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和InSAR联合反演2018年M_(L)5.7兴文地震破裂过程
1
作者 缪思钰 张海江 +4 位作者 古宁 李俊伦 谭玉阳 华思博 张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13,共17页
2018年12月16日发生的M_(L)5.7兴文地震很可能是由页岩气水力压裂所诱发,确定此类震级较大的诱发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近震数据和InSAR数据联合反演,获得了兴文地震的破裂过程。与单独使用地震数据或InSAR数据进行... 2018年12月16日发生的M_(L)5.7兴文地震很可能是由页岩气水力压裂所诱发,确定此类震级较大的诱发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近震数据和InSAR数据联合反演,获得了兴文地震的破裂过程。与单独使用地震数据或InSAR数据进行反演相比,联合反演得到的地震破裂过程可同时拟合2种类型数据,因此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联合反演结果显示该地震为典型的单侧破裂,破裂方向近N向。破裂过程的持续时间为6s,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前5s,呈分段式破裂。主震破裂过程分为2个阶段:沿着断裂的走向,紧挨着震中的0~5km范围内为破裂的第1阶段(1~3s);距震中6~8km处为破裂的第2阶段(3~5s)。同震滑移主要集中在5km以浅的区域,峰值滑移约为0.27m,这可以解释为何M_(L)5.7兴文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结合前震和余震分布可以看出,前震主要集中在滑移区的东部,说明该区域在主震发生之前就已发生破裂,意味着该区域可能存在注入的流体。余震主要分布在滑移区周围,是由主震破裂后的余滑引起的。对比单独反演结果,联合反演克服了台站分布不均匀的影响,提高了破裂分布的分辨率,所得结果更加符合真实物理过程。文中联合反演得到的破裂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诱发地震机理、地震灾害评估和震后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文地震 地震破裂过程 诱发地震 有限断层反演 insar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2
作者 谭智 姜金钟 +1 位作者 石磊 李永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频率域重力反演和近震体波走时反演相结合,采用优化的顺序策略,实现了速度模型与密度模型的相似性耦合。理论模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实际观测数据试验都显示,联合反演有效提高了密度结构的垂向分辨率。重力数据的引入,更好地约束了地壳浅层(地下5 km以内)P波速度结构,明显改善了体波射线分布稀疏地区的横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结构耦合 交叉梯度 顺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震联合反演青藏高原岩石圈密度结构
3
作者 宛家宽 罗志才 吴云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0-482,共13页
本文联合重力和面波相速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密度模型,揭示了密度异常分布特征,并对密度异常的成因进行了讨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面波相速度反演结果的横向分辨率在青藏高原东部达到1°,中部达到1.5°,西部低于2°... 本文联合重力和面波相速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密度模型,揭示了密度异常分布特征,并对密度异常的成因进行了讨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面波相速度反演结果的横向分辨率在青藏高原东部达到1°,中部达到1.5°,西部低于2°,而重震联合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均能达到1°;在波速异常和密度异常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重震联合反演的结果比面波相速度单独反演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密度模型.基于重震联合反演揭示的密度模型表明:(1)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呈现显著的低密度、低VS异常,表明发生了部分熔融且存在地壳流通道.(2)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整体呈现高密度、低VS异常,表明上地幔可能发生了部分熔融和底侵作用.(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岩石圈地幔呈现低密度、低VS异常,这可能是岩石圈地幔中橄榄岩的水合作用造成的;昆仑断裂带的低密度、低VS异常则支持该区域软流圈上涌的构造学说.(4)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地体的岩石圈地幔呈现低密度、高VS异常,符合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圈结构 密度模型 重震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河坳陷高效油气勘探综合物探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索孝东 王泽丹 +3 位作者 石东阳 杨俊 李燕丽 张宇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力正演剥层为核心,利用深层目标重力异常提取技术重新认识了临河坳陷地质结构。淖西深洼槽是临河坳陷的主力生烃区,临河坳陷南斜坡受黄河断陷槽控制,发育了中央断垒式潜山披覆构造带,具备两侧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提出并应用基于井、震资料控制的时频电磁模拟退火电阻率约束反演及基于精细地电结构模型的极化率约束反演等时频电磁目标储层油气检测技术,提高了深层目标的电性分辨率及目标储层的油气预测精度,快速锁定JH2x、LH1x及XH1井等靶区目标,为临河坳陷油气勘探的突破发挥了关键先导性作用,为低勘探程度新区、特别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重力勘探 重力多界面反演 重力剥层技术 时频电磁 电磁—井—震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秀丽 姜岩 +3 位作者 郝兰英 王彦辉 郭亚杰 孙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4-963,822,共10页
以大庆长垣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研究了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砂体的随机地震反演结果符合率差异较大:厚度大于3m的砂体符合率为91%;厚度为2~3m的砂体符合率为83%;厚度小于1m的... 以大庆长垣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研究了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砂体的随机地震反演结果符合率差异较大:厚度大于3m的砂体符合率为91%;厚度为2~3m的砂体符合率为83%;厚度小于1m的砂体符合率为70%。随着砂体厚度的减小,符合率降低,井网密度越大,预测精度下降幅度越小。利用"地震反演引导,井点微相控制"方法,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与反演剖面砂体发育状况的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河道砂体的单一河道边界、走向、井间砂体叠置关系及窄小河道砂体进行描述。利用随机地震反演结果在河道砂体沉积模式的控制下完成油田开发中后期各类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是切实可行的,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地震反演 井震结合 河道砂体 储层预测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综合反演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辉 杨宝俊 刘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477-485,共9页
对典型模型的地面地震波场和大地电磁测深地面视电阻率理论记录,用广义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反演模型参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两种资料单独反演、综合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最优,并从信息量的... 对典型模型的地面地震波场和大地电磁测深地面视电阻率理论记录,用广义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反演模型参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两种资料单独反演、综合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最优,并从信息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同时还讨论了有噪音记录的反演、数据和Jacobian矩阵的规一化、迭代收敛性因素和初始模型的选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反演 顺序反演 电磁测深数据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相鹏 王金铎 +1 位作者 谭绍泉 陈学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6-693,474,共9页
针对现有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详细推导了联合求解密度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解估计公式;给出了利用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的物性关系更新算法,初始物性关系在反演迭代... 针对现有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详细推导了联合求解密度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解估计公式;给出了利用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的物性关系更新算法,初始物性关系在反演迭代过程中根据当前及上轮迭代的密度和速度模型不断更新。模型试算结果证明该方法降低了初始物性关系不准确对反演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速度模型能够改善地震成像质量,在低勘探程度地区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同步联合反演 变密度—速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正一 范建柯 +1 位作者 白永良 董冬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71-2891,共21页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的地壳结构和异常体分布,揭示了陆壳到洋壳的典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浙江地区到马里亚纳俯冲带,地壳结构大致呈现由厚到薄、由老到新、由复杂到简单的特征.浙江地区(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结构复杂,三层结构明显,地壳内断裂带发育,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东海地区莫霍面起伏剧烈,地壳厚度变化较大,冲绳海槽地壳明显减薄,是其过渡壳性质的体现;西菲律宾海盆、九州—帕劳海脊、帕里西维拉海盆、马里亚纳俯冲带等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二层结构明显.其中,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内部磁异常变化较为剧烈,海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磁异常体分布广泛,地壳厚度(5~8km)明显小于陆壳;九州—帕劳海脊地壳厚度可达~20km,缺失中地壳,表现为岛弧地壳结构;同源的西马里亚纳岛弧和东马里亚纳火山弧地壳结构相似,浅层磁异常体分布广泛,西马里亚纳岛弧地壳厚度(~17km)略小于东马里亚纳火山弧(~20km),体现了裂离的不对称性;马里亚纳海槽具有正常的洋壳结构(~7km),但扩张中心未发生明显破裂.对比各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异同点,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陆壳与洋壳之间不是孤立的,陆壳可能会演化出洋壳的结构或组分,板块的演化总是处于动态循环过程中.此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海—西太平洋深部构造特征的整体理解,促进了我们对大陆边缘演化与板块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化了我国管辖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西太平洋 重-磁-震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火山沉积型硼矿——在西藏阿里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宋丽蓉 于常青 +5 位作者 郑绵平 陈文西 王永智 何俊杰 李桂花 钱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4-1594,共11页
火山沉积型硼矿形成于新近纪特定的火山+湖相沉积环境条件下,含硼地层具有含硼湖相沉积岩与凝灰岩、安山岩等火山岩互层的多旋回二元沉积结构的特点.由于硼酸盐矿物的沉积发生多在沉积后期,通常与凝灰岩、粘土、灰岩等互层沉积,因此形... 火山沉积型硼矿形成于新近纪特定的火山+湖相沉积环境条件下,含硼地层具有含硼湖相沉积岩与凝灰岩、安山岩等火山岩互层的多旋回二元沉积结构的特点.由于硼酸盐矿物的沉积发生多在沉积后期,通常与凝灰岩、粘土、灰岩等互层沉积,因此形成的硼矿层具有低密度、低电阻率的特征.针对硼矿层的这种特征,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探测.在西藏雄巴地区,首先进行了1:5万高精度重力勘探,获得了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通过对重力资料的处理分析,获取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发育和重力异常变化,推断了地下地层岩性空间变化特点并圈定出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发育有利区;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域进行了1:5000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获得了研究区地下地层电性结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电法数据的震电拟合及重力和大地电磁资料联合反演并与研究区地质资料相结合,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地层构造、断裂体系、沉积单元与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形成关系,并对该区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最终钻探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沉积型硼矿 二元结构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震电拟合 重电联合反演 钻探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学国 相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4,共10页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构造解释多解性,提高构造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以重磁电震多参数同步联合反演为核心,提高偏移速度模型精度,并改善了成像质量。利用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构造建模,构造模型准确合理,比仅靠地震资料建立山前带构造模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 构造建模 地震资料解释 山前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及效果——以天津—北京—赤城地震探测剖面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皓 方盛明 嘉世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50,557,共8页
充分运用地震与重力场不同方法的优点,以天津—北京—赤城高精度、高分辨率人工地震探测剖面(DSS)为例,采用地震解释模型结果为约束,通过正反演拟合,获得剖面上密度结构,再对剖面两侧地震解释的模型结果重新进行拟合修正.实践表明,用重... 充分运用地震与重力场不同方法的优点,以天津—北京—赤城高精度、高分辨率人工地震探测剖面(DSS)为例,采用地震解释模型结果为约束,通过正反演拟合,获得剖面上密度结构,再对剖面两侧地震解释的模型结果重新进行拟合修正.实践表明,用重力-地震相互约束开展联合反演,可以克服单一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获得的结果更接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探测 正反演拟合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反演中多尺度地震资料自适应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钮学民 张繁昌 慎国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对多尺度地震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可以提高储层的分辨能力。在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过程中,因受地面地震、VSP地震和井间地震资料不同尺度数值影响,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的收敛条件不确定,难以取得稳定且具有地质意义的效果。针对该问题,提... 对多尺度地震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可以提高储层的分辨能力。在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过程中,因受地面地震、VSP地震和井间地震资料不同尺度数值影响,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的收敛条件不确定,难以取得稳定且具有地质意义的效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地震资料自适应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标准差项引入联合反演目标函数,改进了联合反演目标函数,通过计算不同尺度地震资料的标准差项,实现了多尺度地震资料的自适应规范化。对改进后的目标函数进行重新推导和反演,可提高反演结果的稳定性。二维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试验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较高,可以快速得到合理的多尺度地震资料反演结果。与常规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结果相比,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反演结果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反演 贝叶斯理论 多尺度地震资料 联合反演 目标函数 自适应 规范化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反演的分步正则化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文飞 李晓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8-344,共7页
本文提出只用一种纵波信息,对一维波动方程的速度和震源函数进行联合反演。鉴于波动方程的反问题是一个不适定问题,故对震源函数和波速分别用正则化法分步迭代求解,从而大大减少了反问题的计算量,改善了反问题的计算稳定性,为计算... 本文提出只用一种纵波信息,对一维波动方程的速度和震源函数进行联合反演。鉴于波动方程的反问题是一个不适定问题,故对震源函数和波速分别用正则化法分步迭代求解,从而大大减少了反问题的计算量,改善了反问题的计算稳定性,为计算实际一维地震数据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文中给出了只用一个反问题的补充条件同时进行多参数反演的详细公式,并用相应的数值进行了试算、分析和比较,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分步正则化 地震勘探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平 张淑梅 +1 位作者 张高 钟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53-57,202+6-7,共5页
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充分利用了叠前AVO信息以及测井、钻井、地质资料提供的构造、层位、岩性等信息,因此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映岩性及油气的弹性参数体,从而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辽河油田盖南—龙王庙构造处于多物源交会部位,东营组储层... 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充分利用了叠前AVO信息以及测井、钻井、地质资料提供的构造、层位、岩性等信息,因此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映岩性及油气的弹性参数体,从而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辽河油田盖南—龙王庙构造处于多物源交会部位,东营组储层横向变化大,难以认识含油气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及物源方向,直接影响了对于沉积体系的分析。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反演不能满足砂体预测和油气分布预测的要求。为此,本文开展了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研究,采用了高精度地震资料预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得到了丰富的弹性参数体,揭示了地下储层的展布情况和油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 高精度地震资料预处理 横波估算 岩石物理分析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块体现今运动状态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独知行 卢秀山 +1 位作者 温兴水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7-20,35,共5页
基于中国大陆多年来的GPS速度数据和地震矩张量数据,在充分考虑大陆内部构造活动的基础上,联合反演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块体的欧拉运动参数。将两种观测数据的相对权比同欧拉参数一同作为反演参数,利用联合反演模型和优化方法,合理地提... 基于中国大陆多年来的GPS速度数据和地震矩张量数据,在充分考虑大陆内部构造活动的基础上,联合反演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块体的欧拉运动参数。将两种观测数据的相对权比同欧拉参数一同作为反演参数,利用联合反演模型和优化方法,合理地提取了观测数据中的块体运动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7个亚板块表现出复杂的运动和变形格局,以南北带为分界线,西部从南向北逐渐减弱,西藏亚板块中构造块体的欧拉矢量转速平均约为0.551°/Ma,新疆亚板块中各构造块体的欧拉矢量转速平均约为0.267°/Ma;南北带西部多数块体的运动明显大于东部,华北亚板块的欧拉矢量转速平均约为0.251°/Ma,华南亚板块约为0.283°/Ma。(2)中国大陆地壳的形变具有明显的整体形变趋势,同时亚板块或构造块体之间又表现出构造运动的区域性和差异性。(3)在联合反演中,GPS资料主要作用在于确定地壳运动的现时性,地震矩的作用主要是确定运动的趋势性。利用两种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块体运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数据 地震矩张量 欧拉参数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地质模型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建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并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已知信息 ,对油田和探区的地震层序模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有效的地震地质模型。将地震地质模型用于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这种基于地震地质模型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能...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并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已知信息 ,对油田和探区的地震层序模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有效的地震地质模型。将地震地质模型用于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这种基于地震地质模型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能补偿地震记录的高频成分并拓宽低频成分 ,有效地扩展了信号的有效频带。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 ,改善了资料的信噪比 ,从而提高了用地震时间剖面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模型 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处理 信噪比 层序地层学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门47区块重震联合解释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俞建宝 吴永栓 刘立群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常用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可以概括为剥层法、固定骨架法、相互修正法和伸展法4种。也门47区块的特点是,地质结构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料基础薄弱。应用固定骨架法和伸展法对也门47区块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资源分析预测。具体工作思路... 常用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可以概括为剥层法、固定骨架法、相互修正法和伸展法4种。也门47区块的特点是,地质结构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料基础薄弱。应用固定骨架法和伸展法对也门47区块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资源分析预测。具体工作思路和步骤是,地质建模与剖面重力人机联作变密度拟合反演、重力基底分块变密度反演、含断裂体系的基底构造编图、油气资源潜力分析推测。圆满完成了为该区块下一步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解释 地质建模 人机联作反演 油气资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震反演中国东北地壳上地幔三维密度结构 被引量:12
18
作者 索奎 张贵宾 +1 位作者 江国明 徐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36-2444,共9页
本文利用重力和地震P波到时数据反演得到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密度结构.与单一的重力或地震反演相比,重震反演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重力反演结果垂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地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 本文利用重力和地震P波到时数据反演得到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密度结构.与单一的重力或地震反演相比,重震反演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重力反演结果垂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地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及上地幔剩余密度异常分布与构造单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造山带对应低密度异常,盆地对应高密度异常;区域内火山下方有明显的低密度体存在,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进入上地幔并部分滞留,在滞留板块深部脱水和软流圈热物质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上涌岩浆,喷发后形成了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重力数据 地震层析成像 密度结构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南澳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差异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笋 丘学林 +4 位作者 赵明辉 闫培 陈新泽 李普春 方伟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53-3862,共10页
长乐一南澳断裂带出露于福建沿海地区,由于海陆过渡带的特殊性,地球物理探测受到许多限制,难以获得由陆到海的清晰而准确的深部构造形态.2014年福建省地震局采集了横跨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广角反射/折射剖面(HX-6),由于观测系统的缺陷和... 长乐一南澳断裂带出露于福建沿海地区,由于海陆过渡带的特殊性,地球物理探测受到许多限制,难以获得由陆到海的清晰而准确的深部构造形态.2014年福建省地震局采集了横跨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广角反射/折射剖面(HX-6),由于观测系统的缺陷和原始资料信噪比等问题,单纯使用地震数据反演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解答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存在何种差异,影响了对断裂带构造属性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正确认识.基于岩石波速和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可以有效降低多解性.本文采用地震走时拟合和重力异常拟合同步进行的方法,利用最新采集的高质量P波地震走时数据与高精度实测重力数据,反演得到了连城一厦门一金门外海剖面的二维地壳波速-密度结构模型.联合反演结果显示:长乐一南澳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差约3 km,壳内分层结构和上地幔顶部波速-密度无显著变化,推断长乐一南澳断裂带是华南地块正常陆壳和台湾海峡减薄陆壳的分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深部构造环境和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乐-南澳断裂带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海陆联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生淼 易磊 +1 位作者 张旭 温扬茂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为了深入认识2016年4月15日日本熊本地震破裂的复杂性,利用远场体波资料和同震InSAR资料联合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结果表明:熊本地震的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约为25 s,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总标量矩为6.03×10^(19) N... 为了深入认识2016年4月15日日本熊本地震破裂的复杂性,利用远场体波资料和同震InSAR资料联合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结果表明:熊本地震的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约为25 s,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总标量矩为6.03×10^(19) N·m,对应于矩震级M_W7.1;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于浅部,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但在沿倾向0—5 km范围内,破裂呈较强的正断特征;此次地震破裂的最大同震滑动量约为4.9 m,且最大同震位错区位于背离断层走向上、距离起始破裂点约5—10 km的区域;破裂前期(0—7 s),在倾向上向浅表发生破裂,在走向上向东北和西南两侧扩展;大约7 s后,破裂背离断层走向主要向东北方向扩展.根据有限断层联合反演结果推测,此次熊本地震破裂可能出露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年熊本地震 远场体波 同震insar资料 地震破裂过程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