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建波 孙雨安 +5 位作者 谢冰 章卸峰 王晓东 刘应凡 王国庆 刘绍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4,共3页
评价了氯铂酸-异丙醇、氯铂酸-四氢呋喃体系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进行了氯铂酸-异丙醇体系催化合成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工艺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催化剂∶三甲氧基硅烷∶烯... 评价了氯铂酸-异丙醇、氯铂酸-四氢呋喃体系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进行了氯铂酸-异丙醇体系催化合成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工艺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催化剂∶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1.42×10-5∶1∶1(物质的量),反应温度约85℃,反应时间60min,产物收率约72.58%。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加成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反应性B区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国士 赵红英 沈新元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肉桂酸衍生物和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γ-对甲氧基肉桂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6种硅烷氧基肉桂酸酯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这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并根据... 以肉桂酸衍生物和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γ-对甲氧基肉桂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6种硅烷氧基肉桂酸酯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这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并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对这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对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具有规律性的影响;γ-对甲氧基肉桂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是一个性能优良的反应性B区紫外线吸收剂。其紫外吸收区域为248~355nm,最大吸收波长为307nm,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为2.13×104(大于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对甲氧基肉桂酸正辛酯),消光系数为624,防光指数为6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酯 对甲氧基肉桂酸 γ-对甲氧基肉桂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紫外线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小荣 沈一丁 赖小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4-1816,1820,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为基本原料,制备了硅烷改性聚氨酯乳液,并外加氮丙啶进一步提高了胶膜的性能。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为基本原料,制备了硅烷改性聚氨酯乳液,并外加氮丙啶进一步提高了胶膜的性能。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EMO含量对乳液粒径、胶膜耐水性、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胶膜的结晶性及接触角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TR-FT-IR证实了MEMO成功地反应到了聚氨酯分子链上;在m(MEMO)=5.67%,m(AZ)=2%时,胶膜的耐水性最低为14.84%,胶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7.334MPa,断裂伸长率为232.56%,改性后聚氨酯的热稳定性提高,结晶性及表面能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的超疏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辉 陈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97-2605,共9页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为改性剂,以氨水为p H调节剂制备改性二氧化硅(Si O2)超疏水材料。通过CA、FTIR和SEM对材料接触角、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VTMO与Si O2的比例、反应时间、干燥时间对改性二氧化硅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和...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为改性剂,以氨水为p H调节剂制备改性二氧化硅(Si O2)超疏水材料。通过CA、FTIR和SEM对材料接触角、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VTMO与Si O2的比例、反应时间、干燥时间对改性二氧化硅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VTMO可在较短时间内改性二氧化硅制备出超疏水二氧化硅粉体,VTMO与Si O2比例对改性Si O2粉体的水接触角和微观二重结构有明显影响,而反应时间和干燥时间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氧化硅 超疏水 表面形貌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硅丙胶乳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对纸张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翾 沈一丁 +2 位作者 费贵强 王海花 杜经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2,106,共4页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自交联单体,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胶体稳定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采用无皂种子聚合制备了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无皂硅丙乳液表面施胶剂,并优...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自交联单体,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胶体稳定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采用无皂种子聚合制备了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无皂硅丙乳液表面施胶剂,并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MAA)=2%~3%,软硬单体比例n(BA)/n(St)=2~2.5,w(PVA)=10%~15%,w(KH570)=5%时,无皂硅丙乳液表面施胶剂具有优异的施胶效果;以质量分数为1.0%的聚合物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时,纸张施胶度可达14.5s,表面强度达3.69m/s,耐折度33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表面施胶剂 硅丙乳液 粒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会 马永欢 +2 位作者 石万利 斯志惠 吕连海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9-562,共4页
将6种配体配位的Pt络合物催化剂用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与三甲氧基硅烷(TMOS)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其中Pt-N(C2H5)3络合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主... 将6种配体配位的Pt络合物催化剂用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与三甲氧基硅烷(TMOS)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其中Pt-N(C2H5)3络合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主、副产物的结构。以Pt-N(C2H5)3络合物为催化剂,考察了n(N(C2H5)3):n(Pt)、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该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过程,使反应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较短时间内进行,同时提高了KH-560的收率,改善了产品质量。在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下,即n(AGE):n(TMOS)=1:1.05~1:1.10(其中AGE用量为0.064mol)、Pt-N(C2H5)3络合物(n(N(C2H5)3):n(Pt)=1)催化剂用量4.3×10-7mol、反应温度55~75℃、反应时间20~40min的条件下,KH-560的收率可达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络合物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三甲氧基硅烷 硅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87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祥 范晓东 唐敏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36,3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87)等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187改性聚丙烯酸酯(SACR)系列微复合高分子乳液。表征了乳胶粒...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87)等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187改性聚丙烯酸酯(SACR)系列微复合高分子乳液。表征了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及粒度分布,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强度和聚合物薄膜的吸水率。所得SACR系列微复合聚合物乳液的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A-187加量的增加有所升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聚合物的耐水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γ-(2 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核壳结构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生物炭的疏水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晓杰 伍贝贝 +2 位作者 秦永丽 李洁 郭静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802,共5页
生物炭改性土壤覆盖层因渗透系数增加会导致覆盖层含水率增加,进而影响CH_(4)吸附、氧化和减排。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对生物炭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剂与生物炭的接触时间、烘干时间、... 生物炭改性土壤覆盖层因渗透系数增加会导致覆盖层含水率增加,进而影响CH_(4)吸附、氧化和减排。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对生物炭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剂与生物炭的接触时间、烘干时间、烘干温度等对生物炭疏水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疏水性生物炭的条件。在改性剂浓度为3%、静置浸泡60 min、110℃干燥2 h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的吸水率最低可达到14.4%,远低于未改性生物炭的吸水率245.4%,以期添加至土壤覆盖层后降低其含水率,为填埋场甲烷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生物炭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邓帮君 马文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共4页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43 748,多分散系数为2.32...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43 748,多分散系数为2.32。虽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比有机硅树脂在800℃时的质量保持率有所降低,但起始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当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和40%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起始分解温度分别比有机硅树脂提高了13℃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溶液聚合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硅烷化铜箔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伟俊 张余宝 +1 位作者 古宁宇 刘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APS)溶液对铜箔表面硅烷化处理,使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不同pH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自组装铜箔电极在0.1 mol·L-1NaCl溶液的腐蚀防护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γ-氨丙基三甲氧... 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APS)溶液对铜箔表面硅烷化处理,使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不同pH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自组装铜箔电极在0.1 mol·L-1NaCl溶液的腐蚀防护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铜箔有较好的腐蚀防护效果,其中pH=7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自组装膜的抗腐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铜箔 表面硅烷化 电化学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聚丙烯酸酯/SiO_2杂合乳液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春晖 瞿金清 陈焕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0,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PAE)中制备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Si-PAE),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Z-6040)含有环氧基和甲氧基硅基团,在成...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PAE)中制备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Si-PAE),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Z-6040)含有环氧基和甲氧基硅基团,在成膜过程中能分别与PAE链段上羧基(-COO-)和硅溶胶的硅醇(Si-OH)反应,形成Si-O-Si交联网络,提高了Si-PAE涂膜的交联密度;Z-6040的合适添加量为硅溶胶质量的4.0%;纳米粒径分析表明,Z-6040改性后的Si-PAE平均粒径减小,硅溶胶在Si-PAE乳液中分散更均匀;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发现Si-PAE涂层结构平整致密;热重分析(TGA)曲线表明Si-PAE涂膜热稳定性较PAE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 硅溶胶 偶联剂 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及应用
12
作者 许招会 李小明 +1 位作者 夏剑辉 廖维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2-63,共2页
由环戊基格氏试剂与四甲氧基硅烷合成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方法简单,反应易控制,产率可达75%,纯度98.5%(质量分数)。通过丙烯聚合考核,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DCPTS偶联剂在玻璃纤维表面吸附特性的研究
13
作者 董莲叶 刘彦春 颜肖慈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研究了10°C,30°C下玻璃纤维自γDCPTS的乙醇水溶液中吸附γDCPTS的吸附等温线.测定了30°C下的吸附焓ΔHa.结果表明:γDCPTS在玻璃纤维表面上的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吸附焓为-6.... 研究了10°C,30°C下玻璃纤维自γDCPTS的乙醇水溶液中吸附γDCPTS的吸附等温线.测定了30°C下的吸附焓ΔHa.结果表明:γDCPTS在玻璃纤维表面上的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吸附焓为-6.80kJ·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表面 吸附等温线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硅烷偶联剂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桑亚非 赫玉欣 +4 位作者 张丽 张黎明 姚大虎 高喜平 张玉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1,共3页
采用混酸体系(浓硫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3∶1)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再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KH-304)对氧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吸油量... 采用混酸体系(浓硫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3∶1)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再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KH-304)对氧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吸油量从300mL/100g降到210mL/100g,水接触角从57.5°提高到了102.5°。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热失重分析(TG)对改性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到氧化碳纳米管的表面,接枝量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疏水改性 吸油量 水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纤维素纳米纤丝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郜梦茜 张慧 +4 位作者 陈甜甜 樊丽 温洋兵 刘鹏涛 刘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7-2112,共6页
以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为原料,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疏水纤维素纳米纤丝气凝胶。在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探讨后发现,当温度为55℃,pH值=8,改性剂添加量为3 mL... 以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为原料,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疏水纤维素纳米纤丝气凝胶。在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探讨后发现,当温度为55℃,pH值=8,改性剂添加量为3 mL,反应时间在5 h以上时可以得到低密度(<0.03 g/cm3)、高孔隙率(>98%)的气凝胶,其接触角可达130°,吸油量达到气凝胶本身质量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丝 气凝胶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疏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人球状Ag/TiO_2 @PMMA超材料的制备与纳米平板聚焦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尚超红 罗春荣 +1 位作者 向礼琴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共4页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仙人球状Ag/TiO2颗粒,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后,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Ag/TiO2@PMMA复合超材料。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证明改性后的Ag/TiO2颗粒成功地装载在聚甲基丙...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仙人球状Ag/TiO2颗粒,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后,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Ag/TiO2@PMMA复合超材料。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证明改性后的Ag/TiO2颗粒成功地装载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内,形成复合核壳颗粒Ag/TiO2@PMMA;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证实复合核壳颗粒排列均匀,单分散性良好。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波段波长为530nm附近出现了单一透射峰,峰高约为6%,并且在此波长下具有纳米平板聚焦现象,聚焦强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透射曲线 纳米平板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机硅和丙烯酸树脂的有机-无机杂化涂料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东勤 张子勇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几种不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量的丙烯酸树脂,以及采用双键和硅氢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环状结构的前驱体(D4-VTMO)。两者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交联型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用红外光...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几种不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量的丙烯酸树脂,以及采用双键和硅氢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环状结构的前驱体(D4-VTMO)。两者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交联型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用红外光谱(FT-IR)对涂膜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对涂膜的基本性能、热失质量(TG)和耐化学试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涂料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涂料 溶胶-凝胶法 丙烯酸树脂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稀土改性剂对MGF/PTF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恩淦 王海波 +2 位作者 朱月华 蒋利华 卓宁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964,976,共5页
采用稀土改性剂(RES)与硅烷偶联剂(PTMS)按不同组分配比对磨碎玻璃纤维(MGF)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后的磨碎玻璃纤维粉末与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机械混合,然后热压制得复合材料。探讨了复配稀土改性剂对MGF/PTFE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热膨胀... 采用稀土改性剂(RES)与硅烷偶联剂(PTMS)按不同组分配比对磨碎玻璃纤维(MGF)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后的磨碎玻璃纤维粉末与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机械混合,然后热压制得复合材料。探讨了复配稀土改性剂对MGF/PTFE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热膨胀系数(CTE)、热导率的影响。采用FTIR手段对稀土改性剂未改性的磨碎玻璃纤维和改性后的磨碎玻璃纤维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配改性剂能很好地促进MGF与PTFE之间的界面粘结,提高MGF/PTFE复合材料的性能。当RES、PTMS的含量分别为0.3%(质量分数)、1.7%(质量分数)时,MGF/PTFE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硅烷偶联剂 玻璃纤维 MGF/PTFE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微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万茹 程先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在羟基化的单晶硅片上制备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稀土(MPTS-RE)复合薄膜。利用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MPTS-RE复合薄膜接触角及其表面典型化学元素的状态;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MPTS-RE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 在羟基化的单晶硅片上制备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稀土(MPTS-RE)复合薄膜。利用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MPTS-RE复合薄膜接触角及其表面典型化学元素的状态;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MPTS-RE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并研究了其微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成功组装到磺化后的MPTS薄膜表面;随着探针的滑动速率和载荷的增加,针尖与样品间摩擦力增加;硅基片和MPTS-RE复合薄膜表面的黏附力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MPTS-RE复合薄膜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黏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纳米膜 微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用有机硅烷类键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慧思 陶博文 +3 位作者 张小平 顾健 李磊 黄丹椿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将3 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乙二醇于65℃进行反应,得到硅烷键合剂BAG-ZD,用FT-IR对反应程度进行跟踪,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加入0.1%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65℃左右反应3 h时效果最好;对BAG-ZD和... 将3 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乙二醇于65℃进行反应,得到硅烷键合剂BAG-ZD,用FT-IR对反应程度进行跟踪,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加入0.1%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65℃左右反应3 h时效果最好;对BAG-ZD和WD5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了水解对比实验,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对水解反应程度进行了分析,BAG-ZD的水解时间比WD50慢210 min;NEPE药浆吸附试验表明,BAG-ZD能有效作用到AlH3表面,且均匀分布;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加入BAG-ZD后,推进剂的拉伸强度和最大伸长率均提高了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类键合剂 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Al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