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木鱼包滑坡时空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艺梁 樊西丰 +4 位作者 申高伟 左清军 唐玄 李永奕 朱前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3,共16页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木鱼包滑坡持续变形,严重威胁长江航运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精准地分析滑坡地表变形信息,采用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MPS-MTI)技术和短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结合哨兵一号数据...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木鱼包滑坡持续变形,严重威胁长江航运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精准地分析滑坡地表变形信息,采用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MPS-MTI)技术和短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结合哨兵一号数据反演木鱼包滑坡2017-2022年的地表形变,并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2种技术的优点,点面结合对滑坡的时空变形特征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nSAR技术得到的形变信息可靠,2种时序InSAR技术各有优劣;对比各个分区的形变速率区间值,滑坡东侧坡面(-30.6~-46.2 mm/a)>主滑面东侧(-25.2~-37.8 mm/a)>主滑面西侧(-21.5~-31.5 mm/a)。在InSAR形变结果和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木鱼包滑坡变形模式进行了总结:木鱼包滑坡变形受降雨和库水影响,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2种。在高水位运行期,滑坡受浮托减重作用发生整体变形,库水阈值约为168 m。强降雨入渗岩体使地下水位升高,促使整体变形的同时,影响浅层土体和破碎岩体导致局部变形。在库水位下降期,滑坡受浮托减重和动水压力共同影响,其中浮托减重作用占主导地位,动水压力存在约36 d的滞后时间。在低水位运行期和库水位上升期,整体变形停止,强降雨使局部变形区发生变形。研究结果证明时序InSAR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监测滑坡,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鱼包滑坡 形变监测 SBAS-InSAR StaMPS-MTI 三峡库区 库水位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在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与检验
2
作者 凌江筑 廖欣 +4 位作者 姚运生 石云 钱建秀 胡陈悦 秦维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水库地震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活动,具有群发性、高频次和大烈度的特点,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有助于评估水库地震灾害风险。将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1 km的预测单元,运用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依据库水... 水库地震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活动,具有群发性、高频次和大烈度的特点,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有助于评估水库地震灾害风险。将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1 km的预测单元,运用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依据库水深度、岩体类型、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岩溶发育程度、库水透水深度、与库水沟通关系、地震活动背景8个诱震因素,预测诱发震级的概率。结果表明:在重点监视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库岸附近区域,诱发地震概率较高;仙女山断裂北端、高桥断裂近库岸段及牛口断裂近库岸段,存在诱发中强震(6.0>M3≥4.5)的可能;而三峡坝址区和远离库岸区域,不发震或诱发微震的概率较高。使用三峡水库175 m蓄水以来的实际地震情况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实际地震的发生地点及震级与预测结果存在明显的一致性,采用精细划分方式的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方法在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定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研究的概率预测结果对于确定地震风险区域、制定地震预警和防范策略,以及保障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贝叶斯统计预测法 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 诱震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片麻岩滑坡影响因素分析——以兰陵溪滑坡为例
3
作者 周一骥 党超 +1 位作者 王建平 马思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兰陵溪溪口至衫木溪溪口是三峡库区特有变质岩区域,该区域发育的滑坡具有特殊性.本文以三峡库区兰陵溪滑坡为例,根据两年的监测数据按时间序列精细划分,采用过程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研究影响滑坡变形的因素.结果表明:库水是影响滑坡变形... 兰陵溪溪口至衫木溪溪口是三峡库区特有变质岩区域,该区域发育的滑坡具有特殊性.本文以三峡库区兰陵溪滑坡为例,根据两年的监测数据按时间序列精细划分,采用过程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研究影响滑坡变形的因素.结果表明:库水是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库水位高于160 m时,库水以不同速率升降,兰陵溪滑坡发生强变形;库水位低于160 m,库水升降速率对滑坡变形无明显影响,滑坡处于缓慢变形期.降雨是诱发滑坡变形的次要因素.库水下降或上升耦合强降雨时,在降雨与库水作用下,诱发滑坡剧烈变形;低水位期,强降雨促进滑坡变形.由现场调查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可知,滑坡剪出口位于高程155 m附近.研究成果对兰陵溪滑坡的监测预警、防治工程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同类型涉水岩质滑坡成因分析与变形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兰陵溪滑坡 位移监测数据 精细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表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欢 冯晓亮 +4 位作者 刘一民 赵晗 刘洋 郭浪 张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和地表位移等监测数据,建立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CNN-BiLSTM-Attention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采用了适应性学习率和正则化技术进行模型训练,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避免过拟合,并与传统LST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方法,该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达0.98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地表位移 注意力机制 预测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学勇 欧阳祖熙 +2 位作者 周昊 李捷 韩文心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20-125,共6页
以三峡库区巫山-万州段为例,介绍了GPS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并开展了InSAR和声发射技术在滑坡、危岩体变形监测应用的试验性研究。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还研制了基于GPRS的地质灾害无线遥测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地质灾害 变形 监测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秭归GPS滑坡监测网数据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根友 薛怀平 +2 位作者 郝晓光 郭爱智 易庆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利用三峡库区秭归香溪-野猫面段10个GPS监测点的两期(2005—2007年)观测数据,采用参数约束平差方法分别计算出观测网两期的经典平差、拟稳平差和自由网平差结果,获得了3种平差方案下两期观测的形变位移,并对监测点稳定性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滑坡监测 GPS应用 平差 形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NDVI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亮 陈世俭 +1 位作者 蔡晓斌 刘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5,共9页
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分析2000年~2015年三峡库区植被变化特征,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F检验方法对三峡库区NDV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6a来三峡库区NDVI总体上趋于波动增长... 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分析2000年~2015年三峡库区植被变化特征,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F检验方法对三峡库区NDV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6a来三峡库区NDVI总体上趋于波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17%,但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从季节差异上看,春季NDVI增长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NDVI变化趋势较平缓.从NDVI的空间变化格局上看,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整个库区面积的14.47%,轻微增加占55.77%,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库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库区20个县(区)NDVI呈显著增加的面积均大于显著减少面积,其中巫溪、兴山、宜昌、巴东4县的增减面积均在800km2以上,植被覆盖提升明显;忠县、重庆市区、渝北、长寿4县(区)的增减面积差均低于30km2,植被覆盖增加相对较慢.库区各类型植被的NDVI均呈上升态势,其中草地NDVI增长最快,阔叶林NDVI显著增加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最高,灌丛NDVI显著增加面积在所有植被类型中最大,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也促使农作物NDVI缓慢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NDVI 植被覆盖 监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重点监视区蓄水前后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墩 姚运生 +2 位作者 薛军蓉 陈俊华 宋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利用2000~2006年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监测数据,对其水库重点监视区内震源机制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蓄水前震源机制为走滑-逆断性质,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东西向,P轴仰角较小,近水平,与区域主压应力一致;蓄水... 利用2000~2006年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监测数据,对其水库重点监视区内震源机制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蓄水前震源机制为走滑-逆断性质,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东西向,P轴仰角较小,近水平,与区域主压应力一致;蓄水后震源机制为走滑-正断性质,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各异,P轴仰角较大,明显不受区域应力场控制,这种现象可能与水库诱发地震成因机制的复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重点监视区 蓄水 震源机制解 水平最大主压应力 孔隙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乐群 孙长安 +3 位作者 高改萍 胡甲均 胡宗云 杨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开发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区 生态环境 “3S”技术 动态监测 GIS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禹荥泽——古黄河的一块天然滞洪区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德甫 王超 +1 位作者 王朝栋 郭仰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326,共7页
荥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湖泊,是我国经典地理著作《禹贡》记载的湖泊之一,其产生年代、形成环境及地理位置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以文献记载为线索,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古地理环境诸方面,对荥阳地区槽状洼地... 荥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湖泊,是我国经典地理著作《禹贡》记载的湖泊之一,其产生年代、形成环境及地理位置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以文献记载为线索,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古地理环境诸方面,对荥阳地区槽状洼地内的湖相地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根据该地层的14C测年数据,认为这一湖相地层是由《禹贡》济水"入于河,溢为荥"的古湖泊所形成,因此将这个古湖泊称作禹荥泽.这个古湖泊实际上相当于当时黄河的一块天然滞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荥泽 湖相地层 天然滞洪区 《禹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曾家棚滑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明成涛 肖诗荣 +1 位作者 宋桂林 陈德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0-34,共5页
三峡库区曾家棚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继千将坪滑坡后第二个发生整体滑移破坏的特大型滑坡。通过对滑坡变形速率与库水位、降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滑坡变形与外界动态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其主要诱因及变形机理。分析结... 三峡库区曾家棚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继千将坪滑坡后第二个发生整体滑移破坏的特大型滑坡。通过对滑坡变形速率与库水位、降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滑坡变形与外界动态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其主要诱因及变形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或久雨以及首次水库高水位的浸泡是引起曾家棚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库水位上升乃至骤升及缓降对滑坡影响不大;在水库高水位运行和暴雨的耦合作用下,导致了曾家棚滑坡最终发生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降雨 高水位浸泡 曾家棚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及 GIS系统开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乐群 孙长安 +3 位作者 胡甲均 高改萍 胡宗云 杨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3,共5页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7a之后的2000年,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7a之后的2000年,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纪之末两期的土地利用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治理等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开发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水土保持 动态监测 GIS系统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库底清理中的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元华 张志峰 +1 位作者 李志忠 杨日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2期69-71,79,i002,共5页
以巴东县、巫山县和云阳县二期移民库底清理为例,开展遥感动态监测,结合小型遥控飞机获取的影像数据特点,采用合适的图像处理技术及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信息,为工程管理及时提供实时性强和真实可靠的定位、定性、定量数据,进而,为长期动态... 以巴东县、巫山县和云阳县二期移民库底清理为例,开展遥感动态监测,结合小型遥控飞机获取的影像数据特点,采用合适的图像处理技术及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信息,为工程管理及时提供实时性强和真实可靠的定位、定性、定量数据,进而,为长期动态监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航空遥感 “3S”技术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信息集成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海峰 易庆林 易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526-10529,10987,共5页
监测预警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对其产生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对库区进行有效防灾减灾和管理决策的基础。Google Earth作为一款免费提供全球三维遥感影像数据的虚拟地球软件平台,在对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信息集成管理... 监测预警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对其产生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对库区进行有效防灾减灾和管理决策的基础。Google Earth作为一款免费提供全球三维遥感影像数据的虚拟地球软件平台,在对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信息集成管理和展示方面具有成本低、实施快、展示逼真等优点。在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组成及其安全性、用户可视化的空间认知过程和习惯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信息集成方案,并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功能予以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表明Google Earth在地质灾害信息集成、管理和展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集成 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 三峡库区 GOOGLE EAR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地下水变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力 王世梅 +1 位作者 吕俊俊 刘佳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106,110,共4页
以三峡库区树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监测仪器对该滑坡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结合库水位、日降水量及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库水位和降水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对滑坡体高程约180 m处地下水位影响不大;树坪滑坡变形主要为局部变形,变... 以三峡库区树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监测仪器对该滑坡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结合库水位、日降水量及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库水位和降水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对滑坡体高程约180 m处地下水位影响不大;树坪滑坡变形主要为局部变形,变形主要发生在滑坡前缘,滑坡前缘变形主要是库水位升降引起的。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渗流数值模拟,模拟4种库水位上升或下降工况下滑坡体前缘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或下降时对滑坡体前缘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且地下水位随库水位的波动而变化;在库水长期浸泡作用下,滑坡体发生软化,强度降低,且库水入渗后,因滑坡体渗透性小而在土体内产生渗流力及超静孔压,并缓慢消散,进而引起滑坡体局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动 地下水 监测 数值模拟 树坪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大区域复杂高切坡群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云 胡新丽 +1 位作者 胡斌 唐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1,共6页
根据城镇高切坡群监测工程所具有的监测规模大、涉及区域广;布网难度大、网型复杂以及监测区域环境复杂、需多种方法联合运用等特点,结合三峡库区巴东县高切坡专业监测工程实例,探讨了其监测网布设和实施监测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城镇高切坡群监测工程所具有的监测规模大、涉及区域广;布网难度大、网型复杂以及监测区域环境复杂、需多种方法联合运用等特点,结合三峡库区巴东县高切坡专业监测工程实例,探讨了其监测网布设和实施监测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综合利用GPS法和全站仪法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网的布设方法得当,监测方案优化,完全满足监测工程的需要;巴东县高切坡监测点的位移量变化受降雨量影响很大且各方向变形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切坡群 监测方法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构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晨光 王辉 +2 位作者 王立新 李少红 贺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构建可靠、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势在必行。鉴于目前库区各类监控信息沟通与整体性分析不够理想的状况,提出了建立长江三峡库区CORS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连续运行卫星定位...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构建可靠、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势在必行。鉴于目前库区各类监控信息沟通与整体性分析不够理想的状况,提出了建立长江三峡库区CORS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设想,总结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概况与发展趋势,介绍了CORS系统的概况与最新进展,阐述了长江三峡库区CORS系统构建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地质灾害 监测 预警 长江三峡库区 COR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三峡库区地震监测简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俊华 魏贵春 +2 位作者 申学林 戴苗 赵凌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7,共3页
介绍了三峡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范围以及对三峡工程运行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地震监测系统在库首至库中地区记录到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和频次等的对比。归纳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指... 介绍了三峡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范围以及对三峡工程运行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地震监测系统在库首至库中地区记录到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和频次等的对比。归纳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指出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水库地震基本处于工程前期预测范围之内,无破坏性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震监测系统 水库蓄水 水库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大型滑坡变形分区及时序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沙 张立舟 +2 位作者 周成涛 刘洋 陈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变形分区,基于2021年1~12月共29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研究了师专-群沱子滑坡的变形分区和时序监测。解译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结果对比,师专-群沱子滑坡的SBAS-In...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变形分区,基于2021年1~12月共29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研究了师专-群沱子滑坡的变形分区和时序监测。解译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结果对比,师专-群沱子滑坡的SBAS-InSAR解译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滑坡的蠕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形差异,变形区主要集中在未布设治理工程区域,且受场地整平工程的影响,滑坡北部边界出现新的变形区域;滑坡不同区域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前缘变形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滑坡中部受库水位、降雨联合作用;滑坡后缘主要受长历时降雨控制。所得结果证明SBAS-InSAR技术可以对大型滑坡进行时序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形变监测 SBAS-InSAR Sentinel-1 时间序列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SAR的三峡库区地表形变分析--以巴东城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娄连惠 刘强 谭玉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19,共6页
长江三峡地区位于川鄂交接的山地峡谷地区,山多坡陡,一旦遇上暴雨天气或地震灾害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或岩崩等灾害。为了更好地掌握三峡库区地面沉降变形情况,以库区内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巴东县城区为例,选取该区域20景2016~2017年间的... 长江三峡地区位于川鄂交接的山地峡谷地区,山多坡陡,一旦遇上暴雨天气或地震灾害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或岩崩等灾害。为了更好地掌握三峡库区地面沉降变形情况,以库区内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巴东县城区为例,选取该区域20景2016~2017年间的PALSAR2数据,基于时间序列InSAR方法进行了地表形变分析;并利用高切坡位移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形稳定情况。结果表明:InSAR监测结果与该区域同时期高切坡监测实际位移变化情况一致;巴东城区在此期间整体形变速率较小,绝大部分区域年均形变速率在20 mm/a以下;部分变形较大区域与已查明的滑坡区域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区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变形 形变监测 INSAR 巴东城区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