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动态特性
1
作者 胡坤 蒋浩 +3 位作者 许刚 牛国立 王储 孙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41-2755,共15页
为研究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多体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悬浮系统及输送带连接关系,基于输送带动态弹性变量与悬浮系统支承点协同等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梁-阻尼弹簧组合的混合特征多刚柔体系统... 为研究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多体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悬浮系统及输送带连接关系,基于输送带动态弹性变量与悬浮系统支承点协同等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梁-阻尼弹簧组合的混合特征多刚柔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分析系统多点协同、轨道约束、支承布局等因素对整机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提出改进型美洲狮优化算法(puma optimizer,PO),利用改进PO算法对实际工况下动力学模型进行辨识。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点增多、轨道刚度增加、支承间距减小都有利于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基于改进PO算法的参数辨识精度较高,在仿真条件下,模型参数最小误差可达0.099;在四点悬浮实验工况下,模型具有较高的响应精度,稳态与干扰响应平均误差低于15%,验证了该模型在复杂刚柔耦合系统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磁悬浮 动态特性 多体传递矩阵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槽长式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的静态特性分析
2
作者 朱东南 高鹏 张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9-1679,共11页
为了扩宽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的应用场景,并探索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的新型槽型,设计了一种组合槽长式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并对其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了组合槽长式轴承的设计,分析了组合槽长式轴承结构及其理论模型;然后,采用... 为了扩宽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的应用场景,并探索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的新型槽型,设计了一种组合槽长式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并对其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了组合槽长式轴承的设计,分析了组合槽长式轴承结构及其理论模型;然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雷诺方程,得到了组合式轴承的承载特性,对数值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槽宽比、槽深比、螺旋角及槽数等槽型参数对2种传统式轴承和3种组合式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组合式轴承的适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相较于文献实验数据的偏差在5%以内;相比于全槽式轴承,在轴承的转速、槽宽比、螺旋角、槽深比位于范围之内时,组合式轴承的承载力增幅至少在5%以上;相比于分布式轴承,组合槽长式设计通过通槽结构的引入,优化了气体流动,缓解了分层效应,保证了气膜压力的均匀性;组合式轴承综合了全槽式轴承的稳定性优势和分布式轴承的承载力优势,显著降低了槽型参数对轴承承载力的影响,为轴承的设计加工留下了余量空间,更加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该研究可为组合槽长式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气体轴承 人字槽径向气体轴承 组合槽长式轴承结构 槽型设计 槽型参数(槽宽比、槽深比、螺旋角及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滑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渊博 崔永存 +1 位作者 汪静静 杨志文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8,共11页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轴承结构设计参数,提升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抗蹭伤的能力。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以钢球接触状态、钢球运转稳定性及轴承摩擦功耗为分析指标,分析了轴承滑蹭产生的机理;最后,分析了钢球接触状态、垫片厚度和工作游隙对轴承产生滑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在处于即将发生三点接触临界状态时,轴承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最低,不会因接触区温升过快造成轴承失效;在一定的范围内,垫片厚度和径向工作游隙越小,则轴承发生的滑蹭现象越轻,其最优参数为垫片厚度0.125 mm、径向工作游隙0.221 mm,此时轴承的工作状态为刚发生三点接触的临界状态,钢球和内滚道之间发生的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摩擦功耗最小。该结果可为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 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 滑蹭特性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 轴承结构设计参数 三点接触状态 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降阶模型构建方法
4
作者 励精为治 刘保国 +1 位作者 刘彦旭 张义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时引入的不确定因素会使其产生模型不确定性,而采用模型不确定建模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通常维数较高。本征正交分解(POD)能够从系统中提取出主要的特征信息,从而在降低模型维数的同时,保留其关键的动力学特性。因... 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时引入的不确定因素会使其产生模型不确定性,而采用模型不确定建模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通常维数较高。本征正交分解(POD)能够从系统中提取出主要的特征信息,从而在降低模型维数的同时,保留其关键的动力学特性。因此,针对转子系统不确定动力学模型维数较高的问题,基于POD方法,提出了一种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降阶模型的构建方法。首先,建立了转子系统确定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确定模型的临界转速和振型;然后,根据确定模型的低阶振型和实验振型,对不确定模型的散度参数进行了识别;最后,采用非参数建模法和POD方法建立了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的降阶模型,搭建了转子实验台,将不确定降阶模型得到的振动响应均值与实验测得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转速在3000 r/min~4000 r/min内,模型不确定降阶模型得到的振动响应均值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差异不超过10%,证明该降阶模型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描述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高维复杂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更高转速工况下振动特性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 转动机件 转子系统 模型不确定 降阶模型 动力学特性 散度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结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5
作者 潘耀宗 赵岩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向量的二次型函数,解析地给出了辨识振型的数学表达;最后,通过对辨识优化问题进行数学变换,仅需要辨识结构动力学特性的谱参数(频率和阻尼比),极大地降低了辨识参数的维度.数值算例中,进行了三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和高速受电弓的动力学参数辨识,辨识得到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在8%以内;辨识振型与理论振型之间的夹角的余弦接近1,验证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辨识谱参数(频率、阻尼)和空间参数(振型)的分离,具有非常好的求解效率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参数辨识 时域精细积分法 最小二乘法 自振特性 动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箔片气体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贾晨辉 刘书明 +3 位作者 刘恒 马文锁 李东东 张飞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01,共8页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箔片气体轴承在可压缩流体介质中运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6DOF动网格计算方法对轴承的运动状态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转速和波箔片结构参数(波箔片的长度比、高度以及厚度)对轴承动态特性的...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箔片气体轴承在可压缩流体介质中运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6DOF动网格计算方法对轴承的运动状态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转速和波箔片结构参数(波箔片的长度比、高度以及厚度)对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增加,轴承的承载能力增加,但稳定性有所下降,更容易发生失稳现象;选取波箔片的长度比在1~1.5之间、厚度为0.16 mm,既可以保证轴承具有较高的刚度,同时又能获得较大的阻尼;波箔片高度与轴承动态特性成反比关系。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本文的研究为优化波箔片结构,改善轴承动态特性,提高轴承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片气体轴承 流固耦合 波箔片结构参数 动态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忠群 欧阳芷楠 +4 位作者 刘鸿 丁鹏 孙健聪 曾朝朋 朱思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8-85,共8页
针对数控机床中控制误差对零件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影响,探讨机床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的建模、参数辨识、评估与优化等关键问题。通过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模型和进给伺服系统控制器进行建模,确立系统的基本框架。为了精准捕捉其动态特性,... 针对数控机床中控制误差对零件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影响,探讨机床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的建模、参数辨识、评估与优化等关键问题。通过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模型和进给伺服系统控制器进行建模,确立系统的基本框架。为了精准捕捉其动态特性,在参数辨识方面,采用卡尔曼滤波的辨识方法对伺服系统的质量、黏性阻尼系数及库仑摩擦力进行辨识,并将辨识参数代入系统模型,验证了卡尔曼滤波辨识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为减小机床控制误差,针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评估与优化提出时域性能指标,并通过试凑法对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进行参数优化,同时验证了优化参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进给伺服系统 动态特性 参数辨识 评估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台约束对滑动轴承动特性识别精度的影响
8
作者 陈润霖 唐杰 +3 位作者 徐帆 杜辰 崔亚辉 刘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在滑动轴承的动特性测试中,试验台参数对动特性测试精度有重要的影响。以某倒置式轴承动特性试验台为研究对象,基于轴承动力学正反问题,提出滑动轴承动特性系数识别精度的仿真评估方法,分析不同激振频率时试验台约束参数对轴承动特性系... 在滑动轴承的动特性测试中,试验台参数对动特性测试精度有重要的影响。以某倒置式轴承动特性试验台为研究对象,基于轴承动力学正反问题,提出滑动轴承动特性系数识别精度的仿真评估方法,分析不同激振频率时试验台约束参数对轴承动特性系数识别精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激振频率和约束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较低激振频率的条件下,当约束刚度和约束阻尼取值较小时,动特性系数的识别精度受测试误差的影响不大,随着约束刚度和约束阻尼取值增大到一定值,动特性系数的识别精度受测试误差的影响迅速增大。针对研究的试验台,选择激振频率在30~300 Hz之间,选择试验台约束刚度小于试验轴承刚度的0.3%,试验台约束阻尼小于试验轴承阻尼的7%时,能够保证较好的轴承动特性系数的测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试验台 约束刚度和阻尼 轴承动特性系数 识别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态特性指标的机电伺服系统PID设计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国荣 南宫自军 刘博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7-1774,共8页
针对机电伺服系统PID参数设计难以充分考虑动态特性(幅-相频特性)指标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动态特性指标的PID设计方法。基于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机电伺服系统的9阶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TF)模型。运用劳斯判据和TF系数之间的关系补充... 针对机电伺服系统PID参数设计难以充分考虑动态特性(幅-相频特性)指标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动态特性指标的PID设计方法。基于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机电伺服系统的9阶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TF)模型。运用劳斯判据和TF系数之间的关系补充了系统的稳定性约束和TF系数的相容性约束,以保证PID设计过程中系统的稳定性和TF系数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参数辨识的思想,利用改进的有理分式多项式法辨识TF模型中各个参数,从而快速确定了满足动态特性指标的PID参数,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且通过调整指标数据辨识得到多组满足原指标的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得到的PID参数不仅满足动态特性指标要求,而且兼顾了系统稳定性和TF系数的相容性,设计结果与仿真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控制 参数辨识 动态特性指标 机电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轴承非线性润滑动态特性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泽群 李欣 +2 位作者 陈阳 詹则铭 张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8,共9页
线性动态特性参数为轴承分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然而其对滑动轴承油膜涡动、油膜振荡的强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计算却存在较大的误差。对滑动轴承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 线性动态特性参数为轴承分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然而其对滑动轴承油膜涡动、油膜振荡的强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计算却存在较大的误差。对滑动轴承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分析扰动力、Sommerfeld数、偏心率等不同参数对线性刚度阻尼系数模型和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模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性化润滑动态特性参数无法描述滑动轴承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等强非线性现象,需要引入非线性动态特性参数进行描述;随着Sommerfeld数的增加,非线性系数油膜力与线性系数油膜力差值先降低后增加,考虑水平力的刚度阻尼系数与不考虑水平力的刚度阻尼系数的偏差减小;在偏心率小于0.2和大于0.85时,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绝对值远远超过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非线性动态特性 刚度系数 阻尼系数 Sommerfeld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瓦块磨损的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朝栋 余文念 张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263,共9页
针对含有瓦块磨损故障的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润滑和振动特性耦合建模问题,考虑了瓦块磨损、转子与瓦块平摆振动和轴承混合润滑的影响,提出了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的混合润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磨损率下转子振动特性和轴承润... 针对含有瓦块磨损故障的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润滑和振动特性耦合建模问题,考虑了瓦块磨损、转子与瓦块平摆振动和轴承混合润滑的影响,提出了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的混合润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磨损率下转子振动特性和轴承润滑性能的动态响应,探明了转子偏心量、转速和预载荷系数等参数与磨损率的耦合作用对轴承-转子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在磨损瓦块位置的振动位移和振动加速度随磨损率的增加而增大;与无磨损轴承相比,磨损轴承的转子加速度峰值频率会额外激起转频的偶次倍频;多瓦块磨损会导致转子振动响应和轴承油膜压力显著增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识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倾瓦径向轴承-转子系统 瓦块磨损 动态特性 混合润滑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羊峡重力拱坝模态识别与材料参数反演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志英 周天宇 +4 位作者 马宁 刘昌伟 向致谦 潘坚文 王进廷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77,831,共8页
基于龙羊峡重力拱坝实测振动数据,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进行了大坝模态参数识别,建立了坝体-地基-库水系统的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根据识别出的一阶频率,分别考虑均质地基及分层地基,反演了坝体与基岩材料参数,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 基于龙羊峡重力拱坝实测振动数据,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进行了大坝模态参数识别,建立了坝体-地基-库水系统的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根据识别出的一阶频率,分别考虑均质地基及分层地基,反演了坝体与基岩材料参数,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大坝的动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龙羊峡重力拱坝的一阶频率为2.778~3.196 Hz,反演得到坝体的弹性模量约为50 GPa~52 GPa;对于均值地基,其弹性模量的反演值为30 GPa;对于分层地基,2 490 m高程以下区域的弹性模量为34 GPa;实测振动数据反演得到的坝体弹性模量和地基弹性模量高于其设计值;龙羊峡重力拱坝的前3阶振型分别为正对称、反对称与正对称,其1阶频率和2阶频率相差较大,与重力坝自振频率分布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拱坝 模态参数识别 有限元 动力特征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少鹏 吴柏生 +2 位作者 赵秀婷 邹敏清 林丹锐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息。针对原有的灰狼算法虽然全局搜索能力强,但是存在局部搜索精度差的问题,本文从初始种群和收敛因子等方面着手,改善灰狼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最后利用提出的方法,通过识别梁模型及桁架模型中的损伤单元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灰狼算法 灵敏度定位法 动力特性参数 Nelso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减振器非线性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韩德宝 宋希庚 薛冬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电动振动台对橡胶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正逆傅立叶变换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建立了橡胶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运用Runge-Kutta法和模型曲线重构法论证了模型对单一工况参数识别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试验工... 采用电动振动台对橡胶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正逆傅立叶变换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建立了橡胶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运用Runge-Kutta法和模型曲线重构法论证了模型对单一工况参数识别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试验工况逐一进行识别,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橡胶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分析发现识别的刚度和阻尼与振幅和频率之间呈曲面关系,表明橡胶减振器在较大振幅下的动态特性已不能用简单的曲线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减振器 动态特性 参数识别 RUNGE-KUTT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静压轴承支承主轴系统动特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石磊 马求山 +2 位作者 王琳 徐华 赵万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8,共7页
以自行设计的高速主轴水润滑动静压轴承为基础,采用不平衡质量法识别出转子系统支撑轴承的动特性系数,通过轴承性能测试实验得到了供水压力、主轴转速等运行参数对轴承-转子系统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转子系统动特性系数随系统供... 以自行设计的高速主轴水润滑动静压轴承为基础,采用不平衡质量法识别出转子系统支撑轴承的动特性系数,通过轴承性能测试实验得到了供水压力、主轴转速等运行参数对轴承-转子系统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转子系统动特性系数随系统供水压力和主轴工作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供水压力较低时,工作转速对轴承动特性影响较小;当供水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工作转速对轴承的动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此项研究对轴承-转子系统结构参数的改进以及不同工况下最佳运行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压轴承 动态性能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75
16
作者 高庆水 杨建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67,共3页
应用CFD工具Fluent建立了滑动轴承压力求解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普通圆柱轴承的压力分布和上、下瓦开槽对滑动轴承压力分布、承载和进油量等因素的影响。比较了CFD方法和Reynold方程计算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CFD方法和Reynold方程计算... 应用CFD工具Fluent建立了滑动轴承压力求解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普通圆柱轴承的压力分布和上、下瓦开槽对滑动轴承压力分布、承载和进油量等因素的影响。比较了CFD方法和Reynold方程计算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CFD方法和Reynold方程计算结果基本相同,CFD方法可以直接求解N-S方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轴承动特性。下瓦开槽对进油量的影响不大,但会提高承压区最大压力,从而提高轴承稳定性;上瓦开槽对油膜压力的影响不大,但会导致进油量增加,更好地冷却轴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网格密度 CFD 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橡胶衬套理论模型及其参数识别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左曙光 李凯 +2 位作者 吴旭东 郭学良 李程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38,586-587,共6页
为了研究常用减振元件——橡胶衬套在减振方面的性能,建立了一种能准确描述其动态特性的理论模型。通过试验得到了橡胶衬套轴向的静、动态特性,对其频率相关性和振幅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弹性单元、摩擦单元和若干个黏... 为了研究常用减振元件——橡胶衬套在减振方面的性能,建立了一种能准确描述其动态特性的理论模型。通过试验得到了橡胶衬套轴向的静、动态特性,对其频率相关性和振幅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弹性单元、摩擦单元和若干个黏弹单元叠加的新型橡胶衬套模型;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参数识别;最后,通过比较得知,不同频率下衬套的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且最大误差分别只有5.99%和7.73%,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衬套 参数识别 动态特性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结合部动态参数识别与等效分析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兵 张雷 +1 位作者 赵继 曲兴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74,共6页
针对轴承结合部有限元分析模型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实验数据的建模方法,分析了球轴承接触变形的特点.利用拉格朗日力学分析原理建立了球轴承装配结构3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依据模态实验测得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采用最小二... 针对轴承结合部有限元分析模型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实验数据的建模方法,分析了球轴承接触变形的特点.利用拉格朗日力学分析原理建立了球轴承装配结构3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依据模态实验测得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采用最小二乘法解得单个钢球在接触法线方向上的刚度和阻尼,进而计算得到了轴承结合部在径向、轴向以及转角等3个方向的刚度和阻尼.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轴承结合部的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与由拉格朗日力学分析原理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对比,来确定弹簧阻尼单元的数值,并建立了轴承结合部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装配结构有限元进行分析计算时,结构前3阶固有频率及振型与实验测得的振型一致,对应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结合部 动态参数识别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坐姿人体上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鄂 许林安 +1 位作者 刘中华 李晓玲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9,共6页
针对动态环境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分析的需要,依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坐姿人体上体系统4自由度的垂直振动模型,并推导了描述人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种响应的STH,DPM,AM理论表达式.依据已有的人体振动试验数据,运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振... 针对动态环境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分析的需要,依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坐姿人体上体系统4自由度的垂直振动模型,并推导了描述人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种响应的STH,DPM,AM理论表达式.依据已有的人体振动试验数据,运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振动模型的动力学参数识别,并将所识别出的参数进行人体振动特性计算.验证研究表明,所计算出的人体振动特性数据与人体振动特性测试数据有较高的吻合度.以汽车人机界面设计为实例,通过模型研究了人-车(人-椅)系统人体和座椅的振动特征.所得结果对合理选取汽车座椅参数,提高汽车人机界面设计的宜人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 人体模型 多体动力学 参数识别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部动力学特性测试及参数识别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伟 汪博 闻邦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6-719,共4页
基于辨识原理,提出了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试验辨识流程,包括标记测量点、频响函数测试、测试数据处理、编制辨识程序等步骤.以组装在床身上的THK导轨结合部为对象,进行了动力学特性测试.并应用Matlab编制了辨识算法,识别出导轨结合... 基于辨识原理,提出了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试验辨识流程,包括标记测量点、频响函数测试、测试数据处理、编制辨识程序等步骤.以组装在床身上的THK导轨结合部为对象,进行了动力学特性测试.并应用Matlab编制了辨识算法,识别出导轨结合部系统法向方向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黏性阻尼矩阵和结构阻尼矩阵,证明了动刚度矩阵法辨识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导轨 结合部 动力学特性 动力学测试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