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到器道合一:基于人机关系对智能出版流程的再思考
1
作者 李林容 姜书婷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2,共11页
为深入剖析当前智能出版中人机关系之困,首先从历史溯源中比照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器道合一之差异,在证实“人机平等”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出我国古代技术哲学中“有机统一”的器道观念是指导出版事业发展的更高维指向。随后,结合出版流程中... 为深入剖析当前智能出版中人机关系之困,首先从历史溯源中比照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器道合一之差异,在证实“人机平等”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出我国古代技术哲学中“有机统一”的器道观念是指导出版事业发展的更高维指向。随后,结合出版流程中的具体实践,认为当前生产、审校、分发环节的“人-机”分别呈现出竞争、互补、交织的关系特征,并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与缺陷。因此,人机关系的调试标准应当回归“器道合一”的内在遵循,在技术迭代中厘清审美意涵、在技术对照中充盈价值指向、在技术变革中恪守行业准则、在现实需要中校准技术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道合一 行动者网络理论 智能出版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员工安全标志遵从行为前因路径探究
2
作者 牛莉霞 李肖萌 杜瑞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87-3596,共10页
为探究新生代员工面对安全标志时个体的选择行为路径,解释无明确动机时员工为何不采取安全标志遵从行为,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对制造业企业544名新生代员工在两个时间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以验证假设... 为探究新生代员工面对安全标志时个体的选择行为路径,解释无明确动机时员工为何不采取安全标志遵从行为,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对制造业企业544名新生代员工在两个时间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以验证假设,进而从个体心理认知角度剖析影响安全标志遵从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安全知识正向影响遵从行为,信任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主观规范调节安全知识与信任之间的正向关系。当主观规范较高时,员工更依赖社会规范指导行为,而非知识驱动信任;当违反代价较高时,员工因惩罚预期而遵从,而非基于信任决策。研究揭示了新生代员工知行合一机制黑箱,可引领管理者调整安全标志知识管理和培训策略,以充分发挥安全标志的预提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标志 知-信-行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信任 知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诈骗罪财产损失:司法认定规则的体系性展开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红艳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9,共15页
诈骗罪财产损失判断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和社会现实,采取修正的整体财产说。体系性地建构判断财产损失的具体司法认定规则,有助于解决大量疑难案件。经济性衡量是财产损失司法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被害人得到等价补... 诈骗罪财产损失判断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和社会现实,采取修正的整体财产说。体系性地建构判断财产损失的具体司法认定规则,有助于解决大量疑难案件。经济性衡量是财产损失司法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被害人得到等价补偿的情形不存在财产损失;以欺骗方式行使债权的,不存在整体的财产损失;仅是财产未增加不是财产损害,债权人未取得约定收益,难以认定被害人有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司法认定还需要视情形考察被害人的交易目的是否实现,对此的判断应当是客观的而非个别化的。在普通交易中,交易目的要限定为客观的经济性目的,且刑法不需要对所有目的未实现的情形进行规制;在涉“做法事”等特殊交易领域,应当重点判断服务提供者身份的真实性。古玩、翡翠赌石等行业有特殊的交易惯例,影响对财产损失结果归属的判断,购买者应当自我答责的情形大量存在。成本扣除和涉案财物处置均与财产损失判断有关,当行为人给付的财物有价值,在计算损失时应扣除并发还给被害人。这不仅是修正的整体财产说的题中之义,也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整体财产损失说 客观交易目的 犯罪成本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与中国边疆学知识体系建构
4
作者 宋培军 兰召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无论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还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都以“五个共同”为基本内涵,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边疆的国家政治属性、国内民族属性、文明文化属性、地理边缘属性、生态屏障属性、开放前... 无论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还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都以“五个共同”为基本内涵,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边疆的国家政治属性、国内民族属性、文明文化属性、地理边缘属性、生态屏障属性、开放前沿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以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研究任务。由此,边疆学成为总书记亲自点名确立的学科。“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以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主线的确立,都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所蕴含的法理、事理、学理,不仅具有重大的原创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实践指导意义。方国瑜与费孝通关于中国边疆治理具有完全主权与否的学术争论,为中国边疆史提供了重要法理资源与书写路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两线论 中国边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洛克劳动理论的哲学种族主义性质——兼论马克思劳动理论与洛克劳动理论之间的本质性区别
5
作者 宫敬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洛克劳动理论的主旨是回答英国殖民者侵占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的合理性问题,试图以区分耕种性劳动与非耕种性劳动的形式证明,英国殖民者的耕种性劳动是取得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根据;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不进行耕种性劳动,生活和劳动于其上... 洛克劳动理论的主旨是回答英国殖民者侵占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的合理性问题,试图以区分耕种性劳动与非耕种性劳动的形式证明,英国殖民者的耕种性劳动是取得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根据;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不进行耕种性劳动,生活和劳动于其上的土地是“无主土地”,没有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所有权。这是哲学种族主义性质的劳动理论。用回到原生态方法检视的结果明证可鉴,洛克劳动理论在具体观点和内在逻辑两个层面存在根本性错误。马克思劳动理论在资本原始积累语境中展开,三个层面的内容标示出与洛克劳动理论之间的本质性区别:一是揭露资本原始积累客观历史逻辑中的种族主义性质,对包括“剿灭”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猎获黑人”为奴隶在内的资本原始积累活动进行激烈批判;二是认定以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为例证的采集、捕猎和游牧等非耕种性劳动均为取得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根据;三是为劳动理论建立哲学基础,“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是劳动者取得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法哲学根据,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劳动者取得土地财产所有权的哲学本体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劳动理论 耕种性劳动 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 哲学种族主义 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档案哲学出发谈谈档案领域中的“知行合一”——写在《档案哲学》即将付梓之际
6
作者 丁海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档案哲学是一种应用性哲学,它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知与行是不可分的、是一体的,档案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行合一”。档案实践的广泛性、复杂性、规则性要求在档案实践领域中实现高度的“知行合一”。从中... 档案哲学是一种应用性哲学,它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知与行是不可分的、是一体的,档案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行合一”。档案实践的广泛性、复杂性、规则性要求在档案实践领域中实现高度的“知行合一”。从中国实践出发,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创造自主原创的中国档案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档案哲学 知行合一 档案学基础理论 本土化 系统性思维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格尔反思概念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利天 张凯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4,F0002,共9页
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 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表明,思维停留于本质论诸范畴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就可能导致知性思维的反思。二是绝对思维的反思,它是哲学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思想以思想为对象的纯粹思想,是思有同一的纯粹范畴的逻辑运动,是绝对精神在人的思维中所实现的世界整体的自我意识。三是事后思索的反思,它是关于绝对精神的客观化、对象化的具体形态的反思,又表现为对自然语言的反思、对经验科学的反思、对人类文明与时代精神的反思。事后思索的反思意在把握已经显露出来的较高级的思维关系,捕捉精神的实体性内容,从而以文明范畴的内涵逻辑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论的反思 绝对思维的反思 事后思索的反思 思有同一 内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理论视域下茶庄园的内涵及其旅游化实践——以云南为例
8
作者 光映炯 李湘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茶庄园作为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关联的重要“文化集合体”,已成为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从结构功能理论出发,茶庄园旅游化的生成逻辑源于茶庄园经济功能升级和现代茶产业提质发展,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研究以云... 茶庄园作为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关联的重要“文化集合体”,已成为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从结构功能理论出发,茶庄园旅游化的生成逻辑源于茶庄园经济功能升级和现代茶产业提质发展,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研究以云南为例,调查梳理了茶庄园旅游化实践路径,如依托景区、依托茶园、联合茶科研机构、借助酒店或茶宿;可归纳为3种融合模式:“茶园+景区”型、“茶园+博物馆”型、“茶园+酒店”型。现代茶庄园的理论阐释视角和功能解析路径的构建,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茶庄园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重要产茶区茶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庄园 结构功能论 文化集合体 旅游化实践 多功能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人文环境及其人文精神要素——基于中华传统人文思想文化的“共同体意识”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毛生武 徐文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3,共19页
梳理前人相关研究并做大量基层人文社会田野观察,基于青藏高原独具生存环境特性,以“天文”与“人文”二意对举、交叉观察理路,从中华传统人文思想文化切入解构青藏高原区域性人文环境及其特色人文精神要素。认为青藏高原文化圈赋存传... 梳理前人相关研究并做大量基层人文社会田野观察,基于青藏高原独具生存环境特性,以“天文”与“人文”二意对举、交叉观察理路,从中华传统人文思想文化切入解构青藏高原区域性人文环境及其特色人文精神要素。认为青藏高原文化圈赋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人文精神,与中原内地文化具有共同的人文思想文化“底本”,又具鲜明地域性特点、民族文化特质和多彩表达样态。汉藏两地文化在根本人文精神上的原生关联与共通一体,从更深层面证成青藏高原传统文化和中原内地文化同属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阐释青藏高原人文环境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根本人文精神要素和特色表达,及与内地文化的共同性、共通性和同质性、一体性,构成中国民族学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文理论建构一个界面。解析区域性民族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思想文化的原生关系和特定人文环境之中华传统人文精神要素在场,以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阐释社会公共意识文化领域最大人文“公约数”之所在,助力青藏高原基层社会一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实践。共同基因生成共有传统,中华文化之根本人文精神要素,是辨识包括藏族在内各民族一脉传承中华传统人文思想文化的“胎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人文环境 人文精神要素传承 同质性与一体性 原生关联 人文理论 最大人文“公约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坤新 胡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纵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面对着不同的国内和国际历史条件下,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理论的重要性,并且... 纵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面对着不同的国内和国际历史条件下,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理论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个理念之下努力探索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衡量民族团结的指标、建设民族团结的氛围,使民族团结的理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使得民族团结理论成为了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理论。民族团结理论需要以民族政策的形式加以贯彻和执行———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方式积极扩展、民族团结氛围自然形成、民族团结防范政策进一步规范,这使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在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 理论 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团结中的法律——略论涂尔干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葛洪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作为学院派社会学的创始人 ,法国近代社会理论家涂尔干一方面继承了始于孔德的社会学方法 ,另一方面坚持启蒙主义传统 ,试图用规范的社会学方法给予社会整体一个理性主义的解释。
关键词 法国 涂尔干 社会团结 法律思想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与统一:认知诗学学科理论的难题与解答 被引量:29
12
作者 熊沐清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由于发展时间短暂,认知诗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分歧与含混,概括为三个主要问题,即:认知诗学是一门学科、一种文学理论体系或者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认知诗学的目的是对文学作出某种新的解释新的发现,还是仅仅对已... 由于发展时间短暂,认知诗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分歧与含混,概括为三个主要问题,即:认知诗学是一门学科、一种文学理论体系或者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认知诗学的目的是对文学作出某种新的解释新的发现,还是仅仅对已有结论作出新的解释?如何实现认知诗学的本土化?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学科理论方面的多元性、多样性有利于它的丰富和拓展,但一定程度的"统一"也是必要的,即是在学科理论上坚持认知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上始终聚焦于文学(包括文本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目的上追求新的发现,从而保持学科理论的完整性、连续性,研究对象的确定性,方法论的独特性,如同美的事物一样符合多样统一的法则,它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学科理论 多元性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理论创新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70,共12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如何看待国内各个民族,如何看待各民族间关系这样的基本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新的理论阐释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进而推进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民族理论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炳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10,共6页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医学研究进展的还原论与系统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卢雯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S期12-14,共3页
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到糖组学,以还原论为哲学指导的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成果,与此同时,以系统论为哲学指导的系统生物学也日益受到关注,更被誉为新世纪生物学、医学研究的核心驱动力。还原论是系统论的基础和条件,... 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到糖组学,以还原论为哲学指导的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成果,与此同时,以系统论为哲学指导的系统生物学也日益受到关注,更被誉为新世纪生物学、医学研究的核心驱动力。还原论是系统论的基础和条件,而系统论则是还原论的归宿和终点,整个基础医学的研究进展经历了一场由还原论到系统论、再实现还原论与系统论辩证统一的演化过程。医学科学的发展历程闪耀着人类哲学理性思考的光辉,同时哲学思维也对医学研究进展做出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论 系统论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从实践哲学的角度观照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长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现实中人们探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多是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切入的,但这种角度不仅不会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反而导致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裂。教育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分裂,是由于近代以来科学对实践哲学的僭越。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 现实中人们探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多是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切入的,但这种角度不仅不会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反而导致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裂。教育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分裂,是由于近代以来科学对实践哲学的僭越。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截然不分的。因此,只有重新重视实践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才能复归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实践 科学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鲁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必须结合创建活动的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民族事务治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差异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特点来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理论 创建 实践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问题的实体法立场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41
18
作者 田宏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54,共16页
违法相对论和法秩序统一原理的矛盾不可调和,试图对法秩序统一原理做出变通理解的观点,无论是"目的统一论"还是"法律效果论"都难以证成,但现有的缓和的违法一元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有必要厘清和重述。刑法和民... 违法相对论和法秩序统一原理的矛盾不可调和,试图对法秩序统一原理做出变通理解的观点,无论是"目的统一论"还是"法律效果论"都难以证成,但现有的缓和的违法一元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有必要厘清和重述。刑法和民法的关系不是对立、互斥的关系,而是补充、承接的关系。刑法学者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民法问题的讨论,既不能对民法理论照单全收,也不能完全抛弃民法理论的概念和术语体系。在贯彻落实法秩序统一性的过程中,不应采用"刑事违法性=一般违法性+可罚的违法性"这一公式,而应将重点放在对构成要件的实质解释上。"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既适用于刑法与行政法规范关系的理解,也适用于刑法与民法规范关系的把握。在刑民交叉领域,这一理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前置法为依托,对罪质进行合宪性实质解释;二是以谦抑性为指向,对罪状和罪量进行合比例理解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法秩序统一性 违法相对论 缓和的违法一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养论意义下禅学的“明心见性”与心学的“知行合一”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能昌 徐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5,共4页
心学与禅学的学理唯有在修养论中才能统一,脱离了修养论而对心学和禅学进行解读是片面的。心学和禅学从一个相同的"心"出发,面对不同的人和现实采取了不同的修养方式。这种不同的修养方式所要达到的仍然是一致的人自身。这种... 心学与禅学的学理唯有在修养论中才能统一,脱离了修养论而对心学和禅学进行解读是片面的。心学和禅学从一个相同的"心"出发,面对不同的人和现实采取了不同的修养方式。这种不同的修养方式所要达到的仍然是一致的人自身。这种人的自身追求可以作为解决当代社会的分化问题的一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学 心学 明心见性 知行合一 修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呼海艳 弓弼 +1 位作者 何红芸 周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8-1029,1045,共3页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通过"天人合一说"、"藏风得水说"、"形势说"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与布局、水口园林、园林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通过"天人合一说"、"藏风得水说"、"形势说"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与布局、水口园林、园林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观,达到指导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中国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说 藏风得水说 形势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