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anol oxidation in acidic and alkaline electrolytes using PtRuIn/C electrocatalysts prepared by borohydride reduction process 被引量:1
1
作者 Santos M.C.L. Nandenha J. +2 位作者 Ayoub J.M.S. Assumpao M.H.M.T. Neto A.O.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2-1471,共10页
PtRuIn/C electrocatalysts( 20% metal loading by weight) were prepared by sodium borohydride reduction process using H_2PtCl6·6H_2O,RuCl_3·xH_2O and InCl_3·xH_2O as metal sources,borohydride as reducing ... PtRuIn/C electrocatalysts( 20% metal loading by weight) were prepared by sodium borohydride reduction process using H_2PtCl6·6H_2O,RuCl_3·xH_2O and InCl_3·xH_2O as metal sources,borohydride as reducing agent and Carbon Vulcan XC72 as support. The synthetized PtRuIn/C electro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EDX),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cyclic voltammetry( CV),chronoamperommetry( CA) and polarization curves in alkaline and acidic electrolytes( single cell experiments). The XRD patterns showPtpeaks are attributed to the face-centered cubic( fcc) structure,and a shift of Pt( fcc) peaks indicates that Ru or In is incorporated into Ptlattice. TEMmicrographs showmetal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nanoparticle size between 2.7 and 3.5 nm. Methanol oxidation in acidic and alkaline electrolytes was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by CV and CA. PtRu/C( 50 ∶ 50) shows the highest activity among all electrocatalysts in study considering methanol oxidation for acidic and alkaline electrolyte. Polarization curves at 80 ℃ showPtRuIn/C( 50 ∶ 25 ∶ 25)with superior performance for methanol oxidation,when compared to Pt/C,PtIn/C and PtRu/C for both electrolytes. The best performance obtained by PtRuIn/C( 50 ∶ 25 ∶ 25) in real conditions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kinetics reaction and/or with the occurrence simultaneously of the bifunctional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presence of Pt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HYDRIDE reduction process PtRuIn/C ELECTROCATALYSTS METHANOL oxidation ACIDIC and ALKALINE electrolytes polarization CUR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腐植酸电化学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晴晴 何德民 +1 位作者 范玉强 关珺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3,共7页
采用三电极体系的H型隔膜电解池对腐植酸(humic acid,HA)在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温度、阳极电位、碱液质量浓度对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A电化学氧化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活化能为19.94 kJ/mol... 采用三电极体系的H型隔膜电解池对腐植酸(humic acid,HA)在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温度、阳极电位、碱液质量浓度对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A电化学氧化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活化能为19.94 kJ/mol,各反应条件对HA进一步氧化成高附加值的煤酸(CA)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各反应条件下的氧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影响分子间键能和双电层充放电速率;阳极电位影响相应的电流密度,进而影响电子转移效率;碱液质量浓度改变溶液的电导性。HA电化学氧化后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可为进一步研究煤电化学氧化这一复杂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碱性 电化学氧化 动力学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豆皮多酚制备、纯化、鉴定及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立兰 王坤 +2 位作者 张友良 王若坤 左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为了探究紫花芸豆皮多酚的制备纯化工艺及抗油脂氧化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芸豆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芸豆皮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利用HPD600大孔树脂对芸豆皮多酚粗提液进行了纯... 为了探究紫花芸豆皮多酚的制备纯化工艺及抗油脂氧化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芸豆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芸豆皮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利用HPD600大孔树脂对芸豆皮多酚粗提液进行了纯化,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酚类物质组成;以过氧化值为指标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花生油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1:60(g:mL)、提取次数4次为芸豆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此时芸豆皮多酚提取量为0.18±0.49 g/g;HPD600大孔树脂对紫花芸豆皮多酚的静态吸附容量、解吸率最大,适合分离纯化紫花芸豆皮多酚,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流速1.0 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60%和洗脱流速1.0 mL/min,此时芸豆皮多酚纯度为54.68%±1.97%;芸豆皮中含有19种单体酚,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为425.952±7.652μg/g;添加芸豆皮多酚或抗氧化剂能有效延缓食用油过氧化值升高,通过模型推算多酚-维生素C复配的花生油在20℃条件下的货架期最长可达193.4 d,对照组货架期为150.3 d,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8.7%,可准确预测该食用油的货架期。综上,芸豆皮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安全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皮 多酚 分离鉴定 抗油脂氧化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对高粱氧化应激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汪芷璇 郭浩铭 +5 位作者 翟王晶 梁亚博 刘雪科 王鹏 周志强 刘东晖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 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38.33%~105.94%;空白土壤中施用莠去津,对高粱株高、根部氧化应激相关酶和解毒酶均无显著影响。在质量分数为0.2%的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下,高粱根部氧化应激标志物活性氧(ROS)含量分别上升了37.91%和28.67%,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上升了5.26%和40.27%,表明在中度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会对高粱造成氧化损伤。在0.2%中性盐胁迫下,施用莠去津使得高粱根部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分别下降了41.56%和29.76%,说明在中度盐胁迫下施用莠去津抑制了高粱的代谢解毒过程。本研究可为盐碱地中莠去津的施用风险提供参考,关注实际农业生产场景下农药的环境风险,可为盐碱地科学精准施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盐碱胁迫 高粱 作物毒性 氧化应激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浓度碱减量废水的印染废水治理实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林叶 曹奕挺 +3 位作者 徐璐 于沛涵 孙诗雨 黄新文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47,156,共4页
碱度高、COD高和较差的生物处理性能是碱减量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是常见的难处理废水。以浙江某涤纶织物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废水日处理总量2 000 m^(3),其中碱减量废水日处理量200 m^(3),综合废水日处理量1 800 m^(3)。企业采用酸析-Fen... 碱度高、COD高和较差的生物处理性能是碱减量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是常见的难处理废水。以浙江某涤纶织物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废水日处理总量2 000 m^(3),其中碱减量废水日处理量200 m^(3),综合废水日处理量1 800 m^(3)。企业采用酸析-Fenton预处理碱减量废水,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处理综合废水。该废水处理系统对COD、BOD5、SS、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96.7%、92.5%、76.3%、76.2%,出水水质优于GB 4287-2012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运行成本为6.6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废水 对苯二甲酸 FENTON氧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环境下碳酸氢盐碱度对斑节对虾生长、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6
作者 阿丽达·夏木西丁 朱长波 苏家齐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0-1901,共12页
【目的】探究低盐环境下碳酸氢盐碱度对斑节对虾生长、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开展斑节对虾高碱度盐碱水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试验基地池塘水为对照组(A组),使用分析纯碳酸氢钠调节试验用水碳酸氢盐碱度... 【目的】探究低盐环境下碳酸氢盐碱度对斑节对虾生长、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开展斑节对虾高碱度盐碱水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试验基地池塘水为对照组(A组),使用分析纯碳酸氢钠调节试验用水碳酸氢盐碱度为5.36、6.66、8.46和10.42 mmol/L,分别设为B、C、D和E组。碳酸氢盐碱度胁迫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斑节对虾存活率、湿重和特定生长率。每组随机选取2尾斑节对虾腮和肝胰腺组织用多聚甲醛固定,用于组织结构切片观察。A、B和D组另采集3尾斑节对虾鳃和肝胰腺组织,用于检测免疫和抗氧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余斑节对虾的鳃和肝胰腺组织用于检测Na^(+)/K^(+)-ATP酶(NKA)、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α-淀粉酶(AMS)、胰蛋白酶(TRY)、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生长指标计算结果显示,A组斑节对虾湿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E组斑节对虾湿重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A、B、C和D组(P<0.05,下同)。组织结构切片观察结果显示,A组鳃组织结构完整,随着碳酸氢盐碱度的升高,B~D组鳃组织逐渐出现角质层增厚、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鳃丝表面粗糙等变化,E组鳃组织结构损伤最明显。A组肝胰腺肝小管基膜完整,随着碳酸氢盐碱度升高,B~D组肝胰腺组织中B细胞数量逐渐增加,E组肝胰腺肝小管形态异常,B细胞体积增大甚至发生破裂,同时R细胞囊泡数量减少。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B、C、D和E组斑节对虾鳃组织中AKP、ACP和NKA活性均低于A组。在肝胰腺组织中,D和E组ALT活性显著高于A、B和C组,A组AST活性显著低于B、C、D和E组,B和E组TRY活性显著低于A组,A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C和E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鳃组织中,LYZ、HSP70和GP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碳酸氢盐碱度升高呈下降趋势,CA和CAT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碳酸氢盐碱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肝胰腺组织中,HSP70和GP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碳酸氢盐碱度升高呈下降趋势,CA与CAT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碳酸氢盐碱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斑节对虾对8.46 mmol/L以下的碳酸氢盐碱度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通过组织结构适应、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调节维持生理稳态。但当碱度胁迫升至10.42 mmol/L时,斑节对虾鳃和肝胰腺组织发生损伤,消化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生长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碳酸氢盐碱度胁迫 氧化应激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多糖纯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张馨心 王福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s,SPS),并分析其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红花粗多糖经脱蛋白、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凝胶分离纯化后,得到SPS-A、SPS-B和SPS-C 3个组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 [目的]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s,SPS),并分析其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红花粗多糖经脱蛋白、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凝胶分离纯化后,得到SPS-A、SPS-B和SPS-C 3个组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析,并考察SPS-A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SPS-A、SPS-B和SPS-C含量分别为89.75%,90.37%,90.22%,样品中不含蛋白质或核酸类物质,推测SPS-A、SPS-B、SPS-C为β-型吡喃环结构。SPS-A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35 mg/m L,Fe^(3+)总抗氧化能力(FRAP)为411.58μmol/L FeSO_(4)。[结论]木瓜蛋白酶-Sevag法对红花粗多糖的脱蛋白效果最佳;红花多糖可能含β-型吡喃环结构;红花多糖可作为一种新型抗氧化药物及食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多糖 分离纯化 柱层析 红外光谱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DB的数字隔离器寿命测试系统
8
作者 李梓腾 王进军 +1 位作者 陈炫宇 王凯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评估数字隔离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提出一种基于经时击穿(TDDB)的寿命测试系统,通过自动化和多路并行测试来提升测试效率。具体方法包括设计一个支持16路同时进行测试的系统,使用DSP控制程序和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为评估数字隔离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提出一种基于经时击穿(TDDB)的寿命测试系统,通过自动化和多路并行测试来提升测试效率。具体方法包括设计一个支持16路同时进行测试的系统,使用DSP控制程序和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增加电压应力来加速老化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检测到失效时立即终止测试,并自动记录失效时间;同时通过模拟工作电压环境,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所设计系统显著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可靠性,并且能够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为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研究对于提高数字隔离器的可靠性和寿命,以及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隔离器 经时击穿 寿命测试 可靠性评估 栅氧化层击穿 回路电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碱渣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升 张文存 +2 位作者 朱瑞龙 姚彬 雷珂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6-790,共5页
介绍了碱渣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指出碱渣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较强且难以生化处理的污水,对目前碱渣废水的处理方法以物理法、生物法、氧化法、耦合工艺进行分类,并介绍了这些工艺技术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 介绍了碱渣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指出碱渣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较强且难以生化处理的污水,对目前碱渣废水的处理方法以物理法、生物法、氧化法、耦合工艺进行分类,并介绍了这些工艺技术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以及应用前景。针对国内碱渣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碱渣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要强化源头治理、分类收集与针对性处理、筛选高效生物菌种及开发低成本生化处理工艺,以应对日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和环保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废水 物理法 生物法 氧化法 耦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电解水制氢非贵金属氧化物阳极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博通 桂珑恩 +4 位作者 刘太楷 俞泽新 李建伟 邓春明 刘敏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1-463,共13页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清洁、高效的氢气制取技术之一,其电解过程包含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其中,析氧反应为四电子参与过程,动力学缓慢、能量转换效率低,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瓶颈环节,常需要电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非贵金属氧化物来源...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清洁、高效的氢气制取技术之一,其电解过程包含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其中,析氧反应为四电子参与过程,动力学缓慢、能量转换效率低,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瓶颈环节,常需要电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非贵金属氧化物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可用于驱动和催化电解水析氧反应,已受到广泛关注。按一元金属氧化物、多元金属氧化物、高熵氧化物分类,总结了非贵金属氧化物电解水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电解水阳极材料催化性能的优化策略;讨论了非贵金属氧化物电解水阳极材料制备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对非贵金属氧化物电解水阳极材料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氧化物 碱性电解水制氢 阳极材料 优化策略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羟基自由基氧化对银杏果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程巧 葛慧芳 +1 位作者 秦佳伟 王耀松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5-1822,共8页
采用Fenton反应(质量浓度0.016 g/L FeCl_(3)+质量浓度0.018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0~0.680 g/L H_(2)O_(2))模拟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对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进行氧化,制备了GSPI溶胶和热诱导凝胶。通过物化分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采用Fenton反应(质量浓度0.016 g/L FeCl_(3)+质量浓度0.018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0~0.680 g/L H_(2)O_(2))模拟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对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进行氧化,制备了GSPI溶胶和热诱导凝胶。通过物化分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EM、拉曼光谱探究了H_(2)O_(2)质量浓度对GSPI物化特性及其热诱导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存在下,GSPI表面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巯基氧化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的变化会导致GSPI不同程度的展开和交联,适当的氧化能够引起α-螺旋去卷积,β-折叠增加,促进了蛋白质分子交联,形成了纠缠凝胶网络,提高了蛋白凝胶的机械强度、流变学性能。当H_(2)O_(2)质量浓度为0.340 g/L时,GSPI凝胶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达到最大,与未氧化(未加H_(2)O_(2))GSPI凝胶相比,分别增至2.08、2.53和3.01倍。而过度氧化(H_(2)O_(2)质量浓度≥0.680 g/L)虽然会提高GSPI凝胶持水性能,但破坏了蛋白分子中氢键,产生过量的二硫键,阻碍了其他活性基团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凝胶网络的形成,降低了凝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果分离蛋白 羟基自由基氧化 凝胶性 硬度 胶黏性 咀嚼性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木质素结构表征及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麻馨月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共7页
以不同的工业木质素为原料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碱性硝基苯氧化和还原催化降解方法,探究不同木质素降解制备酚类单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木质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有机酸木质素A样品中木质素含量最高(96.5 wt%),而有机酸木质素B... 以不同的工业木质素为原料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碱性硝基苯氧化和还原催化降解方法,探究不同木质素降解制备酚类单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木质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有机酸木质素A样品中木质素含量最高(96.5 wt%),而有机酸木质素B样品中木质素含量最低(48.7 wt%);2)木质素结构破坏程度不一致,主要体现在碱木质素和有机酸木质素A样品中可清晰地检测到β-O-4 (A)结构的信号峰,而在木质素磺酸钠和有机酸木质素B样品中观测不到相关信号峰;3)木质素分子量相差不大,基本分布在1 997~2 301 g/mol;4)木质素还原催化降解制备酚类单体产率分别为47.5 mg/g(木质素磺酸钠)、27.3 mg/g(碱木质素)、49.3 mg/g(有机酸木质素A)和26.9 mg/g(有机酸木质素B),均优于碱性硝基苯氧化的结果。由此可知,来源不同的木质素,其纯度(木质素含量)和结构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催化降解制备酚类单体的产率低于天然木质素。研究结果可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木质素 结构表征 碱性硝基苯氧化 还原催化降解 酚类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活性肽的质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娟 樊丽 +3 位作者 郭玉杰 周娇娇 张明晶 李春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141-146,共6页
以胶原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体积排阻色谱(SEC)结合多角度激光光散射(MALLS)及示差折光(RI)联用技术对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肽段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酶解过程中,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牛、鸡)和大豆分离蛋白在分... 以胶原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体积排阻色谱(SEC)结合多角度激光光散射(MALLS)及示差折光(RI)联用技术对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肽段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酶解过程中,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牛、鸡)和大豆分离蛋白在分子量分布、体系的分散度及粒径变化规律上表现出了典型的差异。结果表明,牛胶原蛋白在酶解开始时就迅速被降解产生了大量小分子肽段,鸡胶原蛋白相对于牛胶原蛋白在相同的酶解条件下更难产生小分子肽段,大豆分离蛋白随着酶的加入则是表现出了先聚集再降解的特性。SEC-MALLS技术可以有效把控蛋白酶解的过程以及体系中肽段分子量分布,该技术可以为活性肽产品的开发及品质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碱性蛋白酶 体积排阻色谱 多角度激光光散射 肽段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的氧化度对其与大豆分离蛋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性质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路 罗国柳 +2 位作者 钟金锋 刘雄 覃小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39,共8页
利用魔芋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发生美拉德反应可改性SPI,但魔芋葡甘聚糖的氧化度对该反应及其产物性质的影响还未清楚。因此,该研究首先制备不同氧化度的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xidized konjac glucomannan,... 利用魔芋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发生美拉德反应可改性SPI,但魔芋葡甘聚糖的氧化度对该反应及其产物性质的影响还未清楚。因此,该研究首先制备不同氧化度的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xidized konjac glucomannan,OKGM),再通过美拉德反应与SPI制备相应产物(SPI-OKGM),探究OKGM氧化度(26.80%、42.98%和59.66%)、SPI与OKGM质量比(1∶4~4∶1)对SPI-OKGM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PI-OKGM 26.80、SPI-OKGM 42.98和SPI-OKGM 59.66的美拉德反应程度分别在SPI与OKGM质量比为1∶2、1∶1和1∶1时较高,其中接枝度分别为35.15%、38.38%和40.62%,褐变强度分别为0.27、0.42和0.46;SPI-OKGM的理化性能较SPI和SPI+OKGM共混物显著提高,其中SPI-OKGM 26.80、SPI-OKGM 42.98和SPI-OKGM 59.66的乳化活性分别提高63.32%、65.37%和70.50%,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23.08、27.52、27.26 min,抗脂质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26.56%、28.96%和23.34%。扫描电镜结果表明SPI-OKGM呈现出松散的薄片状,蛋白质聚集程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KGM功能性质并拓展OKGM在美拉德反应改性蛋白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魔芋葡甘聚糖 氧化度 大豆分离蛋白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哲 高原 +3 位作者 王春晖 邱杰 何辉 矫彩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I0004,共20页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是用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的溶液作为介质进行乏燃料的溶解及铀、钚等元素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碱性条件下,乏燃料中的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并不溶解或者在溶解过程中转变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沉淀。与...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是用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的溶液作为介质进行乏燃料的溶解及铀、钚等元素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碱性条件下,乏燃料中的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并不溶解或者在溶解过程中转变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沉淀。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PUREX(plutonium uranium redox extraction)酸性流程相比,碱性流程具有腐蚀性更小、流程更简单等潜在的优点。鉴于碱性流程的优点及其在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潜在应用,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已经围绕该流程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国建议的碱性流程的技术路线;然后逐一介绍了与主要工艺环节相关的基础研究的进展,包括乏燃料的氧化溶解、核素分离、试剂的回收等;最后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碱性流程 乏燃料的溶解 锕系元素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添加量对乳清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仁香 覃小丽 +2 位作者 谢勇 罗园 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6-122,共7页
为改善乳清分离蛋白凝胶性能并提高其营养特性,将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oxidized konjac glucomannan,OKGM)与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混合制备复合凝胶,研究OKGM添加量(1%、1.5%、2%、2.5%、3%)对WPI凝胶的持水性、质构... 为改善乳清分离蛋白凝胶性能并提高其营养特性,将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oxidized konjac glucomannan,OKGM)与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混合制备复合凝胶,研究OKGM添加量(1%、1.5%、2%、2.5%、3%)对WPI凝胶的持水性、质构、流变特性、热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复合凝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OKGM的添加使复合凝胶的持水性(65.59%~93.42%)显著高于纯蛋白凝胶(53.58%);质构分析发现OKGM添加量为2%时凝胶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达到最大值;流变分析发现复合凝胶是弱凝胶,对高频率和高温具有更高的依赖性;热重分析表明OKGM添加量≤1.5%时,OKGM-WPI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均高于纯乳清分离蛋白凝胶;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分析发现OKGM的添加降低了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说明OKGM与WPI发生交联和聚集形成复合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复合凝胶结构更为致密、有序。综上,可以通过添加OKGM改善WPI凝胶性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 凝胶 乳清分离蛋白 流变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制喷气燃料催化剂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玉玉 唐瑞源 +4 位作者 商雁超 田原宇 曹鹏程 罗建玲 杨婷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产物环烷烃和芳烃选择性;在Ni-W活性金属负载量(w)为9.0%时,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活性最高,环烷烃选择性达到57.5%。煤焦油加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初压8.0 MPa,温度380℃,反应时间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喷气燃料 碱性氧化物载体 磷改性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钼共生矿加压碱法浸出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世俊 刘永涛 +4 位作者 刘辉 高东星 程瑞泉 郭晓栋 刘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针对某低品位铀钼伴生矿复杂矿性的特点,开展了加压碱法浸出试验,分析了难处理铀钼伴生矿加压碱法浸出的主要反应原理及反应机理,查明了浸出的主要难点是硫化物包裹体中钼的有效浸出以及胶硫钼矿的有效破解溶解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 针对某低品位铀钼伴生矿复杂矿性的特点,开展了加压碱法浸出试验,分析了难处理铀钼伴生矿加压碱法浸出的主要反应原理及反应机理,查明了浸出的主要难点是硫化物包裹体中钼的有效浸出以及胶硫钼矿的有效破解溶解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0.147 mm、总压0.7 MPa(氧分压0.5 MPa)、碱总用量16%(碳酸氢钠4%、碳酸钠12%)、反应温度110℃、浸出液固比1.5、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尾渣中铀和钼的品位分别降至0.009%和0.125%以下,浸出率分别达到89.77%、84.62%以上。解决了包裹型难处理硫化钼的高效分解的难题,实现了铀、钼金属的高效回收,为该类型矿石处理提供了技术路线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钼伴生矿 氧化 包裹体 加压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富含阳离子缺陷的贫P-Ni_(2)P和富P-CoP_(3)异质结用于增强尿素/肼电催化氧化反应
19
作者 谭雯娟 叶勇 +7 位作者 孙秀娟 刘备 周佳佳 廖海龙 吴秀琳 丁锐 刘恩辉 高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废水中存在的肼和尿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含肼和尿素的废水,既可以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氮循环,又能将肼和尿素作为新型燃料,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然而,目前实现肼氧化(HzOR)和尿素氧化(UOR)的电化学技术仍存在... 废水中存在的肼和尿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含肼和尿素的废水,既可以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氮循环,又能将肼和尿素作为新型燃料,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然而,目前实现肼氧化(HzOR)和尿素氧化(UOR)的电化学技术仍存在挑战。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且稳定性好的电催化剂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先决条件。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水热-碱刻蚀-磷化的三步方法,制备了一种富含阳离子缺陷的双金属磷化物Ni_(2)P/CoP_(3)催化剂(简称Ni_(2)P/CoP_(3)-Zn^(vac)),并将其应用于肼氧化和尿素氧化。该催化剂由贫磷的Ni_(2)P和富磷的CoP_(3)两种不同性质的磷化物组成。CoP_(3)中富集的磷含有大量的负电荷,有利于吸附带正电荷的中间物种;而Ni_(2)P中磷含量较少,金属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确保快速的反应动力学。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证实了Ni_(2)P/CoP_(3)的成功合成和其独特的电子结构。电子顺磁测试(EPR)证明了阳离子空位的存在,大量的阳离子空位缺陷有助于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从而提升催化性能。因此,该催化剂在肼氧化和尿素氧化方面表现出色。仅需-47 mV(HzOR)和1.311 V(UOR)的电位即可产生10 mA·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分别为54.3 mV·dec^(-1)(HzOR)和37.24 mV·dec^(-1)(UOR)。Ni_(2)P/CoP_(3)-Zn^(vac)在HzOR和UOR方面的性能远优于单独的Ni_(2)P和CoP_(3),也优于未经碱刻蚀的镍钴磷化物。基于以上的测试结果,我们将Ni_(2)P/CoP_(3)-Zn^(vac)催化剂应用于直接肼燃料电池(DHzFC)和直接尿素-双氧水燃料电池(DUHPFC)的阳极,测试表明DHzFC和DUHPFC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29.01和16.22mW·cm^(-2)。更为重要的是,DHzFC和DUHPFC能够稳定工作24 h,性能几乎不衰退。此外,Ni_(2)P/CoP_(3)-Zn^(vac)材料还可应用于自制的锌-肼燃料电池,并展示出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方法制备了Ni_(2)P/CoP_(3)-Zn^(vac)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肼氧化和尿素氧化方面具有优异性能。这项工作为设计高效且稳定性好的肼氧化和尿素氧化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CoP_(3)异质结 阳离子空位缺陷 碱刻蚀 肼氧化 尿素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及其主要设备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葛书强 杨中桂 +3 位作者 白洁 丁永春 温家浩 李星耀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9-787,共29页
【目的】分析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下的氢开发、推广和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阶段我国的氢能开发政策和战略布局。【方法】通过调研绿氢制氢技术研究进展和成果,概述了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主要装置,综述了电解水制氢装... 【目的】分析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下的氢开发、推广和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阶段我国的氢能开发政策和战略布局。【方法】通过调研绿氢制氢技术研究进展和成果,概述了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主要装置,综述了电解水制氢装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电解槽及其重要组成部件(如膜电极组件、氢能拉紧螺栓组件以及端压板等)的研究现状以及关键设备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等制氢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论】为制氢设备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分类 电解水制氢 碱性电解槽 质子交换膜 固体氧化物 阴离子交换膜 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