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asional Forces and Displacements of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Jointless Turnout on Bridges
1
作者 任娟娟 刘学毅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For the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Uastless turnout on Leida bridge on Wuhan-Guang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PDL) in China, a turnout (cross over)-track slab-bridge deck-pier integr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 For the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Uastless turnout on Leida bridge on Wuhan-Guang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PDL) in China, a turnout (cross over)-track slab-bridge deck-pier integr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which two No. 18 jointless turnouts with movable frogs in form of crossover,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track, bridges and piers were regarded as one system.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additional forces and displacement regularities of turnouts, track slab, bridges and piers under occasional loadi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occasional loading position wa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lab breaking is more influential on the longitudi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than rail breaking, that slab breaking on one line could deteriorate both the slab force on another line and the forces exerted on the piers and fastener components, and that a great slab force at the left end of the continuous bridge expansion joint should be particularly avoided in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less turnout on bridge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track Occasional forc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ce Path Analysis of Ballasted Jointless Bridge Turnout
2
作者 张瑶 杨冠岭 +1 位作者 宋杨 王平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4期309-313,共5页
The action between bridge and ballasted jointless turnout on bridge is reversible. To locate the force path between them,the model of a jointless turnout on a 4×32 m continuous beam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 The action between bridge and ballasted jointless turnout on bridge is reversible. To locate the force path between them,the model of a jointless turnout on a 4×32 m continuous beam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lso analyzed were factors of influence,such as:temperature increment,longitudinal pier stiffness,ballast resistances,and turnout and bridge layou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ed jointless bridge switch Force path Temperature inc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受力性能研究
3
作者 占雪芳 陈静远 +2 位作者 严亨利 赵怡彬 王解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7,共14页
为掌握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首先进行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8mm和12mm)LEM-SHCC材料的基本材性(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抗拉性能)试验,分析PVA纤维长度对LEM-SHCC材料性能的影响,其次制备混合两种PVA纤维... 为掌握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首先进行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8mm和12mm)LEM-SHCC材料的基本材性(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抗拉性能)试验,分析PVA纤维长度对LEM-SHCC材料性能的影响,其次制备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研究其在系统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吸纳变形能力、裂缝分布规律以及受力特点,随后在微开裂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最不利位置模拟车辆荷载作用,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变形特性,最后进行LEM-SHCC路桥连接板的敏感参数(包括PVA纤维长度、板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等)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LEM-SHCC材料较使用单一纤维LEM-SHCC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2%和36%,抗拉初裂应力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提高51%和8.8%;低周反复拉/压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板面裂缝靠近张拉端多而密,靠近锚固端少而间距大,卸载后表面裂缝可自行闭合,且LEM-SHCC板张拉端和锚固端的内力随着张拉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随着车辆荷载增加竖向变形增大,回弹弯沉为0.235mm,小于计算弯沉0.345mm,满足路桥连接板的强度要求;当LEM-SHCC材料的PVA纤维长度为10mm,LEM-SHCC板的设计厚度为150mm,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为800MPa时,LEM-SHCC板的最大伸长量、最大应力、拉伸损伤等各项性能最优,该研究成果为LEM-SHCC路桥连接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全无缝桥 LEM-SHCC路桥连接板 纤维长度 系统温度荷载 弯沉值 敏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切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建造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君 陈切顺 +3 位作者 王振波 陈崇哲 郭自力 傅玉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3,共6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工作量小、能耗低、施工简便等优点,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度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舒适度不佳最主要原因是切缝的存在,使行车时产生"咯噔"跳车现象.此外,切缝的存在也将严重影响混...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工作量小、能耗低、施工简便等优点,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度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舒适度不佳最主要原因是切缝的存在,使行车时产生"咯噔"跳车现象.此外,切缝的存在也将严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增加维修维护费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实践了无切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建造技术.设置高延性低干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ow shrinkage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延性段取代传统混凝土路面切缝,LSECC可形成多条细微裂纹吸收两侧混凝土路面板的收缩和温度变形.通过施工现场模具和工艺设计,实现了界面锚固钢筋的定位和LSECC后浇空间预留及反射裂缝的定位,模具拆除后进行LSECC材料浇筑,实现了无缝路面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无切缝 延性段 设计 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衍峰 高亮 冯雅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会出现无缝道岔铺设在桥梁上的情况,桥上无缝道岔成为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又一关键技术.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桥上无缝道岔的模型,计算桥上无缝道岔的受力和变形,并分析了桥梁结构对... 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会出现无缝道岔铺设在桥梁上的情况,桥上无缝道岔成为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又一关键技术.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桥上无缝道岔的模型,计算桥上无缝道岔的受力和变形,并分析了桥梁结构对无缝道岔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桥上无缝道岔的设计及养护维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无缝道岔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荷载下纵连式无砟轨道梁轨耦合作用规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嵘 邢俊 +2 位作者 谢铠泽 田春香 王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1,共7页
研究目的:温度荷载下梁轨耦合作用规律是桥上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基础,本文针对简支梁和连续梁,建立多钢轨、整桥系统的计算模型,对其梁轨耦合作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为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 研究目的:温度荷载下梁轨耦合作用规律是桥上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基础,本文针对简支梁和连续梁,建立多钢轨、整桥系统的计算模型,对其梁轨耦合作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为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维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纵连板的钢轨伸缩力与梁跨布置没有明显的映射关系,近似呈对称分布,这主要是由轨道板的位移分布特点所决定的;(2)底座板是梁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伸缩影响着系统其他部件的受力与变形,端刺为底座板的锚固装置,其刚度直接决定着底座板的伸缩位移大小;(3)受梁板相对位移的影响,滑动层、"两布"隔离层、端刺产生的纵向力均会引起底座板纵向力的变化,变化幅度近似为其摩阻力或纵向力;(4)降温工况下,钢轨、轨道板、底座板三层纵连结构受桥梁伸缩的影响不大,但在剪力齿槽处波动较大;(5)滑动层摩擦系数是轨道结构中极其重要而又难以监控的参数;增大CA砂浆粘结力对轨道结构受力有利,建议严控施工质量;(6)该研究结论对纵连板式无砟轨道设计优化理论和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无缝线路 温度荷载 梁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无碴轨道无缝道岔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大新 高亮 刘衍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桥上无碴轨道、无缝道岔伸缩力的计算模型,分析了轨温变化幅度、扣件阻力、限位值、间隔铁数量等轨道结构参数对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桥上无碴轨道无缝道岔的温度力和位移受轨温变化幅度的影响很... 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桥上无碴轨道、无缝道岔伸缩力的计算模型,分析了轨温变化幅度、扣件阻力、限位值、间隔铁数量等轨道结构参数对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桥上无碴轨道无缝道岔的温度力和位移受轨温变化幅度的影响很大,扣件阻力对结构受力也有很大的影响,而限位器、间隔铁阻力参数变化对结构的影响要居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碴轨道 桥上无缝道岔 附加温度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亮 曲村 +1 位作者 陶凯 乔神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2,共7页
基于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对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钢轨的纵向受力及变形、道岔钢轨的横向变形、无缝道岔允许轨温变化幅度以及限位器的铺设与养护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对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实际铺设情况... 基于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对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钢轨的纵向受力及变形、道岔钢轨的横向变形、无缝道岔允许轨温变化幅度以及限位器的铺设与养护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对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实际铺设情况考虑得较为详尽,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道岔尖轨跟端处钢轨横向变形,可对限位器结构的铺设与养护维修提供指导意见,适用于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的设计与检算。该设计方法可为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的设计与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无砟轨道 42号无缝道岔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综合诊断方法 被引量:51
9
作者 赵林海 冉义奎 穆建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基于传输线理论提出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仿真模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与轨道电路信号电流的线性映射关系,分析补偿电容故障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影响规律,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轨道电路故障综合诊断方法。以补偿电容和道... 基于传输线理论提出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仿真模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与轨道电路信号电流的线性映射关系,分析补偿电容故障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影响规律,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轨道电路故障综合诊断方法。以补偿电容和道砟电阻为决策变量,以实际的和仿真的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间差值的最小化为目标,构造适应度函数,通过对种群个体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得到当前状态下各决策变量的最优值,从而实现轨道电路故障的综合诊断。实验表明,将遗传算法引入到轨道电路的故障诊断领域,利用机车信号的实际记录数据,能够对无绝缘轨道电路中多个补偿电容故障以及道砟电阻波动等情况作出正确的综合评判,从而弥补了目前检测方法的不足,为轨道电路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绝缘轨道电路 故障诊断 遗传算法 补偿电容 道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T、DBWT的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诊断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林海 蔡伯根 +1 位作者 邱宽民 吕志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4,共6页
通过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无绝缘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模型,分析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轨道短路电流的影响规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包络与轨道电路短路电流的关系,提出基于机车信号记录信息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B样条离散二进... 通过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无绝缘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模型,分析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轨道短路电流的影响规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包络与轨道电路短路电流的关系,提出基于机车信号记录信息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B样条离散二进小波变换对机车信号所记录的感应电压幅度包络信号进行降噪,再通过对Hilbert-Huang变换的改进,计算各IMF分量经逐级累加后的相位信息,最后利用相位卷绕,根据相位信息中突变点的分布变化和补偿电容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适应性较强,受轨道电路长度和道砟电阻等轨道参数影响很小,能够准确检测出轨道电路单一补偿电容的故障位置,并且由于该方法的分析数据直接来自于机车信号自身的记录器,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和单独安排运行交路,因此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和满足对检测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无绝缘轨道电路 补偿电容 希尔伯特-黄变换 离散二进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绝缘轨道电路道砟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林海 刘成波 冉义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利用无绝缘轨道电路和机车信号的相互关系,分析道砟电阻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指数拟合,确定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衰减系数,建立道砟电阻、轨道电路长度与该衰减系数间的回归计算模型。针对该衰减系数易受... 利用无绝缘轨道电路和机车信号的相互关系,分析道砟电阻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指数拟合,确定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衰减系数,建立道砟电阻、轨道电路长度与该衰减系数间的回归计算模型。针对该衰减系数易受补偿电容故障影响的问题,提出局部拟合和全局拟合相结合的无绝缘轨道电路道砟电阻回归估算方法,并基于现有的机车信号远程监控平台建立相应的道砟电阻在线监测系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天气和温度变化对道砟电阻的影响较为敏感,具有估算准确度高、监测成本低、受补偿电容故障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砟电阻 机车信号 回归模型 无绝缘轨道电路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伸缩缝桥梁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宝春 王晨辉 +1 位作者 薛俊青 黄福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无伸缩缝桥梁(无缝桥)取消了伸缩装置(伸缩缝),从根本上免除了伸缩装置带来的病害与维修更换问题,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应。针对中国无缝桥的建设趋势、应用类型、区域分布、桥长、上部与下部结构、引板等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 无伸缩缝桥梁(无缝桥)取消了伸缩装置(伸缩缝),从根本上免除了伸缩装置带来的病害与维修更换问题,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应。针对中国无缝桥的建设趋势、应用类型、区域分布、桥长、上部与下部结构、引板等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建成无缝桥70座;无缝桥在经济发达国家应用广泛,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无缝桥修建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开始增速加快,整体桥的应用比例上升;无缝桥应用省份不断扩大,新增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无缝桥以中小跨径桥梁为主,总长不长,在多跨桥中应用较多;上部结构以混凝土空心板为主;下部结构中,柱式埋置式桥台在各种无缝桥中均有较多的应用,且整体桥较多采用薄壁轻型桥台,半整体桥和延伸桥面板桥较多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墩以混凝土桩柱式为主,引板主要采用面板式引板;今后应增加无缝桥的应用数量和地区,加大整体桥的推广力度和无缝化改造的研究与应用,扩大无缝桥的跨径、桥长、曲率半径、斜交角的应用范围,推动中国无缝桥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无缝桥 统计分析 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18号无缝道岔尖轨跟端结构选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曲村 高亮 陶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针对道岔尖轨跟端结构型式选型的问题,建立无砟轨道18号无缝道岔纵横向空间耦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尖轨跟端结构型式下的道岔尖轨横向变形、主要力学特性和道岔的可铺设轨温范围.研究表明:最大轨温差在80℃以下的地区,尖轨跟... 针对道岔尖轨跟端结构型式选型的问题,建立无砟轨道18号无缝道岔纵横向空间耦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尖轨跟端结构型式下的道岔尖轨横向变形、主要力学特性和道岔的可铺设轨温范围.研究表明:最大轨温差在80℃以下的地区,尖轨跟端可不设传力结构;最大轨温差在80~90℃之间的地区,尖轨跟端可设置2组不等间隙限位器,限位值依次为10.0mm和9.5mm;最大轨温差在90—100℃之间的地区,尖轨跟端可设置2组不等间隙限位器,限位值依次为9.0mm和8.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18号无缝道岔 尖轨跟端 结构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路上铁路桥梁墩台制动力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志勇 段淑敏 高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研究目的:制动力是影响桥梁墩台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针对无缝线路上铁路桥梁制动力的传力特点, 研究在中-活载作用下无缝线路上简支梁桥墩、台顶制动力的分配规律,提出更接近于实际的制动力计算方法、 研究方法:针对无缝线路上铁路桥... 研究目的:制动力是影响桥梁墩台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针对无缝线路上铁路桥梁制动力的传力特点, 研究在中-活载作用下无缝线路上简支梁桥墩、台顶制动力的分配规律,提出更接近于实际的制动力计算方法、 研究方法:针对无缝线路上铁路桥梁的传力特点,采用将桥梁结构、台后部分路基以及上面的轨道结构作 为一个整体系统共同承受列车制动力的整体计算模型(即线-桥系统),运用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研究结果:在对等跨度、桥墩等刚度的铁路多跨简支梁桥的墩、台顶制动力进行大量计算的基础上,找出了 影响多跨简支梁桥墩、台顶制动力分配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制动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研究结论:通过对无缝线路上铁路桥梁的墩台顶制动力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铁路桥梁墩台顶制动 力的实用计算方法,经过分析该制动力实用计算方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制动力的计算更接近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无缝线路 制动力 桥墩 桥台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综合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友鹏 常高武 赵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2,共5页
针对遗传算法对无绝缘轨道电路进行故障综合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精度低、耗时长以及实用性差等缺点,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检测方法。建立以补偿电容为分界点,分段划分道砟区段的分路状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道砟电... 针对遗传算法对无绝缘轨道电路进行故障综合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精度低、耗时长以及实用性差等缺点,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检测方法。建立以补偿电容为分界点,分段划分道砟区段的分路状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道砟电阻、补偿电容与分段分路电流幅值包络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依次对每一段电流幅值包络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得与之相对应的道砟电阻值和补偿电容值,实现轨道电路故障的综合检测。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故障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多个电容故障,并反映出道砟电阻分段波动的情况。与遗传算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精度高、耗时短、实用性强,更加适合于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综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绝缘轨道电路 故障检测 模拟退火算法 补偿电容 道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永贤 徐雪松 余江松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64-68,共5页
分析了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传输线和电路网络理论,建立了ZPW-2000A各单元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说明了仿真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及其工程应用... 分析了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传输线和电路网络理论,建立了ZPW-2000A各单元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说明了仿真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及其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绝缘轨道电路 数学模型 分路电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升温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梦楠 胡志鹏 +1 位作者 巫裕斌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5,共4页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整体在太阳辐射下升温,会使桥墩顶部产生竖向位移。对桥墩升温产生竖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的影响这一问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模型,分析高墩升温条件下桥上无缝线路的受力及变形。计算结果表明:桥墩的升温对...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整体在太阳辐射下升温,会使桥墩顶部产生竖向位移。对桥墩升温产生竖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的影响这一问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模型,分析高墩升温条件下桥上无缝线路的受力及变形。计算结果表明:桥墩的升温对桥墩受力影响较小,桥墩温度变化引起的线路竖向不平顺主要是长波不平顺。建议高墩大跨桥梁不考虑桥墩整体温度变化对线路受力的影响,但要对桥墩变形引起的竖向不平顺进行检算,以满足规范对桥上无缝线路验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桥梁 桥墩升温 无缝线路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整体式全无缝桥梁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金晓勤 邵旭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73,共6页
针对国外常用的无缝桥梁中存在一个路与桥之间接缝处理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半整体式全无缝桥梁体系的设计新构思,即不仅取消全部的桥面伸缩缝,而且还取消了桥与路之间的接缝构造。新型半整体式全无缝桥梁体系中,主梁、搭板和接线路面... 针对国外常用的无缝桥梁中存在一个路与桥之间接缝处理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半整体式全无缝桥梁体系的设计新构思,即不仅取消全部的桥面伸缩缝,而且还取消了桥与路之间的接缝构造。新型半整体式全无缝桥梁体系中,主梁、搭板和接线路面三者相互连接和制约,梁体发生收缩变形时,通过搭板拉伸加筋接线路面板,相应地,梁体也受到了加筋接线路面的阻滞拉力作用;而温度上升时则反之。对这一新的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和构造研究,将桥和路作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推导了加筋接线路面在自身温度变化、干缩和梁体收缩共同作用下吸纳变形的计算公式,并由试验确定加筋接线路面板的裂缝宽度和裂缝间距的计算公式。通过实桥设计施工及后续多年运营监测,已证明这种新型全无缝桥梁是安全可行的,实测应变和变形也均在计算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无缝桥梁 半整体式桥台 接线路面 配筋设计 实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绝缘区间设备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建明 何春明 张仲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2-114,共3页
我国的铁路区间信号设备采用集中放置于室内的形式,这对系统的维护和维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节省投资,采用N+ 1 热备方式。本文从可靠性理论出发,详细分析并计算了N+ 1热备方式下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关键词 铁路 无绝缘 轨道电路 N+1热备方式 系统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温度胀缩变形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薛俊青 陈宝春 林健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2,共6页
为准确计算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的梁端温度胀缩变形,以某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为背景进行研究。监测该桥主梁截面温度场和梁端胀缩变形,与分别采用截面平均温度、桥面板温度、规范给出的有效温度标准值计算的梁端胀缩变形值进行对比。采用M... 为准确计算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的梁端温度胀缩变形,以某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为背景进行研究。监测该桥主梁截面温度场和梁端胀缩变形,与分别采用截面平均温度、桥面板温度、规范给出的有效温度标准值计算的梁端胀缩变形值进行对比。采用MIDAS-FEA建立空心板横截面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对空心板截面平均温度的影响,并对比我国不同气候区的空心板截面平均温度极值与规范值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截面平均温度变化值计算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的梁端温度胀缩变形较为准确;历史极端高温阶段,随着主梁高度及桥面铺装厚度的增大,空心板截面平均温度最高值降低;采用规范给出的有效温度标准值,可能低估空心板延伸桥面板桥的梁端温度胀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伸缩缝桥梁 延伸桥面板桥 空心板 胀缩变形 截面温度场 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