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k-Fibonacci矩阵和JPEG的数据隐藏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建军 王颖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52-1257,127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k-Fibonacci矩阵和JPEG的数据隐藏方法。该方法先计算8×8的k-Fibonacci矩阵,然后,对8×8的k-Fibonacci矩阵进行修改,并以修改后的k-Fibonacci矩阵为量化表对掩体图像的DCT系数进行量化,将要隐藏的数据嵌入到量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k-Fibonacci矩阵和JPEG的数据隐藏方法。该方法先计算8×8的k-Fibonacci矩阵,然后,对8×8的k-Fibonacci矩阵进行修改,并以修改后的k-Fibonacci矩阵为量化表对掩体图像的DCT系数进行量化,将要隐藏的数据嵌入到量化后DCT系数的DC和AC系数中,得到含有秘密数据的JPEG图像文件。隐藏数据的提取不需要原掩体图像。我们将所提方法与JPEG隐藏工具Jpeg-Jsteg、基于量化表修改(QTM)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隐藏的数据量比Jpeg-Jsteg和QTM的方法大,嵌入数据后的图像质量好,而且与它们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PEG Jpeg-Jsteg 离散余弦变换 数据隐藏 k-fibonacci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的等值阻抗模型解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杰 何佳伟 +2 位作者 李斌 周博昊 戴魏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3C)的阻抗建模是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故障特性分析的关键理论基础。介绍了M3C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及M3C拓扑结构特点、dq坐标变换过程和双dq分解控制的扰动电流-桥...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3C)的阻抗建模是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故障特性分析的关键理论基础。介绍了M3C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及M3C拓扑结构特点、dq坐标变换过程和双dq分解控制的扰动电流-桥臂电压-扰动电压传递响应特性,推导了M3C等值阻抗特性与频率的关系,建立了可用固定电阻与随频率变化电抗串联表示的M3C等值阻抗数学模型。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利用扫频法对等值阻抗理论分析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讨论了系统控制参数、运行功率、一次参数等不同因素对M3C阻抗频率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 双dq分解控制 控制响应 等值阻抗 扫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扰动的本地化差分隐私矩阵分解推荐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 罗陈红 +1 位作者 邓江洲 高明星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62,共12页
推荐系统作为有效应对信息过载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等领域中。矩阵分解具有泛化能力强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之一。为提高推荐质量,推荐服务器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推荐模型的训... 推荐系统作为有效应对信息过载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等领域中。矩阵分解具有泛化能力强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之一。为提高推荐质量,推荐服务器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推荐模型的训练。由于推荐服务器不是完全可信的,向服务器共享用户数据会对用户隐私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构建一个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还能确保推荐质量和准确性的系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本地化差分隐私是一种分布式的隐私保护机制,它从中心化差分隐私中发展而来,旨在解决服务器不可信场景下的数据的安全收集和分析。这种框架通过精确的数学证明来确保隐私保护的强度。目前,已经有研究工作将本地化差分隐私引入推荐系统,目的是在推荐效果可接受的情况下,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然而,这些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隐私保护的范围有限。目前的方法大多只关注显式数据的具体数值,认为这是用户的隐私信息。事实上,攻击者可以通过检查数据是否包含在数据集中,来推测用户的隐私信息。其次,推荐质量较低。本地化差分隐私通过引入扰动来保护用户隐私,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扰动幅度过大和误差累积,进而影响推荐质量。在推荐服务器不可信场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首先,该算法将评分数值和评分存在性同时作为隐私保护的对象,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隐私保护。其次,本算法采用目标扰动方法,添加的噪声量不会随着迭代次数增加而增加,有效避免模型训练过程中噪声累积的问题,保证模型训练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分布式场景下多轮迭代导致的中间参数泄露问题,以无放回方式将采样的模型梯度元素发送给推荐服务器,用于模型训练。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满足本地化差分隐私。对所提算法的效用分析证明本文算法在保证有效的推荐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极大地提高了隐私保护推荐算法的性能,本文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误差下降幅度平均可达18%,在推荐领域数据隐私保护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分解 本地化差分隐私 目标扰动 推荐算法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诊断DINA模型的Q矩阵优化:一种结合样本筛选与假设检验的新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胡誉骞 +1 位作者 章勇 田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策略——SHT法,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将其与现有同类方法进行深入对比,以全面评估其可行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具有下述3个方面优势.1)高效修正与稳健性验证:SHT法在不同水平的作答错误率... 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策略——SHT法,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将其与现有同类方法进行深入对比,以全面评估其可行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具有下述3个方面优势.1)高效修正与稳健性验证:SHT法在不同水平的作答错误率下均展现出了卓越的修正效能,显著提升了Q矩阵的精确度;2)小样本与大样本环境的双重优势: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相比,SHT法在小样本场景下尤为突出,其稳健性和性能优势在面临高作答失误率时更加显著;3)复杂数据集下的显著优势:在实证数据分析中,SHT法不仅提高了认知诊断模型的拟合能力,更在处理数据维度复杂、样本相对受限的数据集时,展现出相比其他算法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 Q矩阵修正 DINA模型 假设检验 δ法 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扰动法和传感器优化配置的光伏阵列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伟 丁聪 +1 位作者 裴婷婷 张馨尹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1-653,共13页
针对现有光伏阵列故障定位方法难以同时考虑组件的定位精度与成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原理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法和矩阵扰动法的光伏阵列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光伏系统在不同故障状态下的特征数值,通过基于信息熵的传感器配置方法... 针对现有光伏阵列故障定位方法难以同时考虑组件的定位精度与成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原理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法和矩阵扰动法的光伏阵列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光伏系统在不同故障状态下的特征数值,通过基于信息熵的传感器配置方法布置传感器并获取光伏阵列侧的输出值;然后构建响应矩阵并将矩阵的迹与谱半径作为故障特征,以响应矩阵的迹与谱半径随光伏阵列输出值在不同故障状态下的对应关系准确定位故障的位置;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提出的传感器配置和矩阵扰动法进行验证,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故障定位 传感器 最小二乘拟合 矩阵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鹏 徐伟成 +5 位作者 丁茂生 曾平良 项丽 殷云星 王子轩 王加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5-2615,I0013,共12页
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合作博弈,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作收益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将不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参与... 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合作博弈,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作收益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将不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参与者建立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合作博弈模型。在考虑合作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该文运用矩阵半张量积将Shapley值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矩阵半张量积理论改进的利益分配法。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对2—6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文方法较传统的Shapley值法求解速率分别提高3.912%、12.3967%、24.9259%、27.9451%、35.7561%,验证该文方法可有效提高合作联盟利益分配效率,并且针对未来多园区不断加入合作联盟的情景下运用该文方法具有推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协同优化 合作博弈 矩阵半张量积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督学习的稀疏矩阵乘算法优选
7
作者 彭林 张鹏 +2 位作者 陈俊峰 唐滔 黄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稀疏矩阵乘算法中主流的row-by-row计算公式上的SPA、HASH、ESC 3种稀疏矩阵乘实现算法,在对不同的稀疏矩阵进行计算时性能差异显著,在不同非零元规模上单一算法不总是能取得最佳性能,而且单一算法与最优选择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提出了... 稀疏矩阵乘算法中主流的row-by-row计算公式上的SPA、HASH、ESC 3种稀疏矩阵乘实现算法,在对不同的稀疏矩阵进行计算时性能差异显著,在不同非零元规模上单一算法不总是能取得最佳性能,而且单一算法与最优选择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最优稀疏矩阵乘算法选择模型,以给定矩阵集作为数据源,抽取稀疏矩阵的特征,并使用SPA、HASH、ESC计算获得的性能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获得的模型能够仅使用稀疏矩阵的特征即可完成对新数据集的算法优选。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获得91%以上的预测准确率,平均性能达到最优选择的98%,是单一算法性能的1.55倍以上,并且可在实际库函数中使用,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矩阵 SpGEMM SPA算法 HASH算法 ESC算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存数据重用的稀疏矩阵向量乘序列优化
8
作者 徐传福 邱昊中 车永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4-1442,共9页
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等高性能计算应用常常涉及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序列Ax,A2x,…,Asx的计算.上述SpMV序列操作又称为稀疏矩阵幂函数(matrix power kernel,MPK).由于MPK执行多次SpMV且稀疏矩阵保持不变,在缓存(cache)中重用稀疏矩阵,可... 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等高性能计算应用常常涉及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序列Ax,A2x,…,Asx的计算.上述SpMV序列操作又称为稀疏矩阵幂函数(matrix power kernel,MPK).由于MPK执行多次SpMV且稀疏矩阵保持不变,在缓存(cache)中重用稀疏矩阵,可避免每次执行SpMV均从主存加载A,从而缓解SpMV访存受限问题,提升MPK性能.但缓存数据重用会导致相邻SpMV操作之间的数据依赖,现有MPK优化多针对单次SpMV调用,或在实现数据重用时引入过多额外开销.提出了缓存感知的MPK(cache-awareMPK,Ca-MPK),基于稀疏矩阵的依赖图,设计了体系结构感知的递归划分方法,将依赖图划分为适合缓存大小的子图/子矩阵,通过构建分割子图解耦数据依赖,根据特定顺序在子矩阵上调度执行SpMV,实现缓存数据重用.测试结果表明,Ca-MPK相对于Intel OneMKL库和最新MPK实现,平均性能提升分别多达约1.57倍和1.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矩阵向量乘 矩阵幂函数 缓存数据重用 数据依赖 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约束的CSC格式总体矩阵存储算法
9
作者 董正方 王佳豪 +2 位作者 李运华 程纬 王君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65-4273,共9页
为了提高有限元分析效率,减少内存消耗,对总体矩阵的存储算法进行研究。将约束条件统一处理为单元层面的矩阵分块,后续以刚度矩阵为例,确定了约束条件下刚度矩阵非零元素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适用于二维、三维有限元刚度矩阵非零元素数量... 为了提高有限元分析效率,减少内存消耗,对总体矩阵的存储算法进行研究。将约束条件统一处理为单元层面的矩阵分块,后续以刚度矩阵为例,确定了约束条件下刚度矩阵非零元素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适用于二维、三维有限元刚度矩阵非零元素数量计算方法及相应计算公式,同时检验了正确性;推导了一维等带宽存储与原始方阵地址对应关系,并将其作为辅助数组应用于CSC格式总体矩阵集成过程中,提高了总体矩阵组集效率,避免了节点编号优化难题。最后,以北京市房山线长稻区间四跨单线梁桥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分析时总体矩阵组集时间减少30%、存储空间节省68%以上、保证了计算精度的同时线性方程组计算效率提升超过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刚度矩阵 非零元素 压缩存储 CHOLESKY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分解的三维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方法
10
作者 李秀艳 赵天晨 +1 位作者 王琦 韩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针对医学诊断成像和监测领域中运动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跟踪问题,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分解的三维重建算法(3D-LS),通过同时考虑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结构信息,有效分离三维电阻抗图像中的动态分量和背景分量。以... 针对医学诊断成像和监测领域中运动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跟踪问题,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分解的三维重建算法(3D-LS),通过同时考虑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结构信息,有效分离三维电阻抗图像中的动态分量和背景分量。以小球运动为例,采用多线电极构建三维动态EIT模型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3D-LS算法重建的图像具有更好的三维结构连续性和更均匀的电导率分布;与传统成像算法相比,在小球沿X轴运动案例仿真中,仿真重建图像相对误差(RE)平均降低了28.9%,结构相似度(SSIM)平均提高了22.4%,在沿Y轴运动案例中,仿真重建图像RE平均降低了36.9%,SSIM平均提高了44.0%;实验重建图像RE平均降低了19.9%,SSIM平均提高了23.2%。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了该方法在三维动态EIT重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矩阵分解算法 逆问题 运动目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错高斯消元的线性分组码校验矩阵重建
11
作者 王忠勇 张洪 +3 位作者 巩克现 王玮 张玲 朱俊昊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237,共14页
针对线性分组码校验矩阵重建容错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容错高斯消元的校验矩阵重建算法。首先,通过多次随机抽取码字的部分比特构建残缺码字,依据比特对数似然比绝对值的均值和最小值计算其可靠度,从而筛选出高可靠度的残缺码组... 针对线性分组码校验矩阵重建容错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容错高斯消元的校验矩阵重建算法。首先,通过多次随机抽取码字的部分比特构建残缺码字,依据比特对数似然比绝对值的均值和最小值计算其可靠度,从而筛选出高可靠度的残缺码组。其次,针对残缺码组基的部分错误状态,利用容错高斯消元算法求解与之对应的疑似校验向量,进而从中判定并还原出真实的校验向量。最后,依据码字比特能否通过已知校验向量更新比特对数似然比绝对值,进一步提升比特可靠度,为下次随机抽取部分比特带来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识别条件下,所提算法的重建率高于现有算法。对于IEEE802.11n协议下的LDPC(648,324)码,现有算法在误码率达到0.0055时即失效,而所提算法在误码率为0.008时,校验矩阵重建率仍能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分组码 校验矩阵重建 码字筛选 高斯消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映射矩阵的Rowhammer漏洞防御方法研究
12
作者 王建新 许弘可 +1 位作者 肖超恩 张磊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766,共9页
针对国产高级精简指令集(ARM)架构计算机中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存在Rowhammer漏洞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重映射矩阵,并结合重映射矩阵分析了Rowhammer漏洞产生原因;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重映射矩阵的Rowhammer漏洞防御方法,该方法通过... 针对国产高级精简指令集(ARM)架构计算机中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存在Rowhammer漏洞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重映射矩阵,并结合重映射矩阵分析了Rowhammer漏洞产生原因;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重映射矩阵的Rowhammer漏洞防御方法,该方法通过物理地址重映射和禁用pagemap接口相结合的方法防御Rowhammer攻击;最后通过改变DRAM中行解码器和列选择器实现重映射矩阵,并在国产ARM架构计算机平台和XilinxZynq7000系列芯片上对该方法进行功能测试,同时通过搭建Vivado集成开发环境对该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抵御Rowhammer攻击。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未采取防御措施相比,Rowhammer漏洞发生率下降了98.6%。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该防御方法后得到的解码器延迟为0.783 ns,资源占用率约为0.002%,延迟和资源占用率极低,对国产ARM架构计算机的性能影响微乎其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whammer漏洞 国产ARM架构计算机 DRAM 重映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学习和矩阵补全引导的多目标试卷生成
13
作者 邢长征 梁浚锋 +2 位作者 金海波 徐佳玉 乌海荣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针对现有的试卷生成技术存在过多关注生成试卷的难易程度,而忽略了其他相关目标,例如质量、分数分布和技能覆盖范围的问题,提出一种强化学习和矩阵补全引导的多目标试卷生成方法,以优化试卷生成领域的特定目标。首先,运用深度知识追踪... 针对现有的试卷生成技术存在过多关注生成试卷的难易程度,而忽略了其他相关目标,例如质量、分数分布和技能覆盖范围的问题,提出一种强化学习和矩阵补全引导的多目标试卷生成方法,以优化试卷生成领域的特定目标。首先,运用深度知识追踪方法对学生之间的交互信息和响应日志进行建模以获取学生群体的技能熟练程度;其次,运用矩阵分解和矩阵补全方法对学生未做的习题进行得分预测;最后,基于多目标试卷生成策略,为提升Q网络的更新效率,设计一个Exam Q-Network函数逼近器以自动地选择合适的问题集来更新试卷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DEGA(Diseased-Enhanced Genetic Algorithm)、SSA-GA(Sparrow Search Algorithm-Genetic Algorithm)等模型,在试卷难度、合理性、准确性这3个指标上验证了所提模型在解决试卷生成场景的多重困境方面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试卷生成 深度知识追踪 Q网络 矩阵分解 矩阵补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压缩感知测量矩阵的联合优化算法
14
作者 杨柳 白朝元 范平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1,共8页
对于压缩感知算法,其测量矩阵与稀疏基之间的相关性往往决定了信号恢复精度.为提升大规模通信场景下压缩感知算法重构信号的性能,基于矩阵分解与等角紧框架理论对测量矩阵进行改进.首先,基于测量矩阵和稀疏基构造字典矩阵,并进一步构造G... 对于压缩感知算法,其测量矩阵与稀疏基之间的相关性往往决定了信号恢复精度.为提升大规模通信场景下压缩感知算法重构信号的性能,基于矩阵分解与等角紧框架理论对测量矩阵进行改进.首先,基于测量矩阵和稀疏基构造字典矩阵,并进一步构造Gram矩阵,利用特征值分解降低Gram矩阵的平均相关性;然后,基于等角紧框架理论与梯度缩减理论,通过使Gram矩阵逼近等角紧框架矩阵来减小Gram矩阵非主对角线元素的最大值,从而降低测量矩阵与稀疏基之间的最大相关性;最后,以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为重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优化前,矩阵相关系数降低40%~50%;在信道估计与活跃用户检测中,本文在较高稀疏度下的算法错误估计数比其他优化算法降低50%以上,信道估计的均方误差相比其他矩阵提升3 dB,误码率性能提升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矩阵分解 等角紧框架理论 信道估计 活跃用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磁集成的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技术研究
15
作者 杨磊 黄玉平 +1 位作者 曾晓辉 陈庆彬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磁集成技术因其可以减小功率变换器中磁性元件的个数、体积和质量,是实现伺服电源高功率密度的重要技术途径。针对伺服电源CLLLC谐振变换器采用传统磁集成方案体积较大、漏感调节范围较小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磁耦合集成的平面变压... 磁集成技术因其可以减小功率变换器中磁性元件的个数、体积和质量,是实现伺服电源高功率密度的重要技术途径。针对伺服电源CLLLC谐振变换器采用传统磁集成方案体积较大、漏感调节范围较小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磁耦合集成的平面变压器结构及参数设计方法,该结构采用绕组组合放置的方式,将原边谐振电感、副边谐振电感、激磁电感和变压器集成在一个磁件中,通过对磁芯柱的截面积、绕组匝数组合和气隙的控制实现原副边谐振电感、激励电感和变压器变比的调节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与分立磁性元件相比,所提出的矩阵磁集成方法不仅具有相同的功能,而且有效减小了磁性元件的体积和质量,为伺服电源的轻小型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电源 CLLLC谐振变换器 磁性元件 矩阵磁集成 轻小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表征指标
16
作者 吕悦晶 李家琪 +3 位作者 魏彩霞 权磊 汤文 麻春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4,220,共6页
为了更好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过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提出了损伤表征指标——可移灰度级对(Psgl)和损伤度(D),分析了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两种典型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断面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 为了更好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过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提出了损伤表征指标——可移灰度级对(Psgl)和损伤度(D),分析了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两种典型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断面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伤表征指标.结果表明:可移灰度级对可以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随着荷载级位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损伤度以二次抛物线的形式逐步增加,损伤的发展累积损伤度约占整个加载过程的80%;骨架空隙型结构试件的损伤发展速率在整体上要高于骨架密实型结构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裂纹 损伤表征指标 CT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可移灰度级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直流馈入交流系统谐振灵敏度分析
17
作者 王顺亮 傅美霓 +4 位作者 马俊鹏 周诗丁 张岩 刘天琪 彭茂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6,共11页
由于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中含有换流设备,谐振分析的建模过程更加复杂,无法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和节点元件建模的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系统振荡风险分析方法。首先以系统工频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 由于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中含有换流设备,谐振分析的建模过程更加复杂,无法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和节点元件建模的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系统振荡风险分析方法。首先以系统工频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元件等值化简后生成系统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并据此求解系统谐振模式。然后基于此构造交流元件参数在系统谐振模式下的振荡风险灵敏度模型,将直流系统化简后接入交流系统,分析振荡频段区间内元件参数、网络结构与谐振模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元件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模式 s域节点导纳矩阵 灵敏度分析 振荡风险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柔度矩阵和信息熵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18
作者 项长生 赵冉 +2 位作者 周宇 王立宪 刘海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是较频率、模态更为敏感的损伤动力指纹.鉴于广义柔度矩阵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敏感性优势并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广义柔度熵曲率差指标(GFMECD)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建立简支梁、连续梁有限元...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是较频率、模态更为敏感的损伤动力指纹.鉴于广义柔度矩阵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敏感性优势并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广义柔度熵曲率差指标(GFMECD)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建立简支梁、连续梁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所提指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点损伤、多点损伤,广义柔度熵曲率差指标均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结构损伤的位置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并能初步判定结构的损伤程度,能够胜任不同结构发生不同损伤程度损伤时的损伤定位与初步定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结构 广义柔度矩阵 信息熵 损伤识别 损伤评估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理论视角的我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研究
19
作者 黄德春 朱宇昂 +2 位作者 张修忠 杨俊 方肖晨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共10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治水工作被赋予了更高要求,水库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优化水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效益和可持续性等多重挑战,亟须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基于多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化水库运...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治水工作被赋予了更高要求,水库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优化水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效益和可持续性等多重挑战,亟须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基于多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全过程,包括顶层设计、目标保障、管理基础、核心内容以及目标实现。以山东省为试点省份,分析了其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总结了其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6个方面的创新点。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应以国家治理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水库安全运行、效益充分发挥为核心目标,基于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矩阵管理,全面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水库 运行管理矩阵 多理论融合框架 创新实践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画像和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研究
20
作者 万校基 赖静 +2 位作者 牟莹禧 朱志国 张丽萍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3-914,共12页
针对现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较少考虑时间因素和较难解读识别结果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画像(matrix profile,MP)和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小类权重... 针对现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较少考虑时间因素和较难解读识别结果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画像(matrix profile,MP)和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小类权重和词频分析法识别目标领域热点技术主题,结合高频IPC小类时间序列和MP算法构建技术关联网络,借助Louvain算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目标领域初始关键核心技术主题。基于特征筛选关键核心技术主题,并通过对技术关联子网络、原始专利数据、相关政策文件和期刊文献的深层次解读来识别目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对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2014—2023年物流领域的授权专利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发现,本文方法能有效识别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突破和创新,亦可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矩阵画像 社区发现算法 技术关联网络 结构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