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ITATING STUDY ON BLASTING EFFECT OF JOINTED ROCK MASSES 被引量:1
1
作者 Qiyue Li Xibing Li +1 位作者 Shiyou Wen Fuguo Xi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54-56,共3页
The blasting experiment of the cement mortar model reveals that joint inclination affects blasted rock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blast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theory, t... The blasting experiment of the cement mortar model reveals that joint inclination affects blasted rock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blast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is built up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mass fraction of blasted fragments screened, that is, y x=100(x/x m ) 3-D .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the fractal dimension describing fragment size distribution is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ed rock massES EXPERIMENTAL BLASTING fractal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单节理岩体的动态力学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康琦 刘红岩 +2 位作者 周月智 薛雷 张光雄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22,共14页
为探究节理岩体在循环动力扰动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含单节理辉长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循环冲击试验,从试件的抗冲击能力、应力应变性质、能量和损伤的演化对其动态力学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试... 为探究节理岩体在循环动力扰动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含单节理辉长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循环冲击试验,从试件的抗冲击能力、应力应变性质、能量和损伤的演化对其动态力学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试件在循环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劈裂,节理倾角显著影响试件的抗冲击能力;试件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均出现了应变回弹现象,其力学性质并不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单调弱化;用耗散能表示的累积损伤系数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大,增幅随节理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在低应力冲击作用下,单节理试件内的压剪应力不足以产生剪切裂纹,试件的破坏主要是由拉应力引起的张拉裂纹逐渐扩展并与节理相互贯通造成的。多节理岩体与单节理岩体的破坏机理类似,在循环冲击过程中会同时出现微缺陷的压密和节理处微裂纹的萌生,然而裂纹是否能使试件内的节理相互贯通影响了多节理试件的抗冲击能力,对于完整岩石试件,则是先出现微缺陷的压密,随后微裂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被激活,最终导致试件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理岩体 循环冲击 能量耗散 累积损伤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与爆破耦合作用下节理岩体裂纹的扩展行为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泗洲 蒋海明 +2 位作者 周朝兰 王明洋 刘科伟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0,共18页
为了深入研究围压与爆破耦合作用下节理岩体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机制,采用显式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和流固耦合技术,对节理岩体的破裂过程进行模拟。基于时域递归理论,分别计算了爆炸应力波穿过节理面时的透射... 为了深入研究围压与爆破耦合作用下节理岩体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机制,采用显式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和流固耦合技术,对节理岩体的破裂过程进行模拟。基于时域递归理论,分别计算了爆炸应力波穿过节理面时的透射与反射系数。通过爆炸光弹性试验,分析了爆炸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过程与特征。此外,利用Riedel-Hiermaier-Thoma (RHT)损伤模型,讨论了不同节理角度及不同围压对爆破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并结合FracPaQ程序定量描述了爆破裂纹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节理尖端的主应力分布及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揭示了节理岩体的爆破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节理面与非静水压力对爆破裂纹扩展均有导向作用,且非静水压力的导向效应会因节理面的存在而减弱;非静水压力下,应力波透、反射系数随着水平方向压力的增加分别呈减小和增大的趋势。由节理面两侧法向与切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发现剪切应力是尖端翼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根据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判断,拉伸裂纹在爆破初期主导节理尖端的损伤,而剪切裂纹在后期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节理岩体 爆炸应力波 裂纹扩展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打印的柱状节理岩体各向异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俊艇 冯健鹏 +1 位作者 周慧颖 刘殿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9-616,共8页
为了研究柱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各向异性,采用聚乙烯醇作为耗材,利用三维打印制备具有不同节理倾角的柱状节理网络,并采用石膏净浆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技术制备柱状节理岩体类岩石试样,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所制得试样的各向... 为了研究柱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各向异性,采用聚乙烯醇作为耗材,利用三维打印制备具有不同节理倾角的柱状节理网络,并采用石膏净浆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技术制备柱状节理岩体类岩石试样,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所制得试样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后减再急剧增大的趋势,并在节理倾角为0°、60°时取得极小值,而弹性模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比分别为37.65、314;节理倾角为15°、90°时的试样脆性破坏特征显著,节理倾角为75°时的试样表现出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试样在节理倾角小于45°时主要发生垂直于柱体轴向的剪切破坏,在节理倾角为45°~75°时主要发生沿柱体轴向的剪切破坏,在节理倾角为90°时主要发生柱体破坏与节理面张拉破坏;节理面的刚度对柱状节理岩体的各向异性有显著影响,在采用类岩石材料研究柱状节理岩体的力学性能时,应考虑节理面制备方法对柱状节理岩体类岩石试样各向异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各向异性 三维打印 柱状节理岩体 能量演化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单轴瞬态卸荷动态响应机理
5
作者 李新平 王良军 +3 位作者 宋凯文 王梓 黄俊红 刘婷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为了研究深部节理岩体开挖瞬态卸荷力学响应及变形损伤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了深部节理岩体开挖中的瞬态卸荷力学机理及动力响应,探讨了瞬态卸荷和节理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可描述现场原位试验的... 为了研究深部节理岩体开挖瞬态卸荷力学响应及变形损伤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了深部节理岩体开挖中的瞬态卸荷力学机理及动力响应,探讨了瞬态卸荷和节理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可描述现场原位试验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单轴瞬态卸荷的第1阶段中,岩体内不会产生拉应力,而在第2阶段中,反射拉伸应力波将动能完全转化为弹性势能,导致岩体内产生拉应力;当有节理存在时,卸载波会在节理处产生透反射现象,导致节理张开量与节理刚度呈负相关;在节理岩体的单轴瞬态卸荷第2阶段中,反射拉伸应力波传递至节理时,会导致节理大幅度张开,诱发岩体的位移突变现象。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单轴瞬态卸荷作用下岩体的力学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展深部岩体瞬态卸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节理岩体 瞬态卸荷 损伤力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的岩体裂隙映射重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宏伟 陈世江 +2 位作者 许有俊 张旭 鲍先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58-3070,共13页
重构岩体裂隙对精准构建裂隙岩体模型以及准确获取其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使重构裂隙与天然状态相吻合,提出了D-n_(max)阈值公式,修正了用于岩体裂隙模拟的Weierstrass-Mandelbrot(W-M)函数。通过二值化灰度图像对Barton10... 重构岩体裂隙对精准构建裂隙岩体模型以及准确获取其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使重构裂隙与天然状态相吻合,提出了D-n_(max)阈值公式,修正了用于岩体裂隙模拟的Weierstrass-Mandelbrot(W-M)函数。通过二值化灰度图像对Barton10条剖面线进行数字化,经试错法及综合分析法,以等差方式确定10个粗糙度水平的Hurst值。通过对10条剖面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了幅值特征新参数Spp,结合起伏角标准差σ_i线性构建新裂隙粗糙度系数(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简称JRC)计算公式。采用二分法获得目标JRC值对应W-M函数的最佳尺度常数G值,建立了JRC与W-M函数的映射关系。W-M函数考虑了随机项,实现了重构裂隙的差异化。对重构裂隙进行粗糙度定量化研究和室内试验,验证了新参数Spp、新JRC计算公式及映射关系的有效性。所作研究为拓展岩体裂隙获取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裂隙岩体力学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裂隙 自仿射分形 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 裂隙粗糙度系数(JRC) 映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铁荷载下采空区覆岩损伤特征
7
作者 田书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以乌鲁木齐1号线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原型,借助物理相似试验引入分形理论开展荷载下采空区覆岩动态演化规律及其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推进,覆岩最大应力增加且伴随升维现象;利用双重分形定量描述覆岩裂隙状态变化,荷载0.2... 以乌鲁木齐1号线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原型,借助物理相似试验引入分形理论开展荷载下采空区覆岩动态演化规律及其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推进,覆岩最大应力增加且伴随升维现象;利用双重分形定量描述覆岩裂隙状态变化,荷载0.20~0.35 MPa时产生新裂隙,且原有裂隙会闭合;裂隙条数分形维数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及侧壁围岩最大离层量呈非线性相关,荷载0.20 MPa时均有较大跳跃,变化趋势一致;建立基于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岩体损伤程度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对采动和地铁荷载工况下覆岩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发现RMR(Rock Mass Rating)值随分维数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并量化表征了岩体力学参数和岩体质量的弱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穿越采空区的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损伤特征 模型试验 采空区覆岩 分形维数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汪杰 李杨 +1 位作者 宋卫东 徐文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150,共8页
为研究节理倾角对岩体损伤的影响规律,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考虑节理与荷载共同作用的岩体损伤演化模型及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单弱面理论对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同时探讨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弱面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模... 为研究节理倾角对岩体损伤的影响规律,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考虑节理与荷载共同作用的岩体损伤演化模型及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单弱面理论对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同时探讨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弱面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模型试验能较好地表征含单一结构面的岩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当节理倾角从0增大到90°过程中,初始节理损伤先增后减,在倾角为60°时至最大值,总体呈倒“U”型分布规律;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总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S”型分布规律,先缓慢增加,而后快速增加,最后再缓慢增加其值趋于1;节理倾角只影响总损伤率数值大小不影响其演化规律,总损伤率随应变增加呈正态分布;总损伤率受控于节理面分布规律,当节理倾角从0增大至90°的过程中,总损伤率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初始节理损伤 荷载损伤 损伤演化规律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术才 李树忱 +2 位作者 朱维申 陈卫忠 邱祥波 《岩土力学》 EI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围岩断续节理发育 ,为了限制岩体的变形破坏 ,需采用锚杆 (索 )进行加固。如何正确估价开挖后洞室围岩节理损伤演化扩展和判断其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锚杆 损伤 地下电站 围岩 厂房 稳定性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中弹性波传播特性试验及宏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航 李新平 +2 位作者 罗忆 董千 黄俊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9-2948,共10页
以不同加载方式下裂隙岩体中弹性波传播特性试验为基础,首先通过对比试验中弹性波波速、波幅与岩体宏观损伤的关系,给出了采用弹性波波幅来表征的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变量;其次利用统计强度理论定义了岩石的细观损伤变量,并基于连续损伤理... 以不同加载方式下裂隙岩体中弹性波传播特性试验为基础,首先通过对比试验中弹性波波速、波幅与岩体宏观损伤的关系,给出了采用弹性波波幅来表征的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变量;其次利用统计强度理论定义了岩石的细观损伤变量,并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建立了宏、细观裂隙耦合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表明:完整岩体中细观裂隙的起裂和扩展对岩体中传播弹性波的波幅和波速的影响较小,而裂隙岩体中宏观裂隙的张开和闭合对弹性波波幅和波速的影响较大。裂隙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时,弹性波波速和波幅的变化规律类似,相较于弹性波波速,弹性波波幅对裂隙岩体宏观损伤的变化表现的更敏感,可用来定义裂隙岩体的宏观损伤变量。不同加载方式下裂隙岩体的损伤特性与宏、细观裂隙以及其所处的应力状态相关,基于宏、细观裂隙耦合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加载方式下裂隙岩体的损伤力学特性。在三轴压缩试验中,宏观裂隙对岩体轴向压应力方向上损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试验的中后期阶段,在三轴拉压试验中,宏观裂隙对岩体轴向拉应力方向上损伤的影响贯穿于试验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细观裂隙 宏观裂隙 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冻融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红岩 刘冶 +2 位作者 邢闯锋 张力民 马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7-1554,共8页
通过循环冻融和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损伤破坏机制及其相应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的观察和单轴压缩试验,重点研究了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 通过循环冻融和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损伤破坏机制及其相应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的观察和单轴压缩试验,重点研究了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试件饱和度、冻融循环次数等对试件冻融损伤破坏模式、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节理存在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岩体的冻融损伤破坏模式及强度均有很大影响。节理倾角通过影响冻融裂纹的起裂位置进而影响其破坏模式和强度;随着贯通度的增加,试件表面裂纹由稀变密;随着节理条数增加,试件受冻融影响明显加剧;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试件冻融损伤程度先增加后减小;节理充填物类型对试件冻融损伤程度也有一定影响;随着试件饱和度的增加,试件冻融损伤程度先减小后增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节理试件表面因冻胀引起的裂纹逐渐增多、变宽,且其抗冻融特性较完整试件差。上述研究成果对寒区岩体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冻融 节理岩体 损伤 单轴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充填节理岩体相似材料试件单轴压缩试验及断裂损伤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张波 李术才 +2 位作者 张敦福 李明田 邵冬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47-1652,共6页
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含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相似材料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制作含预置裂隙试件,在刚性试验机上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强度峰值及峰后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用有限元软件AB... 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含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相似材料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制作含预置裂隙试件,在刚性试验机上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强度峰值及峰后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断裂及损伤分析,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应力强度因子及损伤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轴压缩情况下,裂隙中含充填与不含充填相比,裂隙含充填岩体峰值强度提高、峰后塑性变形能力增强、总应变能释放率Gc降低,增大了节理岩体抵抗开裂的能力;裂隙含充填岩体环向拉应力场从分布区域及峰值都小于无充填裂隙试件;在同样外荷载作用下,裂隙含充填岩体损伤度小于无充填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相似材料 充填裂隙 峰后塑性 应力强度因子 损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和细观缺陷耦合的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怡晴 刘红岩 +1 位作者 吕淑然 张力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89-1496,共8页
提出考虑宏观和细观缺陷耦合的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首先介绍仅考虑微裂纹等细观缺陷影响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及仅考虑节理等宏观缺陷影响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推导考虑宏观和细观缺陷耦合的复合损伤变量... 提出考虑宏观和细观缺陷耦合的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首先介绍仅考虑微裂纹等细观缺陷影响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及仅考虑节理等宏观缺陷影响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推导考虑宏观和细观缺陷耦合的复合损伤变量,从而建立基于宏观和细观缺陷耦合的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最后通过引用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资料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同时反映宏观和细观缺陷对岩体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同时采用该模型对含不同倾角的单节理岩体和含多条平行节理的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试验及理论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损伤本构模型 宏观缺陷 细观缺陷 损伤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不连续面的几何特性与剪切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守继 孙钧 +1 位作者 江崎哲郎 蒋宇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利用新开发设计的三维非接触式激光表面形状测定仪,在精确测定岩体不连续面的表面形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岩体不连续面的分形几何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分形参数定量表述了岩体不连续面表面形状的几何特性(一级倾斜度和高级次起伏度)... 利用新开发设计的三维非接触式激光表面形状测定仪,在精确测定岩体不连续面的表面形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岩体不连续面的分形几何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分形参数定量表述了岩体不连续面表面形状的几何特性(一级倾斜度和高级次起伏度),并进一步提出了由这两个分形参数组合得出的代表岩体不连续面表面粗糙特性的平均粗糙角U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岩体不连续的剪切强度实验,建立了剪切强度与分形参数以及平均粗糙角U间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不连续面 分形几何 模型 剪切强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的分维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四清 张倬元 +1 位作者 王士天 黄润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4-23,共10页
本文用分形理论,对节理网络分布和粗糙度曲线进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节理的空间分布和粗糙度曲线具自相似性;分维是一个表征岩体强度、岩体损伤程度、岩体质量及节理粗糙程度的几何参数,并可用于评价岩体稳定性、断裂体系活动性及划分... 本文用分形理论,对节理网络分布和粗糙度曲线进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节理的空间分布和粗糙度曲线具自相似性;分维是一个表征岩体强度、岩体损伤程度、岩体质量及节理粗糙程度的几何参数,并可用于评价岩体稳定性、断裂体系活动性及划分风化卸荷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分维 强度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细观损伤耦合的非贯通裂隙岩体本构模型 被引量:33
16
作者 袁小清 刘红岩 刘京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04-2814,共11页
针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工程结构中的受荷岩体,提出受荷细观损伤与裂隙宏观损伤的概念。以完整岩石的初始损伤状态作为基准损伤状态,综合考虑裂隙宏观缺陷的存在、微裂纹细观缺陷在受荷下的损伤扩展以及宏细观缺陷在受荷过程中的耦合,基于Le... 针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工程结构中的受荷岩体,提出受荷细观损伤与裂隙宏观损伤的概念。以完整岩石的初始损伤状态作为基准损伤状态,综合考虑裂隙宏观缺陷的存在、微裂纹细观缺陷在受荷下的损伤扩展以及宏细观缺陷在受荷过程中的耦合,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推导了考虑宏细观缺陷耦合的复合损伤变量,并给出同时考虑试件尺寸、裂隙几何与力学特性的宏观损伤变量的计算公式,从而建立了基于宏细观缺陷耦合的非贯通裂隙岩体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本构模型。用宏细观损伤耦合的本构模型来描述非贯通裂隙岩体在受荷过程中的细观损伤演化与宏观损伤行为,与非贯通裂隙岩体实际受荷情况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1)完整岩样和裂隙岩样的应力-应变行为在峰值强度之前差异较大,峰值强度以后差异逐渐减小,最后趋于一致,二者具有相近的残余强度;(2)裂隙岩体强度随裂隙贯通率的增加而增大,随裂隙倾角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同时还与裂隙面的内摩擦角有关;(3)裂隙倾角为90°时,裂隙岩样的峰值强度最高;张开型裂隙岩样的裂隙倾角为45°时,峰值强度最低;(4)非贯通裂隙岩体工程结构中的受荷岩体,其力学性能由受荷细观损伤与裂隙宏观损伤及其耦合效应所决定,基于宏细观损伤耦合的复合损伤变量可以较好地反映非贯通裂隙岩样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贯通裂隙岩体 宏观损伤 受荷细观损伤 损伤耦合 应力强度因子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红岩 王新生 +1 位作者 张力民 张力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TCK模型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仅考虑节理几何参数而未考虑其强度参数的不足,基于能量原理和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得出了同时考虑节理几何及强度参数的宏观损伤变量(张量)的计算公式;第三,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推导了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变量(张量);第四,借鉴前人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观点,考虑了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等变形参数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基于TCK模型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载荷应变率、节理内摩擦角、节理厚度、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和节理倾角等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目前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比较吻合,从而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非贯通节理 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宏、细观缺陷 损伤耦合 应力强度因子 等效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非连续方法的裂隙破坏与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海军 Dwayne Tannant +2 位作者 郭捷 冯雪磊 马凤山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3-945,共13页
岩体内裂隙等非连续结构面对岩体的强度及变形等力学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岩体裂隙起裂、扩展、相互作用和贯通机制,对工程岩体力学行为的表征和工程性能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离散元方法,通过考虑裂隙分布、... 岩体内裂隙等非连续结构面对岩体的强度及变形等力学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岩体裂隙起裂、扩展、相互作用和贯通机制,对工程岩体力学行为的表征和工程性能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离散元方法,通过考虑裂隙分布、模型加载条件及其与裂隙产状的关系,建立了一系列裂隙力学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模型裂隙扩展演化特征和岩体破裂机制,分析了岩体裂隙扩展规律及其对岩体破坏路径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裂隙岩体模型加载条件下的破坏起裂点、最终贯通破坏特征及损伤分布受控于裂隙的产状及其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角度大小及围压大小。(2)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斜交时,裂隙弱面在加载条件下其端部裂隙扩展、贯通破坏表现比较明显,反之,当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一致时,裂隙弱面被动影响裂隙模型内新生裂隙的萌生、扩展和贯通模式,自身未出现新的扩展破坏。(3)裂隙数目的增多和围压的增大会显著增加模型内部剪切裂缝的数量和模型破坏后的破碎程度,模型内部的损伤区域主要围绕破裂面呈滑移线型交叉分布,非破裂面区域损伤呈条带状X型分布。(4)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斜交时,裂隙对岩体模型强度的弱化程度高于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一致的情况,而裂隙模型破坏后的残余强度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连续-非连续 裂隙形状 裂隙起裂 裂隙扩展 损伤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爆破块度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继春 钮强 徐小荷 《爆破》 CSCD 1992年第4期63-69,共7页
本文根据所应用的不同理论和研究方法将现有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模型划分为三类,即应力波模型、分布函数模型和能量模型,简略介绍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研究条件以及最终结果。着重分析评价了各模型的特点,讨论提出了今后块度预测研究... 本文根据所应用的不同理论和研究方法将现有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模型划分为三类,即应力波模型、分布函数模型和能量模型,简略介绍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研究条件以及最终结果。着重分析评价了各模型的特点,讨论提出了今后块度预测研究的问題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度 预测 爆破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要素分形几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宝远 杨志法 肖树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55-36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岩体结构诸要素,包括结构面形态、结构面厚度、结构面分布、产状分布、孔隙分布颗粒表面形态等的分形表征,目的是提高岩体结构的定量描述程度,为岩体工程的定量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岩体 结构要素 分形几何 岩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