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profile of the fully grouted rock bolt in jointed rock using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被引量:5
1
作者 Ghadimi Mostafa Shahriar Kourosh Jalalifar Hoss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609-615,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lt profile on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fully grouted bolts in jointed rocks using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method with 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lt profile on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fully grouted bolts in jointed rocks using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method with development of methods, a new model is presented. To validate the analytical model, five different profiles modeled by ANSYS software. The profile of rock bolts T3 and T4with load transfer capacity,respectively 180 and 195 kN in the jointed rocks was selected as the optimum profiles. Finally, the selected profiles were examined in Tabas Coal Mine. FLA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atterns 6+7 with2 NO flexi bolt 4 m better than other patterns within the faulted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grouted bolt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jointed rocks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inct element modelling of fracture plan control in continuum and jointed rock mass in presplitting method of surface mining 被引量:4
2
作者 Sharafisafa Mansour Aliabadian Zeinab +1 位作者 Alizadeh Rezvan Mortazavi A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871-881,共11页
Controlled blasting techniques are used to control overbreak and to aid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maining rock formation. Presplitt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which is used in many open pit mining and surfac... Controlled blasting techniques are used to control overbreak and to aid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maining rock formation. Presplitt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which is used in many open pit mining and surface blast design. The purpose of presplitting is to form a fracture plane across which the radial cracks from the production blast cannot trave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of effect of presplitting on the generation of a smooth wall in continuum and jointed rock mass. The 2D distinct element cod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presplitting in a rock slope. The blast load history as a function of time was applied to the inner wall of each blasthole. Important parameters that wer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were stress tensor and fracturing pattern. The blast loading magnitude and blasthole spacing and jointing pattern were found to be very significant in the fin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ed blasting Presplitting method Continuum and jointed rock mass Distinct element mod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误场景下列车速度曲线与动态调度联合优化方法
3
作者 林俊亭 李茂林 邱晓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7,共15页
为使发生延误的高速列车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同时满足停车精度、准时性、节能性及调度实时性等多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一体化模型在平衡多个目标时面临的多重非线性约束问题,以及非一体化模型需分别求解多个独立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提出... 为使发生延误的高速列车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同时满足停车精度、准时性、节能性及调度实时性等多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一体化模型在平衡多个目标时面临的多重非线性约束问题,以及非一体化模型需分别求解多个独立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列车动态调度与速度曲线的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参考系统的约束,应用集成内在好奇心模块和优先经验回放机制的双决斗深度强化学习算法(Intrinsic Curiosity Module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 Dueling Double Deep Q-Network,ICM-PER-D3QN)优化列车速度曲线模型,保证列车的停车精度、准时性和节能性,并将此数据用作联合模型训练的基础;其次,采用ICM-PER-D3QN算法求解列车的动态调度模型,缓解列车延误并确保调度的实时性;最后,基于列车在站间区间的运行信息,使用集成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列车速度曲线与动态调度的联合。实验环境选择京沪高铁的一段下行线路,设置3组延误场景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联合优化模型下,列车的平均调度时长为0.92 s,列车动态调度结果与速度曲线的平均匹配度为98.89%,平均匹配时长为0.0014 s。此外,相较于仅基于动态调度模型的未优化速度曲线,平均牵引能耗降低了9%,平均总延误时间降低了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联合方法 深度学习 速度曲线 动态调度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抗正弯试验与接缝折减系数
4
作者 李传习 韦积鋆 贺龙飞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5,共14页
针对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抗正弯性能研究不足和能否取消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下层纵筋的问题,文章开展了单层纵筋的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即取消下层纵筋)湿接缝正弯曲静力性能足尺模型试验,考察裂纹开展过程、破坏形态、荷载... 针对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抗正弯性能研究不足和能否取消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下层纵筋的问题,文章开展了单层纵筋的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即取消下层纵筋)湿接缝正弯曲静力性能足尺模型试验,考察裂纹开展过程、破坏形态、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最大裂缝宽度曲线等,并与双层纵筋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破坏形态和相应曲线进行对比;在相关假定基础上,提出考虑接缝折减系数的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弯矩-应变关系计算的分层总和法;编写基于文章假定和考虑接缝折减系数的分层总和法计算程序;对9片整体浇筑的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的特征弯矩进行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分层总和法程序计算值与试验值尽量接近或相等求得2种常见界面处理方式的接缝折减系数。结果表明:单层纵筋的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正弯曲破坏模式为适筋梁破坏模式,相比双层纵筋的原设计,破坏模式、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最大裂缝宽度曲线和荷载-相对滑移曲线基本不变;纤维连续性较弱的接缝对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截面抗压部分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截面抗拉部分能力的影响可通过折减系数考虑,且铁丝网处理的接缝折减系数为0.4,人工凿毛处理的接缝折减系数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 湿接缝 正弯曲性能 试验研究 分层总和法 接缝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K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
5
作者 陈康明 樊林杰 +3 位作者 杨益伦 吴庆雄 罗健平 缪承谕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2,85,共14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KK(CFST-K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SCF)计算方法,开展CFST-KK型节点模型试验和实体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揭示CFST-KK型节点SCF的敏感性以及管内混凝土的影...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KK(CFST-K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SCF)计算方法,开展CFST-KK型节点模型试验和实体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揭示CFST-KK型节点SCF的敏感性以及管内混凝土的影响机理;探讨现有相贯管节点SCF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基于节点刚度推导得到钢管KK(CHS-KK)型节点SCF计算方法,基于变形相似原则并考虑管内混凝土与主管管壁的剥离变形作用,提出了CFST-KK型节点SCF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最大误差为8.0%,具有良好的精度;计算CFST-KK型节点SCF时,可只考虑轴力和面内弯矩的作用而忽略面外弯矩的作用;主管径厚比对CFST-KK型节点SCF的影响最为显著,主管内填混凝土可提升主管管壁整体径向刚度,使CFST-KK型节点SCF减小28.5%~48.9%;采用现有相贯管节点SCF计算方法计算CFST-KK型节点SCF时均存在较大误差;扩展有限元参数分析验证了文章提出的CHS-KK和CFST-KK型节点SCF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KK型节点 应力集中系数 计算方法 有限元分析 理论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
6
作者 黄志 龚莉 +2 位作者 蒋丽忠 周旺保 戚菁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构设计标准,提出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基于组件法建立了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到节点的极限弯矩与初始转动刚度值,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小,吻合良好。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适用性。该研究建立的四折线模型简单、精确且表达直观,可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 节点 组件法 弯矩-转角模型 极限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PSU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辩识及其驱动力矩估计新方法
7
作者 谢兴彪 张晓旭 +1 位作者 孙秀婷 徐鉴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8,共16页
并联机器人运动奇异常常会导致电机驱动力矩过载甚至损坏.为降低驱动电机的故障率,以6-PSU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预设轨迹提前精确估计驱动力矩以便用于安全性校核.首先,结合凯... 并联机器人运动奇异常常会导致电机驱动力矩过载甚至损坏.为降低驱动电机的故障率,以6-PSU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预设轨迹提前精确估计驱动力矩以便用于安全性校核.首先,结合凯恩方法和虚功原理,建立了包含滚珠丝杠模组摩擦、伺服电机摩擦和惯性的逆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其次,利用QR分解获得了最小可辨识参数集,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连杆截面的对称性特点,发现了可忽略的连杆惯量,得到了简化的线性化模型;此外,利用统计的方法,验证了激励轨迹优化时考虑摩擦的必要性;然后,利用Simulink/Multibody搭建机器人物理仿真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与驱动力矩估计仿真实验,针对最小可辨识参数集模型和简化模型分别定量分析了两者的参数辨识精度、驱动力估计精度以及抗噪能力;最后,在6-PSU型并联机器人平台上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简化模型在保证相同驱动力矩估计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了模型复杂度,具有明确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凯恩方法 关节摩擦 激励轨迹优化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既有盾构隧道变形分析
8
作者 孟非 乔世范 +2 位作者 陈道龙 张睿 张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目前,基坑施工朝着“深、大”趋势发展,开挖范围大,并且通常需要采取降水措施。针对现有研究中三维数值分析建模复杂及现场实测周期长的问题,提出基坑开挖及降水共同作用下既有盾构隧道受力变形计算的两阶段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坑底、坑... 目前,基坑施工朝着“深、大”趋势发展,开挖范围大,并且通常需要采取降水措施。针对现有研究中三维数值分析建模复杂及现场实测周期长的问题,提出基坑开挖及降水共同作用下既有盾构隧道受力变形计算的两阶段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坑底、坑侧卸荷及降水共同作用对既有盾构隧道产生的附加应力;其次基于Kerr地基模型及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平衡微分方程;然后根据Galerkin方法进行控制方程的求解,分析既有盾构隧道的竖向变形、管片接头处的张开量、管片错台量。最后结合既有案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基坑开挖及降水共同作用下,不同因素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降水作用对既有隧道的变形不可忽视。考虑降水作用后,既有隧道最大隆起量从10.44mm降为4.23mm,减少了59.5%,且管片接头张开量和错台量均略小。(2)在一些隧道变形特征点处:如基坑1倍开挖宽度、1倍降水井等效半径处,管片接头张开量和错台量形状易发生突变,需要特别关注。(3)当改变基坑开挖长度或宽度时,管片接头张开量和错台量形状发生了突变、反转现象。合理控制基坑开挖长宽比,对隧道变形有着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降水 Kerr地基 TIMOSHENKO梁 GALERKIN法 管片张开量 管片错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作用下的节理岩体边坡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陈祯 陈俊智 +2 位作者 任春芳 魏行 杨立新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研究在采深及强度折减系数增加情况下的节理岩体边坡能量演化规律。结合现场调查及室内试验结果,利用3DEC建立云南某顺层边坡三维模型,并基于热力学原理及离散单元法对节理岩体边坡能量变化规律及塑性区进行分析。随着采深的增加,弹... 为研究在采深及强度折减系数增加情况下的节理岩体边坡能量演化规律。结合现场调查及室内试验结果,利用3DEC建立云南某顺层边坡三维模型,并基于热力学原理及离散单元法对节理岩体边坡能量变化规律及塑性区进行分析。随着采深的增加,弹性应变能、重力势能变化量逐渐下降,耗散能逐渐上升后趋于平缓,动能先上升后下降。随着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加,弹性应变能、耗散能、重力势能变化量逐渐上升,动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节理岩体边坡塑性区逐渐扩大,坡顶出现张拉破坏区域,剪切屈服沿结构面、坡面附近贯通分布,边坡整体发生失稳。当采深及强度折减系数增加时,除动能近似保持静力平衡外,边坡其余各项能量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边坡发生破坏时各项能量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边坡失稳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边坡 节理岩体 热力学 离散单元法 采深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雷达网覆盖面积计算及仿真
10
作者 王寅龙 王丹 +1 位作者 马俊涛 赵德勇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雷达网覆盖区域的大小是衡量防空体系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优化雷达组网布局设计,最大限度发挥雷达网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雷达网的探测概率是各个雷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覆盖区域图形非常复杂,难以利用常规方法求出解析解。通... 雷达网覆盖区域的大小是衡量防空体系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优化雷达组网布局设计,最大限度发挥雷达网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雷达网的探测概率是各个雷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覆盖区域图形非常复杂,难以利用常规方法求出解析解。通过分析多部雷达对目标的联合概率与雷达参数、目标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判定约束条件,采用蒙特卡罗法,将面积计算问题转化成为计算平面内随机坐标点满足约束条件的点数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算法的过程。与同类算法比较而言,该算法的结构清晰简单,易于扩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组网 覆盖面积 蒙特卡罗法 联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检测卡测定小麦和玉米中伏马毒素和T-2/HT-2毒素的方法学联合验证
11
作者 谢婷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36-43,共8页
目的建立胶体金检测卡法测定小麦和玉米中伏马毒素和T-2/HT-2毒素的分析方法。方法在6家实验室间开展联合验证,评价了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以及准确性。结果伏马毒素和T-2/HT-2毒素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50μg/kg和5μg/kg,定量... 目的建立胶体金检测卡法测定小麦和玉米中伏马毒素和T-2/HT-2毒素的分析方法。方法在6家实验室间开展联合验证,评价了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以及准确性。结果伏马毒素和T-2/HT-2毒素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50μg/kg和5μg/kg,定量限分别为450μg/kg和11μg/kg。当小麦、玉米中伏马毒素含量在426.39~3897.22μg/kg时,得出方法重复性标准差S_(r)和再现性标准差SR与伏马毒素含量m的关系式,即重复性标准差S_(r)=1.478m0.600,再现性标准差SR=4.269m0.591;当小麦、玉米中T-2/HT-2毒素含量在426.39~3897.22μg/kg时,重复性标准差S_(r)和再现性标准差SR与T-2/HT-2毒素含量m的关系式分别为:重复性标准差S_(r)=3.1901m^(0.218),再现性标准差SR=0.2507m^(0.492)(小麦基质);重复性标准差S_(r)=0.8357m^(0.333),再现性标准差SR=1.1231m^(0.585)(玉米基质)。在3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实验,伏马毒素的回收率在95.42%~101.90%之间,T-2/HT-2毒素的回收率在83.30%~118.20%之间。与标准方法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准确性好,可以广泛推广用于小麦、玉米中伏马毒素、T-2/HT-2毒素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方法联合验证 小麦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稳定收敛的偏正态联合位置与尺度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
12
作者 薛潇 吴刘仓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传统的迭代算法(例如牛顿算法,EM算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初始值较为敏感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强稳定的收敛算法——Upper-crossing/Solution算法(以下称US算法)被提出,这种算法虽然在求解一元非线性函数时具有强稳定性,但... 传统的迭代算法(例如牛顿算法,EM算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初始值较为敏感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强稳定的收敛算法——Upper-crossing/Solution算法(以下称US算法)被提出,这种算法虽然在求解一元非线性函数时具有强稳定性,但是不能推广到多元的情形.那么针对多元情形,本文将结合偏正态分布的随机表示,对偏正态联合位置与尺度模型的似然函数进行分层,并且利用MM算法得到一元的情形,再使用US算法构造强稳定的收敛算法.最后通过随机模拟分析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了US算法较牛顿迭代法大大降低了算法对初值的敏感度以及显著地提高了收敛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态联合位置与尺度模型 牛顿迭代法 US算法 强稳定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VA法的长江上游干流水文情势变化研究
13
作者 米国新 王丽 +3 位作者 路嘉 陈俊文 张鹏 杨胜发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调度会改变下游水文情势,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通过M-K检验、滑动t检验法、累计距平统计量法对长江上游朱沱站1956~2022年日均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及突变检验,选取水文变化指标法的水文参数,利用水文变化幅度(...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调度会改变下游水文情势,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通过M-K检验、滑动t检验法、累计距平统计量法对长江上游朱沱站1956~2022年日均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及突变检验,选取水文变化指标法的水文参数,利用水文变化幅度(RVA)法和改进水文变化幅度法定量评估朱沱站径流序列的变化程度。结果表明:朱沱站年径流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并在2005年发生突变。原有RVA法评估朱沱站径流序列变异程度为48.81%,改进RVA法评估改变度为56.54%,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化。水库群对朱沱站水文情势的主要影响体现为1~5月份及11~12月份流量增加,6~10月份流量减少。突变后年最小流量远大于天然径流状态,年最小流量也提前出现;低流量历时显著减少;流量逆转次数增加。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RVA法 水文变化指标法 水文变化幅度法 水库群联合调度 朱沱站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快速连接件的盾构隧道结构设计
14
作者 罗立娜 刘辉 +1 位作者 罗超 林伟栋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8期154-160,共7页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盾构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构建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片接头受力性能是影响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参数的关键因素,而采用新型连接件的接头受力性能尚不明确。本文参考国内外盾构隧道衬砌快速连接件的研究...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盾构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构建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片接头受力性能是影响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参数的关键因素,而采用新型连接件的接头受力性能尚不明确。本文参考国内外盾构隧道衬砌快速连接件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基于新型快速连接件的受力性能,依托某地铁区间隧道,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衬砌结构设计接头抗弯刚度参数,通过同济曙光-盾构隧道计算分析软件结合计算结果建立了基于梁-弹簧法的三环错缝分析模型,分析其内力分布特征,该连接件符合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自锁式连接件 接头刚度 梁-弹簧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渗漏通道联合探测问题研究
15
作者 杨欣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水库大坝渗漏具有隐蔽性和潜在危害性,严重威胁库坝安全和使用寿命,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探测技术进行探测处理。基于此,提出高密度电法和综合示踪法联合探测技术,对水库渗漏通道展开高密度电法、温度场示踪、水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示踪、示... 水库大坝渗漏具有隐蔽性和潜在危害性,严重威胁库坝安全和使用寿命,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探测技术进行探测处理。基于此,提出高密度电法和综合示踪法联合探测技术,对水库渗漏通道展开高密度电法、温度场示踪、水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示踪、示踪剂示踪等探测;最终确定出库坝渗漏路径。结果表明,联合探测技术的应用能借助多种示踪试验验证高密度电法探测成果,对低阻异常区做出可靠准确判断,对高密度电法检测成果做出唯一性解释,也为水库除险加固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坝 渗漏通道 联合探测 高密度电法 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M法的直剪作用下不同随机节理倾角岩体尺寸效应研究
16
作者 牙兰开 刘远明 +4 位作者 陈庆芝 王忠星 张策 王义乾 田茂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30,共14页
【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倾角区间的随机节理对岩体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PFC 2D离散元软件的SRM技术,结合分形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尺寸、内嵌随机节理的类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直剪试验。【... 【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倾角区间的随机节理对岩体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PFC 2D离散元软件的SRM技术,结合分形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尺寸、内嵌随机节理的类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直剪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岩体抗剪强度随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的增大均呈现“S”型非线性特征,且最小值多出现在15°~30°区间,最大值均在60°~75°区间。(2)不同尺寸的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岩体破坏影响效果相似。低倾角区间出现明显的优势破坏面和次优势破坏面,随着倾角区间增大,其应力集中发生向节理中部转移,两优势破坏面的优势发生转换。(3)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显著影响岩体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的尺寸效应,且对岩体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大于对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结论】研究了相同尺寸条件下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和不同尺寸条件下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为岩体力学性质的预测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法 PFC 随机节理 直剪试验 尺寸效应 抗剪强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Modal Analysis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被引量:3
17
作者 蒲大宇 廖日东 +1 位作者 左正兴 冯慧华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273-277,共5页
A contact bolt model is proposed as a new modeling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for mod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upled bolt model,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given. Among t... A contact bolt model is proposed as a new modeling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for mod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upled bolt model,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given. Among these models, the coupled bolt model provides the best accurate response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ntact bolt model shows the best effectiveness and usefulness in view of operational time. The bolt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re adopted for a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 large diesel engine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which are connected by many bolt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entire engine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 The coupled bolt model and the contact bolt model were applied to model the assembly of engine with high preloa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odels, the contact bolt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more effective and useful in view of operational time and experience of an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bolted joints modal analysi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Shapley值法的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分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洋 殷会娟 李强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4,共8页
针对流域内联合电站数目众多但利益分配存在纠纷的情况,旨在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梯级电站利益分配方法。基于Shapley值法和TOPSIS法,综合考虑电站贡献及电站对不同客观分摊方法的相对满意程度,建立TOPSIS-Shapley值法梯级电站补偿效益分... 针对流域内联合电站数目众多但利益分配存在纠纷的情况,旨在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梯级电站利益分配方法。基于Shapley值法和TOPSIS法,综合考虑电站贡献及电站对不同客观分摊方法的相对满意程度,建立TOPSIS-Shapley值法梯级电站补偿效益分摊模型,同时为解决Shapley值法在求解多利益主体梯级电站联合调度增益分配问题中的局限性,引入聚合降维思想。模型思路如下:将上游电站联合调度前后梯级发电效益的增量作为补偿效益,首先采取四种不同的客观分摊方法对电站特性参数指标进行计算,构成TOPSIS的基础决策矩阵,利用TOPSIS原理得出电站对各个分摊方法的相对满意度,同时采用联盟博弈理论,计算电站所有可能联盟方式下的发电效益,得到基于Shapley值的补偿效益分摊结果,最后将TOPSIS原理得出的分摊系数与由Shapley值法所得的分摊系数结合形成综合分摊权重,应用于黑河上游的八级电站补偿效益分摊中。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考虑了联盟电站对整体的边际贡献和各电站的分摊满意程度,且兼顾了电站的特性指标差异,合理量化和分配了各电站间的发电补偿效益,分摊结果公平合理、易被各方接受,可促进流域各级电站参与联合调度从而达到整体效益最大的目标,对于数量较多的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分配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分摊 联合调度 SHAPLEY值 TOPSIS法 梯级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裂纹法的铝合金T形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评估
19
作者 朱涛 王超 +3 位作者 田晓晨 杨冰 肖守讷 阳光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7,共8页
针对焊接缺陷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随机分散性等特征,提出一种以一组高应力疲劳试验结果作为参考点的等效裂纹法开展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以疲劳试验结果作为参考,假设一个完整板中的初始裂纹等效焊接结构中的缺陷及应力集中效应,基... 针对焊接缺陷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随机分散性等特征,提出一种以一组高应力疲劳试验结果作为参考点的等效裂纹法开展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以疲劳试验结果作为参考,假设一个完整板中的初始裂纹等效焊接结构中的缺陷及应力集中效应,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和Paris公式计算等效裂纹扩展寿命作为焊接结构的疲劳失效寿命。提出基于等效裂纹法的结构疲劳寿命计算流程;开展铝合金T形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以及拟合P-S-N曲线;基于T形焊接接头的焊根失效模式采用等效裂纹方法预测T形接头的计算P-S-N曲线,并与试验拟合曲线进行对比,相对误差为10%,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通过一组变幅载荷谱疲劳试验与预测P-S-N曲线对比,相对误差均小于15%,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变幅载荷的适用性,实现了基于一组疲劳试验结果预测全范围T形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评估。以较少的测试和成本实现确定的疲劳寿命,简化了概率疲劳寿命的评估过程,该方法可以推广于其他焊接接头寿命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焊接接头 等效裂纹法 疲劳寿命 变幅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厚板对接焊残余应力评估及其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江超 杜仕忠 +4 位作者 牛业兴 张庆亚 赵宏权 吴磊 陈震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81,共11页
[目的]旨在研究高强钢厚板多层多道焊的复杂焊接残余应力,评估其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75 mm厚Q690高强钢板为研究对象,制定多层多道对接焊工艺,完成对接接头的焊接,使用轮廓法获得中剖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基于自主开发的高... [目的]旨在研究高强钢厚板多层多道焊的复杂焊接残余应力,评估其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75 mm厚Q690高强钢板为研究对象,制定多层多道对接焊工艺,完成对接接头的焊接,使用轮廓法获得中剖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基于自主开发的高效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再现厚板多层多道焊的热循环、微观组织演变等现象,将单轴拉伸试验与GTN损伤模型相结合,提出Q690高强钢板的GTN模型参数,分析金属母材及焊接接头试样的断裂特性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采用所提方法预测的厚板对接接头熔池形状、金相体积分数都与试验测量基本吻合;考虑焊接固态相变和高强钢轧制初始应力的力学分析,得到的焊接残余应力与试验结果高度一致,并得到了横向残余应力分布;考虑焊接微观缺陷及横向残余应力,阐明了残余应力影响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力学机理。[结论]相关研究可为高强钢厚板焊接结构残余应力及断裂性能评估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残余应力 接头断裂 轮廓法 GT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