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教研室设置构拟
1
作者 汤洪 厉志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0,20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应时而生,承载着时代新使命,为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如何合理划分、设置科学的基层教研室,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研究的基础功能以及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前建设该学科专业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应时而生,承载着时代新使命,为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如何合理划分、设置科学的基层教研室,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研究的基础功能以及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前建设该学科专业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依据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交叉学科属性,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构拟语言教研室、文学教研室、跨文化教研室和国际中文教学法教研室等四个教研室,为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教研室设置以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中国文化阐释传播能力的双语、双文化新型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教研室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
作者 王宏业 段冶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标准制度、意识行为、建筑设备、监测回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学/科研实验室低碳化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含教师绩效和学生考评)、意识行为、建筑设计建造、设备选型运行、排放量化监测及污染回收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助力我国高校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低碳化建设 教学科研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3
作者 唐云燕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170-173,共4页
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以及绿色低碳等新兴要素的融入。该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多维度改进与重组,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教学... 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以及绿色低碳等新兴要素的融入。该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多维度改进与重组,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真实的行业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应用,提升综合能力。旨在通过课程建设的优化,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推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矿产资源平台建设与成果概述
4
作者 陶明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记述了能源与矿产资源平台的建设过程、机构设置演变与团队组成等历史概况;介绍了教学体系中油气地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情况;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其主要科研成果与进展.团队开辟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油气及相关地质矿产资源领域... 记述了能源与矿产资源平台的建设过程、机构设置演变与团队组成等历史概况;介绍了教学体系中油气地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情况;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其主要科研成果与进展.团队开辟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油气及相关地质矿产资源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奖,服务于我国的油气地质工作;在国际、国内多种重要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多部专著,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矿产资源 平台建设 课程设置与教学 主要科研成果 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框架建构与实施进路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诚胤 李沁遥 周刘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101,共8页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发展受到政策支持、技术与需求驱动而具备实施价值,同时探讨了数字化在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构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应用框架。一是目标指向:从经验到循证的实证取向;二是内容体系:以育人为导向的知识构建;三是教研方法: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四是成效评估:精准测评的实施与应用。循此,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实施进路:教研理念创新;教研队伍建设;教研路径优化;教研机制建设,为区域教研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发展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研 数字化发展 框架建构 实施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而教:“学研训赛创”五环相扣教学模式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谭焱良 黄燕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70-79,共10页
做到“职业特性”和“教育本质”的统筹整合对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至关重要。基于“让兴趣在学习中产生、让思维在研究中激活、让能力在训练中提升、让素质在竞赛中养成、让才干在创新创业中历练”理念,以“支架式教学理论、有意义学习理... 做到“职业特性”和“教育本质”的统筹整合对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至关重要。基于“让兴趣在学习中产生、让思维在研究中激活、让能力在训练中提升、让素质在竞赛中养成、让才干在创新创业中历练”理念,以“支架式教学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具身认知理论、OBE理论和CBE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为学而教”理念为引领,构建了“学研训赛创”五环相扣教学模式,旨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并促进其全方位成长。这种教学模式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和校内外资源开发机制为保障机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开展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全过程的教育评价,能够形成富有教育内涵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并深植于产业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研训赛创”五环相扣教学模式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在防止返贫中的作用——以张家口坝上地区为例
7
作者 吕彦彬 田再民 +3 位作者 魏东 孟悌清 张宏宇 王玉斌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差,产业不发达,人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具有很高返贫风险,对美丽乡村建设构成严重挑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对防止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保护脱贫攻...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差,产业不发达,人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具有很高返贫风险,对美丽乡村建设构成严重挑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对防止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保护脱贫攻坚的成果,研究张家口市坝上贫困地区教育在防止返贫中的作用,以期为采取措施优化乡村振兴效率,防止脱贫后再次返贫。以河北张家口市坝上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和现场调研的方法,分析贫困农户家庭现状、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与社会培训教育情况。综合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完善中小学硬件设施,将常见慢性疾病纳入科普课程;建立高校教学科研基地,增加产业投资;有组织、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社会培训,尤其引入有关科研院校的高档次培训人员;向村集体派出强有力的干部,开展思政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贫困户 社会培训教育 教学科研基地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9
8
作者 邹洪森 刘建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5,共6页
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稳”以及“从稳到质”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拾遗补阙、增量求稳和人才引领,由此应... 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稳”以及“从稳到质”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拾遗补阙、增量求稳和人才引领,由此应建设以兼职、专职和高层次人才为主的教师队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未来应该以“构想—行动”为主轴,围绕“高素质”“双师型”和“创新型”,从师德师风建设、专业发展体系构建以及学术研究责任更新等方面助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促进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专业发展体系 学术研究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期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怀金 谢泉峰 董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虚拟教研室是传统教研室在数字化转型期开展协同教研的新形态,建设虚拟教研室是基层教研组织转型的现实选择。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分析虚拟教研室建设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探讨虚... 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虚拟教研室是传统教研室在数字化转型期开展协同教研的新形态,建设虚拟教研室是基层教研组织转型的现实选择。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分析虚拟教研室建设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探讨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以期为高校虚拟教研室的高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传统惯性的教研理念,制约虚拟教研室功能守正创新;结构单一的管理模式,影响虚拟教研室资源共建共享;因循的运行机制,妨碍虚拟教研室建设与时俱进。提出以重构建设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等建设虚拟教研室的突围路径,保障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虚拟教研室建设 现实困境 突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构建高职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朝军 熊妍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0-85,95,共7页
教材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三教”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整合、框架设计、内容呈现、监管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教材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三教”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整合、框架设计、内容呈现、监管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教材建设者全面规划,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统筹各项教育资源,创新多元开发联动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审核,建立健全教材选用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教材开发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完善数字化教材的建设机制,激发教材开发和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质量的持续提升,为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字化教材 建设机制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采购和资产一体化管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巧玲 夏天雨 郑元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229,244,共6页
数字技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数字建设是创新采购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我院在医教研“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差异化、人员多重角色、组织架构分散、采购和资产存在数据孤岛等管... 数字技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数字建设是创新采购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我院在医教研“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差异化、人员多重角色、组织架构分散、采购和资产存在数据孤岛等管理问题,提出基于采购和资产管理的三位一体系统架构以及一体化管理模式设计思路。提出“预算、采购、资产一体化管理”功能模块设计方案并予以实践,利用标准化模板建成大数据底层逻辑基础实现“三位一体”同质化与差异化并存式管理,为实现数据一张网、服务一站式、管理一体化的运行体系,搭建采购和资产管理一体化、三院一体化的智慧管理平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研三位一体 采购资产一体化 信息化建设 智慧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郜晨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前高校教研室建设中普遍存在教学功能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评价考核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教学指导和辅导服务,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提高教学水平。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年度评... 目前高校教研室建设中普遍存在教学功能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评价考核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教学指导和辅导服务,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提高教学水平。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年度评估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规范管理流程和程序,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开展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工作,建立教师档案和绩效考核体系,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激励和保障优秀教师的工作和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重塑,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建设 教学发展 高校教研室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雅杰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梳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政策导向、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时代背景,剖析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加速数字校园建设...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梳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政策导向、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时代背景,剖析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加速数字校园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驾驭智慧课堂的能力,开发对接新产业、新工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教深度融合新教材、新课程,开辟省级“互联网+”教研平台、创建区域教学共同体是职业学校创新服务业态、实施信息化教学、推动数字教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数字校园建设 信息化素养 省级教研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背景下SPOC英语教学模式的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数字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浅层学习英语学习模式,为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和技术支持。SPOC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从课前还原下沉、课中体验探究和课后反思上浮三个方面构建深度学习视域下SPO... 数字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浅层学习英语学习模式,为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和技术支持。SPOC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从课前还原下沉、课中体验探究和课后反思上浮三个方面构建深度学习视域下SPOC英语教学模式的指标体系,结合具体学校教学情况发现,当前英语SPOC教学更多聚焦于课前还原和课中体验方面,对于课后反思方面关注较少。因此,建议:基于SPOC平台,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前的线上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线上交流;提供个性化课后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课后知识巩固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SPOC英语教学 体系构建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科研实例”的知识重构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史金铭 薛哲勇 +3 位作者 王晶英 许志茹 李晓岩 滕春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4-1130,共7页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也是联系基础理化知识和生物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纽带。掌握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不仅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对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也是联系基础理化知识和生物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纽带。掌握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不仅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对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为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这门知识,同时使这门课程能有效支撑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中利用学科特色的科研成果服务于本科教学。由于生物化学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泛,学科的科研活动都离不开相关知识的支撑,因此可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学科特色科研实例,充分发挥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围绕科研实例总结归纳生物化学知识点。在按章节结构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科研事件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网络的重新建构,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科研思维,使学生了解其所学知识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以致用。此外,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扩充在线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辅助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通过改革,使生物化学课程成为学科科研成果面向本科基础教学的有效平台。同时,案例引入也赋予课程更多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生物化学 网络教学 知识建构 科研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83
16
作者 宋晓平 贾申利 杨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6,259,共4页
结合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重新思考各个层次、各种类型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采取"三三三"措施,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创新,即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梳理论证,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科研与... 结合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重新思考各个层次、各种类型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采取"三三三"措施,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创新,即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梳理论证,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科研与公共服务3类平台;强调了与学科建设、教学及科研、学校特色的三结合;强化了管理体制创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经费投入3项运行保障条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教学基地 科技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研训练和科研立项内容开发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润锋 李运涛 +4 位作者 陈亮 侯建军 王卫东 汪劲松 潘继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39,共3页
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对于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了除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之外,尝试从优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科研立项计划入手,探索与实践将计划内容开发为综合实验教学项目,为促进"生物... 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对于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了除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之外,尝试从优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科研立项计划入手,探索与实践将计划内容开发为综合实验教学项目,为促进"生物学综合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动态、开放的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训练计划 综合实验教学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库建设的伤寒论教学改革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赛美 朱章志 +5 位作者 刘敏 吴浩祥 万晓刚 陈子康 王保华 方剑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921-923,共3页
介绍伤寒论多媒体案例库的建设思路、方法、结构及操作流程;系统地回顾与总结了运用案例库资源教学,对《伤寒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材建设、课程水平提升,及对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伤寒论 案例库建设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课”建设背景下“信号与系统”研究性教学载体设计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涛 胡健 +3 位作者 李艳凤 刘留 陶丹 陈后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169,186,共5页
"金课"建设是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金课"建设内涵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在打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金课"过程中,探索和实践了研究性教学及其教学载体的设计。... "金课"建设是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金课"建设内涵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在打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金课"过程中,探索和实践了研究性教学及其教学载体的设计。以"信号时域抽样"内容为例,通过科教融合设计了具有工程背景、符合"两性一度"要求的研究性教学载体,展现了从理论分析到工程实践再到创新应用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建设 信号与系统 研究性教学 载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思索 被引量:22
20
作者 胡黄卿 唐文评 何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分析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具有开拓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提高应用学科人... 分析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具有开拓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提高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等作用;阐述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存在支撑"产学研"合作的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体制需改革,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机制、没有形成协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引导"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不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等问题;提出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可采取建立政府支持体系、组织保障的体系、资金投入的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高校自身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产学研”结合 学科建设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