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nowledge-based bridge detection from SAR images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Wenguang Sun Jinping Hu Rui Mao Shiy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5期929-936,共8页
Automatic bridge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SAR images. Differed from the classical CFAR method, a new knowledge-based bridge detec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he method not only uses the backscattering i... Automatic bridge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SAR images. Differed from the classical CFAR method, a new knowledge-based bridge detec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he method not only uses the backscattering int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argets and background but also applies th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s. According to bridge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attering properties in SAR images, the new knowledge-based method includes three processes: river segmentation, potential bridge areas detection and bridge discrimination. The application to AIRSAR data shows that the new method is not sensitive to rivers' shape. Moreover, this method can detect bridges successfully when river segmentation is not very exact and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radius proje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based bridge detection SAR contextual information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Decision-Support and Knowledge-Based Techniques in a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for Selection Problems 被引量:1
2
作者 David McSherry(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Faculty of Informatics, University of Ulster,Coleraine BT52 1SA, Northern Ireland)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6年第2期35-54,共20页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selection problems are examined. A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is presented in which decision-support and knowledge-based techniques play complementary roles. An approach to t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selection problems are examined. A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is presented in which decision-support and knowledge-based techniques play complementary roles. An approach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to support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is presented which avoids commitment to a specific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a home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in a specific problem domain. Techniqu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are described. Knowledge elicita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a development shell for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to any selection problem are also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based systems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Knowledge acquisitio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Operational researc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Knowledge-based Connecting Elements Modeling
3
作者 HUANG Xiang, YAN Chong-j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 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62-163,共2页
Steps of manipulation is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m od eling of the connection elements such as bolt, pin and the like in commerce CAD system. It leads to low efficiency, difficulty to assure the relative position, im... Steps of manipulation is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m od eling of the connection elements such as bolt, pin and the like in commerce CAD system. It leads to low efficiency, difficulty to assure the relative position, impossibility to express rules and knowledge. Based on the inner character analy sis of interpart, detail modification and assembly relation of mechanical connec ting element, the idea, which extends the feature modeling of part to the interp art feature modeling for assembly purpose, is presented, and virtual part based connecting element modeling is proposed. Virtual part is a complement set of lo cal modification of part to be connected. In assembly modeling, base part is mod ified by Boolean operation between base part and virtual part. The modeling and assembly is finished just in one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ules and knowl edge of the connection elements are encapsulated through virtual part. According to this mechanism, a knowledge-based connecting elements rapid design module i s developed on commerce software package UG with satisfying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 ASSEMBLY conn ecting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gnitive Science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Based Systems
4
作者 Feng Shan (Depart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Hubei, 430074 PRC)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2期60-67,共8页
The paper presents a cognitive science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based systems,including people, media. simulation and expert systems, resulting in a practical model for the procedures ofknowledge engine... The paper presents a cognitive science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based systems,including people, media. simulation and expert systems, resulting in a practical model for the procedures ofknowledge engineering. Starting with the construct of a social organization model driven by anticipationand thed differentiating this into pesonal scientists with diverse relations to people and their internal andexternal communication, it provides powerful and general model of society. people, and the roles of peoplein society. This model extends naturally ic the role of conventional media in the knowledge processes ofsociety and the new roles of computer-based simulation and expert systems. In particular it provides amod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at enables the processes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to be analyzed andauto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modeling knowledge-based systems Knowledge engineering Communal scientist Med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owledge-based detection method for SAR targets
5
作者 Fei Gao Achang Ru +1 位作者 Jun Wang Shiyi M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4期573-579,共7页
When the classical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 (CFAR) combined with fuzzy C-means (FCM)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arget detection i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with complex background, CFAR requires bloc... When the classical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 (CFAR) combined with fuzzy C-means (FCM)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arget detection i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with complex background, CFAR requires block-by-block estimation of clutter models and FCM clustering converges to local optimum.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etection algorithm: knowledge-based combined with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fuzzy C-means (GA-FCM) algorithm. Firstly, the algorithm takes target region's maximum and average intensity, area, length of long axis and long-to-short axis ratio of the external ellipse as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target appearing probabil- ity. The knowledge-based detection algorithm can produce preprocess results without the need of estimation of clutter models as CFAR does. Afterward the GA-FCM algorithm is improved to cluster pre-process results. It has advantages of incorporating global optimizing ability of GA and local optimizing ability of FCM, which will further eliminate false alarms and get better resul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with real SAR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arget detection knowledge-based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fuzzy C-means(GA-FCM)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细粒度应急物资配送的空间众包任务分配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俊岭 吴晴晴 +1 位作者 孙焕良 许景科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4-500,共7页
应急物资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为整个救援行动的末端环节,是提高整个救援行动效率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细粒度的应急物资配送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博弈论任务分配算法,该算法能够保证所有任务在容忍时间内得到分配... 应急物资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为整个救援行动的末端环节,是提高整个救援行动效率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细粒度的应急物资配送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博弈论任务分配算法,该算法能够保证所有任务在容忍时间内得到分配的同时最小化工人数量;然后,设计了一种延迟更新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升算法的运行效率;最后,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随机任务分配算法、贪心任务分配算法、K-means聚类任务分配算法相比,在工人数量方面分别减少了38%、28%、10%。结合延迟更新优化策略后,算法在最优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提升了12.5%的运行效率,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众包 应急物资配送 任务分配 博弈论 最小化工人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TXO模型区块链的众包物流可信身份认证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致远 吴越 +1 位作者 张威威 李沅格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针对现有集中式众包物流平台中用户身份数据存储与管理存在的隐私泄露和篡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TXO模型区块链的众包物流可信身份认证模型.该模型包括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身份注册、身份验证、身份撤销及身份认证.针对链上存储用户隐私... 针对现有集中式众包物流平台中用户身份数据存储与管理存在的隐私泄露和篡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TXO模型区块链的众包物流可信身份认证模型.该模型包括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身份注册、身份验证、身份撤销及身份认证.针对链上存储用户隐私数据风险的问题,采用混合加解密方案对链上个人信息做安全存储与分享;针对平台认证用户身份的问题,采用可信身份凭证以零知识证明方式登录众包物流平台.对身份信息以及认证进行安全性分析,并将该方法与LIU方法、LI方法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对比.在Python3.9环境下完成试验,进行了身份信息加密和零知识身份认证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认证时延和处理事务能力均优于现有的SHAO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物流 区块链 身份管理 UTXO模型 可信身份认证 零知识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众包中支持周期性任务的在线匹配算法
8
作者 刘俊岭 孙萌 +1 位作者 孙焕良 许景科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4-1944,共11页
针对空间众包中的一类重复多次且有固定需求的周期性任务,现有的匹配算法忽略了周期性任务对熟悉度的需求,提出一种空间众包中支持周期性任务的在线匹配算法。首先,将在线匹配问题视为多人游戏,将任务视为游戏的独立参与者,根据任务倾... 针对空间众包中的一类重复多次且有固定需求的周期性任务,现有的匹配算法忽略了周期性任务对熟悉度的需求,提出一种空间众包中支持周期性任务的在线匹配算法。首先,将在线匹配问题视为多人游戏,将任务视为游戏的独立参与者,根据任务倾向于匹配熟悉度高的工人,工人倾向于匹配报酬高、距离近的任务的需求,确定玩家的效用函数,并进行博弈论(GT)分析;其次,将模拟退火(SA)策略引入GT的更新策略中,设计基于SA策略的GT算法;最后,在达到纳什均衡时实现总效用更大的匹配。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相关算法,所提GT算法的匹配具有最高的总效用。可见,所提GT算法实现了更符合周期性任务和工人各自需求的匹配结果,可以提升在线空间众包平台的用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众包 周期性任务 博弈论 总效用 熟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赛众包平台的参与者服务:“动机-刺激-功能”分析框架
9
作者 张雪峰 汪闪 张佳浩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参与者参与竞赛众包平台的动机、平台提供的刺激和服务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然而,当前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为此,论文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参与者的7个主要动机。通过对典型竞赛众包平台的内容分析,识别确定了平台提供的1... 参与者参与竞赛众包平台的动机、平台提供的刺激和服务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然而,当前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为此,论文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参与者的7个主要动机。通过对典型竞赛众包平台的内容分析,识别确定了平台提供的14个主要刺激和33个服务功能。进一步地,论文分析了动机、刺激和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了“动机-刺激-功能”框架。该框架强调刺激能够激发和响应参与者动机,进而促使其实施相应的行为,而刺激又会具体化为服务功能;动机与刺激、刺激与功能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对应关系。该框架将进一步加深对竞赛众包参与者与平台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后续参与者行为和众包平台治理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在实践中,该框架也为竞赛众包平台面向参与者的服务功能设计与完善提供了思路和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赛众包 参与者动机 刺激 平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物流服务选择性众包与路径规划研究
10
作者 周青 潘凡安 +1 位作者 陈文冲 江波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0-372,共13页
现有选择性众包模式大多考虑从配送中心或中转站集中取货后再进行配送的场景,无法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从分布式制造企业取货后配送给行业用户的现实需求。针对物流服务选择性众包的多车辆多起始点取送货路径规划问题,构建以社会车辆... 现有选择性众包模式大多考虑从配送中心或中转站集中取货后再进行配送的场景,无法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从分布式制造企业取货后配送给行业用户的现实需求。针对物流服务选择性众包的多车辆多起始点取送货路径规划问题,构建以社会车辆和专用车辆差异化起始点和终点、取送货点对应关系等为约束及以社会车辆物流服务报价和专用车辆配送成本之和最小化为决策目标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设计改进的模因算法(IMA),开发基于概率的正逆混合交叉(MPNC)算子、路径间邻域搜索(VNS)和路径内邻域搜索(PNS)混合策略及其对应的两阶段路径修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MPNC算子比传统的部分交叉算子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丰富的种群多样性,VNS和PNS混合策略比单邻域搜索可产生更优的可行解。不同规模的人工算例结果表明,IMA比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SA)和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等算法在寻优性能和局部脱困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并且其采用选择性众包相比于采用纯社会车辆和纯专用车辆降低了实际案例的物流服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平台 物流服务选择性众包 取送货问题 路径规划 改进的模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社区检测的协作众包任务分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林波 倪志伟 +2 位作者 程家乐 刘文涛 朱旭辉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4-545,共12页
针对传统协作众包任务分配中忽视工人协作关联的问题,将工人之间的社交及历史合作关系纳入考虑范畴,提出一种融合社区检测的协作众包任务分配方法。首先,利用社区检测算法挖掘众包工人之间潜在的社交关系,形成候选社群;其次,定义协作度... 针对传统协作众包任务分配中忽视工人协作关联的问题,将工人之间的社交及历史合作关系纳入考虑范畴,提出一种融合社区检测的协作众包任务分配方法。首先,利用社区检测算法挖掘众包工人之间潜在的社交关系,形成候选社群;其次,定义协作度、交互成本和众包任务分配效用等要素后,构建综合考虑技能覆盖率、信誉度及预算成本的协作众包任务分配模型;再次,引入Piece-Wise混沌映射、柯西分布逆累积函数算子、自适应正切飞行算子和麻雀警戒机制等策略,并提出改进沙猫群优化(SCSO)算法——TSCSO;最后,利用TSCSO算法对前述模型进行求解。在不同规模真实数据集合成的算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使任务分配成功率维持在90%及以上水平,相较于其他改进智能算法任务分配效用平均提升20.08%~53.38%,验证了所提算法在协作众包任务分配问题中的适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众包 社区检测 协作候选社群 任务分配 沙猫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软件众包的众包工人选择模型
12
作者 贾俊宇 杨岚心 +3 位作者 张晓东 徐近伟 张居正 张贺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2-1829,共8页
软件众包任务中,选择不合适的众包工人常导致任务失败和任务发布者满意度下降。为解决因工人选择不当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工人能力与任务匹配度的软件众包工人选择模型。模型包括基于TOPSIS和线性规划法的众包工人能力评估模... 软件众包任务中,选择不合适的众包工人常导致任务失败和任务发布者满意度下降。为解决因工人选择不当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工人能力与任务匹配度的软件众包工人选择模型。模型包括基于TOPSIS和线性规划法的众包工人能力评估模型,以及基于匹配函数学习的众包工人与任务匹配模型。模型在真实众包数据集(包含9450项任务、8747名工人、98940对竞标关系)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能显著提升任务发布者的满意度,在top-k Acc和MRR指标上均优于现有基线模型。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工人能力与匹配度能够有效优化工人选择,为软件众包平台任务分配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众包 众包工人 选择模型 能力评估 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众包的隐私保护任务匹配方案
13
作者 宋甫元 丁思洋 +2 位作者 王威 姜琴 付章杰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32,共18页
众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任务执行和数据感知方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可信的众包平台可能泄露用户隐私,因此用户需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众包平台通过加密空间关键词查询,在密文环境下匹配工人兴趣和位置以满足任务需求... 众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任务执行和数据感知方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可信的众包平台可能泄露用户隐私,因此用户需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众包平台通过加密空间关键词查询,在密文环境下匹配工人兴趣和位置以满足任务需求。为了实现密文环境下安全高效的众包任务匹配,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关键词相似性查询的隐私保护任务匹配方案,通过Geohash算法和位图方法对位置和关键词进行编码,将空间关键词相似性查询转化为向量内积计算。安全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任务匹配效率上优于现有SOTA方案,并能够有效保护任务请求者和工人的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 任务匹配 相似性查询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T的空间众包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14
作者 唐旭 龙士工 +1 位作者 刘海 弓晓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3,共7页
针对空间众包中不可信的服务器获取用户真实的位置信息,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离树(HST)的空间众包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用于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和保证任务分配的有效性,将位置点集构造一个HST,设计一种基于HST的差... 针对空间众包中不可信的服务器获取用户真实的位置信息,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离树(HST)的空间众包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用于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和保证任务分配的有效性,将位置点集构造一个HST,设计一种基于HST的差分隐私保护机制,对用户的位置节点进行扰动处理,并且理论证明该机制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隐私预算下,该方法在任务分配的总距离方面明显优于现有的差分隐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众包 位置隐私 地理不可区分性 任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可问责属性认证的众包方案
15
作者 陶静怡 张亮 阚海斌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4-1858,共15页
众包是一种分布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并有效利用资源.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解决了传统众包平台集中化程度过高的问题,但它的透明性却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传统的匿名认证虽然可以隐藏用户身份,但存在匿名滥用的问题,同时还增加了... 众包是一种分布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并有效利用资源.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解决了传统众包平台集中化程度过高的问题,但它的透明性却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传统的匿名认证虽然可以隐藏用户身份,但存在匿名滥用的问题,同时还增加了对工作者筛选的难度.提出一种去中心化可问责属性认证方案,并将其与区块链结合设计一种新型众包方案.该方案利用去中心化属性加密与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技术,在保护用户身份隐私的同时实现可链接性和可追踪性,并且请求者可以制定访问策略来筛选工作者.此外,该方案通过门限秘密分享技术实现了属性授权机构和追踪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实验仿真和分析证明该方案在时间和存储开销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属性加密 零知识证明 众包 匿名认证 可问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偏好感知多对多任务分配算法
16
作者 张朋飞 翟睿辰 +3 位作者 程祥 张治坤 刘西蒙 王杰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8-894,共17页
为空间众包中的工人分配任务是后续收集位置相关数据的重要前提.为了应对可能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研究者往往结合地理不可区分性进行保护.现有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任务分配方法通常针对一对一场景,其研究目标一般集中在最小化平均旅行... 为空间众包中的工人分配任务是后续收集位置相关数据的重要前提.为了应对可能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研究者往往结合地理不可区分性进行保护.现有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任务分配方法通常针对一对一场景,其研究目标一般集中在最小化平均旅行距离,而不是最大化任务分配数量;同时,它们假设工人能分配去执行任意的任务.此外,这些研究往往结合平面拉普拉斯机制实现地理不可区分性.上述机制的随机性和无界性会导致工人上传的位置数据包含过量噪音,进而降低任务分配的效用,导致工人平均旅行距离较大或者任务无法完全分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偏好感知多对多任务分配算法MONITOR(Many-to-many task allOcation under geo-iNdIsTinguishability for spatial crOwdsouRcing).该算法主要思想是对工人的偏好任务进行分组加噪并上传工人真实位置到模糊偏好任务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代替直接上传工人的模糊位置.在MONITOR中,为了收集任务分配必需的工人到任务的距离信息,设计了基于分组的模糊距离收集方法 GroCol(Group-based obfuscated distance Collection);同时为了提高任务分配的效用,设计了参数无关的模糊距离比较方法 ParCom(Parameter-free obfuscated distance Comparison).此外,本文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MONITOR的隐私、效用和复杂度.在2个真实数据集和1个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ONITOR取得与非隐私任务分配类似的任务分配数量,且较基准方法的旅行距离降低了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众包 任务分配 隐私保护 地理不可区分性 平均旅行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C-Chain:基于信誉机制与受控PRE的众包模型链
17
作者 董文浩 朱晓军 +1 位作者 王龙 杨倩倩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解决众包面临的信任问题、不对称贡献与收益关系以及数据安全性共享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信誉模型与受控代理重加密(PRE)的众包模型链,即RPC-Chain。RPC-Chain基于超级账本Fabric,将众包模型的交易流程抽象化。首先,完善信誉机制提高... 为解决众包面临的信任问题、不对称贡献与收益关系以及数据安全性共享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信誉模型与受控代理重加密(PRE)的众包模型链,即RPC-Chain。RPC-Chain基于超级账本Fabric,将众包模型的交易流程抽象化。首先,完善信誉机制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与公平;其次,引入受控代理重加密以确保数据安全共享服务;最后,使用Fabric搭建众包区块链仿真平台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案在模型设计、数据安全加密共享和信誉模型的激励效果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代理重加密 信誉机制 智能合约 众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众包模式的格陵兰岛气候档案转录项目探析及启示
18
作者 高境祥 陈建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以档案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新时代,通过众包模式开展的格陵兰岛气候档案转录项目表现出善用数智技术赋能、任务拆分细致科学、沟通交流渠道完善、激励措施丰富合理等优势,同时也暴露出项目组织方未能与参与者充分交流和宣传效果欠佳等问... 在以档案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新时代,通过众包模式开展的格陵兰岛气候档案转录项目表现出善用数智技术赋能、任务拆分细致科学、沟通交流渠道完善、激励措施丰富合理等优势,同时也暴露出项目组织方未能与参与者充分交流和宣传效果欠佳等问题。我国档案机构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从数智赋能、平台建设、任务设计、参与激励、项目宣传等方面进行改进,促进档案众包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众包 公众参与 格陵兰岛气候档案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国际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19
作者 朱佳 沈洪洲 +1 位作者 陈麒瑞 袁勤俭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是满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需求的新选项,对该模式相关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帮助我国研究者尽快了解国际研究现状,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检索并筛选出2010—2023年期间发表的274篇专注于众包式应急... 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是满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需求的新选项,对该模式相关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帮助我国研究者尽快了解国际研究现状,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检索并筛选出2010—2023年期间发表的274篇专注于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的国际研究文献,对文献进行统计、编码、整理和分析。在阐释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按众包组织者、众包工具、众包参与者、众包任务和众包结果五个组成要素系统性地呈现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的国际研究进展。最后,从众包的组织过程、众包参与者的管理和众包工具的优化三个方面讨论众包式应急信息管理的未来研究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信息管理 众包模式 系统性文献综述 谷歌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entinel-2影像和OSM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方法
20
作者 陈奕霏 梁紫桥 +4 位作者 陈逸君 孟浩 张立华 魏征 周琪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5,共11页
针对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岛礁数据时训练样本较少,众源岛礁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质量未经验证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众源和遥感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方法。以马尔代夫与南海西沙群岛为研究区,分别在OpenStreetMap(OSM)和... 针对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岛礁数据时训练样本较少,众源岛礁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质量未经验证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众源和遥感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方法。以马尔代夫与南海西沙群岛为研究区,分别在OpenStreetMap(OSM)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下载提取区域的众源岛礁数据和Sentinel-2影像,经过预处理得到训练样本,对FCN、U-Net、SENet、HRNet和SegFormer 5种模型进行训练后,以模型测试集的目视解译结果为基准,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评价5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和OSM原始标签数据,并利用交并比进一步对比验证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结果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区的U-Net模型预测结果在岛和礁的F1分数均能达到96.00%和93.00%以上,与其他模型相比,U-Net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更佳,适用于联合众源和遥感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任务;在马尔代夫研究区,U-Net模型预测结果在岛和礁方面的F1分数相较于OSM标签数据分别高出6.48%和4.30%,而在西沙群岛研究区,这一提升分别为3.24%和4.24%。U-Net模型预测结果的数据质量优于OSM原始标签数据,能够有效修正后者数据中将部分礁体误分类为岛屿及大面积缺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源数据 遥感影像 岛礁提取 深度学习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