剂也可作备选药剂,为防止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建议生产上交替或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软腐病 土生拉乌尔菌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软腐病菌早期侵染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
4
作者 宋金黄 谭红 +3 位作者 赵志博 龙友华 胡小平 樊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0,共9页
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在猕猴桃果实初侵染过程中的差异基因,旨在从转录调控水平上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机制,以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在侵染24 h和48 h分别有上调差异基因... 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在猕猴桃果实初侵染过程中的差异基因,旨在从转录调控水平上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机制,以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在侵染24 h和48 h分别有上调差异基因658个和921个,下调差异基因1951个和1979个;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病菌的核糖体、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途径中,参与碳源利用、有性繁殖和毒力等信号通路;将接种24 h和48 h持续上调表达的48个关键基因构建相关性网络,明确了处于网络节点的重要差异基因。本研究可为筛选猕猴桃软腐病菌重要致病基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软腐病 葡萄座腔菌 侵染机制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软腐病无损高光谱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依晨 张林 +3 位作者 祝佳佳 龙艳 杨鑫睿 赵志博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室内无损快速检测,以期为病果诊断、果实分选提供技术方案。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1000 nm)采集病果与健康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128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室内无损快速检测,以期为病果诊断、果实分选提供技术方案。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1000 nm)采集病果与健康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128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基于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特征排序算法,从中选择8个最优特征波段。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样本随机分配为测试和训练数据集,分别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建立分类模型。同时,从自然发病果实分离软腐病菌,并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猕猴桃软腐病果实与健康果实的高光谱曲线存在明显区别。针对猕猴桃软腐病识别,可优化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效果最好,从发病果实分离到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甜樱间座壳属(Diaporthe eres)均为已知的猕猴桃软腐病菌,表明自然发病组分类结果可靠。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准确区分贵长猕猴桃软腐病果实与健康果实,可实现猕猴桃软腐病早期无症状时期的无损快速检测,为采后果实分选提供了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 高光谱成像技术 无损快速检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腐病菌Dickeya fangzhongdai Onc5菌株vfmH和vfm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6
作者 王文婷 张晨燕 +3 位作者 赵可冉 丁建华 荆恩荣 杨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目的】双组分系统VfmH/VfmI与Dickeya属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过程有关。研究D.fangzhongdai Onc5菌株vfmH和vfm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为明确VfmH/VfmI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D.fangzhongdai Onc... 【目的】双组分系统VfmH/VfmI与Dickeya属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过程有关。研究D.fangzhongdai Onc5菌株vfmH和vfm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为明确VfmH/VfmI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D.fangzhongdai Onc5菌株,获取vfmH和vfmI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随后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fmH和pET-32a-VfmI,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并利用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D.fangzhongdai Onc5菌株vfmH和vfmI的ORF大小分别为1401 bp和1320 bp,分别编码466个和43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Dickeya属其他菌种的vfmH和vfmI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添加0.5 mmol·L^(-1)IPTG,可诱导重组质粒pET-32a-VfmH转化株和pET-32a-VfmI转化株表达产生大量携带His-tag的融合重组蛋白;同时,成功纯化出目的蛋白。【结论】首次克隆出D.fangzhongdai中双组分系统基因vfmH和vfmI,并成功纯化出VfmH和VfmI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病 双组分系统 狄克氏菌 vfmH基因 vfmI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BolPEN2基因克隆与抗软腐病功能研究
7
作者 马超超 王瑾 +3 位作者 王尧 陶婧婷 王春国 李慧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硫代葡萄糖苷(硫苷)是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这其中吲哚族硫苷及其水解产物被证实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PEN2是调控吲哚族硫苷水解的关键基因,为了探究该类基因在青花菜硫苷水解及... 硫代葡萄糖苷(硫苷)是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这其中吲哚族硫苷及其水解产物被证实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PEN2是调控吲哚族硫苷水解的关键基因,为了探究该类基因在青花菜硫苷水解及响应生物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对青花菜中PEN2基因(BolPEN2)进行了克隆,并对其转录表达特征及其在响应软腐病菌侵染胁迫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olPEN2编码区全长1668 bp,编码555个氨基酸。BolPEN2在种子中呈现高表达,并且在青花菜受到软腐病菌侵染胁迫后其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暗示BolPEN2在青花菜响应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BolPEN2的功能,成功创制了BolPEN2过表达及RNAi沉默青花菜转化材料。生理及表型分析结果表明,BolPEN2过表达显著提高了青花菜转化株对软腐病的抗性,BolPEN2沉默青花菜材料则表现出更强的感病特征。与之相对应,BolPEN2过表达青花菜植株叶片总硫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青花菜,而BolPEN2沉默青花菜植株中总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证实BolPEN2可能通过调控吲哚族硫苷水解过程而在青花菜抗软腐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BolPEN2的功能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创制抗病青花菜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硫代葡萄糖苷 BolPEN2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生防菌GXMZU-5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制研究
8
作者 覃天涵 杨金新 +5 位作者 王璐 段莹泽 韦婧 李佳惠 朱英芝 李战彪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2-1479,共8页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活性抑制能力及QQ酶同源基因PCR扩增验证其生物防治机制。结果表明:GXMZU-5可有效降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具有AHLs淬灭能力;在香蕉果实上进行的生物防治试验中,GXMZU-5的混菌处理组果实表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健康,未出现明显黑斑和软腐迹象,香蕉果实横切和纵切结果表明,处理组的病斑扩散面积大幅度减少;盆栽防治试验中,混菌处理组的香蕉假茎注射处无明显腐烂迹象,自然株高相比病原菌组恢复了56%,表明GXMZU-5具有显著抑制病原菌发病的作用。对其生物防治机制探究表明,混菌体系下的生物膜总含量、胞外多糖含量小于2种菌单独培养;MTT法测定生物膜代谢表明,GXMZU-5可有效地降低GR-1的生物膜代谢活动,且在混菌体系内占主要优势位置。说明GXMZU-5可通过淬灭效应降低GR-1生物膜生物量及活力,从而获得生物防治能力;对QQ酶同源基因进行扩增表明,GXMZU-5具有aii A内脂酶基因,可淬灭AHLs信号分子。本研究验证了GXMZU-5的生物防治能力,并初步探究了其防治机制,为淬灭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淬灭 伯克霍尔德菌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软腐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甘定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广泛分布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在保障食用油供给、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油茶软腐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病害,能够通过病原菌的快速传播对油茶叶片、果实和枝条造成毁灭性损害,进而对油茶...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广泛分布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在保障食用油供给、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油茶软腐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病害,能够通过病原菌的快速传播对油茶叶片、果实和枝条造成毁灭性损害,进而对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该文基于油茶软腐病症状及发病规律,从加强种苗源头管理、推行密植混交种植模式、加强土壤健康综合管理、应用微生物拮抗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软腐病 发病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与氨基寡糖素复配制剂防控白菜软腐病的协同增效作用
10
作者 王娟 徐军 +6 位作者 段小莉 赵宜君 张力卜 曲继林 赵淑元 陈昶 马超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筛选白菜软腐病绿色防控应用技术,以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氨基寡糖素复配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的测定。在室内联合毒力筛选试验中,使用活体接种法测定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氨基寡糖素单剂,及不同比例复配对白菜软腐病的作用效果。... 为筛选白菜软腐病绿色防控应用技术,以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氨基寡糖素复配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的测定。在室内联合毒力筛选试验中,使用活体接种法测定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氨基寡糖素单剂,及不同比例复配对白菜软腐病的作用效果。试验发现,供试的5种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增效,其中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氨基寡糖(1∶1)配比防治白菜软腐病效果最佳。选择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1),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辛集镇、山东大坞镇、湖北武汉新洲区和湖北谋道镇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处理剂量为75~100 g/667 m^(2)的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3%+3%)对白菜软腐病有较好防效(高于65%),且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高达1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软腐病 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 氨基寡糖素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腐病菌诱导的魔芋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WRKY72互作蛋白
11
作者 沈川 李夏 +2 位作者 覃剑锋 段龙飞 刘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魔芋cDNA文库,筛选转录因子WRKY72的互作蛋白,为解析WRKY72调控魔芋抗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方法】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侵染不同阶段的魔芋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等量混匀后构建魔芋cDNA文库,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 【目的】通过构建魔芋cDNA文库,筛选转录因子WRKY72的互作蛋白,为解析WRKY72调控魔芋抗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方法】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侵染不同阶段的魔芋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等量混匀后构建魔芋cDNA文库,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转录因子WRKY72的诱饵载体,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候选靶标蛋白,并进行一对一验证。【结果】酵母文库滴度为1.6×10^(7)CFU/mL,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在1000 bp左右,诱饵载体在酵母中经验证无自激活。诱饵载体pGBKT7-WRKY72筛库获得了41个阳性互作蛋白,包括转运蛋白、通道蛋白、热休克蛋白、叶绿素结合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等。对这些互作蛋白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选取12个互作蛋白进行一对一酵母双杂交验证。【结论】成功构建了高质量的魔芋文库并筛选到了转录因子WRKY72的互作蛋白,为解析魔芋抗软腐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WRKY转录因子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生物肥对贵长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软腐病发生率的影响
12
作者 蔡莉 侯再忠 +3 位作者 吴崇文 胡华群 夏福金 龙友华 《中国果树》 2025年第7期22-28,共7页
为探究不同生物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以海藻酸甲壳螯合钾肥复合微生物肥、海藻肥有机水溶肥和金水土微生物菌剂3种生物肥,分别采用灌根、叶面喷施和灌根+叶面喷施3种施肥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为探究不同生物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以海藻酸甲壳螯合钾肥复合微生物肥、海藻肥有机水溶肥和金水土微生物菌剂3种生物肥,分别采用灌根、叶面喷施和灌根+叶面喷施3种施肥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肥使猕猴桃单果重提高5.68%~21.72%,使食用期可溶性糖含量提高0.06%~14.27%,维生素C含量提高3.93%~16.14%;同时延缓了贮藏期猕猴桃果实硬度、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提高了贮藏性能;3种生物肥处理的猕猴桃贮藏期果实软腐病发生率降低了21.53%~60.98%,病情指数降低了41.50%~70.56%。综上,3种生物肥可以提高猕猴桃单果重,改善果实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增强果实对软腐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物肥 果实品质 贮藏性能 抗病性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13
作者 王佳飞 吕航君 蔡瑾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白菜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Pcc)引起的白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抑菌圈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比较3种植物源活性成分(d-柠檬烯、丁香酚和香芹酚)... 白菜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Pcc)引起的白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抑菌圈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比较3种植物源活性成分(d-柠檬烯、丁香酚和香芹酚)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通过离体组织试验及盆栽试验评估其防治效果,旨在筛选出高效的防治成分,为植物源活性成分防治白菜软腐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丁香酚和d-柠檬烯,香芹酚的抑菌圈直径为20.63 mm,MIC为0.125 0 mg/mL。离体组织试验表明,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香芹酚对接种白菜叶片的预防效果及治疗效果分别为72.65%、73.61%,显著高于丁香酚(49.13%、50.36%)和d-柠檬烯(15.58%、16.10%)。盆栽试验结果和离体组织试验结果一致,香芹酚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丁香酚和d-柠檬烯;但是香芹酚的治疗效果为76.25%,大于其预防效果(38.99%),这可能与自身的挥发性有关,建议制成微囊悬浮剂等可减少药剂挥发的剂型,于白菜发病后迅速施药,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综上,相较于丁香酚和d-柠檬烯,香芹酚对Pcc表现出更强的抑菌活性,对白菜软腐病表现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丁香酚 d-柠檬烯 白菜软腐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水提液对花魔芋生长的影响及软腐病防治效果初探
14
作者 李陈晨 许骁尧 +5 位作者 蹇廷杰 余溥 邓茂尧 兰明先 李静 高志强 《西北园艺》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初步探究不同浓度紫茎泽兰水提液对花魔芋生长影响及软腐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3组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水提液(25 g/L、2.5 g/L、0.25 g/L,分别记作T1、T2、T3)、2.5 g/L的春雷霉素溶液(CK_阳)和空白对照(CK)对花魔芋生长性状、产量和软... 为初步探究不同浓度紫茎泽兰水提液对花魔芋生长影响及软腐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3组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水提液(25 g/L、2.5 g/L、0.25 g/L,分别记作T1、T2、T3)、2.5 g/L的春雷霉素溶液(CK_阳)和空白对照(CK)对花魔芋生长性状、产量和软腐病发病率、相对防治效果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对魔芋叶柄直径和叶盘直径具有显著影响;T3处理对魔芋的株高有显著影响,对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和8.9%;T2处理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相对防治效果高达75.47%,病情指数仅9.63%,且提高了魔芋的产量,单株产量分别比春雷霉素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提高了15.7%和19.2%。紫茎泽兰水提液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改善、产量提高以及软腐病防治均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水提液 魔芋 软腐病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半夏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15
作者 姚加加 柳敏 +2 位作者 徐庆祝 王彩云 李开阳 《农技服务》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为半夏规模化种植的软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赫麻芋1号半夏种茎为试验材料,选取8种防治软腐病的常见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精甲·咯·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9%氟环唑·咯... 为半夏规模化种植的软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赫麻芋1号半夏种茎为试验材料,选取8种防治软腐病的常见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精甲·咯·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9%氟环唑·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0.3%四霉素水剂,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6%春雷·喹啉铜悬浮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对半夏种茎进行处理,于赫章县双坪乡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对比各药剂对半夏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防治药剂中,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9%氟环唑·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的半夏种茎出苗率最高且能显著抑制半夏块茎腐烂,其出苗率分别为87.69%、87.44%;不同药剂处理半夏植株的高度、茎粗差异、叶片形态无显著差异;11%精甲·咯·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的软腐病发病率最低,为2.76%;9%氟环唑·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的半夏产量最高,其小区产量为2.05 kg。建议采用9%氟环唑·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作为防治半夏软腐病的处理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软腐病 种子处理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芹菜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品种初步筛选
16
作者 张雪莹 丁小龙 +3 位作者 袁婕 王卉 高云云 单宏英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8-26,共9页
为明确天津地区芹菜软腐病病原菌生长特性和抗病品种的初筛,于西青区辛口镇连年发生软腐病的区域采集样品,采用梯度稀释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了导致天津地区芹菜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生长特性检测结... 为明确天津地区芹菜软腐病病原菌生长特性和抗病品种的初筛,于西青区辛口镇连年发生软腐病的区域采集样品,采用梯度稀释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了导致天津地区芹菜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生长特性检测结果表明,代表病原TX09和TX61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酵母粉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通过病原菌回接试验发现,2株病原细菌均能致使油菜和黄瓜产生与芹菜软腐病一致的症状,但不能侵染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甜瓜(Cucumis melo)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2株病原菌侵染芹菜后,引起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明显升高,SOD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通过抗病性初步筛选发现,法兰西品种对2株病原细菌完全免疫,文图拉(WTL-浅)品种具有明显的抗病性。综上,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芹菜软腐病的致病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解析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初步筛选了芹菜抗病品种,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软腐病 生物学特征 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的生菜软腐病原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17
作者 林智 张静静 +3 位作者 张硕 安帅霖 王金辉 陈雪蛟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分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温室生菜软腐病,对从生菜软腐病株中分离的2株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CM22112和CM22123进行了高通量测序。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代谢分析,确认了CM22112、CM22132菌株与极地果胶杆菌菌... 为分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温室生菜软腐病,对从生菜软腐病株中分离的2株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CM22112和CM22123进行了高通量测序。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代谢分析,确认了CM22112、CM22132菌株与极地果胶杆菌菌株NIBIO1006^(T)联系较近,并进一步确定为极地果胶杆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得到CM22112和CM22132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5 223 707 bp和5 043 792 bp,GC含量分别为54.16%和52.11%,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注释与致病系统分析。对极地果胶杆菌种内28个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了种内的基因组变异,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揭示果胶杆菌的遗传进化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 生菜软腐病 全基因组测序 病原鉴定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菜心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桂花 陆梦婷 +5 位作者 符梅 郭巨先 罗文龙 骆善伟 欧德意 李光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菜心栽培面积扩大和重茬现象的出现,菜心病害逐年加重,其中软腐病是危害菜心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通过接种软腐病病菌对菜心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病品种。【方法】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 【目的】近年来,随着菜心栽培面积扩大和重茬现象的出现,菜心病害逐年加重,其中软腐病是危害菜心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通过接种软腐病病菌对菜心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病品种。【方法】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菜心病样,通过组织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获得软腐病病菌。以52份不同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进行接种:用刀片在菜心茎部轻划2个约5mm刀口,使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1×108CFU/mL菌液喷到伤口表面,接种完成后3 d,测定病情指数和软腐病分级,评价52份菜心品种的软腐病抗性水平。【结果】经组织分离得到分离物,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菌落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为菜心软腐病致病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中心突起、边缘平滑,能使菜心的组织腐烂,接种于菜心苗后叶片呈湿腐萎蔫症状。52份材料中,大多数菜心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感材料35份、感病材料16份,整体而言,高感或感病材料占98.1%;中抗材料1份(丰裕4号菜心);无高抗或免疫品种。上述结果表明,52份菜心品种中抗软腐病的材料较少,这可能是广东省菜心软腐病发病较严重的原因之一。【结论】52份菜心品种中,软腐病高感或感病材料占98.1%;中抗材料1份;无高抗或免疫品种,可为选育和推广抗软腐病的菜心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软腐病 喷雾接种法 病情指数 软腐病分级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 侯珲 +3 位作者 涂洪涛 黄天祥 柳友亮 袁洪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2-1、耐盐芽孢杆菌PL7和多黏芽孢杆菌NL4)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试验,并研究了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果实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2-1、耐盐芽孢杆菌PL7和多黏芽孢杆菌NL4)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试验,并研究了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果实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2-1、PL7和NL4对猕猴桃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3.49%、74.82%和49.33%,P2-1的抑制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对接种猕猴桃软腐病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P2-1的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均能显著降低猕猴桃软腐病自然发病率,其中以P2-1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株生防菌处理均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无影响;3株生防菌处理猕猴桃果实后,果实中基因PR1、PR5和SOD的表达显著上调。研究结果可为菌株P2-1、PL7和NL4开发为防治猕猴桃软腐病的生物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 葡萄座腔菌 生防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耐盐芽孢杆菌 多黏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逊德巴利酵母冻干菌剂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控制
20
作者 赵利娜 周娅丽 +2 位作者 兰晨 张晓云 张红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实现酵母制剂的商业化,作者以拮抗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D.hansenii)为研究对象,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酵母制剂,并研究该制剂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实现酵母制剂的商业化,作者以拮抗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D.hansenii)为研究对象,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酵母制剂,并研究该制剂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冻干过程中不同保护剂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对D.hansenii存活率的影响,随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保护剂复配方案,最后验证在最优复配方案的保护剂下D.hansenii冻干菌制剂在贮藏期间的存活率及其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D.hansenii冻干菌制剂的最优保护剂方案为质量分数2.22%的海藻糖、质量分数17.83%的脱脂乳粉、质量分数0.06%的L-抗坏血酸和质量分数4.06%的L-谷氨酸钠。D.hansenii在最优复配方案得到的冻干菌制剂长达90 d的贮藏期内能够保持70%~80%的存活率,且该制剂对由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R.stolonifer)引起的草莓采后软腐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逊德巴利酵母 保护剂 冷冻干燥 草莓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