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淀粉减盐凝胶体系的构建及性质表征
1
作者 杨思琪 张谦谦 +4 位作者 许英茹 林志雄 张怡 郑宝东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51,共8页
本文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黄原胶构建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木薯淀粉减盐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凝聚物和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凝聚物对猪舌上的钠离子有较强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咸味感知。电子舌结果表明... 本文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黄原胶构建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木薯淀粉减盐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凝聚物和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凝聚物对猪舌上的钠离子有较强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咸味感知。电子舌结果表明,相较于卡拉胶和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淀粉减盐凝胶体系(ST+SPI-KGM+1.5%NaCl)与2%NaCl淀粉凝胶(ST+2%NaCl)咸味最相似。在微观结构上SPI-KGM与淀粉发生交联后形成了连续的致密的网络结构,X射线能量色散能谱表明钠离子在ST+SPI-KGM+1.5%NaCl呈现不均匀分布。相较于2%NaCl淀粉凝胶,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淀粉减盐凝胶持水能力和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ST+SPI-KGM+1.5%NaCl效果最优。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复合凝聚物富集NaCl来调控盐在食物基质中的不均匀分布,能够实现减少25%盐含量而不降低咸味。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不均匀盐分布的减盐凝胶体系,同时保持其质地感知,为降低淀粉基固态食品盐含量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盐 氯化钠 淀粉基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 魔芋葡甘聚糖 卡拉胶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上部结构高宽比的土-桩-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2
作者 单志承 于旭 +1 位作者 庄海洋 吴晓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15,共11页
为探究高宽比因素对柔性地基上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四种不同高宽比的传统抗震以及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模型,针对不同场地条件,建立柔性和刚性两种地基上的隔震结构模型对比,分析SSI效应对不同高宽比隔... 为探究高宽比因素对柔性地基上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四种不同高宽比的传统抗震以及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模型,针对不同场地条件,建立柔性和刚性两种地基上的隔震结构模型对比,分析SSI效应对不同高宽比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规律及其隔震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宽比增加,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峰值随层号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隔震层位移不断减小,隔震效率逐渐降低,但不同高宽比结构隔震效率随楼层号增加变化的规律不一致。当结构高宽比较小时,隔震效率在顶层最好;随着结构高宽比增大,隔震效率最优层出现在结构中间靠上部。此外,选取楼层加速度峰值、隔震层位移和隔震效率为研究参量,得出SSI效应在隔震层和结构顶层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楼层,SSI效应会增大隔震结构隔震层的位移反应,降低隔震体系的隔震效率,并且这种不利影响随着隔震结构高宽比增大在增强,因而在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上部结构高宽比与SSI效应联合作用对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桩基础 高宽比 地震响应 隔震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spring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3
作者 倪德 朱如鹏 +2 位作者 陆凤霞 鲍和云 付秋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89-4496,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amped and damped smart spring systems. Th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quiv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amped and damped smart spring systems. Th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possible types of the system motion were distinguished by using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frequencies. The influences of system parameters on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may be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undamped smart spring system may simultaneously have one starting frequency and one ending frequency or only have one starting frequency, and the damped system may simultaneously have two starting frequencies and one ending frequency. There is an optimal control parameter to make the peak value of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urve of the system be minimum. When the mass ratio is far away from the stiffness ratio,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s small. The effect of the damping ratio on the system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s significant while the control parameter is less than its optimal value. But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ve damping ratio on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s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smart spring dry friction stiffness damping vibration isolation base exc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
4
作者 金建敏 刘彦辉 +1 位作者 陈鹏 周惠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均可起到限制隔震层位移的作用;与仅能为隔震层附加刚度的弹性软碰撞装置相比较,能够为隔震层同时附加刚度和阻尼力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隔震层限位效果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控制效果均较优。合理设置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在将隔震层位移限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的同时,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可限制在地震波输入峰值50%以下,确保基础隔震结构发挥正常的隔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隔震层位移 软碰撞防护 限位效果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5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的参数优化解析及设计公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宁 陈昭庆 +1 位作者 边菁 曾聪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15,共13页
惯容器和负刚度装置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耗能性能,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型高性能减振装置中。本文对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NS⁃TIMS)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研究。建立了NS⁃TIMS在不同安装位置、应用场景(层间吸振、基底隔振)、激励类... 惯容器和负刚度装置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耗能性能,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型高性能减振装置中。本文对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NS⁃TIMS)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研究。建立了NS⁃TIMS在不同安装位置、应用场景(层间吸振、基底隔振)、激励类型下的运动方程及传递函数统一模型。在定点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综合考虑H_(∞)和H_(2)范数的NS⁃TIMS最优参数解析解。考虑典型的应用条件,对优化参数解析公式进行分析和简化,得到了一种基于“等效惯质比”的NS⁃TIMS参数设计公式,并讨论了设计公式的适用条件。风振控制和基础隔振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考虑实际结构阻尼比和随机荷载频谱特性条件下的设计公式的有效性。同时发现NS⁃TIMS在高柔结构吸振和辅助基础隔振方面均具有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振 动力吸振器 负刚度 惯容 H_(∞)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FPS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兴国 张松 苏幼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3-205,共3页
本文推导了FPS(Friction Pendu lum System)隔震结构在平移-扭转耦联情况下的动力反应方程,计算了单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了上部结构偏心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对比了结构在不同偏心时的反应并分析了FPS隔震装置的摩擦系数、滑道半径... 本文推导了FPS(Friction Pendu lum System)隔震结构在平移-扭转耦联情况下的动力反应方程,计算了单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了上部结构偏心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对比了结构在不同偏心时的反应并分析了FPS隔震装置的摩擦系数、滑道半径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 平移-扭转耦联 基础隔震 隔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的智能复合隔震控制 被引量:29
8
作者 瞿伟廉 周强 +2 位作者 苏经宇 苏幼坡 陈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7-195,共9页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和对建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一个五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是一种十分简单和有效的隔震系统。它可克服建筑结构常规隔震系统的两个主要缺点,有效地抑制多层建筑结构的多维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弹簧 橡胶隔震垫 MR阻尼器 智能复合隔震系统 水平剪扭-竖向 地震反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基于Clough-Penzien谱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创第 丁晓华 +1 位作者 陈俊忠 黄志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2-165,共4页
对多自由度基础隔震结构基于Clough-Penzien谱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上部结构展开,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用复模态法和扩阶法解耦,获得了以第一振型表... 对多自由度基础隔震结构基于Clough-Penzien谱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上部结构展开,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用复模态法和扩阶法解耦,获得了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解析解,对单自由度隔震体系,此解即为结构响应的精确解,从而建立了两自由度体系在任意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下基于Clough-Penzien谱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分析的一般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带TMD、TLD结构、无损伤“加层减震”加固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模态 随机地震响应 基础隔震 Clough—Penzien地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钢管混凝土短柱复合隔震支座性能试验与隔震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伟 张永山 +2 位作者 王焕定 耿淑伟 范喜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作者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房屋实验研究中发现,隔震支座中上盖与底座的接触无论如何处理,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因此,隔震支座实际上是摩擦耗能与钢管混凝土耗能复合减震系统。本文通过对单个和一组隔震支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柱支... 作者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房屋实验研究中发现,隔震支座中上盖与底座的接触无论如何处理,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因此,隔震支座实际上是摩擦耗能与钢管混凝土耗能复合减震系统。本文通过对单个和一组隔震支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柱支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了高阶单步算法分析了装有此类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复合隔震支座良好的隔震性能及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短柱 摩擦 隔震 支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柱型电气设备基于BI-TMD的混合控制减震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柏文 戴君武 杨永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939-3946,共8页
电力系统作为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而历次强震表明,电气设备,尤其是瓷柱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较差,震害严重。该文给出一种基于基础隔震(base isolation, BI)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电力系统作为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而历次强震表明,电气设备,尤其是瓷柱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较差,震害严重。该文给出一种基于基础隔震(base isolation, BI)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原理的 BI-TMD 混合控制策略,用于增强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通过有限元分析,给出这一混合控制策略在不同控制参数时,对不同频率的瓷柱型电气设备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BI-TMD对于长周期丰富的地震动和含速度脉冲的地震动的减震效果明显增强,地震动经过隔震层“滤波”后传递到被控设备的频率不确定性降低;所提出的BI-TMD减震方法具有良好的减震幅度和减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基础隔震 瓷柱型电气设备 减震 BI-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倩龙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使地震易损性分析无需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以某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用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基础隔震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曹万林 叶炜 +2 位作者 张玉山 周中一 张彩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6,共10页
为发展村镇地区低层砌体房屋的低成本隔震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根据受力需要,可在上下基础梁间设置砂浆棒,以实现对不同烈度区基础... 为发展村镇地区低层砌体房屋的低成本隔震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根据受力需要,可在上下基础梁间设置砂浆棒,以实现对不同烈度区基础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进行了4个不同构造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工作性能、砂浆棒控制作用、墙体滑移滞回性能、限位装置工作性能、墙体承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工作性能良好,能显著减小上部砌体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在隔震系统中加入砂浆棒提高了隔震系统的滑移启动荷载,实现了对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限位装置可有效地限制滑动位移,同时在大震下限位钢杆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上部结构位移过大;达到极限滑动位移后,随着低周反复荷载的继续施加,试件墙体的损伤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与抗震墙体类似。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适于村镇低层房屋隔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珠-石墨滑移层 基础滑移隔震 砌体墙 工作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层(偏心)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强 杜兴量 丁永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对多层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隔震层偏心和隔震层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隔震层刚度偏心比隔震层质量偏心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隔震层的抗扭刚度... 对多层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隔震层偏心和隔震层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隔震层刚度偏心比隔震层质量偏心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隔震层的抗扭刚度对隔震支座位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增大隔震层的抗扭刚度可减小隔震支座的位移;当隔震层中隔震支座均匀对称布置时,基础隔震偏心结构的地震反应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限位滑移支座 隔震层质量偏心 隔震层刚度偏心 隔震层抗扭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慧 王亚楠 杜永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25,共6页
基础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方式,已经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核电站等工程领域中。现有规范在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时通常沿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实际上结构物如果不考虑SSI会给其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计... 基础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方式,已经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核电站等工程领域中。现有规范在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时通常沿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实际上结构物如果不考虑SSI会给其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计算带来较大失真;因而有必要研究SSI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视地基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采用弹簧-阻尼系统对其进行模拟;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场地类别下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考虑SSI时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考虑SSI时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基础隔震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万林 张玉山 +2 位作者 叶炜 周中一 乔崎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提出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隔震层、滑移限位装置构成。为研究这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滑移性能,进行了12个设有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 提出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隔震层、滑移限位装置构成。为研究这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滑移性能,进行了12个设有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分两组:第一组6个试件,隔震层为纯玻璃珠,玻璃珠直径分别为3mm、5mm,施加的竖向荷载分别为25k N、50k N、75k N;第二组6个试件,隔震层为玻璃珠-石墨,玻璃珠直径分别为3mm、5mm,施加的竖向荷载分别为25k N、50k N、75k N。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滑移启动荷载、滑移滞回曲线、滑移层损伤演化、隔震与消能减震性能。研究表明:纯玻璃珠隔震层,玻璃珠粒径较大时滑移启动荷载相对较小,滞回曲线饱满,滑移性能较好,少量玻璃珠有挤压损伤;玻璃珠-石墨隔震层,滑移启动荷载相对于纯玻璃珠隔震要小,滞回曲线光滑饱满,滑移性能良好,无玻璃珠挤压损伤现象。村镇低层砌体房屋采用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可获得良好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滑移隔震 砌体结构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 滑移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扭转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兵 黄炎生 +1 位作者 任立飞 梁芳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8,共5页
为了研究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扭转反应,建立了地震作用下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了单轴偏心基础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地震响应,并探讨了不同偏心率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 为了研究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扭转反应,建立了地震作用下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了单轴偏心基础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地震响应,并探讨了不同偏心率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调整隔震结构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偏心率.只有在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偏心率满足一定关系的情况下,采用基础隔震才能明显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 基础隔震 平移-扭转耦联 偏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隔震层-罐体相互作用的隔震储罐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向楠 孙建刚 +1 位作者 崔利富 刘伟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为了研究桩土、隔震层与罐体相互作用对15×104m3隔震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桩与隔震层采用弹簧-阻尼单元,罐体采用壳单元,流体采用势流体单元,基于ADINA建立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在8度El Centro地震动激励下,应用Newmark数值积分方法进... 为了研究桩土、隔震层与罐体相互作用对15×104m3隔震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桩与隔震层采用弹簧-阻尼单元,罐体采用壳单元,流体采用势流体单元,基于ADINA建立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在8度El Centro地震动激励下,应用Newmark数值积分方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储罐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相对于非隔震储罐明显降低,储罐罐壁加速度沿罐壁高度方向近乎平动,但对波高的控制效果不明显;除罐壁顶部外,动液压力明显降低;隔震后,罐壁有效应力和环向应力减震效应明显,对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影响较小,建议从安全角度考虑,储罐非隔震设计时不考虑桩土作用,隔震设计时考虑桩土对罐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隔震层-罐体相互作用 ADINA 基础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响应与减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亚楠 李慧 杜永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4-209,共6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近场地震作用下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进行了能量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脉冲周期地震作用下混合控制体系的减震效果。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层的非线性力-变形行为,建立了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和...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近场地震作用下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进行了能量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脉冲周期地震作用下混合控制体系的减震效果。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层的非线性力-变形行为,建立了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和相对能量平衡方程。以某八层基础隔震结构为算例,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和梯形法分别对结构安装TMD前后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和能量响应进行求解,分析了混合控制体系中输入能量的变化和耗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以隔震层峰值位移作为控制对象时,TMD的控制效果并不好;从能量的角度来看,TMD对主结构的输入能,特别是隔震层滞回耗能的控制非常有效,这是因为TMD的阻尼耗散了体系中的大部分输入能;不同脉冲周期地震作用下TMD的减震效果差别较大,对TMD最优参数进行求解时应考虑地震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近场地震动 非线性地震响应 能量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引起的振动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及隔振研究-以某教学楼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凌育洪 吴景壮 马宏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4-189,共6页
地铁振动对多高层框架结构有一定影响,以广州某教学楼为例进行了研究。首先测量了建筑场地的环境振动,发现场地z向振级大于水平振级,并超出限值要求;将场地最不利加速度时程作为一致激励进行了上部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3.15-31.5... 地铁振动对多高层框架结构有一定影响,以广州某教学楼为例进行了研究。首先测量了建筑场地的环境振动,发现场地z向振级大于水平振级,并超出限值要求;将场地最不利加速度时程作为一致激励进行了上部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3.15-31.5 Hz频段的振动被放大,结构的z向振级逐层增大;对教学楼基底设置钢弹簧隔振装置后,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可有效降低23%的地铁振动,并满足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1/3倍频程 一致激励 基底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