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速铁路开行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条件及优势研究
1
作者 王艺楠 徐利民 +1 位作者 鲍晶晶 林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具有快速、舒适、编组灵活、折返换端快等优点,可有效释放紧张线路和枢纽运输能力、优化开行结构,满足无客运专线的城市间客运提质需求;开行需符合一定的客流需求和客流偏好、设施技术条件,通过运用灵活组织...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具有快速、舒适、编组灵活、折返换端快等优点,可有效释放紧张线路和枢纽运输能力、优化开行结构,满足无客运专线的城市间客运提质需求;开行需符合一定的客流需求和客流偏好、设施技术条件,通过运用灵活组织方式和存检修能力优化提升运用效率;目前在西北、西南等区域开行状况良好,动力集中动车组可适度替换城际动力分散动车组、适合开行跨境列车,可提升普速铁路客运产品供给质效、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且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对提高普速铁路市场竞争力具有运营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动力集中车组 运用条件 设施设备 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轮旋修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齐 于卫东 +1 位作者 樊立新 石邹亮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0,共7页
文中以提升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轮旋修经济性为目标,开展动力车、拖车/控制车车轮旋修优化方案研究。文中利用TPDS轨旁监测数据和不落轮车床测量数据,耦合分析了车轮踏面伤损现状,提出了适合机辆一体化检修方案的车轮旋修模型,解决动力车... 文中以提升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轮旋修经济性为目标,开展动力车、拖车/控制车车轮旋修优化方案研究。文中利用TPDS轨旁监测数据和不落轮车床测量数据,耦合分析了车轮踏面伤损现状,提出了适合机辆一体化检修方案的车轮旋修模型,解决动力车部分失修、拖车/控制车部分过度修和旋修周期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延长车轮旋修周期,提升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安全性、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车轮旋修 车辆运行品质轨边态监测系统(TPDS) 踏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车体防撞性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希红 闵阳春 陆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2,118,共5页
介绍了速度160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的车体防撞性设计方案和车体防撞结构,并对动力车车体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速度160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的车体防撞性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性技术文件TJ/JW 102的要求。
关键词 车体防撞性 160km/h动力集中动车组 TJ/JW102 有限元仿真 静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轮重差调整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轩 刘金海 +3 位作者 袁野 刘国鹏 卢宏亮 高伟尧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介绍了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采用的LV型高度阀和SAB型高度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进行单车静态称重时的试验方法,通过建立动车组单车轮重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动车组单车轮重变化的解析式,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轮重差超限问题进行了研究,总... 介绍了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采用的LV型高度阀和SAB型高度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进行单车静态称重时的试验方法,通过建立动车组单车轮重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动车组单车轮重变化的解析式,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轮重差超限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针对2种高度阀时对轮重差进行调整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单车的试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 单车静态称重 轮重差 LV型高度阀 SAB型高度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宋国义 《中国铁路》 2020年第7期84-89,共6页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采用机车+车辆的固定编组模式,在运用整备作业过程中,原则上不解编,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因此需将机车、车辆的整备检修作业进行整合,采用一体化整备作业管理模式,目前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在一体化作业方面仍...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采用机车+车辆的固定编组模式,在运用整备作业过程中,原则上不解编,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因此需将机车、车辆的整备检修作业进行整合,采用一体化整备作业管理模式,目前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在一体化作业方面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对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维模式、修程修制、作业分工及机车车辆整备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出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一体化整备作业流程,并提出一体化整备作业主要生产及合署办公设施的设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一体化整备 作业分工 整备作业流程 合署办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客整所适应性改造设计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金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8-152,共5页
铁路总公司计划在普速线路上采用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全面取代既有的K/T等普速列车,以提升既有线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满足铁路运输及运营捷运化的实际需求。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实质上是机车+客车的模式,与动力分散动车组在运用整... 铁路总公司计划在普速线路上采用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全面取代既有的K/T等普速列车,以提升既有线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满足铁路运输及运营捷运化的实际需求。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实质上是机车+客车的模式,与动力分散动车组在运用整备检修及管理上存在不同,各路局目前也尚无与之相适应的运用整备设施。对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检修修程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客运机务段、客整所及动车运用所适应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检修的改造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以车号识别系统、轮对受电弓及走行部动态检测系统、车体外皮洗刷机、客车整备作业平台的改造为例,提出对既有客整所进行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动力车C1~C3修的适应性改造方案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运用整备作业 关键设备配置 客整所 适应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黏着状态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蛇行运动稳定性影响
7
作者 张恒 张志超 +3 位作者 吕凯凯 储高峰 凌亮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1,共11页
针对时速160 km顶推式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在复杂轮轨黏着条件下的车体蛇行运动稳定性,通过建立的17个自由度动车组横向简化模型进行根轨迹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轮轨等效锥度和接触条件下蛇行分岔行为和随机振动特性,... 针对时速160 km顶推式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在复杂轮轨黏着条件下的车体蛇行运动稳定性,通过建立的17个自由度动车组横向简化模型进行根轨迹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轮轨等效锥度和接触条件下蛇行分岔行为和随机振动特性,研究不同轮轨摩擦系数和牵引力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低锥度车体蛇行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轮轨等效锥度下车辆蛇行运动模态与其他固有模态相耦合,导致系统阻尼过低,引起车辆一次蛇行失稳,这是动力车出现低频横向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轮轨黏着状态显著影响动力车的一次蛇行运动稳定性,低轮轨界面摩擦系数将显著降低车辆最小阻尼值和蛇行运动频率,降低非线性分岔临界速度;低轮轨摩擦系数条件下,较大的牵引力将进一步加剧蠕滑饱和现象,降低非线性分岔临界速度和蛇行运动频率;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未随轮轨黏着状态的劣化而加剧,当蛇行运动频率接近车体固有模态频率1.1 Hz时,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在蛇行运动频率处幅值增大;相较于采用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幅值,采用轮轴横向力对动车组车体蛇行稳定性进行评估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轮轨摩擦系数 牵引力 蛇行运 稳定性 轮轴横向力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16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开行需求分析--以昆明局集团公司为例
8
作者 鲍晶晶 杨晓 +1 位作者 王智彪 郭一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6,135,共8页
从完善复兴号列车产品谱系,用好既有路网资源的角度考虑,扩大160km/h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开行能够提高普速列车开行质效。首先从通达性、运输效率和票价3个方面论证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的优势,然后在对比分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 从完善复兴号列车产品谱系,用好既有路网资源的角度考虑,扩大160km/h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开行能够提高普速列车开行质效。首先从通达性、运输效率和票价3个方面论证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的优势,然后在对比分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构建旅客出行选择的Logit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场景下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运输市场分担率,并进一步进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客流需求预测和开行方案调整工作。最后以昆明局集团公司为例,根据不同线路实际情况,在通勤、旅游客流需求旺盛的昆明—保山、昆明—成都南、昆明—宣威、昆明—曲靖、昆明—西双版纳每日分别增加列车2.5对、3对、3对、5.5对和1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动力集中车组列车 开行方案 运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9
作者 王松 李冬园 +1 位作者 张威 张昭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199,共6页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侧墙的加强肋结构具有提高强度和减缓振动的优点,对确保司机室人员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加固,可以实现司机室侧墙加强肋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侧墙的加强肋结构具有提高强度和减缓振动的优点,对确保司机室人员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加固,可以实现司机室侧墙加强肋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的设计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车体司机室侧墙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寻求加强肋结构和与其连接的柱体结构的最优布局,以此为基础,重构侧墙加强肋及司机室结构,并对重构的加强肋结构、柱体结构和司机室圈梁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BS EN 12663-1:2010静强度条件和TB/T 3548—2019标准下,经过优化设计,司机室圈梁结构、加强肋结构及与加强肋连接柱体结构的总质量相对于初始设计减小32%,轻量化效果显著。针对优化后的车体司机室结构进行有限元强度计算和疲劳校核,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加强肋 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编组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供风控制逻辑优化的研究
10
作者 刘华 姚玉龙 王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22,共6页
CR200J1-C型长编组动力集中动车组总风管供风故障应急演练分段查找漏泄点位时发现,当总风管路或总风缸存在漏泄,关闭车辆间总风折角塞门时,会出现非总风系统漏泄侧动力车空气压缩机持续工作向储风缸充风至950~980 kPa,引起储风缸安全阀... CR200J1-C型长编组动力集中动车组总风管供风故障应急演练分段查找漏泄点位时发现,当总风管路或总风缸存在漏泄,关闭车辆间总风折角塞门时,会出现非总风系统漏泄侧动力车空气压缩机持续工作向储风缸充风至950~980 kPa,引起储风缸安全阀持续反复动作排风,这是因为漏泄侧动力车总风传感器采集到总风漏泄信号,通过WTB(列车总线)发送指令至非漏泄侧动力车CCU(中央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控制空气压缩机持续向总风系统供风,但由于车辆间总风折角塞门关闭,非漏泄侧动力车总风系统供风无法到达漏泄点,在储风缸中积累至压力超过950 kPa时触发顶部安全阀动作阈值造成排风,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探索优化长编组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总风系统供风控制逻辑,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动力 总风系统 控制逻辑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通过单线隧道时尾部晃车试验研究
11
作者 寸冬冬 张志超 +2 位作者 陈彪 张一喆 吕凯凯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2,共9页
针对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通过单线隧道时出现的尾部晃车问题,开展不同单线隧道、运行速度和编组方式下实车动力学线路试验,研究动车组通过单线隧道时隧道净空面积、运行速度及车辆编组位置对动车组横向平稳性的影响,明确尾部车辆... 针对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通过单线隧道时出现的尾部晃车问题,开展不同单线隧道、运行速度和编组方式下实车动力学线路试验,研究动车组通过单线隧道时隧道净空面积、运行速度及车辆编组位置对动车组横向平稳性的影响,明确尾部车辆横向振动时频特征及其与气动力的关联关系,揭示动力集中动车组通过单线隧道时尾部晃车问题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动车组尾车横向平稳性指标随隧道净空面积减小、运行速度提高呈明显增大趋势,控制车在尾部时晃车现象尤为显著;不同编组位置车辆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呈从头车至尾车逐步增大趋势;尾部车辆的横向周期性振动表现为主频1~2 Hz的车体摇头运动,与车体两侧压差波动规律一致,振动主频随速度提高缓慢增大;晃车机理为动车组尾部车辆在隧道内较强气动力作用下产生与车体固有频率接近的横向耦合周期性振动,导致尾车横向运行平稳性指标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单线隧道 运行平稳性 横向晃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运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贺俊源 徐利民 +2 位作者 李博 周进 刘宁馨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前新式20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正处于设计研制阶段,与相同速度等级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相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运用前景。为更好匹配我国200 km/h速度等级线路,通过阐述国内外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运用现状,分析200 km/h动力集中型... 目前新式20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正处于设计研制阶段,与相同速度等级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相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运用前景。为更好匹配我国200 km/h速度等级线路,通过阐述国内外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运用现状,分析20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设计特点,探析20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运用需求,从动车组的运用、检修、备用方式3个方面,研究20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运用模式,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为我国铁路实际开行200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组 动力集中 运用需求 运用前景 运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对构建完整客运产品体系作用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孟凡峰 《中国铁路》 2016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前铁路旅客运输动车组列车客流增幅大、普速列车客流增长停滞的现象比较显著。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阐述16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具有成本低、运用范围广、时间经济价值高、释放枢纽和线路能力等优势;提出在普速铁路大量开行使用... 目前铁路旅客运输动车组列车客流增幅大、普速列车客流增长停滞的现象比较显著。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阐述16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具有成本低、运用范围广、时间经济价值高、释放枢纽和线路能力等优势;提出在普速铁路大量开行使用该型动车组列车,构建完整的客运产品体系。16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大量使用后,将形成第三种客运产品,有利于提高铁路客运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 车组 客运产品 运营优势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学问题综述与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邵泽展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系列的重要成员正逐步在普速线路上大量开行运用。文中系统论述了涉及动力集中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3个主要动力学问题,分别为动力车直线晃车、动力车尾部顶...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系列的重要成员正逐步在普速线路上大量开行运用。文中系统论述了涉及动力集中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3个主要动力学问题,分别为动力车直线晃车、动力车尾部顶推运行安全性、单线隧道通过列车尾部动力学性能,详细介绍了围绕这些动力学问题开展的专项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工作,明确了这些动力学问题的产生原因、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在后续动力集中动车组设计研发、试验验证、长期运用中可能会出现的动力学相关问题,为动力集中动车组系列产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动力 动力学问题 晃车 顶推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车体司机室结构优化设计
15
作者 柳占宇 于德壮 +3 位作者 杨帆 李冬园 张威 张昭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7,共6页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结构对保证司机人员安全有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补强,可以实现碰撞工况下的司机室角柱和防撞柱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高速重载要求下的动机集中动车组设计有重要意义。采用...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结构对保证司机人员安全有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补强,可以实现碰撞工况下的司机室角柱和防撞柱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高速重载要求下的动机集中动车组设计有重要意义。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车体司机室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寻求角柱和防撞柱的最优布局,以此为基础,重构司机室结构并进行尺寸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拓扑优化和几何尺寸优化的一体化设计,在满足原始设计结构的设计强度的条件下,基于拓扑构型所设计的司机室结构重量明显减小,其中重构的防撞柱构型和重构的角柱构型总重量相对于初始设计减重67.5%,减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防撞柱 角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检修设施机辆融合的总平面布置方式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豫 张正舟 +2 位作者 欧阳鹏 夏海龙 肖威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动力集中动车组以其编组形式、运维方式的特殊性,对管理模式、作业方式、设施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通过对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维需求及作业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动力集中动车组、机车、车辆作业特点,对机辆融合的运用整备设施总平面的... 动力集中动车组以其编组形式、运维方式的特殊性,对管理模式、作业方式、设施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通过对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维需求及作业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动力集中动车组、机车、车辆作业特点,对机辆融合的运用整备设施总平面的布置原则、优化措施及设置方案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机辆融合对运用检修设备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总平面布置 运用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走行部健康诊断技术研究
17
作者 辛恩承 周永康 +2 位作者 丁瑞志 杜红梅 苗勇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7,共8页
随着我国动力集中动车组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动车组走行部日常检修与运维管理的压力日益突出。通过健康诊断技术实现动车组走行部的智能化运维,已成为各运营单位正在积极探索的重点方向。文中基于动车组走行部日常运维检修及健康管理方... 随着我国动力集中动车组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动车组走行部日常检修与运维管理的压力日益突出。通过健康诊断技术实现动车组走行部的智能化运维,已成为各运营单位正在积极探索的重点方向。文中基于动车组走行部日常运维检修及健康管理方面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动车组走行部健康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模型和运维决策模型,通过与实时运行特征参数、历史特征参数以及走行部检修数据相结合,判断故障的损伤类型及程度,自动评估监测部件的退化评估指标,明确监测部件的健康状态,智能化生成最优维修决策。经实车验证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动力集中动车组走行部多种信息的融合分析与应用,为动车组走行部的健康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信息,为监测部件检修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转向架 健康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方案
18
作者 孙振超 高枫 +3 位作者 曹思源 蔡逸飞 张明 李磊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为满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服务品质,利用既有运输资源和机、客车的检修资源,结合既有动力集中动车组网络系统方案,提出了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方案。该方... 为满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服务品质,利用既有运输资源和机、客车的检修资源,结合既有动力集中动车组网络系统方案,提出了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方案。该方案充分发挥以太网带宽高、速率快、组网灵活的技术优势,采用列车级和车辆级两级网络统一控制网、维护网和监测网,简化列车网络结构,实现多网络、多业务数据的融合。通过失效分析和可靠性分析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对比既有动力集中动车组的网络方案,分析了以太网一体化方案的技术优势,给出了技术升级方向。提出了以太网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实时以太网 一体化网络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160km动力集中动车组机辆融合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大勇 《中国铁路》 2020年第3期44-48,共5页
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投用,以其编组形式、运维方式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对管理模式、作业方式、生产组织、应急处置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统一高效管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员交流、生产组织、... 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投用,以其编组形式、运维方式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对管理模式、作业方式、生产组织、应急处置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统一高效管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员交流、生产组织、乘务作业、信息管理等方面充分融合机辆资源,探索和实践了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车组 机辆融合 一体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分析
20
作者 苏立轩 李天石 李萌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8,共8页
随着400km/h动车组运行速度和牵引功率的提升,牵引电流和弓网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之增加,给车载及轨旁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针对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电磁... 随着400km/h动车组运行速度和牵引功率的提升,牵引电流和弓网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之增加,给车载及轨旁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针对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电磁骚扰在各敏感信号设备端口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以及列车正常运行与特殊工况下,骚扰源对敏感信号设备的电磁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列车过分相工况下,车载BTM、TCR、SDU、电源等端口以及轨旁信号电缆芯线的电磁骚扰较为明显,可能会对地面应答器报文接收、轨道电路接收、车速判定以及轨旁信号传输造成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指导400km/h动车组与车载列控系统的设计、解决高速铁路运营中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车组 列控系统 电磁环境 过分相 电磁骚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