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安红玉 陶泽 +4 位作者 陈晨 卢增慧 万世园 李拖平 李苏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88-396,共9页
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而持久的挑战,对人类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高效、灵敏、快捷、高特异性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传统核酸扩增方法,该技术针对目标DNA... 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而持久的挑战,对人类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高效、灵敏、快捷、高特异性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传统核酸扩增方法,该技术针对目标DNA链上的6个区段,设计4个不同的引物。只需将样品DNA、引物、链置换型DNA聚合酶、dNTPs、Mg^(2+)等共同置于60~65℃反应30~60 min,经过一个步骤即可完成核酸快速扩增。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掺假、转基因食品、食品过敏原的检测。该文就LAMP技术的原理、与PCR技术的主要特点比较、现存问题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食品安全 结果判定 多重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检测深圳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玥 王凯风 +3 位作者 张婷 尹丹 唐时幸 胡贵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11-4114,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荧光RT-IMSA)实现肠道病毒71型(EV71)快速检测.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和动态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深圳市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确诊患者轻症156例,重症84例,运用...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荧光RT-IMSA)实现肠道病毒71型(EV71)快速检测.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和动态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深圳市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确诊患者轻症156例,重症84例,运用荧光RT-IMSA技术检测患者样本EV71,描述EV71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与qRT-PCR法比较。结果:240例手足口病确诊患者中,重症患者EV71检出率为77.3%,轻症患者25.6%(P〈O.05)。男女性EV71感染率相同(P〉0.05),年龄为0~1岁患者EV71感染率较低(P〈0.05)。荧光RT-IMSA技术与qRT-PCR法比较结果较一致,rappa值为0.87(P〈0.05)。结论:深圳市EV71在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分布不同。荧光RT-IMSA法呈现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EV71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驱动皮升级等温核酸精确定量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文帅 丁雄 牟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精准医疗急需更加精确、灵敏、方便快捷的核酸定量方法。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双荧光等温扩增的高密度皮升级核酸定量微流控芯片。芯片采用多层软光刻技术制成,有3个反应通道,每通道有40 000个反应小室,共120 576个皮升级反应小室,反应小... 精准医疗急需更加精确、灵敏、方便快捷的核酸定量方法。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双荧光等温扩增的高密度皮升级核酸定量微流控芯片。芯片采用多层软光刻技术制成,有3个反应通道,每通道有40 000个反应小室,共120 576个皮升级反应小室,反应小室的密度达7 000/cm^2。芯片利用负压驱动样品精确分配,热凝固油相封闭小室,无需阀门及其他仪器辅助。芯片中嵌入的氟硅烷纳米涂层能有效地阻止反应过程中水蒸气的散失。以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质粒作为模板,进行等温多底物自配引发扩增(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测试芯片定量性能。芯片检测模板的动态范围达6个数量级,可检测的最大模板量为36μL中1.13×10~6拷贝数核酸。该装置具有定量精确、灵敏、快捷、操作简单等优势,可用于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负压驱动 等温多底物自配引发扩增 高密度 精确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单增李斯特菌常用核酸检测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纪顺师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5-1091,1099,共8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4种核酸检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探索特异、灵敏、高效,且适用于肉类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比...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4种核酸检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探索特异、灵敏、高效,且适用于肉类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比较文献报道的以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基因lmo0733作为靶标的4种核酸检测方法,评价这4种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速率方面的差异,并应用于单增李斯特菌模拟样本和猪肉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传统PCR、Real-time PCR、LAMP和MCDA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其中MCDA方法检测下限为10 fg/反应,且能在30 min内完成对样本核酸的检测,灵敏度和检出速率优于其它3种核酸诊断方法;MCDA方法对于模拟样本和实际样本的检测效率优于其它3种核酸检测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能够提高样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MCDA方法作为一种特异、灵敏和高效的核酸检测方法,可用于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时的快速筛查,并能提高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荧光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 多交叉置换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和52型双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崔玉伟 牟颖 +4 位作者 马莉 丁雄 方宗宇 王焰 吴青青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7-1023,共7页
应用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技术,分别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E7和52型的E6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并在检测体系中加入羟基萘酚蓝(HNB)和SYBR GreenⅠ的混合双荧光指示剂,建立快速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双荧光IMSA方法.结果表明... 应用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技术,分别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E7和52型的E6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并在检测体系中加入羟基萘酚蓝(HNB)和SYBR GreenⅠ的混合双荧光指示剂,建立快速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双荧光IMSA方法.结果表明:340μmol/L HNB与1∶10 000SYBR GreenⅠ混合构建的双荧光指示剂在IMSA反应体系中具有明确的指示效果,455nm蓝光激发下阳性反应管双荧光显色为黄绿色,阴性反应管双荧光显色为橘红色;该方法对HPV16和HPV52型检测限分别达60,600拷贝/μL,可特异性检出样品中HPV16和HPV52,与临床检测结果比对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人乳头瘤病毒52型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 双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学校餐饮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3
6
作者 焦强 陈万胜 +2 位作者 周楠 张庆发 刘智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1-377,共7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学校餐饮中快速鉴别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选择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rfb...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学校餐饮中快速鉴别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选择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rfbE基因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prf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菌液灵敏度、特异性、最短增菌时间、最低含菌量检出限等指标;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4-2016、GB/T 4789.30-2016、GB/T 4789.36-2016)为参考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液灵敏度分别为2.14×10^(3)、2.79×10^(3)和3.62×10^(3)CFU/mL;特异性高达100%;人工污染最短的增菌时间分别为6、8和8 h;最低含菌量检出限分别为2.14、2.79和3.62 CFU/25 g;74例食品样本的IMSA法结果与国标法一致性达100%。结论:IMSA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食品中三种致病菌的检测,适合于学校餐饮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