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高等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关于人地协调观的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地理教育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高等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关于人地协调观的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地理教育领域,且以纸笔测试或问卷量表等外显测量方法为主。本研究选取中国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地理专业与非地理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作为参与者,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德菲尔法收集词汇设计实验,然后分别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和量表法获取大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数据,最后结合访谈对评测结果进行三角验证。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IAT效应值与外显测量得分均较高,普遍表现出了积极的人地协调观认同;(2)地理专业学生的IAT效应值显著高于非地理专业学生,显示出明显的内隐联结强度差异;(3)地理专业学生在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非地理专业学生;(4)人地协调观的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存在分离效应,验证了IAT用于人地协调观测量的有效性和价值。上述发现不仅验证了地理专业对培养大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地理教育改革提供了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双重视角测量证据,对提升大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实践启示。展开更多
该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新农科要求开展应用型综合农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导入新农科背景下设施环境与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该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新农科要求开展应用型综合农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导入新农科背景下设施环境与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利用双师双园制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培养的任务,可为培养“学农爱农为农”的应用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高等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关于人地协调观的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地理教育领域,且以纸笔测试或问卷量表等外显测量方法为主。本研究选取中国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地理专业与非地理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作为参与者,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德菲尔法收集词汇设计实验,然后分别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和量表法获取大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数据,最后结合访谈对评测结果进行三角验证。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IAT效应值与外显测量得分均较高,普遍表现出了积极的人地协调观认同;(2)地理专业学生的IAT效应值显著高于非地理专业学生,显示出明显的内隐联结强度差异;(3)地理专业学生在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非地理专业学生;(4)人地协调观的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存在分离效应,验证了IAT用于人地协调观测量的有效性和价值。上述发现不仅验证了地理专业对培养大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地理教育改革提供了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双重视角测量证据,对提升大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实践启示。
文摘该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新农科要求开展应用型综合农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导入新农科背景下设施环境与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利用双师双园制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培养的任务,可为培养“学农爱农为农”的应用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