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制造环境下知识工作效率度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易树平 李发权 +2 位作者 伍佳 廖益 蒙玉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通过企业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提炼出度量现代制造环境下知识工作效率的6个适用维度,并提出知识工作效率维度的非均衡性.建立了一个以任务规定数量的完成度、质量、有效性、客户满意度、创新性为变量,以任务规定时间为度量基准的现代制... 通过企业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提炼出度量现代制造环境下知识工作效率的6个适用维度,并提出知识工作效率维度的非均衡性.建立了一个以任务规定数量的完成度、质量、有效性、客户满意度、创新性为变量,以任务规定时间为度量基准的现代制造环境下知识工作效率度量模型.采用该模型对LS型螺旋运输机的适应性设计活动进行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效率度量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制造环境 知识工作效率 度量模型 效率维度 维度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文彩 易树平 +1 位作者 张晓冬 杨沅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4,共5页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问题,从分析影响因素着手,宏观地探讨了影响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并将其归为4类:个人因素;任务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根据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概念...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问题,从分析影响因素着手,宏观地探讨了影响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并将其归为4类:个人因素;任务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根据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特征和行为模式出发,分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到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任务、管理和环境因素约束和支持个人因素,对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工作者 知识工作效率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文彩 易树平 +2 位作者 熊世权 童小英 丁婧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150-154,共5页
提出了"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一词,并给出相应的定义,指出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研究属于知识工作研究的范畴。分析了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内涵,提炼出人-信息系统交互过程具有交互性、协同性、快速响应性和相互适应性;指出... 提出了"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一词,并给出相应的定义,指出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研究属于知识工作研究的范畴。分析了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内涵,提炼出人-信息系统交互过程具有交互性、协同性、快速响应性和相互适应性;指出交互效率是人与信息系统协同完成任务的协同效率。从认知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界定了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外延,并给出了人-信息系统交互过程中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提出在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旨在寻求人-信息系统交互的最佳途径,进而提高人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知识工作研究 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 协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认知与知识工作者效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彩 易树平 +1 位作者 商茹 段美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155,共5页
构建了匹配性因素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机理模型,提出任务—信息系统的两个匹配层面:技术层面和用户感知层面,并指出技术层面的匹配属于静态匹配,而用户感知层面的匹配属于动态匹配;分析了任务—人、任务—信息系统、人—信息... 构建了匹配性因素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机理模型,提出任务—信息系统的两个匹配层面:技术层面和用户感知层面,并指出技术层面的匹配属于静态匹配,而用户感知层面的匹配属于动态匹配;分析了任务—人、任务—信息系统、人—信息系统匹配对交互效率的影响。为验证影响机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为操作平台进行了"匹配—交互效率"关系实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任务—人、任务-信息系统、人—信息系统匹配并不直接影响交互效率,而是通过用户对IS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来影响交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认知 知识工作者 工作效率 相关分析 知识密集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活动元素的设计型知识工作认知过程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益 易树平 李发权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3-138,共6页
借鉴SRK认知模型,将知识活动元素划分为基于技能、基于规则和基于知识3类活动元素,建立了设计类知识工作个体认知模型。采用原案分析法,从观察实验中获取反映产品设计认知过程的量化数据,进而对设计型知识工作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基... 借鉴SRK认知模型,将知识活动元素划分为基于技能、基于规则和基于知识3类活动元素,建立了设计类知识工作个体认知模型。采用原案分析法,从观察实验中获取反映产品设计认知过程的量化数据,进而对设计型知识工作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基于知识的活动是该类知识工作过程中的主体活动,基于规则的活动是控制该类产品设计质量或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基于技能的活动对基于知识的活动有重要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知识活动元素能够解析相对复杂的设计型认知工作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设计型知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工作 知识活动元素 认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知识的校长培训方案设计——以中职校长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国庆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9,共5页
校长培训应实现从专家能力取向向工作知识取向的转换。工作知识是工作过程所使用的知识、工作行动所表征的知识、工作任务所组织的知识,校长的工作知识具有概括性、稳定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基于工作知识的校长培训方案设计,要求以工作知... 校长培训应实现从专家能力取向向工作知识取向的转换。工作知识是工作过程所使用的知识、工作行动所表征的知识、工作任务所组织的知识,校长的工作知识具有概括性、稳定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基于工作知识的校长培训方案设计,要求以工作知识开发为基础,依据工作能力制订培训目标,依据工作任务组织培训内容,以工作知识为主体培训内容,并以任务书为提高培训质量的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知识 校长培训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作业“动作-时间”分析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2期16-20,共5页
借鉴科学管理的思想,探索知识作业的"动作-时间"分析法,构建了知识作业的"动作-时间"分析法模型,以"手机短信发送"为例,模拟两个简单的手机操作任务,通过对比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知... 借鉴科学管理的思想,探索知识作业的"动作-时间"分析法,构建了知识作业的"动作-时间"分析法模型,以"手机短信发送"为例,模拟两个简单的手机操作任务,通过对比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知识作业"动作-时间"分析法设计的操作界面更加高效。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作业"动作-时间"分析法模型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能够解析知识作业的加工过程,可以有效改善知识作业的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作业 “动作-时间”分析 知识界面 实验研究 作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