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Eigen-Matrix Translation Method for Classification of Biological Data
1
作者 JIANG Hao QIU Yushan +1 位作者 CHENG Xiaoqing CHING Waik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5期1212-1230,共19页
Driven by the challenge of integrating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emerges as one of the major and popular tools i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research. Machine learning m... Driven by the challenge of integrating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emerges as one of the major and popular tools i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research.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especially kernel method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are very popular and effective tools. In the perspective of kernel matrix, a technique namely Eigen- matrix transl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for protein data classification. The Eigen-matrix translation strategy has a lot of nice properties which deserve more explor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ajor role of Eigen-matrix translation in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its importance lies in the dimension reduction of predictor attributes within the data set. This is very important when the dimension of features is huge. The authors show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real biological data sets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crucial and effective in improv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This can therefore serve as a novel perspectiv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dimension reductio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fication dimension reduction eigen-matrix translation glycan data kernel method(K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以敦煌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胜利 祝洁 +1 位作者 刘越男 王雪莲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档案资源既是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重要资产,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现有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原理及标准的探讨相对薄弱,实践中的类别划分更较为混乱,与文化遗产领域实践运用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论文... 档案资源既是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重要资产,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现有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原理及标准的探讨相对薄弱,实践中的类别划分更较为混乱,与文化遗产领域实践运用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论文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秉持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合规性四项构建原则,结合对象分类法和职能分类法,构建了档案资源分类体系的理论框架。以敦煌研究院档案资源分类体系为例,系统阐述了其架构过程,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档案资源 文化遗产本体档案 职能分类法 对象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化方法的恶意软件检测与分类综述
3
作者 谢丽霞 魏晨阳 +3 位作者 杨宏宇 胡泽 成翔 张良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74,共25页
恶意软件的检测与分类是一种发现并消除潜在威胁、识别恶意软件家族的有效方法,在个人隐私保护和系统安全维护等任务中起关键作用。传统检测分类方法在面对使用复杂混淆技术的恶意软件新变种时,存在检测准确率低、误报率高和计算成本高... 恶意软件的检测与分类是一种发现并消除潜在威胁、识别恶意软件家族的有效方法,在个人隐私保护和系统安全维护等任务中起关键作用。传统检测分类方法在面对使用复杂混淆技术的恶意软件新变种时,存在检测准确率低、误报率高和计算成本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化方法解决恶意软件检测分类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为全面总结分析图像化方法在恶意软件检测分类领域的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恶意软件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常用的混淆规避技术,讨论了基于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的检测分类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应对复杂混淆技术和未知变种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图像化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全面评估该方法在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平台(Windows、Android、IoT)恶意软件时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该方法在提升检测分类精度、对抗高级混淆技术以及处理恶意软件新变种时的优势。最后,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可用于评估实验模型性能的各类数据集,深入讨论了图像化检测分类方法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软件 检测与分类 混淆技术 深度学习 图像化方法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数据技术的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方法研究
4
作者 贾小爱 孟国峰 郭川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1,共7页
分类编码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而元数据技术则是推动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方法创新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发展历程发现,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存在系统性不足、覆盖面有限、实用性较弱等问题。因此,采... 分类编码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而元数据技术则是推动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方法创新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发展历程发现,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存在系统性不足、覆盖面有限、实用性较弱等问题。因此,采用面状与线状相结合的多维列举层级分面组配法优化分类结构,同时引入数字与字母混合型的编码方法,构建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元数据理论,构建了包含3个类别共28个元素的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编码元数据标准,以实现分类编码的标准化信息描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 分类编码 元数据 分面组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志留系隔夹层识别及分布
5
作者 王伟 代梦莹 +4 位作者 陈俊凯 邹云龙 吴琼 蒋琼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隔夹层识别图版,提出了识别标准,分析了隔夹层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研究了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在横向上,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在目的层下部,连续性较好,而物性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尽管厚度较小,但同样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在平面上,隔夹层主要集中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厚度聚集带,随着与中部区域距离的增大,隔夹层厚度向四周逐渐减小。受隔夹层空间分布控制作用,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K3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35井区 泥质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 三端元定型法 空间展布 精细评价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劳动就业与失业统计问题研究
6
作者 周南南 朱文懿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3,共16页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呈现劳动时间弹性化、工作地点移动化、工作边界扩大等特点,传统的就业与失业统计制度已经不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与失业统计,无法满足新就业形态的发展需求。在比较国内外就业...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呈现劳动时间弹性化、工作地点移动化、工作边界扩大等特点,传统的就业与失业统计制度已经不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与失业统计,无法满足新就业形态的发展需求。在比较国内外就业和失业的内涵、口径及统计调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就业形态的特点,以及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就业与失业统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的内涵、口径、分类、指标、调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具体为在界定就业的“六个标准”方面提出了以劳动收入作为关键标准、以劳动年龄标准范围外的就业以及残疾人就业作为参考、就业意愿修改为有无获取收入的意愿、将工作时间结合劳动收入作为划分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的依据,以及完善劳动合同的建议,同时指出新就业形态下就业内涵的变化、就业与失业统计分类体系的不完善及相关指标缺失的问题,以及统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出的每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重新构建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的建议,对全面了解我国就业和失业状况及政府推行促进就业的政策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统计 失业统计 新就业形态 就业与失业统计分类 统计调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熵权-可信性测度理论的冰碛体隧道围岩分级研究
7
作者 陈志敏 张政 刘耀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8-167,共10页
为解决多因素冰碛体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主观性问题,基于结构熵权法和可信性测度理论,以及适用于冰碛体围岩的分级指标,如土水含量、颗粒形态、冻融作用、地应力及含石量等,提出一套多因素、两层次的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在此基... 为解决多因素冰碛体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主观性问题,基于结构熵权法和可信性测度理论,以及适用于冰碛体围岩的分级指标,如土水含量、颗粒形态、冻融作用、地应力及含石量等,提出一套多因素、两层次的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细化各分级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并提供各指标的建议评分区间和评语级别。结合主客观因素,建立围岩分级体系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西南某铁路隧道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的围岩分级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显示出较强的包容性和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体隧道 结构熵权法 可信性测度 围岩分级 冻融循环 实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多特征组合的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湿地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晓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吕翠翠 李文彦 姜纪沂 王仕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生态修复前后(2017年和2022年)的Sentinel-1 SAR影像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分类;从下垫面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生态修复前后白洋淀湿地的变化情况。【结果】(1)同时使用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3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总体精度最高,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重要性贡献率分别为40.713%、27.269%和32.018%。(2)2017—2022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增加,湿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的转换。(3)生态修复后,2022年林地和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均有减小的趋势,水体、挺水植物和林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林地。【结论】生态修复之前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生态修复后白洋淀湿地的水体、挺水植物以及林地各自的连通性和聚集度明显提升。淀区内的退耕还淀、生态清淤和生态补水等工程增加了白洋淀湿地面积,提升了白洋淀水体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生态修复 湿地分类 特征组合 景观指数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川滇地区谱比法场地分类研究
9
作者 张艺帆 席楠 +1 位作者 杨天青 姜立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7,共12页
传统的谱比法在地震场地分类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和特征提取方法,提高分类方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地震工程设计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研究利用川滇地区历史地震的强... 传统的谱比法在地震场地分类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和特征提取方法,提高分类方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地震工程设计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研究利用川滇地区历史地震的强震台事件波形数据,计算不同场地类别强震动记录的水平和竖向速度反应谱值获取谱比曲线,分析了其在卓越周期、峰值和整体幅值上的特征。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整理并生成了川滇地区强震动台站谱比曲线样本集,并将其用作为VGG16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训练得到了NEHRP下三类标准场地的概率分布模型。通过特征提取和交叉验证算法,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所建立的场地分类模型在验证结果中表现良好,对于谱比法场地分类方法的改进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 场地分类 谱比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子涵 刘鑫 +1 位作者 李欣儒 李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80,共23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性能单一的纳米粒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研发多功能纳米粒子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研发出的双功能磁性荧光纳米颗粒融合了磁性与荧光性能,能够在实现荧光标记的同时通过外加磁场进行操控,满足高灵敏度及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性能单一的纳米粒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研发多功能纳米粒子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研发出的双功能磁性荧光纳米颗粒融合了磁性与荧光性能,能够在实现荧光标记的同时通过外加磁场进行操控,满足高灵敏度及多选择性的任务需求。因此,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封装法、偶联法、高温裂解法等制备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此外,根据结构的不同,将磁性荧光纳米粒子分为三类;总结了磁性荧光纳米粒子在纳米药物载体、生物的检测与分离、生物成像、食品安全检测、指纹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双功能磁性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荧光纳米粒子 双功能 分类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码和描述文本相融合的软件分类研究
11
作者 陈宇航 王世宙 +2 位作者 汤正婷 陈良育 姜宁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8,共13页
第三方软件系统在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软件开发人员根据需求,在第三方软件库中检索合适的依赖库来构建软件,可避免许多重复工作,加快开发过程.然而,检索第三方依赖库的过程可能会很困难.通常第三方软件库提供预设的标签(... 第三方软件系统在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软件开发人员根据需求,在第三方软件库中检索合适的依赖库来构建软件,可避免许多重复工作,加快开发过程.然而,检索第三方依赖库的过程可能会很困难.通常第三方软件库提供预设的标签(类别)给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查找,但是如果一个软件的预设标签被错误地标注,软件开发人员就无法查找到其需要的库,这势必会影响开发过程.提出了一种软件分类模型来解决上述挑战,模型结合方法向量、方法重要性和文本向量,将未知类别的软件分类到已知类别.鉴于此问题尚未有公开的数据集,为此建立了一个数据集并公开,此数据集包含来自Maven存储库的30种类别的120个软件系统.在此自建数据集上对提出的分类模型进行了测试,预测类别的准确度对于1个候选者的情况(top-1)为70%,对于3个候选者的情况(top-3)则达到了90%.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用于对开源存储库中的软件系统分类,辅助软件开发人员快速查找第三方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分类 第三方软件系统 方法重要性分数 code2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食性土壤动物对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12
作者 辛浩瑀 龙福强 +3 位作者 贾婷 潘理 王秀伟 孙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37-4247,共11页
目前人们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食草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却对地下植食性土壤动物与细根生物量(FRB)相互作用的认知非常有限。以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水平上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通过... 目前人们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食草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却对地下植食性土壤动物与细根生物量(FRB)相互作用的认知非常有限。以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水平上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通过施用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以控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细根的取食,采用根序分级法对细根分级后测定生物量,探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FRB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杀虫剂显著增加了FRB,使16个森林类型的FRB在6月、8月和10月分别比对照组高18.34%、9.82%和14.19%,表明植食性土壤动物是影响FRB的重要因素;根据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植食性土壤动物取食细根部位进行聚类,确定1—2级细根为一类,3级细根为一类,4级细根为一类,5级细根为一类,这与根序分级法定义的吸收根(AFR)与运输根(TFR)的分类一致;杀虫剂处理下,1—5级细根生物量的平均增长率随根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63.23%、36.53%、20.04%、12.17%和8.83%,且杀虫剂处理主要使AFR生物量显著增加,而TFR生物量增加较少但达到显著水平,植食性土壤动物主要对AFR的生物量有较大影响,AFR是植食性土壤动物摄取的关键资源;16个研究地点在不同取样时间下,杀虫剂处理对AFR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别,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6月时杀虫剂处理对AFR生物量的影响随纬度降低而显著增加,植食性土壤动物主要对我国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部、亚热带南部和热带地区的AFR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8月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在各个温度带均具有显著影响,10月时在除寒温带以外的其他气候区,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首次在我国大尺度范围内探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FRB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地下过程、地上地下碳(C)分配特征、森林碳(C)收支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有重要意义,为更精准估计森林地下净初级生产力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物量 植食性土壤动物 根序分级法 根钻法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模型的主设备缺陷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虹 孟晓凯 +3 位作者 俞华 白洋 韩钰 刘永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4,共10页
主设备缺陷诊断旨在及时定位处理电网的异常情况,是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传统方法以人工为主,存在效率低下、诊断成本高、依赖专家经验等问题。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语言模型的主设备缺陷诊断方法。首先,使用BERT初... 主设备缺陷诊断旨在及时定位处理电网的异常情况,是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传统方法以人工为主,存在效率低下、诊断成本高、依赖专家经验等问题。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语言模型的主设备缺陷诊断方法。首先,使用BERT初步理解输入,获取嵌入表示,结合缺陷等级分类任务判断故障的危急程度。然后,利用大语言模型汇总输入信息和评判结果,并通过大语言模型提示学习提高知识问答过程的准确性与推理可靠性,返回正确有效的回答。最后,探究了大语言模型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缺陷等级分类任务和问答任务上都表现良好,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分类证据和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诊断 大语言模型 BERT 提示学习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双种群双阶段进化算法
14
作者 袁志超 杨磊 +2 位作者 田井林 魏晓威 李康顺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6-2665,共10页
针对包含复杂约束条件的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CMOP),在确保算法满足严格约束的同时,有效平衡算法的收敛性与多样性是重大挑战。因此,提出一种双种群双阶段的进化算法(DPDSEA)。该算法引入2个独立进化种群:主种群和副种群,并分别利用可行... 针对包含复杂约束条件的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CMOP),在确保算法满足严格约束的同时,有效平衡算法的收敛性与多样性是重大挑战。因此,提出一种双种群双阶段的进化算法(DPDSEA)。该算法引入2个独立进化种群:主种群和副种群,并分别利用可行性规则和改进的epsilon约束处理方法进行更新。在第一阶段,主种群和副种群分别探索约束Pareto前沿(CPF)与无约束Pareto前沿(UPF),从而获取UPF和CPF的位置信息;在第二阶段,设计一种分类方法,根据UPF与CPF的位置对CMOP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类型的CMOP执行特定的进化策略;此外,提出一种随机扰动策略,在副种群进化到CPF附近时,对它进行随机扰动以产生一些位于CPF上的个体,从而促进主种群在CPF上的收敛与分布。把所提算法与6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CMOES(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ased on Even Search)、dp-ACS(dual-populati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Constraint Strength)、c-DPEA(DualPopulation bas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CAEAD(Constrain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Alternative Evolution and Degeneration)、BiCo(evolutionary algorithm with Bidirectional Coevolution)和DDCMOEA(Dual-stage Dual-populati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在LIRCMOP和DASCMOP两个测试集上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PDSEA在23个问题中取得了15个最优反转世代距离(IGD)值和12个最优超体积(HV)值,展现了DPDSEA在处理复杂CMOP时显著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多目标优化 双种群 双阶段 进化算法 约束处理方法 分类方法 随机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数据流的集成分类方法综述
15
作者 朱诗能 韩萌 +3 位作者 杨书蓉 代震龙 杨文艳 丁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2,共14页
现实世界的场景中,从数据流中学习会面临着类不平衡的问题,学习算法由于缺少训练数据而无法有效识别少数类样本。为了介绍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依据近年来的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领域文献,从基于加权、选择和投... 现实世界的场景中,从数据流中学习会面临着类不平衡的问题,学习算法由于缺少训练数据而无法有效识别少数类样本。为了介绍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依据近年来的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领域文献,从基于加权、选择和投票的决策规则和基于代价敏感学习、主动学习和增量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角度详细分析和总结了不平衡数据流的集成方法,并比较了使用相同数据集的算法的性能。针对处理不同类型复杂数据流中的不平问题,从概念漂移、多类、噪声和类重叠四个方面对其集成分类算法进行总结,分析了经典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动态数据流、缺失信息的数据流、多标签数据流和不确定数据流中不平衡问题的分类挑战提出了下一步的集成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流 集成分类 决策规则 学习方式 复杂数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
16
作者 苏珍 赵永刚 +5 位作者 苗万春 黄治梁 李仕芳 陈丹 尹帅 骆浩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122-713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储层是国内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之一,盆地中部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目前已引起了石油企业的重视。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8_(1)致密砂岩油藏,亟须开展储层分类,精准评价储层。以吴起地区长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储层是国内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之一,盆地中部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目前已引起了石油企业的重视。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8_(1)致密砂岩油藏,亟须开展储层分类,精准评价储层。以吴起地区长8_(1)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数据计算目的层的分形维数值,并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对长8_(1)致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分析储层分形维数和储层物性的关系,运用基于核磁共振实验的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吴起地区长8_(1)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结构以粒间溶孔、长石溶孔为主;依据T_(2)谱曲线和分形维数法均将储层分为3类,各类储层对应相关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与物性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此表征了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将核磁共振实验与分形维数法结合定量地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特征,可提高储层分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实验 分形维数法 致密砂岩 储层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图像特征识别的中国强震台站谱比曲线场地分类
17
作者 冀昆 任叶飞 +4 位作者 朱传彬 温瑞智 王宏伟 刘也 苟永刚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73-2585,共13页
随着各国地震观测台网的布设与地震记录的不断积累,采用强震动记录的单台水平/竖向谱比曲线进行场地放大特征分类已在多国强震台网应用.但是由于场地地震反应的不确定性,谱比曲线分类大多依靠主观判断与经验阈值,存在分类结果不稳定、... 随着各国地震观测台网的布设与地震记录的不断积累,采用强震动记录的单台水平/竖向谱比曲线进行场地放大特征分类已在多国强震台网应用.但是由于场地地震反应的不确定性,谱比曲线分类大多依靠主观判断与经验阈值,存在分类结果不稳定、可重复性差、难以适应大规模数据处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提取强震记录谱比曲线形状特征进行中国数字强震台网的台站场地分类.首先以钻孔资料较为完备和强震台站较为密集的日本KiK-net与K-NET台站作为训练数据集,依据中国抗震规范和30 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_(S30))进行场地分类并进行标签标记,训练得到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分类模型.基于经过质量核查筛选的中国数字强震台网2008至2020年收录的11078组三分量强震记录,对满足计算条件的323个强震台站进行谱比曲线图像识别分类,并结合部分台站的钻孔与现场调查资料进行了分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RNN的中国抗震规范场地分类结果的总样本准确率,以及基于CNN的V_(S30)场地分类总样本准确率约为60%左右,证明基于日本数据训练的分类模型可在中国应用,具有较好的泛化性.作为我国台站场地类别主要组成的中国抗震规范Ⅱ类场地达到了65.7%的召回率,以及高达77.4%的精确率.同样,占台站大部分比例的以V_(S30)为依据的美国抗震规范C、D类场地的预测结果召回率分别达到85.1%和61.8%.场地软硬和放大特征差异较大的Ⅲ类和Ⅰ类场地(D类场地和A+B类场地)的混淆概率较低,证明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较好把握了不同类别场地谱比曲线的形状特征,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研究的相关结果已应用于开源的中国强震记录数据库项目(China-Flat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效应 机器学习 场地分类 强震记录 谱比法 强震观测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空气分级模式下煤氨混燃NO_(x)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崔立明 李雄威 +5 位作者 张仪祥 张素 初伟 李明 谭厚章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4,共7页
在全球碳减排的背景下,氨作为一种廉价、安全、易储存和运输的零碳燃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氨来替代煤炭燃烧发电,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氨热值低、燃烧速度慢和NO_(x)排放高是在燃煤锅炉中掺烧氨时所面临的难点... 在全球碳减排的背景下,氨作为一种廉价、安全、易储存和运输的零碳燃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氨来替代煤炭燃烧发电,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氨热值低、燃烧速度慢和NO_(x)排放高是在燃煤锅炉中掺烧氨时所面临的难点。在两段式沉降炉反应系统开展了深度空气分级条件下煤氨混燃的试验,研究了温度、分离二次风比、掺氨方式对煤氨混合燃烧时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风掺氨时,NO排放随温度升高单调增加,在1200℃后排放急剧升高;NO随分离二次风比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最佳分离二次风比在30%左右。分离二次风掺氨时,由于NH3的SNCR效应,NO排放在1100℃以下都较低,低掺烧下甚至与纯煤燃烧相当,随着分离二次风比的增加,NO排放先下降后上升,最佳分离二次风比为20%。试验证明通过调整合适的反应温度和配风可以在掺烧比低于20%时控制煤氨混燃NO排放与纯煤燃烧相比不增加,且CO排放和飞灰含碳量都低于纯煤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烧 空气分级 掺烧方式 N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造型设计及演变研究
19
作者 王祯 王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1,共9页
本文旨在分析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以下简称为花塑器)的造型特征。通过运用文献、考古两重证据法与分型图谱法,依据茶事行为与茶具的发展脉络对花塑器进行历史溯源,选取明清时期120把花塑器建立三型十三式的造型图谱,梳理明清时期名家... 本文旨在分析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以下简称为花塑器)的造型特征。通过运用文献、考古两重证据法与分型图谱法,依据茶事行为与茶具的发展脉络对花塑器进行历史溯源,选取明清时期120把花塑器建立三型十三式的造型图谱,梳理明清时期名家名壶对花塑器进行演变概述,进而按照时间演进顺序归纳各型花塑器的演变规律。由明代中晚期发展至清代的花塑器,其造型取象由植物型发端、后由以器物型为主转向以植物型为主,设计风格由具体繁复的写实转向概括凝练的写意,呈现出渐进式、意象化的演变特征,对于紫砂设计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花塑器 明清时期 两重证据 分型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异常统计特征相似的海底地形反演方法
20
作者 裴宪勇 李姗姗 +2 位作者 范雕 谭勖立 万宏发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330,共12页
针对水深数据空白或稀疏海域重力数据反演海底地形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异常统计特征相似的海底地形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基于k-means聚类的粗分类方法与基于自协方差向量夹角最小的精匹配方法在水深数据丰富区域寻找与稀疏... 针对水深数据空白或稀疏海域重力数据反演海底地形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异常统计特征相似的海底地形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基于k-means聚类的粗分类方法与基于自协方差向量夹角最小的精匹配方法在水深数据丰富区域寻找与稀疏海域重力异常统计特征相似的区域;然后使用调整后的相似区域重力-海深互协方差估计稀疏海域互协方差;最后利用空域配置方法(SCM)反演稀疏海域海底地形。在南太平洋某水深数据稀疏区域开展海底地形反演实验,水深检核结果表明:依据所提方法构建的SCM模型,其RMSE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97.6 m和7.35%,相较重力地质法(GGM)、GEBCO_08和ETOPO1模型,SCM模型检核精度最高,其相对误差分别减少了1.44%、18.35%和4.51%;同时SCM模型与GEBCO_2023模型的整体偏差最小,模型可靠性更高,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稀疏海域海底地形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分类匹配 互协方差估计 空域配置 海底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