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徐雅欣 陈铭敏 +4 位作者 向胤春 林立金 张慧芬 罗弦 邓群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腐植酸水溶肥提高了枇杷幼苗茎杆和叶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且均以稀释1 000倍效果最好。稀释1 000、1 300倍腐植酸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枇杷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枇杷幼苗茎杆、叶片生物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呈正相关。因此,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能够促进枇杷幼苗生长,且以稀释1 000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水溶肥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 生长 光合生理 抗氧化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玉明 李珂娴 +4 位作者 何颖 刘琼 沈先荣 陈秀丽 谢海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在16.4898.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470 2x-0.003 7,R2=0.999 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56%,RSD为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枇杷花水提液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剑 李维林 +2 位作者 吴菊兰 任冰如 张涵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68,共2页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leaf,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mbination of RP-18,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leaf,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mbination of RP-18,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chemical and spectral methods.They were identified as tricosanoic acid(Ⅰ),phenylpropyl acid(Ⅱ),rutin(Ⅲ),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Ⅳ),2α,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Ⅴ),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Ⅵ).Compound Ⅰ,Ⅱ and Ⅳ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叶片 化学成分 三萜酸 倍半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吕寒 于盱 +1 位作者 陈剑 李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反相硅胶、凝胶LH-20柱以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枇杷叶黄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 目的研究中药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反相硅胶、凝胶LH-20柱以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枇杷叶黄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3,5,7-三羟基黄酮(高良姜素)(3),橙皮苷(4),金丝桃苷(5),山柰酚-3,7-二葡萄糖苷(6),异槲皮苷(7),槲皮苷(8),芦丁(9)。结论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23
5
作者 潘翠萍 谢红江 +5 位作者 王永清 张卉 邓群仙 杨志武 文露 何珊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9-2374,共6页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2.73℃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枇杷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芩 付燕 +4 位作者 王永清 陶炼 邓群仙 范建新 邓仁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652,I0002,共8页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龙泉5号’进行异花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花朵,采用荧光显微观察方法观察统计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和胚囊活力情况。【结果】在10.0、15.0和20.0℃的温度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被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比率和有花粉管的胚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当温度为5.0℃时花粉的萌发率仅为10%,温度升高至25.0、30.0℃时,萌发率又分别显著下降至65%和45%。当温度为5.0、30.0℃时,在授粉后120 h均未发现有花粉管穿过花柱生长至胚珠。【结论】温度对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有显著影响,枇杷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9℃,花粉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温度 花粉管动力学 胚囊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邓朝军 许奇志 +3 位作者 蒋际谋 魏秀清 章希娟 郑少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4,共6页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红种’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枇杷果皮热伤害的阈值为40℃(1.5 h),且果皮热伤害与温度和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光照可促进热伤害...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红种’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枇杷果皮热伤害的阈值为40℃(1.5 h),且果皮热伤害与温度和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光照可促进热伤害的发生。枇杷果皮受热伤害程度与果实本身的营养状态有关,果肉维生素C(Vc)、钙(Ca)含量越低,果皮热伤害级数越高。与25℃相比,40℃高温处理增加了果皮的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MDA)含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这揭示了高温胁迫下枇杷果皮对热伤害的抗氧化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皮 高温胁迫 热伤害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义潮 巩江 +6 位作者 高昂 贾旭 曹梦晔 陈巧利 赵婷 侯晓艺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7-2638,共2页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倍半水芹烯(4.14%)、异桉叶油(5.07%)、环己酮(5.25%)、顺-3-己烯-1-醇(5.30%)、香叶烯D(5.3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7.95%)、水杨酸甲酯(11.72%)等。[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技术简单易行,操作简便,为枇杷叶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果皮热伤害发生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朝军 蒋际谋 +4 位作者 张小艳 许奇志 章希娟 魏秀清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伤害发生的敏感时期;晴天9:00~17:00,转色期果实表面温度比气温高1.2~6.1℃,其高峰值时间比气温早;在田间自然光照条件下,‘红波罗’阈值温度是39℃(90min),‘多2号’是39℃(60min),‘红种’是40℃(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热伤害 转色期 阈值温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剑 吴月娴 +5 位作者 吕寒 简暾昱 丁晓琴 李佳伟 刘艳 任冰如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0,共3页
糖尿病属于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显著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常伴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若病人体内代谢紊乱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和昏迷等并发症[1]。中草药在治疗糖... 糖尿病属于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显著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常伴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若病人体内代谢紊乱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和昏迷等并发症[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独特疗效[2],从中草药资源中寻找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天然产物已成为研究热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非酶糖化反应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枇杷叶三萜酸类成分含量及降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月娴 吕寒 +4 位作者 简暾昱 陈剑 马丽 任冰如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枇杷叶又名巴叶、芦桔叶,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常绿小乔木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为中国传统民间中草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枇杷叶又名巴叶、芦桔叶,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常绿小乔木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为中国传统民间中草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1]204,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2]和糖尿病[3-5]等疾病.枇杷叶含有三萜酸类[6-7]、黄酮类[8]及倍半萜类[9]等成分,其中,三萜酸类为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成熟叶 落叶 HPLC-ELSD 三萜酸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枇杷叶药材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寒 习超鹏 +1 位作者 陈剑 李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比较枇杷成年生长叶和落叶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两种叶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叶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种叶子中的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目的:比较枇杷成年生长叶和落叶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两种叶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叶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种叶子中的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落叶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高于成年生长叶,总黄酮含量低于成年生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成年生长叶 落叶 齐墩果酸 熊果酸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付晓丹 汤春丰 +2 位作者 刘壤莲 彭凯莉 蒋和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分别研究枇杷叶不同部位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及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法分别提取枇杷叶不同部位的黄酮类物质,用比色法测定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黄酮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效应,并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 分别研究枇杷叶不同部位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及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法分别提取枇杷叶不同部位的黄酮类物质,用比色法测定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黄酮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效应,并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枇杷叶尖部位的黄酮含量最高为(5.79±0.03)mg/g。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枇杷叶黄酮对猪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随着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枇杷叶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浓度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黄酮 抗氧化 自由基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西山岛产枇杷叶的药材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冰如 陈智坤 +3 位作者 陈剑 梁呈元 吕寒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枇杷叶为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 Thunb.) Lindl.〕的干燥叶片,为常用中药材之一[1]。目前已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三萜酸类、黄酮类及多酚类等多种有效成分[2-3],其中,三萜酸类是枇杷叶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抗炎、降血糖和抗病... 枇杷叶为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 Thunb.) Lindl.〕的干燥叶片,为常用中药材之一[1]。目前已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三萜酸类、黄酮类及多酚类等多种有效成分[2-3],其中,三萜酸类是枇杷叶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抗炎、降血糖和抗病毒等活性,主要包括齐墩果酸、熊果酸、蔷薇酸和科罗索酸等成分[4],目前已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作为枇杷叶质量检测标准[1]。大量的分析结果[5-8]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季节、落叶与生长叶和不同品种枇杷叶间的三萜酸类成分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HPLC 齐墩果酸 熊果酸 药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秀萍 潘少林 +3 位作者 黄爱萍 蒋际谋 邓朝军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90-596,共7页
在相同的种植管理条件下,利用解放钟枇杷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枇杷种质资源,调查小苗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和枝梢数。结果表明:①25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差异明显,变异系数15.07%~28.45%;嫁... 在相同的种植管理条件下,利用解放钟枇杷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枇杷种质资源,调查小苗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和枝梢数。结果表明:①25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差异明显,变异系数15.07%~28.45%;嫁接成活率与成苗率、苗期生长量、枝梢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 1、0.329 9、0.283 7;②来源于云南的枇杷种质资源苗期生长量最大,显著大于新西兰、江苏、日本、福建、湖北的种质资源,四川的枇杷种质资源枝梢数最多、广西的最少,差异显著;③野生资源的苗期生长量较栽培品种大,呈极显著差异;④多倍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均极显著低于二倍体枇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繁殖更新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不同成分抗氧化和止咳祛痰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素华 陈彤 +1 位作者 邱丰艳 洪燕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38-140,146,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总萜及其含量;采用DPPH和FRAP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其止咳祛痰活性,并分析其成分与抗氧化、止咳祛痰活性的相关...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总萜及其含量;采用DPPH和FRAP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其止咳祛痰活性,并分析其成分与抗氧化、止咳祛痰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枇杷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三萜酸,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和多酚含量显著相关;6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活性,黄酮和三萜酸的效果相近,多糖较差,成分含量与活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黄酮能减少咳嗽次数,总萜能延长咳嗽潜伏期,且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枇杷叶中黄酮、多酚可能是抗氧化的重要成分,黄酮与止咳祛痰活性相关,通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能提高相关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 抗氧化 止咳祛痰 黄酮 多酚 总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物体内指标的枇杷果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及单体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彭 任赛赛 +3 位作者 梁宁 陈攀 廖彭莹 潘为高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86-3989,共4页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的动物体内利尿作用,获得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和活性单体,阐述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开发和研制枇杷果植物药利尿剂奠定基础,通过试剂法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制备枇杷果各极性物质部...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的动物体内利尿作用,获得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和活性单体,阐述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开发和研制枇杷果植物药利尿剂奠定基础,通过试剂法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制备枇杷果各极性物质部位。依据生物活性跟踪法,以小鼠体内利尿为活性指标,柱色谱等为分离纯化方法,筛选出利尿物质部位,并进一步追踪利尿单体。追踪过程中通过先小量摸索、后大量分离制备的策略,解决体内给药剂量过大的问题。通过波谱法鉴定单体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段有较显著的体内利尿活性(P<0.05),利尿强度接近氢氯噻嗪而稍弱于呋噻米,利尿作用速度较缓和。从乙酸乙酯萃取段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利尿活性物质,经鉴定为熊果酸,利尿作用显著(P<0.05),利尿强度接近氢氯噻嗪而稍弱于呋噻米,利尿作用速度较缓和。枇杷果药食两用,其乙酸乙酯萃取段可有望开发为长期使用的安全天然利尿药物。熊果酸是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其含量可作为该药材利尿用途方面的质量控制指标。该研究是直接通过动物体内药理指标筛选活性单体成功的不多案例之一,具有方法学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乙酸乙酯部位 熊果酸 利尿 体内 生物活性跟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炙枇杷叶中九种元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玉波 徐景华 吴春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4,共2页
采用硝酸-高氯酸(体积比4∶1)混合酸消解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姜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中Fe、Cu、Mg、Ca、Mn、Zn、Ni、Cr、Pb等9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9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其峰... 采用硝酸-高氯酸(体积比4∶1)混合酸消解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姜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中Fe、Cu、Mg、Ca、Mn、Zn、Ni、Cr、Pb等9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9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用于姜炙枇杷叶样品分析,9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3%,标准加入法测得9种元素回收率在95.3%~104.5%之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姜炙枇杷叶中9种元素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姜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木瓜和皱皮木瓜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双双 刘峰 +4 位作者 刘伟 王晓 Dan Staerk 李圣波 崔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以日本木瓜和皱皮木瓜为原料,用Tris-HCl缓冲液提取过氧化物酶(POD),愈创木酚-H2O2为底物,采用比色法对2种木瓜中的POD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皱皮木瓜YATS 115(A)、日本木瓜西府海棠(B)的POD活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15℃... 以日本木瓜和皱皮木瓜为原料,用Tris-HCl缓冲液提取过氧化物酶(POD),愈创木酚-H2O2为底物,采用比色法对2种木瓜中的POD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皱皮木瓜YATS 115(A)、日本木瓜西府海棠(B)的POD活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15℃、30℃,都在30℃以内能较好地保持酶活性。A、B的POD都有2个最适p H值,分别是5和6-6.5,5和5-6,其中B的2个最适p H值差别不明显。A中POD的p H值稳定性范围是5.5-8.5,B的POD在酸性条件下都相对稳定。金属离子对A、B的影响基本相同,Ca2+对2种POD活性都有促进作用。2种POD活性的最佳抑制剂均是SDS,其次为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皮木瓜 日本木瓜 过氧化物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oneGap的跨平台枇杷病害诊断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翠华 王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4825-4828,共4页
针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病害,建立了枇杷病害数据库,研究了基于Phone Gap的系统开发框架和功能模块及病害诊断的流程设计,并在Android和i OS操作系统上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 针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病害,建立了枇杷病害数据库,研究了基于Phone Gap的系统开发框架和功能模块及病害诊断的流程设计,并在Android和i OS操作系统上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各种移动终端上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农民使用起来很方便,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病害诊断 PhoneGap 专家系统 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